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现代诗与华语教学

合集下载

三首儿童诗的教学过程教案教学设计

三首儿童诗的教学过程教案教学设计

三首儿童诗的教学过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欣赏和创作儿童诗的能力。

3.通过学习儿童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儿童诗的内涵,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欣赏和创作儿童诗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轻松愉快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引入儿童诗的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儿童诗。

2.第一首儿童诗《春天的祝福》教师朗诵《春天的祝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象?你们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吗?3.第二首儿童诗《小草》教师播放《小草》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诗歌的美。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生命力。

教师提问:诗中的小草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觉得小草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第三首儿童诗《星星》教师出示《星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特点。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星星的神秘和美丽。

教师提问:诗中的星星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你们觉得星星有什么象征意义?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6.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童诗,进行背诵和欣赏。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儿童诗,下节课分享。

7.课后拓展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儿童诗,让学生课后阅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欣赏儿童诗,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首儿童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儿童诗内涵方面,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在感受诗歌节奏与韵律方面,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强调重音、停顿、连读等朗读技巧,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儿童诗》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春天的故事》、《童年的梦》、《晚上的星星》三首诗歌,以及与之相关的阅读和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儿童诗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掌握三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引入《春天的故事》。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春天的故事》,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2)学生跟随老师朗读《春天的故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童年的梦》和《晚上的星星》。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仿写一首儿童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2)分组朗读三首诗,互相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形象:春姑娘、燕子、小草情感:喜悦、欢快2. 《童年的梦》形象:小船、风、星星情感:怀念、憧憬3. 《晚上的星星》形象:星星、月亮、夜空情感:宁静、美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儿童诗,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2)结合课堂所学,为《春天的故事》绘制一幅插图。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三首儿童诗,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内容,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儿童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组织一次儿童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这是诗歌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教案:《儿童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儿童诗》。

本课包括三首儿童诗:《小池》、《春晓》和《悯农》。

这些诗歌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诗歌。

2.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美丽的景色吗?这些景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

4. 翻译诗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诗歌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景色。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

7. 汇报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3. 《悯农》悯农辛勤劳作粒粒皆辛苦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课文中的诗歌。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并写在练习本上。

3. 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诗歌进行创作,并将作品写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教案:《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语文》中第三单元的两首儿童诗:《小池》和《春晓》。

《小池》描绘了一个清新秀丽的小池,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春晓》则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生机盎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欣赏,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默写和创作儿童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儿童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重点:熟读成诵,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录音机、课文插图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儿童诗。

2. 朗读理解(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小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 学生自主阅读《春晓》,讨论诗歌的意境,教师进行点评。

3. 欣赏感悟(10分钟)a. 教师播放《小池》和《春晓》的朗读录音,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小池》和《春晓》的韵律,创作一首自己的儿童诗。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小池》清泉石上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作业设计1. 熟读《小池》和《春晓》,并背诵。

2.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其他喜欢的儿童诗,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欣赏、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儿童诗的热爱。

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关于儿童诗的作品,培养对诗歌的兴趣爱好。

优秀现代童诗

优秀现代童诗

优秀现代童诗一、原文:《打翻了》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满西天。

月亮打翻了,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

春天打翻了,滚得漫山遍野的花。

花儿打翻了,滴得到处都是清香。

清香打翻了,散成一队队的风。

风儿打翻了,飘入我小小沉沉的梦。

二、衍生注释:1. “金红霞”:这里指夕阳的霞光,因为夕阳的颜色是金色的,而且晚霞散开的状态如同被打翻的红色液体流淌开来,形象地描述了晚霞的美丽绚烂。

2. “白水银”:这是一种很有想象力的说法,将月光比作水银,月光是白色的,水银流动起来是银光闪闪的,这个比喻把月光洒在地面如银色的液体流淌一样的状态描绘了出来。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之间的那种充满生机和想象力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世界奇妙现象的独特感知。

2. 情感:蕴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和生活那充满诗意的赞美的情感。

通过描写各种事物被“打翻”而产生的美好效果,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孩子般天真的烂漫。

3. 表现手法:一是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把不同的自然现象或物体当作是被“打翻”的东西,这种手法突破常规,让读者眼前一亮。

二是采用连珠般的排比句式,从太阳到月亮,从春天到花儿,再到清香和风儿,环环相扣,将美好的景象像画卷一样逐次展开,富有节奏感的同时,加深了读者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印象。

