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之美吧!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19 苏州园林(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

好在叶圣陶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

最后,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
了这篇序文。

(3)文本知识
预设:(出示课件6)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滥觞于春秋时期,形成于唐五代,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数百处,1958年普查发现,当时尚存园林名胜174处。

苏州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
教师提示:注意“壑”“镂”“斟酌”“嶙峋”的读音。

(2)分一分多音字。

(出示课件8)
(3)辨一辨形近字。

(出示课件9)
(4)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10、11)
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景致:风景。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文中指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连绵的山。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

指诗文、技艺等的独特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出示课件12)
(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勾画回答。


预设: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教师: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13)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课本回答。


学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出示课件14)
(整体阅读本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作者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学生2:整体: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对称。

假山池沼的配合——任其自然。

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画意。

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变。

学生3:部分:每一个角落——图画美。

门和窗————图案美。

园内建筑———色彩美。

教师:同学们,下列图片哪些是苏州园林,哪些不是?说一说你的依据。

(出示课件15、16)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出示课件17)
(师生讨论,教师指正。


预设: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

因此说明文常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五、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

这种先总说再分说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