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二九单元泌尿系感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九单元泌尿系感染
第一节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肾脏疾病。

本文指细菌感染所致。

一、感染途径
(一)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机体抵抗力下降,尿道粘膜损伤或刺激(月经期、性生活后),或细菌毒力强等都为原因。

女性较男性多见。

(二)血行感染人体内某部位有感染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肾盂肾炎。

细菌也可由外界入侵机体,引起败血症,同时引起肾盂肾炎。

血行感染的肾盂肾炎由肾皮质开始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肾孟等。

(三)直接感染腰部外伤、肾周围器官炎症,细菌直接侵入肾脏引起炎症。

(四)淋巴管感染盆腔脏器与肾之间有淋巴管交通,升结肠与右肾之间有淋巴管相通,所以盆腔脏器有细菌感染,如阑尾炎及结肠炎时,均可引起肾盂肾炎。

1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上行感染
B.血行感染
C.淋巴道感染
D.外伤直接感染
E.肾周围器官感染蔓延
答案:C
2.下列有关肾盂肾炎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细菌感染引起
B.男性发病率稍高
C.大肠杆菌感染最为常见
D.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
E.表现为化脓性间质性肾炎
答案:B
解析:尿路感染以女性多见,男性极少发生。

二、致病菌
最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球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

3.最常见的肾盂肾炎病原菌是(2004)
A.葡萄球菌
B.粪肠球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答案:C(2004)
解析:尿感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70%以上,其它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4.导致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2005)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变形杆菌
D.粪链球菌
E.沙雷杆菌
答案:B(2005)
解析:该题目为记忆题。

三、临床表现
(一)全身感染中毒的表现急性起病、高热伴塞战为主要特点,其它症状可轻可重,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全身酸痛及腹胀、腹痛、腹泻等。

高热寒战严重者可能有败血症。

(二)局部表现主要为泌尿系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

肾区或腰轻度疼痛,肾区可有轻压痛或叩击痛,如有肾周围脓肿则压痛及叩痛明显。

(三)尿液变化尿外观可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
5..下列哪项最符合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A.发热、浮肿、尿频、尿痛及尿沉渣白细胞增多
B.高血压、浮肿、尿频、尿痛、及尿沉渣检查白细胞成堆
C.发热、浮肿、尿频、尿急、尿痛及白尿
D.高热、尿频、尿急、尿痛、肾区叩痛及尿中白细胞增多
E.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蛋白尿
答案:D
解析:急性肾盂肾炎体温多大于38℃,有明显肾区叩痛。

四、实验室检查
(一)尿常规检查离心沉淀后尿沉渣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白细胞变性),可成堆或满视野,有时可见白细胞管型,对鉴别肾盂肾炎或膀胱炎有重要意义。

在显微镜下也可见到红细胞增多,有时可有肉眼血尿。

尿蛋白定性一般为(+),也可(++),定量不超过2g/d。

6.鉴别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最有意义的是(2002)
A.尿频、尿急、尿痛
B.高热、腰痛
C.尿细菌培养阳性
D.尿中白细胞管型
E.血尿
答案:D(2002)
解析:白细胞管型是活动性肾盂肾炎的特征。

(二)尿细菌定性检查显微镜检查细菌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尿离心沉淀后,将沉渣涂片作革兰染色,在油镜下检查;另一是尿离心沉淀,沉渣不染色,在高倍镜下暗视野检查,上述两种检查中,如在每一个视野中见到一个细菌,则说明尿细菌定量大于l00000/ml,其符合率达90%以上。

上述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可进行快速鉴别细菌是球菌还是杆菌,革兰阳性还是阴性,对正确选用抗生素有参考价值。

(三)尿细菌培养如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数大于l00000/ml(105)有诊断意义,小于10000/ml(104)为污染,l0000~100000/ml为可疑。

如细菌为球菌,因其繁殖较慢,细菌量在1000—10000/ml即有诊断意义。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先作尿培养,如已使用抗生素则培养效果不好。

采集尿标本应在外阴冲洗及消毒尿道口之后,留取中段尿,尽量取早晨第一次尿,以保证夜间尿液中细菌在膀胱内有足够繁殖时间。

细菌培养阳性,应作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

上述培养、镜检等几种细菌学检查,都可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可见于:①中段尿的收集不合标准.尿标本被污染;②尿标本在室温放置超过l小时才接种和检查;③接种和检查的技术有错误。

假阴性主要可见于:①患者在近7天内用过抗菌药;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不足6小时,细菌没有足够的时间繁殖;③收集中段尿时,消毒药不慎混入尿标本内。