四、作者介绍:由于不太明确这首诗的确定作者。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内心充满童趣的人。

很擅长捕捉自然中的瞬间美好,并能以一种儿童化的天真视角把这些感受转化为有趣的诗句,估计作者有着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是对生活中的美有着独特感悟的人。

五、运用片段:1. 在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一幅关于美好的事物的画。

小明画了一幅夕阳西下,月光洒在小山丘上,漫山遍野是花儿的画面,他一边画一边跟同桌说:“我就感觉自己的画像是那首《打翻了》里的场景,太阳打翻了弄出金红霞,月亮打翻了淌水银,春天打翻了花朵滚满山野,美妙极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生活、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 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儿童诗》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的背景、作者的介绍等。

3. 教学用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感受?你们喜欢诗歌吗?”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诗歌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提高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培养记忆力。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诗歌,提高家庭氛围。

(2)布置一篇关于诗歌的练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掌握修辞手法。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七、教学步骤:1.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童诗现代诗与华语教学

童诗现代诗与华语教学

〈如果〉 李璨光 如果我是一片雲 我要在小朋友朝會時 遮住太陽 因為每當朝會時 他們都滿頭大汗 一直喊:熱死啦! ~ 摘自《童詩叮叮噹》~
〈悄悄話〉 林世仁 如果風能穿透牆壁 我心裡的話 會不會被你偷聽去?
〈如果夜晚〉 林世仁
如果有一把梯子 高高伸到天空 星星會不會偷偷溜下來玩?
如果所有的房子都飛起來 七樓的我家 和一樓的你家 會不會變得一樣高?
佀同傑(2003)。〈透過童詩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
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龜山國小一個高年級 班級為例〉 /space.php?uid=2296&do =blog&id=218201 (2009.6.15) 台北市萬興國小邱惠嫈老師自編現代詩教學檔案 現代圖像詩的分類: .tw/works/essay/2006/10/2 006103118082010.pdf (2009.6.15)
聯想,賦予它「人」的特質 運用擬人法可以使全詩具有生命力,讓原本屬 於較為靜態的詩作,變得活潑。
〈火車〉
邱雲忠
火車天不怕地不怕 就是怕過山洞 每次過山洞的時候 他總是嚇得嗚嗚大叫 然後把眼睛 緊緊地閉起來
〈板擦兒〉 徐千雯(六年級)
板擦兒很愛玩 在黑板上跑來跑去 玩得全身都是灰 老師來了 很生氣 叫值日生抓出去 打屁股
童詩的賞析與創作
童詩應用在教學上,不外乎以欣賞及創作兩種
方式來進行,而兩者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 童詩欣賞教學能使學生逐漸習得童詩作品中美 的素質,配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而能產生創作的 意欲;反過來從不斷嘗試的詩作創作,因不斷 琢磨、思考的歷程,更能回饋於詩作審美鑑賞 能力之提升
避免過多的理論 系統地介紹範詩
我 的 詩 心 也 淋 濕 了 。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欣赏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爱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欣赏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美。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诗歌,加强字词的记忆和认读。

2. 背诵诗歌,提高朗读能力。

3.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思考essay,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儿童诗》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儿童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欣赏法:欣赏优秀的儿童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儿童诗的主题、内容、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儿童诗,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儿童诗歌朗诵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画面和诗歌内容。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听儿童诗歌吗?”“儿童诗歌有什么特点?”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儿童诗。

讲授新课 (1)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它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简洁明快:儿童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

节奏韵律感强:儿童诗的节奏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儿童记忆和吟诵。

内容丰富多彩:儿童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自然、生活、情感、想象等方面,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形式多样灵活:儿童诗的形式多样灵活,包括儿歌、童谣、儿童诗等,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进行选择。

(2)讲解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有趣的事物,为创作提供素材。

发挥想象: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情节,使诗歌更具吸引力。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注意节奏韵律: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吟诵。

1. 2. 3. 1. 2. 1. 2. 3. 4. 1. 2. • • • • • • • •反复修改:反复修改诗歌,使诗歌更加完美。

儿童版现代诗歌

儿童版现代诗歌

儿童版现代诗歌
第一首:
《雨后》
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第二首:
别踩了这朵花
冰心
小朋友,你看,
你的脚边,
一朵小小的黄花。

