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沧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共3题;共35分)
1. (10.0分) (2017七下·安岳月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________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问君何能尔?________。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

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2. (12分)小明同学在某文学馆收藏的报刊中,查阅了“儿童文学”的相关资料。

请阅读资料,完成小题
现代文学史上,一大批新文化知识分子们开启了“儿童的发现”。

鲁迅曾猛烈地向一切残害儿童的反动读物掷出了投枪,而且亲自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老舍也是少数兼顾儿童文学的作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充满童心、童真、童趣。

郑振铎说过,儿童文学是儿童的——以儿童为本位,儿童所喜看所能看的文学。

在(甲)的儿童文学领域,优秀作品几乎(乙)了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不同文体面貌。

(1)下列对文段中提到的相关作家的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四世同堂》等。

B . 冰心,著名文学家,著有《金色花》《荷叶•母亲》。

C .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 郑振铎,福建长乐人,著有《猫》《秋天的怀念》等。

(2)在文段甲乙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甲)花团锦簇(乙)覆盖
B . (甲)花团锦簇(乙)涵盖
C . (甲)花枝招展(乙)覆盖
D . (甲)花枝招展(乙)涵盖
3. (13.0分) 2014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这一天,学校开展了“情暖盲道”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请你把“展板二”上漫画的讽刺意思向新华中学的学生代表晓华做一个解说。

(2)结合“展板三”上的漫画寓意,补全倡议书中的第二项条款。

(3)根据倡议书格式要求,按序补全缺漏的两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A、________
B、________
(4)在“展板四”图片中,两句标语的结构形式不一致,根据“关心他人奉献爱心”一句的结构特点,“行人请勿占用盲道”可修改为:。

二、阅读(55分) (共3题;共55分)
4. (22.0分) (2017七上·冠县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
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⑯怎么办?
⑰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⑱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⑲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⑳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⑨段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5. (18.0分) (2017八下·房山月考) 阅读《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完成第下面小题。

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
刘金祥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

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

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②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

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

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

③当今社会,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

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

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

④同样,家书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

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也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

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

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

所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对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⑤所以我们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永远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

(有删改)
(1)作者针对什么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2)这是某同学画的本文的论证结构图,请你对其错误的地方加以修改。

(3)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你对网络时代中传承家书文化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6. (15.0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

②萧何:刘邦的丞相。

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臣本布衣(________)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
③何闻信亡(________ )④王许之(________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________
(3)【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4)【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写作(55分)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9九上·顺德期末) 豁达开朗是陶渊明最美的姿态,微笑舞蹈是郃丽华最美的姿态;展翅翱翔是雄鹰最美的姿态,迎霜怒放是梅花最美的姿态……
请以“_______________是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共3题;共35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考点:
解析:
二、阅读(55分) (共3题;共55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答案:5-3、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答案:6-3、
答案:6-4、考点:
解析:
三、写作(55分) (共1题;共5分)答案:7-1、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