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也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而广泛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应用探究课,它是上一节课的巩固与延伸,也为后面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准确的理解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勾股定理的联系还不明确,特别是建构数学模型还有困难,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待于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勾股定理;
2、探索勾股定理的应用。

数学思考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应用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悟事情的多面性,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2、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逻辑推理的
能力。

解决问题
1、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去解决简单的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关键:把握好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充分利用勾股定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矩形纸片、用矩形纸片做成的正方体、剪刀【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视频展示勾股定理的悠久历史(情感教育)
2、课前热身
(1)如图,在△ABC中,∠C = 90°,若BC = 8cm, CA = 6cm,则线段
A
AB= ?
依据: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 等于 的 。

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 ,可以求第三边。

(2)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m ,一棵树高13m ,另一棵树高8m,一只小鸟
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热身,储备本节课所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
基础,同时感知勾股定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问题情境:
情景: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
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 处,恰好一只在A 处的
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 处爬向B 处,你们想
一想,蚂蚁A →B 的路线有哪些?蚂蚁怎么走最近?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追根
究底的数学中来,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探究一:
13m
8m
1、学生分组活动,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路线。

(1)找出蚂蚁A →B 的路线有哪些?请找出至少两种;(2)在你所找的这些线路里,怎么走最近?你能说明理由吗?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汇总蚂蚁从A 到B 的路线,解决“蚂蚁怎么走最近”的方法,将曲面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3、得出结论
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
4、知识迁移:
如图,在棱长为10 cm 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处有一只蚂蚁,现要沿着正方体表面向顶点B 处爬行,已知蚂蚁爬行的速度是1cm/s ,且速度保持不变,问蚂蚁能否在20 s 内从A 爬到B ?
B A r O
A
B
食物
探究二: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 km/h 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
5 km/h 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
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提炼:
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解决这一类几何型问题的具体步骤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审题——分析实际问题;
(2)建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求解——运用勾股定理计算;
(4)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真实性。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通过折纸、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等实验,感悟 “从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考过程,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实战中考
(2015黔西南州)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
反思:未知直角的情况下,第三边的长有 种情况。

这就是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思想。

(2)前“风”高能
如图,受2017年第10号台风“海棠”影响,一棵树被台风吹折断后,树的顶部落在离树跟底部3米处,
测得折断后长的一截比短的一截多1米,
你能计算出这棵树折断前的高度吗? 反思:本题通过设未知数,利用 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

这时数学中方程的思想。

(3)喜迎十九大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为了迎接十九大的召开,要在楼梯上铺上红毯。

现在蚂蚁也来凑热闹了,它从B 爬到A 最短爬多少距离?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梳理归纳,拓展延伸
3

课堂小结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收获有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习题17.1第2,3题.
2.(选做题)课后拓展第1,2题.
课后拓展:
(1)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蚂蚁从A →B 所走的最短路线。

如果蚂蚁绕圆柱表面一圈从A →B ,爬行的最短路程有多远?
(2) 将正方体换成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0cm,10cm,10cm ,蚂蚁 从A →B 的最短路程又是多少呢?
↓【板书设计】
一、 勾股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 B ↓ B
B
∵∠C=90° ∴AC ²+BC ²=AB ²
二、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方法:
展开
建模
三、 勾股定理的应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生活中的应用 北
西 东
数学思想:
分类、方程、建模思想
【教学反思】
本节从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巩固了基本知识点,又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学会观察,提高分析能力,渗透数学建摸思想。

建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