我们大家绕着它走,
别踩了这朵花!
去年有一天:
秋空明朗,
秋风凉爽,
它妈妈给它披上
一件绒毛的大氅,
降落伞似地,
把它带到马路边上。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儿童诗两首》,具体内容包括《小星星》和《雨后》两首儿童诗。

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学会分析诗歌的形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诗歌鉴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两首儿童诗,学会分析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夜晚星空和雨后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分析诗歌:讲解《小星星》和《雨后》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形象。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进行课堂展示。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儿童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2. 内容:《小星星》:夜空、星星、梦想《雨后》:彩虹、清新、希望3. 诗歌鉴赏方法:关注形象、体会意境、分析修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小星星》和《雨后》两首诗歌。

(2)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儿童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

2. 答案:(1)略。

(2)例:《春天在哪里》(作者:金波)分析:本诗以寻找春天为线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七章《诗歌赏识》中的《儿童诗两首》。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夜色》和《早晨》,通过欣赏这两首儿童诗,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两首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重点:掌握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童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儿童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阅读两首诗,了解基本内容。

3. 诗歌解析:a. 对《夜色》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b. 对《早晨》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语言美。

4. 例题讲解:以一首简单的儿童诗为例,讲解如何欣赏和解读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2. 内容:a. 《夜色》: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b. 《早晨》:描绘清晨的景象,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

3. 例题解析:附一首简单的儿童诗,标注关键句子和用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语言简练,富有诗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儿童诗,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诵读现代儿童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情感、审美和道德素养。

下面就
来详细介绍一下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一、诗歌欣赏
1.选好诗歌
选好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现代儿童诗,可以让孩子在欣赏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诗人的
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选择与孩子生活和学习相关的诗歌也更
易于引起孩子的共鸣。

2.感受诗的意境
在诵读前,教师可以先与孩子分享一些诗的背景知识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帮助孩子更
深入地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境。

在诵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感受诗的意境,让孩子在诵读
中体验诗的美好。

二、诵读技巧
1.感情投入
诵读现代儿童诗需要有感情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诗歌的情感。

让孩子在诵读
时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语言表达
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孩子正确准确地发音,让孩子在诵读时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让孩子在诵读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三、诗歌创作
让孩子在诵读后手抄诗歌,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孩子
观察诗歌的结构和用语技巧。

2.创作自己的诗歌
通过创作自己的诗歌,孩子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童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童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童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童诗,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朗读童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准确性。

教学内容1. 童诗一:《蜘蛛爬膜》,帮助学生了解蜘蛛的生活性,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 童诗二:《小白菜》,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童诗三:《小燕子》,引导学生对小燕子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童诗三首》。

2. 彩色图片或卡片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3.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关于蜘蛛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蜘蛛的兴趣。

2. 朗读童诗《蜘蛛爬膜》,理解诗歌内容。

3. 分组讨论:小组内合作,讨论蜘蛛的生活性,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

5.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昆虫或动物,编写一首关于它们的诗歌,并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1. 导入: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介绍小白菜的生长过程。

2. 朗读童诗《小白菜》,理解诗歌内容。

3. 分组讨论:小组内合作,讨论种植小白菜的方法,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一起设计一个小白菜的种植方案,并在学校内实施。

第三课时1. 导入:给学生看一段小燕子飞行的视频,激发学生想象小燕子飞行的场景。

2. 朗读童诗《小燕子》,理解诗歌内容。

3. 分组讨论:小组内合作,讨论小燕子的生活性,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小鸟,并以小燕子为原型创作一幅画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读童诗时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2. 倾听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合作能力。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艺术表现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要选择优质的现代儿童诗。

优质的现代儿童诗首先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需求,内容要朴实、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注意诗歌的艺术性,包括押韵、节奏、意象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曲调优美、含有艺术性描写的现代儿童诗,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师要进行诵读辅导。

在诵读辅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内容,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模仿、讲解等方式,教授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诗歌的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要进行示范演练。

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的发音、准确的语调和自然的表情,给学生展示一个正确的诵读样本。

通过示范演练,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提高他们的诵读技巧和表现能力。

教师要进行诵读评估和指导。

在评估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评分、互评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表现能力,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定期组织诵读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儿童诗的欣赏能力和诵读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3.通过诵读现代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现代儿童诗歌,包括一些经典的儿童诗歌作品,如《小星星》、《捉迷藏》、《小兔子乖乖》等。

通过这些诗歌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教师选取适合儿童的现代诗歌作品,并做好诗歌的解读和朗读示范准备。

