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中考试复习).doc
基础义务教ff资料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中考试)知识框架:中国的地理差异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 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有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下列因素的联系:(1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高山气候区;(2)气温和降水;(3)地形。
5、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咆程度,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别(1)屋太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虫厘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2)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3)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众多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集中了许多国家级文艺团体;(4)北京有无数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2、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40°N , 116°E );(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读背知识点总结
1.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课本P12)(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3——5月份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气温变化的特点:3月气温比2月有明显的升高;4—5月的气温也是连连升高,表明春季气温回升很快。
降水特点:3、4、5三个月的降水量都很少。
(2)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
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
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3)人们如何应对春旱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本P80)(1)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2)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3.西气东输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课本P81—82)对西部的好处:①西气东输能使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并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②可以迅速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的好处:①西气东输能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②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课本P46)(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四川盆地北部分布着绵延、层叠的高大山脉,如大巴山、秦岭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
而大致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则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
所以,冬季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四川盆地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西双版纳北部的无量山、哀牢山等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
而大致位于同一纬度的广州,其北面的南岭海拔较低且彼此间断,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小,使广州地区仍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
“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1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一、我国的农业1、农业取得的成就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
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
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
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④、宁夏牧区——滩羊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
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八年级下册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理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部分1. 气候带地球的气温和降水状况随着纬度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变化。
根据纬度带来的气候差异,气候在全球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极地气候四种。
2. 自然资源按其来源和形态可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3.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各种合作形式下,共同利用地区已有资源,开展经贸活动,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形式。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风暴潮、洪水、干旱和沙漠化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尤其常见地震和洪水,因此我们要加强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意识。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经济文化活动在城市进行,形成城市化的现象。
城市也是人口聚集、资源集约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聚集地。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都是重要的交通路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旅游与文化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产业,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同时,文化在旅游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景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例如我国的长城、故宫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景观。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原产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十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划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就地形:第十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赣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资源倾斜,有利于扎实推进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大力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江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由北向南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岸地区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玛拉雅,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最多上用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理环境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的撒哈拉沙漠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1. 世界的大陆和海洋分布
2. 亚洲的地理位置、形状、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
3. 亚洲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沙漠等
4. 中国的地理位置、形状、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
5. 中国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沙漠、丘陵等
6. 中国的气候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7. 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8. 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及人口问题
9. 中国的交通运输,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10.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规划
11. 亚洲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
12. 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
13. 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
14. 中国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治理措施
15. 世界的文化差异,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
16. 中国的历史文化,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明等
17. 中国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习俗等
18.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首都、人口、语言、宗教等
19.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市、县等
20.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建设,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等。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矢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C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一一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一祁连L L I一横断L L I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地理位置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也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最北端的北地群岛,地处北纬80度左右。
最南端努沙登加拉群岛,地处南纬10度左右。
南北跨纬度约90度。
亚洲的经度位置:亚洲最东端白令海峡,地处西经170度左右。
最西端地中海海滨,地处东经25度左右。
东西跨度很大,达180度。
二、地球上最大的洲面积:亚洲的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
世界之最: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三、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在东部和南部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形成了高原地形。
河流:亚洲有许多大河,如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这些河流都是从中部山地和高原流向周边的海洋。
四、气候和自然环境气候:亚洲的气候具有多样性,包括温带、寒带、亚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亚洲的季风气候也很显著,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西亚季风。
自然环境:由于亚洲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多样,所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
在北部有寒冷的冻土地带,中部有广阔的草原和森林,南部则是热带雨林和沙漠地区。
五、亚洲的人口和文化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洲,约有4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
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文化:亚洲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在宗教信仰方面,亚洲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在语言方面,亚洲的语言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汉语、英语、阿拉伯语、日语等多种语言。
总之,亚洲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活力的洲,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学习和了解亚洲的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 (4)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一、物质的循环1.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资源在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
具体来说:•蒸发:太阳的热量使得水从地表、水体和植物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由于重力作用下降到地面,形成降水,包括雨滴、雪花等形式。
•地表径流:降水后的水分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渗入地下,剩余的水经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大海等。
2. 陆地生态系统与物质循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有机物的分解和无机物的转化。
具体来说:•有机物的分解:指植物、动物的腐殖质在环境条件下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主要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
•无机物的转化:包括氮循环、碳循环等过程。
例如,氮循环中,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并通过植物的生物活动进入食物链。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环境问题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造成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土地开发和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能源消耗:过度的能源消耗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生活方式: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等生活方式也对环境造成了压力。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经济可行性:经济发展应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社会繁荣。
