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次晚练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2次晚练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2次晚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2次晚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晚练2
一、选择题
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1~4题:
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上海流往四川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完成4-5题。
4.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A. 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5.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
①④⑥
根据下表,回答6。
7题.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和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省第1位人
口
流出地
第2位人口
流出地
第3位人口
流出地
第4位人口
流出地
第5位人口
流出地
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
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
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
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
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
7.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
但是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过100万人,形成“民工荒”现象。
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C.工资福利待遇相对农村地区较低 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读下图,完成8。
9问题。
8.图中a、b分别表示
A.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9.与图中b星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
11题。
10.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人口容量的大小
D。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平均长度共同决定了人口容量的大小
11。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 4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A。
8000 B。
10000 C. 6000 D。
4500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回答12—14小题。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13.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14.下列对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②不同自然条件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③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目标可以略大于人口容量
④人类可以局部的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人口容量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15。
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表1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
116。
110。
68.68.310。
639.7
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
65。
67。
25。
68。
935。
531.6
(1).结合上图,从三大产业的角度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
(2).结合表1,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班级:姓名: 总分:
下学期高一地理晚练2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C A C A B B
D A B B D C B C C
(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迁移;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
(2分)
(2).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2分);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2分)。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2分);较多的就业机会(2分)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2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2分);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分)
下学期高一地理晚练2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C A C A B B
D A B B D C B C C
(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迁移;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
(2分)
(2).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2分);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2分)。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2分);较多的就业机会(2分)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2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2分);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分)
1.C
2.A
3.C
【解析】
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从非洲迁往西亚,随着西亚石油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从湖南流往广东,由经济落后的省份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3.乙地有较高的工资待遇、乙地的环境优美、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等都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
5.A
6.B
【解析】
试题分析:
5.老年人冬季怕冷,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人生活有利。
6.人口迁入对房地产、旅游有促进作用,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另外,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考点:人口的空间变化
7.B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8.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具有包括农村的劳动力过剩,而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较农村优越。
考点:人口的空间变化
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结合图示,根据人口合理环境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可推理出:适宜的人口数量是a人口合理容量;极限的人口数量是b环境人口容量。
故选A项.
10.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
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故选B项。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容量,试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题。
【考点定位】环境人口热量。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区分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11.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木桶效应"指的是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B正确。
【小题2】“木桶效应”指的是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该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供养最少人口数量4500,D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的合理容量
【知识拓展】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12.C
13.B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12.死亡率等于出生率减去自然增长率,都可导致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宁夏,每年净增人口数等于人口总数乘以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数据可大致估算出江苏每年净增人口最多,西藏最少,选择C。
13.上海的人口增长类型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然增长率。
西藏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上海人口老龄化更严重,死亡率高,选择B.
14.人口容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目标必须小于人口容量,人口数量一定小于人口容量,选择C.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和人口容量
【名师点睛】影响人口容量因素
一个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人口容量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而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一种资源的匮乏会使得其人口容量大为降低。
一个地区短期内的人口容量会高于其长期发展的人口容量,但短期内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造成未来人口容量的降低.因此,人口容量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上,不能只考虑短期效应。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产出水平会有很大差别,因此,人口容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在确定未来人口容量时必须考虑到技术进步的作用。
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不同的生活水平需求会有完全不同的人口容量.很显然,人口容量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人口容量既可以从单一的因素分别考察,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可以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虑;既可以只考虑自然系统,也可以加进社会经济系统,因而有土地人口承载
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等一系列人口容量的研究.
【解析】
15.
16.
从表中可知人口迁移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17.注意对“迁入地”的影响,即只要分析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即可,农村劳动力的迁入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和影响.
18.
(1)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少雨,全年少雨,少量的降水集中在冬季。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但西部有地形阻挡,水汽到达较少,降水也较少,但多于夏季。
(2)增加德国的劳动力数量,减缓德国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从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减缓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但是过多的难民涌入也会影响社会治安。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气候资料可知,大马士革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少雨。
受沿海地形影响,冬季西风难以将湿润空气带到大马士革,所以降水少;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更少.
(2)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以给德国带来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参与经济建设,可以促进
经济发展;但是大量难民涌入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19.(1)数量大(2分),规模持续增长(2分),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分)
(2)南部沿海地区。
(2分)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6分)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直接看出,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都在持续增加;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曲线和柱状线变化小,即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柱状图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数折线变化大,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2)由表格可以看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的大量迁入给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增强社会活力;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治安问题多等社会方面的问题突出。
(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带动了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吸引了人口迁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对劳动力需求增加;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带动了部分劳动力迁移.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叙利亚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中心位置,经济来源主
要是农业、石油、加工业和旅游业,出产小麦、棉花、葡萄等农产品.近些年来,叙利亚内战使经济遭受重创,叙利亚人大量逃亡德国,造成了近25年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
下图为叙利亚及其附近地区图,下表示意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气候资料。
(1)简述大马士革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试分析难民涌入可能给德国带来的影响。
19.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
21亿人(不包括市辖区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比重(%)地区2005年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11.9713。
22
大西北地区3。
134。
13
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
大西南地区10.98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
01
东部沿海地区20。
5819。
85
南部沿海地区28.7020。
91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中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
(3)从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