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艺术
品》教案内容预览:
第8课《艺术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2.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性中的丑。

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

2.从人物性格品主题。

认识人性中的丑。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熟知内容,了解情节。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的相似之处。

讨论后明确:
1)运用巧合的手法。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尾声都即xx。

3.激发想象。

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我刚刚送走你前面送的!” “天哪!你怎么又来了!”
“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

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

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

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4.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

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

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

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

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

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

二、延伸。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
小组讨论,将本组的探讨结果写出来。

提示:
1.烛台还能再送下去。

一是从编写小说的角度来看,旧事重演是可能的,另外或许在礼物转送的过程中引起反思,会改变一些人世俗的看法,这也未尝不可。

2.烛台不能再送下去。

一是从本小说精妙的环形结构,尾声即高潮的巧妙构思,结局是主题的总结性深化,结局引人遐想,趣味良多,不应再画蛇添足写下去。

二是从世俗的现状将继续下去的角度,读者可以想象将出现的情况无须再作交代。

三十医师或许意识到了烛台的价值,有了新的想法而不再送走了。

三、知识拓展。

1.xx的幽默之源。

2. “xx式的答非所问”。

四、学以致用。

请结合课文的结尾再续写一段话,想想医师会怎么处理这件艺术品。

1.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医师、律师等人的内心活动。

2.想象应合乎人物性格,体现小说主题。

五、品味词句,体会本文的写作风格。

1. “原来是这么一个玩意儿!”他大笑道,“啊,见他的鬼,这是魔鬼才想得出的玩意儿!妙极了!迷人啊!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么一个可爱的东西的?”
2. “大夫!”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开口说,“您想想我的高兴劲吧!说来也是您走运,我们总算个您的大烛台配成了对!……妈妈快活极了。

……我是母亲的独根苗。

……您救了我的命。

……”
3.萨沙由于满心感激而发抖,把一个大烛台放在医师面前。

4.化妆室一直充满兴奋的叫声和类似马嘶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文章写作风格:
①语言明快,xx平淡,发人深省。

②情节生动,结构紧凑,短小精悍。

六、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真正体味到了契诃夫小说的魅力,风格质朴,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情节简单,不靠悬念吸引读者,但自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

同学们有机会,应多读读契诃夫的作品。

七、布置作业。

运用艺术上的巧合,仿写一篇小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