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悟《管子》四篇31课:内业·十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悟《管子》四篇31课:内业·十一
解悟《管子》四篇31课
内业·十一
【原文】
十s hí一yī
人rén能néng正zhèng静jìng,皮pí肤fū裕yù宽kuān,耳ěr目mù聪cōng明míng,筋jīn 信shēn而ér骨gǔ强qiáng①。
乃nǎi能néng戴dài大dà圜yuán而ér履lǚ大dà方fāng,鉴jiàn于yú大tài清qīng,视s hì于yú大dà明míng②。
敬jìng慎shèn无wú忒tè,日rì新xīn其qí
德dé,遍biàn知z hī天tiān下x ià,穷qióng于yú四sì极jí③。
敬jìng,发fā其qí
充chōng!是s hì谓wèi内nèi得dé④。
然rán而ér不bù反fǎn,此cǐ生shēng之z hī忒tè⑤。
句读调整:第一轮学习中“敬发其充,”,此次修订句读为:“敬,发其充!”
【解释】
①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
人能正静:见《管子·心术下经五》解释①。
皮:会意字。
《说文解字》“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肤:形声字。
繁体写作“膚”,从虍(hū),从胃,虍亦声。
一般认为,皮,指表皮;肤,则指皮+毛。
此说对,也不对。
说对,是此说所描述的确实是古代说的“皮”与“肤”的部位差别。
说不对,是汉代以后,中华文化传统失传,后人不再以氣化与形质二端认识论的观点看待事物。
按照中华传统,皮,是指人皮肤的形质,膚,则指人皮肤部位与“皮”同在的“氣”。
膚,上“虍”下“胃”,“虍”象为白虎(西方金),对应“肺”,对应“魄”,指的是“氣”存在。
“胃”不是指形体的胃,而是“胃氣”,形体的“胃”是饮食水谷在此腐熟以便脾氣行使其运化机能而从腐熟的水谷中氣化出精氣神以补充人体精氣神的脏器。
“胃氣”则是胃脏器中氤氲的腐熟水谷的氣存在。
故,“膚”指胃氣布散于皮肤表面的氣。
正是“膚”这股子氣,让体毛生长,皮肤滋润。
裕:形声字,从衣,谷(yù)声。
《说文解字》“裕,衣物饶也。
”此处意为:丰饶,丰满。
宽:形声,从宀,苋声。
《说文解字》“宽,屋宽大也。
”名词指几何物体所在位置的长度,较短的部分称为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
引申为制约因素的制约程度。
当做形容词时指制约比较宽松。
此处指作为制约“皮”的关键的“膚”的氣化内机是比较宽舒的,因而“皮”才能相应地得以处于丰满松柔的状态。
皮肤裕宽:即皮裕膚宽,胃氣熏蒸形成的膚宽舒,(故而)皮肤丰满。
耳目聪明:见《管子·内业五》原文及解读。
信:同“伸”,读shēn,陈鼓应先生《管子四篇诠释》引《庄子》“熊经鸟伸”,解为“伸”。
筋信,即筋骨伸缩自如。
筋信而骨强:同《管子·心术下经五》第一段“筋韧而骨强”。
② 乃能戴大(dà)圜而履大方,鉴于大(tài)清,视于大(dà)明:
本句解释,见《管子·心术下经五》解释②。
③敬慎无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穷于四极:
敬:会意兼形声字。
从茍(jì)从攴(pū)。
茍:《说文解字》“自急敕也。
从羊省,从包省。
从口,口猶愼言也。
从羊,羊與義、善、美同意。
”,故有“自我告诫、自我反省”之意。
则,从中华氣化论传统,茍,是居于氣化(字形上部的“羊”)中的人(字形下部的“句”)端正自己形体(“口”),以求此形(“口”)内的精氣神得到其外的氣化的认同。
攴:《说文解字》“小擊也。
从又卜聲。
”,是用棍子或鞭子敲打的意思。
《说文解字》“敬,肃也”,段玉裁注“肅部曰:肅者,持事振敬也。
與此爲轉注。
心部曰:忠,敬也;戁,敬也;憼,敬也;恭肅也。
憜不敬也。
義皆相足。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释名·释言语》“敬,警也,恒自肃警也”,《诗·大雅·常武》“敬之言警也”,《礼记·曲礼》“在貌为恭,在心为敬”,《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论语·学而》“敬事而信”。
故,从中华氣化论传统,敬,是自己主动自觉地从内在的精氣神来求得与天地万物的背后的氣化深层的合一认可。
后世从人文表象上解释为恭敬;端肃;认真的态度。
“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
慎:形声字。
从心,真声。
《说文解字》“慎,谨也”,《尔雅》“慎,诚也”,《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小心翼翼地,战战兢兢地,《无:否定词,不。
忒:《说文解字》“忒,更也。
”《广雅·释诂四》“忒,差也。
”形声字,从心,从弋(yì),弋亦声。
“弋”指“巡逻之戈”“游动之戈”,转义为“漫无目标”。
“心”与“弋”联合起来表示“胡思乱想”“漫不经心”“漫无边际”。
“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易·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曹风·鸤鸠》;“昊天不忒”《诗·大雅·抑》;“常德不忒”《敬慎无忒:小心谨慎地、战战兢兢地,自己始终处于心“敬”的状态,心,丝毫不敢动摇不定。
