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3个月专题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9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zhuāntí)9 生物与环境
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 (jiégòu)、
功能及相关分析
第一页,共52页。
栏目 (lán mù)索 引
体验(tǐyàn)真题 诊 断疑漏
回归(huíguī)核心 考向特训
第二页,共52页。
体验(tǐyàn)真题 诊断疑漏
1 2 3 4 5 6 7 8 9 10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第十一页,共52页。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9.(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gōngnéng)的叙述: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2015·海南,25D)( )
1.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zǔ chénɡ)成分
理
(1)通过代谢类型判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一定是寄生异养
或捕食异养的生物,分解者一定是腐生异养的生物。
(2)从图中信息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中有“3”个
指出箭头,确定其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fāyù)、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3)用于生长、发育(fāyù)、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 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5)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储存”。
×
(2)在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二
者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012·海南,19)( ) ×
第十三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3)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chuándì)行为信息
(2015·江苏,9D)( )
第二十四页,共52页。
5.有关能量流动(liúdòng)计算问题的3个核心点提醒 (1)传递效率的计算一定要注意是两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个体摄入量之 比。 (2)在食物网中:①在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 需求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 按最短食物链、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②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 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低能量传递 效率计算;求最少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高能量传 递效率计算。(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 级逐级递推。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 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递推,同时要注意分配比例)
第十七页,共52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4)(2011·山东,26节选)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图中草 能提供(tígōng)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k1J0和
×
第十四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10.请在下列空格处填写适当内容: (1)(2012·安徽,30Ⅱ改编)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植物→田鼠→
鼬”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单位是J/(hm2·a)],则能量从田鼠传递到 鼬的效率是___3_%,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生__长__(_sh_ēngzhǎng _育__、__繁__殖__等生命(shēngmìng)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第七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5.(2015·全国Ⅰ,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zìrán)湖泊,在该湖 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单__向__流_动__(_l_iú_d_ò_n_g_)_、__逐_级。递减
第八页,共52页。
答案(dá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第三页,共52页。
回答下列问题(wèntí):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捕_;食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消__费_。者
________________。
第十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8.(2016·全国丙,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 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 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liúxiànɡ)生产者
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ɡuī zǎo)属于生产者,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
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
(2009·广东,14改编)( √)
第六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二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的功能
4.(2014·新课标全国Ⅱ,31节选)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_物__质__循__环__、__能__量__流__动_,此外还具有信息(xìnxī)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 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生__物__群__落和____无__机__环_之境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 形式进行。
第五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3.(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而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
属于生产者
(2014·海南,16BD)( )
×
(2)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其中共有9条食物链,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
(3)(2015·海南,28节选)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 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jiàntóu)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b大iǎ气osh中ì)C__O_2_库________,生物成分E生表产示者(biǎoshì)________,生
物分成解分者F表示(biǎCoshì)________,________表示(biǎoshì)初级消费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6.(2015·全国Ⅱ,31节选)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zhíwù)→乙种 动物→丙种动物,则在该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填“大大于 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第九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第十五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2)(2014·山东,27节选)如图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
示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的组成成A分,B则(注图:中两__空和可__颠__倒__(_d_i_ā_n_d_ǎ_o_))___
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 传递20效% 率为_____。
第十六页,共52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十二页,共52页。
3.掌握碳进入生物群落和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及循环范围 (1)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 (3)范围:整个生物圈,单纯某个小的生态系统无法独立(dúlì)完成。
第二十三页,共52页。
4.掌握能量(néngliàng)流动图解,理清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 系
确定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
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若问D、A、B具体是什么
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和真菌。
第二十一页,共52页。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jiégòu)分析 (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 养级=消费者级别+1。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 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 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题组一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的结构
1.(2014·新课标全国Ⅱ,31节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 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 传递(chuándì)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 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第二十六页,共52页。
考向一 以文字表述(biǎo shù)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考向特训
1.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孵化,瓢
(6)(2011·海南,28节选)蘑菇属于不生能态系统的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néngliàng)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第十九页,共52页。
答案
返回
回归(huíguī)核心
依纲联想 (liánxiǎng)
考向特训
第二十页,共52页。
(héxīn)梳
第二十五页,共52页。
(3)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不 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 6.有关信息传递的2点提醒 (1)发生范围: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往具有双 向性。 (2)3大作用:个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jìnxíng);种群—— 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群落——调节种间关系。
。
第四页,共52页。
解析(jiě xī)
1 2 3 4 5 6 7 8 9 10
2.(2015·全国Ⅱ,31节选)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zhíwù)→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 后,甲种植物(zhíwù)数丙量种也动增物加的,数其量原(因sh是ùliàng)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 _从__而__导__致__甲__种__植__物__数__量_数_的_量_增_(_加sh_ù_l_i_àn_g_)_减__少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_0_0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增__加。(zēngji
第十八页,共52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5)(2013·安徽,30节选)从能量(néngliàng)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植提可高以(tí gāo)能 _量__利__用_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liú xiànɡ)对人类最有益的 _部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__解__者___________。
7.(2016·全国丙,31)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xiānɡ bǐ),通常冻原生态
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低因温是下分解(fēnjiě)者的分解(fēnji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
通程常中,是生逐态级系递减统的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
量流动(liúdòng)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
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
