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则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
①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
②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③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
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
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
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
⑤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读完以上新闻,你觉得哪几则最能振奋人心?请以其中两则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
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
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
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每出现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历史悠久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很难找到“接班人”……
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
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
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二者定能,携手向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层见叠出交相辉映
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举不胜举交相辉映
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层见叠出相映成趣
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举不胜举相映成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甚至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
B.几乎没有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质检总局宣布,自9 月15 日起,中国暂停进口蒙.(měng)古国牛羊肉及其制品。
有网友发帖子评论:“怎么办?我每天都要吃土豆牛腩.(nǎn)饭。
”
B.嘉庆对内政的整饬.(chì)是从诛杀和珅开始的。
在清除飞扬跋扈、贪赃妄法的和珅后,嘉庆即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qù)邪扶正,以期光风霁月。
C.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è),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zǎi),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D.作为鲁迅先生的扛.(gāng)鼎之作,《阿Q正传》是一部惊世骇俗、震聋发聩的中篇力作,它借用小说的外型却以犀利的杂文笔法直刺国民的灵魂深处,催人反省。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嚣张跋扈.(hù)的重庆保时捷女司机以一个耳光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谴责或谩.(màn)骂她,也有网友“人肉”其女儿并扬言要曝光,这样的做法却实在为人不耻。
B.请你牢记:与其在从人前出乖露.(lù)丑,丢人现眼,惹人耻笑,还不如把自己的短项、可笑处隐藏起来,晦莫如深,毕竟藏拙.(zhuō)固然不佳,却比露丑略胜一筹。
C.1978年始,亿万人民踏上了改革征程,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席卷大江南北,四十年的砥砺前行,神州大地硕果累累.(léi),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已然载.(zǎi)入史册。
D.毋庸讳言,现代人的疏离感,部分源自被一些无良者蒙.(méng)骗、讹诈的经历与听闻,以致人们面对陌生人时,首先选择警惕与畏葸.(xǐ),而不是选择信任。
5、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①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②。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① 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
②据《战园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妻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巳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2.“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5)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菜花(节选)
冯德英
沉闷的雷声越来越大,它似乎要冲出浓云的束缚,撕碎云层,解脱出来。
那耀眼的闪电的蓝光急骤驰过,克嚓嚓
的巨雷随之轰响,震得人心收紧,大地摇动,狂风无情地吹刮,瓢浇般的大雨遮天盖地直刺直压,粗大猛烈的雨柱,掀起一层尘埃。
一霎,到处是一片汪洋了。
部队都匍匐在城墙的周围,趴在掩体里.战士们都把衣服脱下,包盖着武器弹药。
而水顺着一个个黑红强壮的肌体,泉水般地往下流。
虽是初夏,北方的夜晚加上风雨,还是冷得使人打哆嗦。
战斗,黎明前的战斗!在激动着每个人的心!
母亲没有睡,紧抱着孩子坐在炕上。
望着那黜黑的窗户,心随着雨点在跳动。
母亲想到战士们都在雨地里,一定被雨淋得全身透湿,她多么盼着枪响啊!可是她又有些怕那枪响,因为她儿子和枪响有关,他会不会发生意外呢?!……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打门声。
门声冲断母亲的思路,她忙赶出来。
院子里黑古隆咚,稀泥差点把她滑倒了。
“谁?”母亲问,
母亲一开门,婵子象从泥水里爬出来的,披头散发,一头撞进来,抱着母亲就哭。
“姨啊!那、那孔江子被鬼子抓去,挨打不过,把什么都招出来啦!我在屋里听得准准的……你快藏起来吧!姨啊……”婵子哭叫着。
“婵子!你快领家里人躲一躲,把菊生带好!我马上出门!”
母亲说着就走。
“嗤”一道闪电,克嚓嚓一声焦雷,母亲沉重地掉进泥水里……
母亲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
她的衣服早被淋湿,鞋子已跑掉,在及脚肘深的泥水里,迈着艰难的步子。
风吹散她的发髻,长长的灰白头发随风摔打。
骤雨猛烈地打到脸上,使她眼睛睁不开,头抬不起。
她怎么也站不稳,时时被刮倒在泥水里,她爬起来,又向前跑。
看不到路,她用手去摸,碰到墙上,她来不及管哪里碰伤哪里痛,忙折回来又向前冲!走,快走!跑,猛跑!冲,把全身的力量使出来,向前猛冲!