日新其德:天地的氣化每日都按着节律日新,修身者通过德(人通过元神渠道感通天地乃至大道,从天地乃至大道氣化中获得精氣神的矫正与补充)来实现与天地乃至大道的同步日新。
参见《管子·心术下经五》解释③。
遍:形声字,《说文解字》“徧也”。
无所不到之意。
遍知天下:《心术下》第五节写作“昭知天下”,强调明,强调通过氣化实践从根本上洞悉。
而“徧知天下”,则强调“广”,谓将氣化实践修身所得,可以用于做人处事的任何方面。
四极:中华传统传承教下,天地间有“四极”,又称“四维”,是维系天地稳定的四根天柱。
上古传说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这个“天柱”就是指的“四极”。
此处指天地尺度上的氣化与形质的交接处,是氣化向形质层面聚合的极限,也是形质的开端。
穷:究竟。
穷于四极:《心术下》第五节作“通于四极”,强调氣化实践要深入到通达氣化聚散发生形质、驱动形质的极端处,才能对“形与神俱”的生命有确切的认识与把握。
而“穷于四极”则强调要究竟氣化聚散发生形质、驱动形质的
极端处,才能洞悉生命的“形与神俱”的深刻内涵。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形精之动,尤根本之与枝叶也”即强调此“穷于四极”的境界与此境界下的技术洞悉与把握对于生命健康与医疗技术的重要性。
本段可参阅《管子·心术下经五》“正静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极。
”。
④ 敬,发其充!是谓内得:
发:《说文解字》“發,射发也。
”《广雅》“发,去也。
”此处意为:打开,开启,揭示出。
其:代词,指天地万物,乃至于其背后的大道。
充:会意字。
从儿,育省声。
《广雅》“满也”,《小尔雅》“塞也”。
此处意为:万物形体内藏的精氣神,天地内涵的氣化,道。
敬,发其充:处于敬,(于是乃能)揭开天地万物内在的氣化内涵。
内:对内在的修习(即内业)。
得:收获,所得。
本句意为:处于敬,揭开天地万物内在的氣化内涵。
这叫做内业修习有所得。
⑤ 然而不反,此生之忒:
然:……的样子。
此处指保持现在常人做人做事,而不去实践氣化修行的状态。
而:表转折连词,那么。
不:否定词。
反:通“返”,返回,指回到人的本能,回到“形与神俱”的生命本来的氣化主导形质的状态。
此:这。
生:生命。
之:动词,走向,走到。
忒:此处意为一个事物出现了二心分别主导的情形,即“形与神俱”(氣形并存一体)的生命走向氣形分离,精氣神与肉体不相合一的地步,最终只能是精氣神散失而不能留固,徒遗形世间而不能以氣固形,走向死亡。
《列子》引《黄帝书》曰“精神入其门,骨骸返其根,我尚何存!”
本句意为:继续保持现在常人丧失掉氣化体验氣化主导的状态而不能够返回到生命本能的氣化主导的天人合一、形与神俱的本来状态,这个生命就只能走向氣形相分离,最终氣散而不能留固,氣散形废的死亡状态。
【体会】
体会1:身体力行,方得了悟!
旅敬静:本节,与前面《心术下》第五节,《内业》第五节都有重复,但是是稷下学派学子们行氣化实践的切身体会。
虽可以言语描述,却难尽其意,须是身体力行于氣化实践,切身体会,方得了悟印证。
望同学们勉而行之!
体会2:学友间讨论人际关系的处理依据。
荣耀9:同事有骂街的!我想去告诉上司!算不道德吗?
旅敬静:@荣耀9,我们这里讲道德,是从生命的自然存在角度来讲,就是讨论人文伦理,也是从其对于生命的自然存在~氣化与形质并存一体的影响来考察认识。
这样学习的目的之一,是给人文的伦理道德的建设维护,提供生命健康的自然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至于人文的伦理道德是非本身,我们这里不关注。
荣耀9:讲的通俗一点也不错啊!走进千家万户不是更好!
从善如流:心能正静,是非不生!静因,因不从这里生,果不在这里结。
不受因果,飘然自在!
旅敬静:@荣耀9,但是既然您问到了,我给您提供我的做事方式供参考。
骂街,这要看是这人的生活习性还是只是遇事而发。
如是前者,这是风气,我的做法是我先自己做好了,文明了,逐步带动大家。
如果是后者,我会在他心平气和时当面规劝,如果有民主生活会,事情又比较严重,也许会在会上当他面间接地提出来,如通过讲个故事来规劝,而不会跟领导说。
天然:赞同@旅敬静,咱们这里讲自然的道德讲气化。
生活中怎么做要自己去体会。
咱们学的内容里,正,静,定,安的内容很多,可以问问自己能做到哪些,遇事问问自己的内心,就知道该怎么做。
心内有心,我们能觉察到几层。
说真心,真气,真人,真知,到底何为真何为假。
我们学习实践气化,要慢慢体会这些
雄光:学为己学,标准是检讨、审视自己,不便用于纠正他人。
他人的形质表现自有他人“气化”的结果,用他人的表现过程来检验自身的体会,不失是个好契机。
逢缘对境最难。
荣耀9:不太理解。
不是有点自私?
雄光:印光大师有段著名的开示(摘录):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
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
只管自家。
不管人家。
只看好样子。
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
(素福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位而行。
学习~共勉)
蓝云儿:@荣耀9,咱们现在能力不够,说的不好别人不接受还可能引发矛盾,不如先管好自己,把自己修好了,以后有能力了再帮助人。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