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2.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石墨可做干电池的电极
B.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
C.用炭粉和铅可制成铅笔芯
D.用刀头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3.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
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4.将A、B、C三种物质各5g混合加热进行化合反应,其中B为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生成物D的质量为8g,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4:1 B.5:1 C.5:3 D.5:2
5.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H2B.C C.CO D.O2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7.今有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B.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若A和B各取2克使其反应,则C和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4克
D.若A和B各取2克恰好完全反应,则C和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4克
8.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3
9.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10.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现象判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A.木炭粉B.氧化铜粉末C.二氧化锰 D.炭粉和氧化铜
11.4.6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C.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该物质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质量为9.6g
二、填空题(共15分)
12.按要求书写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硫酸铵__________ 氢氧化亚铁__________ 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
13.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为__________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由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4.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绿色可再生能源乙醇燃烧__________
(2)硫化氢(H2S)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水__________
(3)“长征三号”火箭用液氢和液氧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__________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
1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用稀硫酸?
18.煤气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室内放一盆清水,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19.水为什么可做灭火剂?
五、实验操作题
20.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用该原理制取氧气选用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序号);在装入药品前先要__________;排水收集时水槽里的水呈紫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
(2)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将该装置中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改为分液漏斗更能控制反应速率.
(3)利用(2)你所选的发生装置在实验室还可制取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为了检验该气体,要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该装置中要盛放__________的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五、计算:
21.把20g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装入烧杯中,再加入8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93.4克.
计算:
(1)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质量守恒;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考虑: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可见,这个规律只使用于化学反应中,而对于物理变化未必正确.由此出发不难解本题,只要不是化学变化现象就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解答】解:
A、蜡烛燃烧后生成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是化学变化,减少消失是生成物跑到空气中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铁丝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相等,生成的固体当然比铁要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选项中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高锰酸钾受热生成氧气这一些都是化学变化,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当然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定律的应用范围,要正确解答本题还需明确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要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打好基础非常必要.
2.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石墨可做干电池的电极
B.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
C.用炭粉和铅可制成铅笔芯
D.用刀头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C、根据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铅笔芯中不含炭粉和铅,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的硬度大,用刀头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
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解:A、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不是因为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正确.
C、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主要不是因为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化学性质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碳的性质进行.
4.将A、B、C三种物质各5g混合加热进行化合反应,其中B为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生成物D的质量为8g,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4:1 B.5:1 C.5:3 D.5: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C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催化剂不参与反应,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B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A、C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D的质量,也就是8g.又因为A完全反应,所以反应掉的C的质量=8g﹣5g=3g,即C剩余5g﹣3g=2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C的质量为2g,故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5g:2g=5:2.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H2B.C C.CO D.O2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碳、氢气、一氧化碳是常用的还原剂,具有可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没有还原性;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解答】解:碳、氢气等物质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但是不属于化合物;
氧气能支持燃烧,没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从物质的组成元素、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5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
【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1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甲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
故选:B.
【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7.今有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B.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若A和B各取2克使其反应,则C和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4克
D.若A和B各取2克恰好完全反应,则C和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4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B、利用分解反应的特征进行判断分析即可.
C、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解决.
【解答】解:A、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A和B的质量比与C 和D的质量比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错误.
B、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所以反应物是两种不是分解反应,若A和C为单质,B 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若A和B各取2克使其反应没有说明是否都参与了反应,故错误.
D、A和B各取2克都参与了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C和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4克,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涉及到反应时的各种质量关系,对该定律的认识与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8.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物中碳、氢、氧(原子团之外的)、铬、硫酸根的个数分别为2、18、13、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铬、硫酸根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18、13、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铬原子、6个硫酸根,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铬原子和3个硫酸根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r2(SO4)3.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解题的关键.
9.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来考虑本题;
B、根据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来考虑;
C、根据水的作用考虑;
D、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
【解答】解: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
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是隔绝空气,故C正确;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10.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现象判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A.木炭粉B.氧化铜粉末C.二氧化锰 D.炭粉和氧化铜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是红色固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现象判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炭粉和氧化铜.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判断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判断.
11.4.6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C.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该物质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质量为9.6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由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和小于该物质的质量,可以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碳氢元素的质量相比可以得到该物质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解: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8.8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g、6.4g,
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物中的碳、氢两元素来自该物质,
又由于2.4g+0.6g=3g<4.6g,
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而且还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
由于2.4g:0.6g=4:1,所以选项C正确.
该物质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质量为:8.8g+5.4g﹣4.6g=9.6g;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关键是找到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和原子个数比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15分)
12.按要求书写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硫酸铵(NH4)2SO4氢氧化亚铁Fe(OH)2 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硫酸铵中铵根显+1价,硫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硫酸铵中铵根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H4)2SO4.
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Fe(OH)2.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
故答案为:(NH4)2SO4;Fe(OH)2;2SO4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为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由红色变为紫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本题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考虑.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解答】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
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
H2CO3=CO2↑+H2O;
故答案为:红,CO2+H2O=H2CO3.红,紫,H2CO3═C O2↑+H2O.
【点评】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14.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C+O2CO2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H2CO3=CO2↑+H2O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CO2+H2O=H2CO3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出发,结合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就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
【解答】解:(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碳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3)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
(1)C+O2CO2;
(2)H2CO3=CO2↑+H2O;
(3)CO2+H2O=H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应用,从而巩固了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对化学方程式的熟练书写.难度稍大.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绿色可再生能源乙醇燃烧C2H5OH+3O22CO2+3H2O
(2)硫化氢(H2S)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水2H2S+3O22SO2+2H2O
(3)“长征三号”火箭用液氢和液氧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4)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Al+3Fe3O49Fe+4Al2O3
(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绿色可再生能源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2)硫化氢(H2S)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3O22SO2+2H2O;
(3)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4)铝和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Al+3Fe3O49Fe+4Al2O3;
(5)实验室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故填:C2H5OH+3O22CO2+3H2O;2H2S+3O22SO2+2H2O;2H2+O22H2O;
8Al+3Fe3O49Fe+4Al2O3;CaCO3+2HCl═CaCl2+H2O+CO2↑;Fe2O3+3CO2Fe+3CO2.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CO2;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为D是红色单质,则D可能是铜,A能与单质B反应生成铜,且生成的C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则C可能是二氧化碳,故A是氧化铜,B是碳,E是碳酸钙.【解答】解:D是红色单质,则D可能是铜,A能与单质B反应生成铜,且生成的C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则C可能是二氧化碳,故A是氧化铜,B是碳,E是碳酸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由分析可知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氧化铜中氧为﹣2价,可知铜为:+2价.
(3)反应①是氧化铜与碳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CuO+C2Cu+CO2↑;
(4)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Ca(OH)
+CO2═CaCO3↓+H2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