母亲跑到福昌饭店门口,听到几声枪响,接着忽忽拉拉一群人冲过来.她略一怔,忙叫道:
“德强!妈在这里!孔江子对鬼子说实话啦!你们快动手去啊!”
“砰砰砰!”街口上传来枪声。
“快!去告诉李班长,叫他们马上行动!”德强知道情况危急,忙对一个队员命令,见队员跑步走后,又对母亲说,“妈,你快走啊!”
“孩子,对面鬼子来啦!这是深胡同,一时跑不出去。
你们都快走,我留下对付他们!”母亲推搡着儿子说。
母亲为使儿子下决心,已开始向敌人来的方向迎去。
德强知道无法挽回,哭着将于司令员送他的左轮手枪塞进母亲手里。
“好,孩子!你快领同志们去开城门。
别哭,妈不一定死啊!快走!”母亲说着猛一把将儿子推开……
母亲生平第一次握到枪,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
她很镇静,感到武器有那么大的力量,无怪乎当战士的都那样勇教了。
她身子靠在墙上,一动不动地站着,似乎在休息。
一群敌人急急冲过来。
母亲把手枪对准敌人——她的手毕竟发颤——用力勾了两下扳机。
敌人狂乱地闪到两边,一个栽倒下去。
母亲正要再勾扳机,但被郝三一枪打中左胸。
她感到全身一状瘫痪着坐倒在墙根上……
战斗结束了!
母亲,她静静躺在担架上。
她的头被打破,前颜包着宽宽的绷带。
左面的肋骨被打断两根,身子只能仰躺着。
在灯光下,她的脸是那样苍白,那样没有血色。
“唉,别哭,孩子,妈不会死。
”母亲发现姜永泉和媚子,“你们都没有事?我不用你们看哪。
”
“大娘,没有事!”姜永泉忙安慰她说,“大娘,咱们已经胜利了!”
“啊,鬼子都完了!”母亲的眼里放出光彩,又不得不痛楚地皱紧眉毛。
“天亮了。
快扶我到门口看看!”
东方现出一片乳白色。
曙光以它无比的新生力量,终于击败顽强衰落的黑暗。
它以胜利者的姿态,带来了黎明!
一轮红日从朝流中欢快着跳出来。
万道金光,普射着暴风雨后清新的原野。
万物发出灿烂辉煌的微笑,来欢迎它的莅临,受着它的温暖,在它的照耀下成长。
“妈!看,红旗!”德强兴奋地叫道。
在解放了的城墙最高处,站着一个年青英俊的战士。
在他那草绿色军帽帽檐下的前额上,裹着洁白的绷带,肩上背着带刺刀的大枪。
他双手紧紧扶着旗杆。
火红的旗帜在半空中哗哗地飘扬。
红旗那艳丽血红的光芒,向四外普射开来!
母亲仰脸看着。
她那苍白的脸面迎着红旗和阳光,也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
秀子忽然想起什么,把孩子给姜永泉抱着,自己急忙跑进屋,一会拿着那一大束鲜花跑回来。
“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给你……”秀子正要将花送给母亲,但立刻觉醒到母亲不能拿,又把花抱在怀里。
母亲注视着女儿手中的花。
鲜花被雨水沐浴得更加娇媚鲜艳,在朝阳中放着异彩。
在母亲眼中,最吸引她的不是那粉红色的月季花、暗红色的芍药花,而是夹在这些大花中的金黄色的苦菜花。
看着看着,母亲觉得眼前一片金光,到处都开放着苦莱花。
母亲像尝到了苦莱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她嘴唇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可是幸福的微笑。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如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力的渲染了在战斗开始之前的紧张氛围,战斗结束后的环境描写又传达出胜利的喜悦。
B.小说以细节传神,如“战士们都把衣服脱下,包盖着武器弹药”,“她怎么也站不稳,时时被刮倒在泥水里”,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小说运用了典型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如“她又有些怕那枪响,因为她儿子和枪响有关”,写出了母亲对战争的恐惧,对自己儿子的担心。
D.选文中有意略写紧张的战斗场面,而以大量的笔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情进行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典型性,从而进一步突出小说的主题。
2.选文刻画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请谈谈选文塑造的母亲形象。
3.请结合最后一段文字探究“苦菜花”的深刻内涵。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
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
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
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
2003年,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手机,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
其次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交互性。
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
受众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较少。
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
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以下实现途径。
通过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文物可视化,将文物通过三维建模手段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名胜古迹可视化,中国名胜古迹众多,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文化旅游馆,通过超现或模拟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丽风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的可视化,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虛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以使受众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通过AR 技术,可以使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得以再现。
(摘编自刘麟霄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社会所推崇,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
B.文化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闯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C.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降低文化体验成本,与观众增强互动,增强趣味性,是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关键意义所在。