如能除外上述假阴性因素,尿多次培养均阴性,则可认为不是尿路感染。

(21~22题共享备选答案) (2003)
A.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个/ml
B.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个/ml
C.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万个/ml
D.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为5万个/ml
E.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为lO万个/ml
21.链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最低菌落计数为
答案:B(2003)
解析: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对确定菌尿有重要意义:>105/ml为阳性,<104/ml 为污染,104~105/ml需复查或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因球菌繁殖慢,故>103即有诊断意义。

22.克雷白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最低菌落计数为
答案:(2003)答案:E
(四)尿细胞计数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普通尿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尿细菌多次均阴性者,可用尿细胞计数法辅助诊断,方法多种,1小时法较简便,阳性标准为白细胞大于30万/h,小于20万/h为阴性,20万~30 万/h为可疑,应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它资料作出诊断。

(五)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真性细菌尿只表明有尿路感染存在,但感染在上尿路(肾盂肾炎)或下尿路(膀胱炎),则需作定位诊断。

尿路感染的定位有下述方法:
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目前本法已代替有损伤而痛苦的输尿管导管法作定位。

后者
准确性高;前者虽稍逊,其准确性亦超过90%;
②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肾盂肾炎包括肾实质的感染,机体
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将致病菌包裹。

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不理想.
③其它:尿渗透压;尿内B2微球蛋白排出量和白细胞管型等实验室检查对定位诊断有
一定意义。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实验室定位方法。

临床上如患者全身感染性症状较明显,发热>38°C,有明显的肋脊角疼痛和压痛、叩痛,血白细胞增加者,可诊断为肾盂肾炎。

此外,致病菌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较少见致病菌和复杂性尿感,应多考虑肾盂肾炎的可能。

但要知道,不少肾盂肾炎并没有上述的典型临床表现,故临床上,外表上看来健康的妇女,以下尿路症状群为主诉者,可先给3天抗菌疗法,如能治愈,则常为膀胱炎,如复发,则多为肾盏肾炎。

(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因感染程度及机体反应不同,白细胞升高程度可从轻度到重度。

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有时可见到中毒颗粒。

18.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是(2001)
A.中段尿细菌培养
B.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
C.尿蛋白定量
D.3小时尿白细胞计数
E.尿中脓细胞检查
答案:(2001) 答案:B
解析:肾盂肾炎包括肾实质的感染,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将致病菌包裹。

19.女,30岁,寒颤、发热、腰痛伴尿频、尿急3天。

体温39℃,心肺无异常。

肝脾肋下未触及。

两侧肋脊角有叩击痛。

尿液检查:蛋白(-),镜检红细胞2~5/HP、白细胞10~15/HP,诊断应首先考虑(2001)
A.急性膀胱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肾结核
E.肾结石
答案:B(2001)
解析: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乏力身痛,恶心,呕吐,腰痛,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

尿液混浊,呈脓性或血尿,腹部输尿管点压痛及叩击痛为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

[ZL] 9急性肾盂肾炎一般不出现
A.畏寒、发热
B.尿路刺激症
C.血尿
D.肾区叩痛
E.贫血
答案:E
五、诊断
有上述全身及局部的临床表现,尿液检查及尿细菌学检查阳性,可明确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一)全身性感染疾病有些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急性感染症状较突出,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疟疾、败血症、伤寒等发热性疾病。

如能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尿感的下尿路症状及肾区叩痛,并作尿沉渣和细菌学检查,不难鉴别。

(二)慢性肾盂肾炎需与反复发作尿感作鉴别诊断,目前认为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局灶粗糙的肾皮质瘢痕.伴有相应的肾盏变形者,才能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否则尿路感染病史虽长,亦不能诊断为本病。

本病常有一般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并有间歇的尿路感染发作病史.在尿路无复杂情况时,极少发生慢性肾盂肾炎,尿路有功能性或器质性梗阻时,才会发生。

尿路功能性梗阻常见于膀胱一输尿管反流,而器质性者多见于肾结石等.
(三)肾结核本病尿频、尿急、尿痛更突出,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晨尿培养结核杆菌阳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而普通细菌培养为阴性。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清结核菌抗体测定阳性。

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结核病灶x线征,部分患者可有肺、附睾等肾外结核,可资鉴别。

但要注意肾结核常可与尿感并存。

尿感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仍残留有尿路感染症状或尿沉渣异常者,应高度注意肾结核的可能性。

