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半日游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半日游教案
这是颐和园半日游教案,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颐和园半日游教案第1篇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会用“耸立”“隐隐约约”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小导游介绍颐和园,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渎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颐和园那些景物来描写的?
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耸立、掩映、神清气爽、隐隐约约、葱郁等词的
含义。

四、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小导游介绍颐和园。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

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已经领略到了颐和园的美。

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学生复述,教师电脑演示)
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
三、学生自读课文,摘抄优美词句,体会课文的美。

1.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

2.电脑输入,感情朗读。

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
四、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讲: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五、聘请小导游。

1、分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师: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电子简报,
向游客解说!(电脑出示制作步骤)(请学生读)
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写导游词。

(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六、网络浏览查寻,理解课文内容。

七、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二、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一)团长介绍(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长廊)
1.组长汇报。

(边讲边演示)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组员补充。

颐和园半日游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课文。

⑵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⑶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⑷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⑴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⑶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⑴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总结
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⑴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⑶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完成思考练习
八、练习
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廊内——绿柱红栏五*画
长廊:长(700多米)
廊外——花木盛开微风轻爽
山下看:佛香*排云殿
万寿山
山上望:瓦顶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白塔
美丽的大花园堤岸杨柳石桥
昆明湖湖心岛葱郁宫殿
十七孔桥石柱石狮
颐和园半日游教案第3篇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
长廊、万寿山、佛香*、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4、理清思路:
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
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
6、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
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
①长②美
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
①山上,佛香*、排云殿
②山下,昆明湖
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㈠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㈢怎么写?(组材)
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首尾照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