D.实现文物可视化,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还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景,享受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顺势提出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推崇这一论题。
B.文章第四段着重论述了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实现途径,就文物、名胜古迹、文学作品的可视化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手段。
C.文章第二至四段,分别从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意义和实现途径三个并列角度加以分析,结构清晰,思路逻辑性强。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这一时代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我国文化体系的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不仅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还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
B.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之后,传统文化影响力将会增强,借此可以抵御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古代诗词歌赋不是每一个受众都能欣赏得了的,可视化传播可再现其中描绘的场景,能使观众通过感官体验解读其中内涵。
D.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诸多意义,而有助于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哲学理解、应对世界的最高方法论原则是“以道观之”。
以道观之是一种循道而行、重视存在并致力于形成统一性理解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
以道观之之道,是具有“恒常”性的道。
道的恒常性,即道之“诚”。
所以以道观之对道的重视,隐含着对诚的推崇。
诚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
人们多以真、实、无伪、不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来解释诚。
但是,无论我们采取其中的哪一种解释,都会发现,这种解释的涵,盖性不太充分一一它或许能够解释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诚,却难以解释作为动词的诚;它或许能够解释人道之诚,却难以解释天道之诚。
如果我们寻求诚的最具涵盖性的指谓,诚的诸多意义与运用,似乎可以统一于“一致”一作为名词的诚,指的是一种一致关系;作为形容词的诚,指的是一种一致属性;作为动词的诚,指的是趋向、达成一致的意向及活动。
这种一致,从根本上说,是源于道的恒常。
天道的运行具有一种恒常性、前后一致性,用《中庸》的话说,就是“无息”“不贰”。
人之诚,是诚于天道,是向“天道”的恒常性靠拢。
《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也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人之思诚,就是要保持与天道的一致,因为天道是恒常的,所以,与天道保持一致的人,也具有一种恒常性,人的恒常性的具体表现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现代人多以诚实、诚信去理解诚,这种理解虽契合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却常常剥离了诚的天道之维。
这样一来,中国传统哲学的厚重之诚,就变成了一种单薄之诚。
而过于单薄的诚,容易使我们陷入理论困境一离开天道之诚,我们面对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真小人”时,常常会不知所措;离开天道之诚,我们面对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砼砼然小人哉”的论断时,就难以形成准确理解;离开天道之诚,我们在论证诚信之应然时,常常会诉诸浅薄的后果论……以道观之所重之诚,是与天道的恒常相关联的诚。
一个言行不符、表里不一的人,我们当然不能以这样的诚来形容之;而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但不遵行社会规范的“真小人”,我们也不能以这样的诚来形容之;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但所遵行的社会规范有悖于万物并育的天道的人,我们也不能用这样的诚来形容之。
以道观之所推崇的诚,是有益于万物并育\能够因道之恒常而带来确定性的诚。
历史地看,在中国哲学中,以道观之并不是唯一的理解和应对世界的方法论原则,也不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方法论原则。
但是,在几千年的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中,在意见与意见、价值与价值的碰撞中,在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中,以道观之逐渐成为中国哲学最高的方道观之所重之诚,是与天道的恒常相关联的诚。
一个言行不符、表里不一的人,我们当然不能以这样的诚来形容之;而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但不遵行社会规范的“真小人”,我们也不能以这样的诚来形容之;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但所遵行的社会规范有悖于万物并育的天道的人,我们也不能用这样的诚来形容之。
以道观之所推崇的诚,是有益于万物并育\能够因道之恒常而带来确定性的诚。
历史地看,在中国哲学中,以道观之并不是唯一的理解和应对世界的方法论原则,也不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方法论原则。
但是,在几千年的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中,在意见与意见、价值与价值的碰撞中,在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中,以道观之逐渐成为中国哲学最高的方法论原则。
这一选择,与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密切相关。
“通”“平等”“诚”等价值,是我们理解这一选择的重要维度,也是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
(摘自刘静芳发表于光明日报的《“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