(9~10题共享题干)(2003)
女性,32岁,进行性膀胱刺激症状。

经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且伴有右侧腰部胀痛及午后潮热。

9.尿液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血尿
B.脓尿
C.尿普通细菌培养
D.尿沉渣找结核杆菌
E.尿细胞学检查
答案:D(2003)
解析:尿路感染抗生素治疗无好转,应考虑结核感染。

10.为了解患者肾功能及形态的病理改变,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B超
B.静脉尿路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CT
E.MRI
答案:B(2003)
解析:B超、逆行肾盂造影、CT、MRI仅能了解肾脏形态,不能了解肾功能。

故选B。

(四)尿道综合征患者虽有尿频、尿急、尿痛,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可资鉴别。

尿道综合征分为:①感染性尿道综合征:占约75%,患者有白细胞尿,是由致病的微生物引起,如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等;②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约占25%,无白细胞尿,病原体检查亦阴性,其病因未明,有人认为可能是焦虑性精神状态所致。

七、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关键是抗生素的正确应用,包括始时间,换药或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时机,持续使用时间等。

(一)用抗生素前先留尿培养标本,当高热寒战严重时应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随后则根据病情轻重,可能感染细菌等,依经验选用抗生素。

如48小时体温未见下降趋势,应换抗生素或加用另一种抗生素。

待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后,再调整抗生素种类,疗程为l0一l4天。

治疗结束前数天应作尿培养,如果阴性,每周复查~次尿培养连续3次,至第六周再查一次,如仍阴性,则为完全治愈,如某次阳性,则应重复疗程。

3.关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列哪项正确
A.接诊后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B.先作尿培养及细菌敏感试验,根据报告选用敏感抗生素
C.留尿培养标本后,立即根据经验给予抗生素治疗
D.根据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E.做血培养,待结果报告后选用抗生素
答案:C
解析:尿路感染在未有药敏结果前选用G-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的选用:肾盂肾炎常选用的抗菌药有:
1.氨基苷类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常用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卡那霉素0.5g/次,每日两次肌注,庆大霉素为3~5mg/(kg·d),类似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立克菌星等,剂量不同但均有抗生素后效应,即可将两次剂量一次给予。

氨基苷类抗生素有耳毒性和肾毒性。

2.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及青霉素过敏者都不能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啉钠,成人每日 2~4g,分2—4次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也可用于球菌感染,头孢哌酮钠,成人每日4—9g.静脉滴注;头孢三嗪,成人每日1一2g,重症时2—4g,分两次静脉滴注,也可一次给予;头孢他啶,成人每日1.5—6g,分2—3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成人每天2~8g,分2—4次静脉滴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对球菌杆菌均有效,且在泌尿系统浓度高,成人每日3—6g,分2~4次静脉滴注,口服每日2次,每次0.25—0.5g。

6.女,32岁,发热、腰痛、尿频、尿急一个月,近3天全身关节酸痛、尿频、尿急加重。

体检:体温39.5℃,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86%,尿培养大肠杆菌阳性,诊断为大肠杆菌性尿路感染。

应首选
A.青霉素
B.红霉素
C.灰黄霉素
D.头孢曲松
E.林可霉素
答案:D
解析:较严重的肾盂肾炎宜采用肌注或静脉应用抗生素,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应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

故选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青霉素类用于对新型青霉素I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一定要先作皮试,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

苯唑西林(新型青霉素Ⅱ),成人每日4—12g,分2~4次静脉滴注。

对革兰阴性杆菌也可用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成人每日1.5—4g,分3—4次口服,呱拉西林(氧呱嗪青霉素),成人每日8—16g,分4次静脉滴注;替卡西林,成人每日4—6g,分3~4次肌注,重症成人每日l2—14g,分2—4次静脉滴注。

4.磺胺类药物对革兰阴性及阳性细菌,球菌或杆菌均有效,尤其是对泰能耐药的黄麦芽甲单胞菌有效,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成人每日2g,分2次口服;磺胺异恶唑.成人每次lg,每8小时一次,首次加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人每次2片,每日2次。

5.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l4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因其影响软骨发育。

环丙沙星,重症感染每次0.2g,每l2小时一次静滴。

6.泰能(亚胺硫霉素一西拉司丁) 为广谱抗生素和肾去氢肽酶抑制剂的复合物,主要用于病菌不明的重症感染,或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成人每日2~4g,分2-4次静滴。