•社会可接受性:发展过程中需考虑社会公平、社会福利和社会正义。
•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需保护和修复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三、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1. 大气环流系统与全球气候带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大气运动的总体规律,主要由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组成。
(完整版)八下地理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 以上,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5.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甜菜;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甘蔗。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高原,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
7.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是昆仑ft、祁连ft、横断ft,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最北ft脉是大兴安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大体与一、二阶梯界线基本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400mm 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与一月 00C 等温线和800 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1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12.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上升,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暖和潮湿。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进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把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逻辑链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名师点睛】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潮湿地区和半潮湿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潮湿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进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当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初二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
初二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直径约为xxx公里。
地球呈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地球公转是地球沿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365.24天。
3.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线是北极和南极之间的半径线,称为经度线;纬线则是连接地球两个极点的圆环线,称为纬度线。
经纬度是地球的基本坐标系。
4.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各自相互作用,构成地球的地理环境。
5. 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位标识是制图的基本要素。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和气象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涉及了大气环流、地球气候类型等多方面知识。
1. 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根据各自的特点分为亚寒带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等多种类型。
2. 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气候受地形影响较大,如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沿海地区气候湿润等。
3. 天气的预报天气的变化与天气系统、天气要素和气象图等有关,通过对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进行天气预报,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4.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暴雨导致的洪涝、台风带来的风灾等。
三、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土地资源尤为重要。
1. 土地资源的分类土地资源包括耕地、牧地、森林、草原、水域等,每种资源都有其特定的利用方式和保护要求。
2. 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工业、交通、居住等都需要用到土地资源,因此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土地资源的保护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保护野生动植物等都是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
四、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复习时先看书,再看练习册,最后背提纲)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 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 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 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 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多读书上 9 页内容以及 11 页复习 3)7、亚洲世界之最: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洲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
(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 6 页)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洋和北冰洋。
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亚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 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西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 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 纽,有“十字路口”的称号。
3、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 8、亚洲的人口最多。
八年级所有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所有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它的周长大约是4万公里,直径大约是1.28亿米。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是一天的长度。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是一年的长度。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是指用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的坐标系,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第二、自然环境知识点1. 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氧等气体组成的,它对地球的生物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和季风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数十年到数百年的天气状况。
季风是指定期到来的风,它在不同季节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它们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人文环境知识点1. 人类的定居和迁徙人类的定居和迁徙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人口数量。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居住地区。
3. 农业与资源利用农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资源利用涉及到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第四、地图知识点1. 地图的种类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根据制图目的的不同,地图可分为政治地图、地形地图等。
2. 地图的图式地图的图式包括伟大圆、子午线、纬线、经线等。
3. 地图的制图标绘地图的制图标绘包括地图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坐标等。
第五、区域知识点1. 亚洲地理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2. 欧洲地理欧洲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洲,它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洲。
3. 美洲地理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以上就是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八年级dili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dili下册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是初中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年份,同时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阶段。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在短时间内(如一天或一周)某个地区的气象现象。
气候是指长期统计下同一地域内各种天气现象的平均特征。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气象要素、天气和气候的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水资源水是人类重要的生存资源。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水循环、水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情况和水污染的影响等知识。
3.能源资源能源是现代工业和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利用和开发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能源的影响等知识。
二、人文地理1.人口问题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始终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人口政策等知识。
2.城市与乡村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不同的定居形式,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同的空间。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城市与乡村的定义、发展过程、特点、问题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等知识。
3.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国家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过程、特点、现状和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三、地球环境1.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和保护等知识。
2.全球化全球化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全球化的定义、发展过程、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3.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空气中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大气污染的类型、来源、影响和防治等知识。
总之,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同学们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1. 自然地理
1.1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
- 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1.2 地形与地貌
-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 地壳的表面特征和地貌类型
- 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形成过程
- 山地的形成和分类
1.3 水资源与地下水
- 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
- 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2. 人文地理
2.1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 人口增长与控制
- 城市的分类和发展
-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2 农业与工业
- 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 工业的分类和特点
- 工业化的影响和环境问题
2.3 交通与通信
-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 通信技术的演变和应用
- 信息社会的特征和挑战
