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
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有关部编版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反思篇一: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速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
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
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冗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接受“分步朗读、慢慢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到达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
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
另外,“落”字读Lu,“银河”的银读yn。
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这样的支配,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气氛。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
因此我鼓舞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舞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教,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行言、“飞流直下”的气概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
在沟通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会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表达的情感。
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沟通自己的感受。
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倾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实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概,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
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
1/ 3
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
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始终都困扰着我。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反思篇二: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
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立即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
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
教师趁机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着学生以饱满的心情,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正确状态。
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淌的,却奇异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秀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概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
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
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支配不合理,前松后紧。
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
间,个别读太多。
原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舞性
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胜利、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细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出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反思篇三: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2/ 3
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
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
当播
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
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
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
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
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确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
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
我想今后还得想些方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
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
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
流得快、直、美。
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
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支配不合理,前松后紧。
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
间,个别读太多。
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忙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
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
真是有“虎
头蛇尾”之感。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