2.教学过程:采用朗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3.课后复习:要求学生课后朗读所学诗歌,并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播放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诗歌:教师板书并朗读所学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3.分组诵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诵读,并做诵读示范。

4.讨论分享:让学生展示诵读成果,并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5.课堂表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诗歌进行表演,动作、声音和情感的表现都要求得体。

6.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强调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7.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朗读所学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课堂表演和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读者。

2.评定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朗读成果和体会分享。

七、教学素材1.优秀的儿童诗歌作品,如《小星星》、《捉迷藏》、《小兔子乖乖》等。

2.优秀的儿童诗歌视频。

3.教师自备的诵读示范材料。

八、教学反思。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

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一、选择适合儿童的现代儿童诗在进行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诗歌的选择。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现代儿童诗进行教学。

这些诗歌既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

也要注重诗歌的题材多样性,尽可能涵盖生活、自然、情感、风景等各个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审美空间。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诵读氛围诗歌教学应该是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过程,在进行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诵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情绪中体验诗歌的美妙。

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氛围;也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来读诗、演诗,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能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诵读过程中,愉悦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语音语调是影响诵读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现代儿童诗的诵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帮助他们正确地领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韵律感。

也可以结合诗歌的表现性特点,进行音乐般的朗诵,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增强诵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注重意境的构建现代儿童诗多以意境丰富、笔墨细腻见长,在诵读教学中,要注重意境的构建。

教师可以通过图画、故事、影像等多种方式来启迪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建构诗歌中的意境,增进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也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从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中去诠释诗歌,让学生能够在诗歌的意境中自由遨游,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

五、注重情感的表达现代儿童诗以其丰富的情感、真挚的感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诵读教学中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朗读、表现等方式,真切地表达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帮助他们融入诗歌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张力。

可以根据诗歌的情感特点,进行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产生共鸣之情,提升诵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精品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精品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儿童诗两首》,包括《春天里》和《小雨点》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春天里》: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美景,包括花开、鸟叫、草绿等元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小雨点》:通过描绘小雨点的形象,传递出雨水滋润大地,带给万物生长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把握诗歌的情感。

2.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两首诗歌,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引入课题。

2.新诗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天里》,讲解诗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春天美景。

3.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4.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学生创作的诗歌,讲解如何运用意象和寓意表达情感。

5.巩固拓展:让学生互相交流创作的诗歌,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儿童诗两首》2.(1)春天里:花开、鸟叫、草绿(2)小雨点:滋润、生长、希望3.创作提示:运用意象和寓意表达情感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春天的微笑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小花笑了,蝴蝶翩翩。

春天来了,微风拂面,小草绿了,青蛙欢唱。

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滋润大地,播种希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创作诗歌,但在理解诗歌寓意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儿童诗,提高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教案:《儿童诗》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儿童诗》。

本节课的教学章节为第10课《小池》。

课文描绘了小池边的景物,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小池的美丽和生机。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池》。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对小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池》。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对小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小池》的幻灯片或投影片。

2. 课文《小池》的朗读录音带。

3. 相关的儿童诗的书籍或文章。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景物,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的?二、课文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小池》,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形象,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小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目。