3.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 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气候与天气- 气候的定义与特征- 气候带的划分与分布- 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天气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天气预报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太阳的直射与变化- 四季变化的原因与特点- 地球的地理子午线与标准时间- 我国的时区及其影响第三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暴雨、洪水、干旱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第四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人口问题的概念- 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的对策与控制措施- 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城市化的加速与问题第五章:工业与能源- 工业的定义与分类- 原材料与能源的重要性- 不同能源的特点与利用领域- 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六章: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基本分类-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信息技术与通信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第七章: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定义与类型-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与适应区域-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路径- 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第八章:旅游与资源- 旅游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利用-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我国资源禀赋与资源优化利用第九章: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同污染物的分类与影响-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第十章:国际与国内关系-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特征- 不同国家间的关系与交流方式-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内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策略与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秦岭——淮河线:1、秦岭山脉东西走向,位于甘肃、陕西两省的南部,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
2、秦淮线的地理意义:(1)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4)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界线(5)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6)是我国河流冬季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7)是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8)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3、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A、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
4、四大地理区域界线:①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气候②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降水或夏季风。
③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也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就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5.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一、自然环境特征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与地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
3、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就温度带而言,华北属于暖温带,东北属于中温带,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大多属于半湿润地区。
4、农业:(1)耕地类型:旱地。
(2)主要的农业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渭河平原①东北平原是黑土地,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大豆、甜菜等。
②华北平原是黄土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种植冬小麦.棉花.花生等。
黄土高原是黄土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种植冬小麦.谷子(小米)等(3)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4)温带水果有苹果、梨等。
(5)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补:影响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解决措施?问题:水源不足原因: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④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5、矿产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山西是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最大的油田是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其次是山东省的胜利油田。
6、工业:(1)有利条件: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便利的铁路和海运交通。
(2)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7、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8、北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1)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解决办法是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2)东北平原过度开垦,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治理措施是植树造林种草,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第二节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位置与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地形:主要是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
地形特征:以平原、山地为主。
河流:有松花江、辽河及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特征:河流众多,灌溉水源丰富。
东北三省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最显著特征:冷湿原因: 冷:纬度高,紧邻亚洲冬季风风源地,冬季漫长寒冷。
湿:气温低,蒸发量小,冬季积雪多,植被覆盖好。
气候特征: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什么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房顶坡度大利于清扫积雪传统民居特点:墙体厚利于保温、防风窗户小2、人口和城市: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城市主要集中在哈大铁路和滨洲线、滨绥线等铁路沿线地区。
3、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1)有利条件:①有辽阔的平原和肥沃的“黑土地”;②气候温和湿润;③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
2)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三大农产品:玉米、甜菜、大豆①东北三省农作物: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等。
②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③大、高、优含义: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品质优良4、以重工业为主的我国老工业基地大庆、辽河石油工业哈尔滨的机电制造工业长春的汽车工业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沈阳的重型机械制造工业5、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措施1)许多工矿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单一。
调整产业结构2)工业污染严重,环境治理难度大。
治理环境污染3)传统工业技术含量低,设备老化。
更新设备第三节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位置:103°E-114°E 、34°N--40°N(2)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达乌鞘岭(祁连山东麓),南到秦岭,北抵长城脚下。
所跨的主要省区:包括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堆积区。
2、传统的生活与黄土文化1)曾长期处到半农半牧状态,人们生活简单,种植小米(谷子),居住窑洞。
山西人喜食醋。
2、陕北的信天游音乐、安塞腰鼓、剪纸和秦腔,是黄土文化的典型代表。
3、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证据:①黄土的矿物成分和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的矿物成分相同②黄土的颗粒自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说明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1)水土流失:跑水、跑土、跑肥。
自然原因:①黄土的特性:黄土高原土质结构疏松;②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不大,但夏季多暴雨;③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有塬、峁、梁和川四种地貌形态(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④植被特点: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少,黄土裸露。
人为原因:历史上长期的开垦和不合理的农牧方式及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遭到破坏。
后果:①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广种薄收。
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巨大,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极容易泛滥决口和改道,形成“害河”。
4、黄土高原的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工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解决措施:(1)生物措施:广泛的植树造林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保持水土。
(2)工程措施:兴建水库、建设水平梯田、修挡土坝。
(3)农业措施:同时,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4)人口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2)小流域治理模式:(如右图所示)①在沟谷建打坝淤地,防治崩塌。
②在陡坡地上种植生态林或者苹果.枣.杮等果木以增加农民收入。
③把缓坡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的梯田,以保证粮食生产。
3)对于生态极度恶劣的地区实施移民搬迁,异地安置。
4)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第四节首都北京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位于40°N、116°E,属于暖温带。
(2)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北面是燕山山脉,西面是黄土高原,西北是内蒙古高原,东面面向渤海。
(3)相对位置:东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2.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势: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气候类型: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河流:主要有潮白河、温榆河和永定河。
3.城市职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北京的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呈凸字形轴线型格局4.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和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5.北京的京味儿文化——京剧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6.北京古城城址不断迁移,但始终靠近河流,接近水源地7.现代化大都市:(1)城市发展:城市空间拓展,兴建许多的新区和卫星城。
(2)国际城市: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中国的硅谷是-------中关村8、环境问题:(1)自然方面:沙尘暴、水资源缺乏(2)人文方面: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大气污染严重。
9、北京冬春多沙尘暴的原因:①冬春的北京盛行来自北方的冬季风;②北京北临内蒙古,由于过度放牧和滥垦草原而土地沙化严重;③冬春的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
10、北京成为“霾都”的原因:①北京城市规模过大,拥有汽车数量过多,兼之交通拥挤和堵塞严重,汽车尾气排放过多。
大气污染严重。
②北京周边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大量使用煤炭进行火力发电和工业燃料,排放大量的粉尘加剧大气污染。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与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2、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大,包括;西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降水量800 mm以上,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水文:河湖密布。
5、土壤:东南丘陵;红壤,四川盆地: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
6、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二、农业:(1)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2)耕地:水田。
(3)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4)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5)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甘蔗、茶叶、柑橘等。
(6)商品粮基地: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
(7)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
三、自然资源:(1)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之乡”(2)丰富的水能:以四川、云南、贵州为最丰富。
(3)丰富的旅游资源四、工业:主要工业区:沪宁杭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二、自然环境特征:(1)地势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
(3)区域特征: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4)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矿产资源丰富,中下游淡水养殖和水产业发达,沿线发展旅游业。
三、长江的作用: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发展水产养殖;提供水运;通过水能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