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参与
作者:祁燕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72-01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
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才能更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1.阅读探究,品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备,在优美的言辞中表达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探究感悟,使其在学习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思想情感,品德情操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升腾。
深入阅读,体会感情。
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去主动积极的理解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品德得到定位。
我在讲《落花生》这课时,问学生":你们要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一样的人?"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默默无闻,虽然外表不好看却有奉献精神。
"也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路人一看就想去摘,这样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我听了学生的回答很是高兴,看来学生挺有思想的,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既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又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花生的精神固然很可贵,如果你不去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别人是不那么容易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你就不会让别人认可你自己。
我们不仅要有花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
是呀,在这个竞争很激烈的社会中,如果自己不去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很多机会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和对这个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启迪想象,引入意境
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这确实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启迪。
如果我们教师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启发想象力,引入意境,激发他们求知欲,这正说明了教学达到了探究知识真谛,启迪心灵的崇高境界,那么如何引导呢?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
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以启发,开启心灵之效果。
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多角度思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
再次,利用多媒体把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心入其境。
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
教授《五彩池》时,学生往往对五彩池的美景缺少直观感受,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学生对画面想象,这样五彩池的迷人景象便可历历在目。
文字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用它们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借助丰富想象,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在教学时还可通过讲激情故事、设置悬念、安排表演等形式,尽快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
3.换位体验,激发情感转化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悟课文的时候注意与人物、与作者进行换位体验,设身处地地理解课文人物、作者的情感,与课文人物、作者同喜共悲,激发学生情感转化。
教学《丰碑》一课,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课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联想、换位体验。
当将军得知眼前这位冻死的战士,就是自己刚才还迁怒于他的军需处长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怎样体会将军此时的复杂心情呢?我进行了这样的"假设"导读: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必有千言万语要说,然而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假如你就是将军,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这样转换角色的换位体验,深刻地体会到当时将军复杂的心情:既为有这样舍己为人的好部下而感到骄傲,更为失去这样的好部下而感到悲痛;既为刚才错怪军需处长感到愧疚,也对军需处长产生敬佩之情。
4.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树立理想,陶冶情操,形成性格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学是人学,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中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就是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关注"人"的情感和思想、性格和行为、理想和现实、机遇和命运,并由浅入深理解和把握造成这个或这些"人"背后的深刻原因,而转化为自觉的人格上的自我反省、自我选择、自我完善。
如你喜欢苏东坡的词,便会向往他那自由豁达和乐观的天性,学习他无论富贵贫贱都始终保持亲切超脱的人生姿态和风范。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
因此,当阅读升华为一种自觉的人格建构时阅读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园。
2.3学生的阅读要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堂上学到的一些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灵活机动的运用到写作中,结合自身的积累和生活体验,并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让真情实感流入笔端,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使读者赏心悦目。
所以,大语文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变,以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和促进师生知识共进的需要。
这样,大语文教学才能适合当今教育的要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立于不败之地,课堂才能更高效,语文教育才更能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