四、例题讲解(5分钟)1. 教师给出一首与课文相关的儿童诗,让学生朗读和欣赏。

2. 教师讲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池》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小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和欣赏课文《小池》,学生能够感受到儿童诗的魅力,培养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对小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車〉 火車〉
邱雲忠
火車天不怕地不怕 就是怕過山洞 每次過山洞的時候 他總是嚇得嗚嗚大叫 然後把眼睛 緊緊地閉起來
六年級) 〈板擦兒〉 徐千雯 六年級 板擦兒〉 徐千雯(六年級 板擦兒很愛玩 在黑板上跑來跑去 玩得全身都是灰 老師來了 很生氣 叫值日生抓出去 打屁股
〈夏天〉 夏天〉 邱雲忠 炎熱的太陽 曬得蟬兒不停地哭 曬得池塘流乾了眼淚 曬得許多衣服 鑽進櫥櫃裡躲起來 只有賣冰的鈴聲 響得那麼大聲 響得小弟弟一直流口水
生活華語1第三課 生活華語 第三課
滑梯 溜滑梯 去 溜滑梯 去學校溜滑梯 我去學校溜滑梯 我們去學校溜滑梯 我們都去學校溜滑梯 我們一起去學校溜滑梯
雨 雨 雨 雨 雨 . . . . . . 。
我 的 詩 心 也 淋 濕 了 。
雨 雨 雨 雨 雨 . . . . . . 。
雨 雨 雨 雨 雨 . . . . . . 。
「閱兵法」和「排比法」有什麼不同? 閱兵法」 排比法」有什麼不同?
春天的樹 是花兒們選美的舞台 夏天的樹 是蟬兒們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樹 是水果們睡覺的搖籃 冬天的樹 是風兒們賽跑的運動場
什麼是擬人法? 什麼是擬人法?
將所要描述的東西,依照它的性質、特點加以 將所要描述的東西,依照它的性質、 聯想,賦予它「 聯想,賦予它「人」的特質 運用擬人法可以使全詩具有生命力, 運用擬人法可以使全詩具有生命力,讓原本屬 於較為靜態的詩作,變得活潑。 於較為靜態的詩作,變得活潑。
佀同傑(2003)。〈透過童詩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 透過童詩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 教學之行動研究- 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龜山國小一個高年級 班級為例〉 班級為例〉 /space.php?uid=2296&do =blog&id=218201 (2009.6.15) 台北市萬興國小邱惠嫈老師自編現代詩教學檔案 現代圖像詩的分類: 現代圖像詩的分類: .tw/works/essay/2006/10/2 006103118082010.pdf (2009.6.15)
(一)重視意象的寫作手法 (二)精鍊簡潔的創作形式 (三)富含童趣的想像世界 (四)生活情境的動態寫真 (五)誠懇真摯的感性流靈
童詩的賞析與創作
童詩應用在教學上,不外乎以欣賞及創作兩種 方式來進行,而兩者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 童詩欣賞教學能使學生逐漸習得童詩作品中美 的素質,配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而能產生創作的 意欲;反過來從不斷嘗試的詩作創作,因不斷 琢磨、思考的歷程,更能回饋於詩作審美鑑賞 能力之提升
避免過多的理論 系統地介紹範詩 深入的解析
層次一: 層次一:知識的理解和探討 層次二: 層次二:情趣的領悟與陶冶 層次三: 層次三:技巧的提示
學生自由發表心得
【題目】 題目】
盡量採用活潑、簡潔, 盡量採用活潑、簡潔,能代表整首詩內 容與精神的標題。 容與精神的標題。
【分行】 分行】
一句話寫一行,句子太長可分成兩三行, 一句話寫一行,句子太長可分成兩三行, 以產生空間效果。 以產生空間效果。
如果所有的動物 都來玩疊羅漢 地球會不會長高? 地球會不會長高? 如果魚都飛上天空 飛機會不會以為 自己是潛水艇? 自己是潛水艇? 如果我在夢裡睡著了 鬧鐘響的時候 媽媽會不會在夢裡叫我起床? 媽媽會不會在夢裡叫我起床?
如果你跟影子猜拳 贏的做英雄 誰會是猜拳大王? 誰會是猜拳大王? 如果彩虹倒過來 微笑的天空上 會不會響起七彩的樂章? 會不會響起七彩的樂章? 如果愚公移山時 碰到山的兒子、 碰到山的兒子、山的孫子 他會不會改行? 他會不會改行?
【分小節】 分小節】 跟作文的「分段」意義相當, 跟作文的「分段」意義相當,小節 與小節之間要空一行。 與小節之間要空一行。 【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
一般都省略,但如果巧妙運用, 一般都省略,但如果巧妙運用,可以讓整 首詩更出色。 首詩更出色。
【押韻】 押韻】
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只要讀起來 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順口就可以