7.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成人每日l一2g,分2次静滴。

[ZL] 7男,18岁,因腰痛、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而求治。

检查后诊断为大肠杆菌所致的泌尿系感染,应首选
A.诺氟沙星
B.红霉素
C.青霉素
D.头孢氨苄
E.苯唑西林
答案:A诺氟沙星为喹诺酮类,革兰阴性杆菌敏感。

D头孢氨苄属第一代头孢菌素E 苯唑西林本品为半合成、耐青霉素酶、耐酸青霉素.
(三)一般治疗临床表现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证多排尿。

如进食困难,应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体温过高时可物理降温或适当用解热镇痛药,如尿痛严重,可口服阿托品。

(四)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治疗
1.轻型急性肾盂肾炎经单剂或3天疗法治疗失败的尿路感染,或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宜口服有效抗菌药物l4天疗程。

一般用药72小时即显效,如有
效则不需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换药,因体内药物敏感试验最准确。

如用药72小时仍未显效,应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更改抗菌药物。

2.较严重的肾盂肾炎发热超过38.5℃、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明显者;患者多是复杂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多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宜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在未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可暂时使用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l.5mg/kg,每8小时l次或头孢唑林钠0.5g,每8小时l次,必要时可加用或改用头孢噻肟钠2g,每8小时1次。

在获得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后,可酌情改用肾毒性小且比较便宜的抗菌药物。

注射用药至患者退热72小时后,可改用口服有效抗菌药物,完成2周疗程。

3.重症肾盂肾炎有寒战、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增高、核左移等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甚或出现低血压、呼吸性碱中毒,疑为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者,这些患者多是复杂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常为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在未能获得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可选用下述抗菌药物联合治疗:①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如呱拉西林3g,每6小时静滴l次;
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剂量均为1.7mg/kg,每8小时静滴l次;
③第3代头孢菌素类,较常用的是:头孢曲松钠(cefiriaxone)静脉滴注,每次lg,每l2小时l次,或头孢呱酮钠(cefoperazone)静脉滴注,每次2g,每8小时l次。

通常使用一种氨基糖苷类,再加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后两者和氨基糖苷类联用,有协同作用。

如未能排除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加用氨苄西林30mg/kg,每6小时静滴l次。

在病情允许时,应尽快作有关尿路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有无尿路梗阻,特别是尿路结石引起的梗阻。

如不纠正尿液引流不畅,复杂性肾盂肾炎很难彻底治好。

第二节慢性肾盂肾炎
一、诱因(易感因素)
正常人有下列防御机制:①尿液不断流动,冲洗细菌;②尿液中高浓度尿素及酸性环境下不利细菌生长;③尿路上皮细胞分泌Tamm—Horsfall粘蛋白,粘附于泌尿道粘膜上皮细胞,防止细菌入侵;④泌尿道粘膜细胞可分泌免疫球蛋白A、G,防御细菌入侵。

如果上述功能正常,一般不易发生泌尿系炎症。

在下列情况下易导致慢性肾盂肾炎:
①尿路梗阻: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包皮过长,妊娠子宫压迫
输尿管等梗阻因素,引起尿流动不畅,易导致细菌停留繁殖而引起炎症;
②泌尿系畸形:肾盂、输尿管先天发育异常,多囊肾,马蹄肾,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
构或功能异常均易于感染;
③尿道口及其周围炎症:如会阴部炎症,阴道炎,尿道膀胱炎,包皮炎,前列腺炎等,
插入导尿管尤其留置导尿管,更易诱发泌尿系炎症。

④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如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慢性肝病,肿瘤,血液病等;
17.慢性肾盂肾炎的易感因素有(2001)
A.胸膜炎
B.胃炎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糖尿病
E.药物性皮炎
答案:D(2001)
解析:易感因素包括尿路梗阻,泌尿系畸形或功能异常,尿道插管及器械检查机体抵抗力减弱,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疾病、慢性腹泻、长期用激素等。

肾盂肾炎反复发作除了上述四种原因外,慢性炎症可造成肾盂肾盏瘢痕形成,以致引起尿流动不畅导致复发,再加上炎症反复发作,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细菌。

14.女,57岁,寒战、发热(最高体温达38.7℃),全身不适,恶心呕吐2天。

体检:血压145/85 mmHg,肾区有叩击痛。

尿常规:蛋白(++),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8~10/HP。

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阳性。

查双肾B超、肾功能均无异常。

5年来有多次类似发作,近2年来夜尿明显增多。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
A.低热型
B.复发型
C.血尿型
D.隐匿型
E.高血压型
答案:B
解析:慢性肾盂肾炎复发指治疗后菌尿转阴性,停药后6周内再发,且致病菌和先前感染的完全相同。

