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纲在线—— 明确考什么】
【知识清单—— 明确记什么】
一、政权分立的基本情况
(1)赤壁之战: 208年
1、交战双方:曹操VS 孙刘联军
2、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3、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后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或蜀汉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63年,魏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历史结束。
(3)两晋
西晋 265年,建立者司马炎,316年灭亡
东晋 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健康。
(4)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 : 宋 → 齐 → 梁 → 陈
北朝 : 北魏分裂为: 东魏 → 北齐
西魏 → 北周
二、民族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
(1)主要内容
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民族融合的具体措施)
a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c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d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e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f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 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
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人口南迁
时间:东汉末年至北魏统一前
地区:益州、荆州、扬州地区及闽南流域和岭南地区
结果: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
三、江南的开发
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南迁流民。
4、政治重心南移。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湿热,土地肥沃)
6、大量农作物的引种和推广。
7、南北方劳动人民交往和辛勤劳动。
史实:1,兴建许多水利工程。
2,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江南种植水稻为主,绿肥、牛耕、粪肥推广。
4,小麦的种植在江南推广。
5,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也得到开发。
【沙场练兵——夯实基础】
选择题:
1.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2.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4.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下列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6参考右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
中“老臣”是?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析图题
1.找一找:下面的地图上有错吗?如果有,看谁能把错误都找出来!
22、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
么影响?
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2)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
2、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缛,、、、、、、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固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时期什么地区的社会景象?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江南的描述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或者说客观原因是什么?)
(4)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题
1、歌曲欣赏:《说唱脸谱》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请回答:
1)词中涉及的五位历史人物,其中四位大致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请问他们分别是谁?
2)后人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一些民间传说,编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3)在歌词中用“白脸”来形容曹操,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时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来形容,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