〈秋風的禮物〉 邱雲忠 秋風的禮物〉 秋風帶來 許多珍貴的禮物 全部都送給了果樹 蘋果樹得到 紅色的瑪瑙 芭樂樹得到 綠色的珍珠 香蕉樹的運氣最好 得到了 一大串一大串的金元寶
什麼是閱兵法? 什麼是閱兵法?
把所要描寫的人、事、物或景象,用閱兵的方 把所要描寫的人、 物或景象, 一樣一樣地列舉出來說明。 式,一樣一樣地列舉出來說明。
2009年僑委會美加東巡迴講座 張欣怡
什麼是詩?童詩的特色是什麼? 什麼是詩?童詩的特色是什麼? 怎麼賞詩? 怎麼賞詩? 為什麼要寫詩? 為什麼要寫詩? 怎麼寫詩? 怎麼寫詩?
詩的格式是什麼? 詩的格式是什麼? 詩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詩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如何引導不同程度的學生寫詩? 如何引導不同程度的學生寫詩?
〈如果〉 李璨光 如果〉 如果我是一片雲 我要在小朋友朝會時 遮住太陽 因為每當朝會時 他們都滿頭大汗 一直喊:熱死啦! 一直喊:熱死啦! ~ 摘自《童詩叮叮噹》~ 摘自《童詩叮叮噹》
〈悄悄話〉 林世仁 悄悄話〉 如果風能穿透牆壁 我心裡的話 會不會被你偷聽去? 會不會被你偷聽去?
〈如果夜晚〉 林世仁 如果夜晚〉 如果有一把梯子 高高伸到天空 星星會不會偷偷溜下來玩? 星星會不會偷偷溜下來玩? 如果所有的房子都飛起來 七樓的我家 和一樓的你家 會不會變得一樣高? 會不會變得一樣高?
〈媽媽〉 媽媽〉
楊宗憲
媽媽是個不收錢的保姆 每天辛苦工作 從不埋怨 卻笑口常開 溫暖了 爸爸和我的心 ~ 摘自《童詩叮叮噹》~ 摘自《童詩叮叮噹》
什麼是排比法? 什麼是排比法?
• 重複同一個詞或句型,併排描述要瞄寫的主題,這樣的寫法就
叫做「排比法』
排比法的優點? 排比法的優點?
能增加節奏和力量, 能增加節奏和力量,也可以使文句更加優美
〈酒〉
何麗美
年輕時的媽媽 像一瓶酒 爸爸嘗了一口 就醉了 ~ 摘自《海寶的秘密》~ 摘自《海寶的秘密》
什麼是暗喻法? 什麼是暗喻法?
表現出豐富的聯想力,不說出比喻的事物, 表現出豐富的聯想力,不說出比喻的事物,讓 讀者自己聯想
例如: 例如:
詩人林煥章將「日出」喻為: 詩人林煥章將「日出」喻為:公雞生了一個好 大好大的金雞蛋 詩人楊喚將星星喻為:滿天的珍珠; 月亮」 詩人楊喚將星星喻為:滿天的珍珠;將「月亮」 喻為: 喻為:一枚又圓又亮的銀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技巧】 技巧】
善用修辭,以精練、和諧的文字, 善用修辭,以精練、和諧的文字,表 現出真實的感受。 現出真實的感受。
什麼是「如果法」? 什麼是「如果法」?
在詩裡透過「假想」、「希望」來表達對現實 在詩裡透過「假想」、「希望」 」、「希望 生活或者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 生活或者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 利用文字表現出「現實條件」 慾望」 利用文字表現出「現實條件」與「慾望」之間 的一種反差。 的一種反差。 運用中文語音、文字的特性, 運用中文語音、文字的特性,表現出靜態文學 作品的趣味性與
如果影子來交換主人 小螞蟻拖不拖的動 大象的影子? 大象的影子? 如果夏天和冬天在赤道上打架 地球會不會覺得 自己在洗三溫暖? 自己在洗三溫暖?
什麼是明喻法? 什麼是明喻法?
描寫景物的特點, 描寫景物的特點,適合描寫實際的事物和大自 然的景色
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明喻法? 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明喻法?
先找出事物的特點,再用相似的事物直接比喻。 先找出事物的特點,再用相似的事物直接比喻。 例如:主持人的嘴巴好像機關槍, 例如:主持人的嘴巴好像機關槍,一整晚不停 地向觀眾掃射。 地向觀眾掃射。
現場試作) 枝枒式發展法 (現場試作 現場試作
僑務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幼兒學華語 .tw/lang/basic/ch_ preschoolers/nurseryRhyme/01htm/0 01-c.htm 國語日報社: 國語日報社: .tw/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 .tw/home.php
花 兒 們 沒 有 帶 傘 。 雨
雨 雨 雨 雨 雨 . . . . . . 。
雨 雨 雨 雨 雨 . . . . . . 。
星 星 們 流 的 淚 麼 。 珠
雨 雨 雨 雨 雨 . . . . . . 。 詹 冰 雨
圖片引導法
以照片或圖片為媒介,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經驗, 以照片或圖片為媒介,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經驗, 結合具體事件與感受創作現代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