15.慢性肾盂肾炎是(2003)
A.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B.一种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C.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D.一种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E.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答案:A(2003)
解析: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萎缩及瘢痕形成,间质有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可正常。

二、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不单取决于反复发作的持续时间,如果有上述梗阻、畸形、免疫功能减低等易感因素,病史超过半年,再加下列中一条,即可诊断:①静脉肾盂造影有肾盂肾盏狭窄变形;②肾外形表面凹凸不平且两肾大小不等;③肾小管功能持续损害,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夜尿增加,晨起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酸化功能减退,晨起尿pH值升高。

16.静脉肾盂造影,有诊断价值的疾病是(2003)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慢性肾盂肾炎
E.肾病综合征
答案:D(2003)
(113~114题共享备选答案)〖HTK〗
A双肾B超
B双肾CT
C静脉肾盂造影
D肾动脉造影
E肾活检
113慢性肾盂肾炎主要辅助检查项目应是(2004)
答案:C
解析: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赖于尸解、典型病理表现或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特殊征象,即局灶的粗糙的皮质疤痕,伴有附属的肾乳头收缩和肾盏的扩张和变钝。

114肾病综合征主要辅助检查项目应是(2004)
答案:E
解析:肾病综合征有多种病理类型,其治疗、预后多有不同,肾活检可明确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诊断,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12.女性,30岁,腰痛、尿频、尿急、血压21.3/13.3 kPa(160/100 mmHg),尿蛋白(+),沉渣红细胞8~10/HP,白细胞15~20/HP。

肾盂造影示右肾缩小,肾盏扩张,最可能诊断是
A.慢性肾炎
B.慢性肾盂肾炎
C.多囊肾
D.肾结核
E.肾盂积液
答案:B
解析:有尿路感染症状,有肾脏缩小及肾盏变形,应考虑慢性肾盂肾炎。

13.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可靠依据是
A.临床症状迁延不愈超过半年
B.反复发作超过半年
C.中段尿细菌培养多次阳性
D.尿常规中有蛋白及红、白细胞
E.静脉肾盂造影:肾盂、肾盏变形或双肾大小不一
答案:E
25.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最有意义的是(2001)
A.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
B.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
C.畏寒发热,尿白细胞数增高
D.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E.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
答案:(2001) 答案:E
解析: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目前仍以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的“肾脏皮质出现达、深、粗的弓形瘢痕,并累及1个以上肾盏的典型所见作为萎缩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依据,患肾外形可不规则。

肾功能检查:慢性肾盂肾炎早期表现肾小管功能减退,晚期则为慢性肾衰。

[ZL] 11临床有慢性肾盂肾炎表现,而尿培养阴性,为了确定尿中有无原浆型菌株存在,应该
A取清晨第一次尿作培养
B.尿标本应1小时内送培养
C.作尿低渗培养
D.作尿等渗培养
E.作尿高渗培养
答案:E
解析:原浆型菌株即L-型细菌,是因细菌变异而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的细菌,又称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多与一些反复发作,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后的感染性疾病有关。

有人认为:20%~30%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是由L-型细菌引起,普通尿液细菌培养阴性,L-型细菌在低渗或等渗培养基中不易生长,高渗培养基,方可检L-型细菌。

三、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分两部分,首先要去除诱因(易感因素),其二是抗生素的应用。

抗生素的应用较急性肾盂肾炎复杂、困难。

可以有下列方法:
①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疗程2—4周,若无效或暂时有效而复查中复发,则②根据药物细菌敏感试验,把敏感的抗生素分成2—4组,各组抗生素轮流应用,每组一疗程,疗程完毕休息3—4天,再用另一组,轮流应用共2~4个月,复查尿常规及培养,如细菌培养仍阳性,则换用③长期应用低剂量抗生素抑菌疗法,在上述抗生素中选择一种,每天一次,持续一年,这种方法可抑制细菌繁殖,使其数量不能达到引起炎症,并可使细菌消失。

(4~5题共享备选答案)
A.敏感抗生素分组轮流使用
B.用药后症状消失即停药
C.用药72小时无效应换药,疗程2周
D.用糖皮质激素
E.应用消炎痛
4.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应是
答案:C
解析: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如应用敏感抗菌素,一般用药72小时即显效,用药72小时无效应换药,疗程2周。

5.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应是
答案:A
解析:慢性肾盂肾炎需长期抑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