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
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 (jiégòu)、
功能及相关分析
第一页,共52页。
栏目 (lán mù)索 引
体验(tǐyàn)真题 诊 断疑漏
回归(huíguī)核心 考向特训
第二页,共52页。
体验(tǐyàn)真题 诊断疑漏
1 2 3 4 5 6 7 8 9 10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第十一页,共52页。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9.(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gōngnéng)的叙述: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2015·海南,25D)( )
1.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zǔ chénɡ)成分
理
(1)通过代谢类型判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一定是寄生异养
或捕食异养的生物,分解者一定是腐生异养的生物。
(2)从图中信息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中有“3”个
指出箭头,确定其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fāyù)、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3)用于生长、发育(fāyù)、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 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5)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储存”。
×
(2)在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二
者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012·海南,19)( ) ×
第十三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3)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chuándì)行为信息
(2015·江苏,9D)( )
第二十四页,共52页。
5.有关能量流动(liúdòng)计算问题的3个核心点提醒 (1)传递效率的计算一定要注意是两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个体摄入量之 比。 (2)在食物网中:①在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 需求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 按最短食物链、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②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 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低能量传递 效率计算;求最少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高能量传 递效率计算。(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 级逐级递推。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 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递推,同时要注意分配比例)
第十七页,共52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4)(2011·山东,26节选)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图中草 能提供(tígōng)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k1J0和
×
第十四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10.请在下列空格处填写适当内容: (1)(2012·安徽,30Ⅱ改编)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植物→田鼠→
鼬”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单位是J/(hm2·a)],则能量从田鼠传递到 鼬的效率是___3_%,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生__长__(_sh_ēngzhǎng _育__、__繁__殖__等生命(shēngmìng)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第七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5.(2015·全国Ⅰ,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zìrán)湖泊,在该湖 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单__向__流_动__(_l_iú_d_ò_n_g_)_、__逐_级。递减
第八页,共52页。
答案(dá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第三页,共52页。
回答下列问题(wèntí):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捕_;食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消__费_。者
________________。
第十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8.(2016·全国丙,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 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 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liúxiànɡ)生产者
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ɡuī zǎo)属于生产者,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
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
(2009·广东,14改编)( √)
第六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二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的功能
4.(2014·新课标全国Ⅱ,31节选)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_物__质__循__环__、__能__量__流__动_,此外还具有信息(xìnxī)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 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生__物__群__落和____无__机__环_之境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 形式进行。
第五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3.(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而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
属于生产者
(2014·海南,16BD)( )
×
(2)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其中共有9条食物链,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
(3)(2015·海南,28节选)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 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jiàntóu)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b大iǎ气osh中ì)C__O_2_库________,生物成分E生表产示者(biǎoshì)________,生
物分成解分者F表示(biǎCoshì)________,________表示(biǎoshì)初级消费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6.(2015·全国Ⅱ,31节选)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zhíwù)→乙种 动物→丙种动物,则在该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填“大大于 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第九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第十五页,共52页。
答案(dá
1 2 3 4 5 6 7 8 9 10
(2)(2014·山东,27节选)如图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
示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的组成成A分,B则(注图:中两__空和可__颠__倒__(_d_i_ā_n_d_ǎ_o_))___
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 传递20效% 率为_____。
第十六页,共52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十二页,共52页。
3.掌握碳进入生物群落和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及循环范围 (1)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 (3)范围:整个生物圈,单纯某个小的生态系统无法独立(dúlì)完成。
第二十三页,共52页。
4.掌握能量(néngliàng)流动图解,理清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 系
确定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
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若问D、A、B具体是什么
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和真菌。
第二十一页,共52页。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jiégòu)分析 (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 养级=消费者级别+1。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 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 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题组一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的结构
1.(2014·新课标全国Ⅱ,31节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 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 传递(chuándì)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 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第二十六页,共52页。
考向一 以文字表述(biǎo shù)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考向特训
1.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孵化,瓢
(6)(2011·海南,28节选)蘑菇属于不生能态系统的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néngliàng)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第十九页,共52页。
答案
返回
回归(huíguī)核心
依纲联想 (liánxiǎng)
考向特训
第二十页,共52页。
(héxīn)梳
第二十五页,共52页。
(3)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不 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 6.有关信息传递的2点提醒 (1)发生范围: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往具有双 向性。 (2)3大作用:个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jìnxíng);种群—— 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群落——调节种间关系。
。
第四页,共52页。
解析(jiě xī)
1 2 3 4 5 6 7 8 9 10
2.(2015·全国Ⅱ,31节选)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zhíwù)→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 后,甲种植物(zhíwù)数丙量种也动增物加的,数其量原(因sh是ùliàng)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 _从__而__导__致__甲__种__植__物__数__量_数_的_量_增_(_加sh_ù_l_i_àn_g_)_减__少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_0_0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增__加。(zēngji
第十八页,共52页。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5)(2013·安徽,30节选)从能量(néngliàng)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植提可高以(tí gāo)能 _量__利__用_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liú xiànɡ)对人类最有益的 _部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__解__者___________。
7.(2016·全国丙,31)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xiānɡ bǐ),通常冻原生态
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低因温是下分解(fēnjiě)者的分解(fēnji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
通程常中,是生逐态级系递减统的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
量流动(liúdòng)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
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
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
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