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目的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确保临床输血
有效安全。
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输血患者1 200例,在输血前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根据筛查、鉴定结果对血制品进行选取并展开输血。
结果有5例输血者检出有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42%,其中4例(0.33%)为特异性抗体,1例(0.08%)为非特异性抗体,在4例特异性抗体中,抗-D、抗-M、抗-E、抗-C各有1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输血反应发生。
结论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输血有较高临床价值与意义,可促使诸多输血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为临床治疗中安全用血提供保障。
标签:输血;不规则抗体;筛查
在临床输血时必须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血型相容,从而为患者接受安全、及时、有效输血救治工作提供保证[1],对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规则抗体筛查也称为红细胞抗体检查,其中不规则抗体是指除抗B、抗A 之外的血型抗体[2],其经妊娠或输血等免疫刺激作用,在盐水介质中不可促使红细胞发生凝结,而只能将相应抗原红细胞致敏。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无不规则抗体,在多次输血或妊娠患者中可能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
在输血时不规则抗体会致使新生儿出现血型难以鉴定、新生儿溶血、诸多输血反应与配型困难等问题。
为促使输血风险降低,避免输血反应,保证用血安全,在输血前应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保证输血治疗安全。
为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确保临床输血有效安全,现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患者1 200例,在输血前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根据筛查、鉴定结果对血制品进行选取并展开输血,从而实现安全输血、减少输血反应临床治疗目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输血患者1 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0例,女490例,患者年龄为1~89岁,平均年龄45.7岁;其中肿瘤患者212例,孕妇256例,其他严重消耗疾病患者732例,有174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单次输血量为220~2 800 mL。
1.2 方法
仪器为:BaSO 2200-2离心机,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
TD-3A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相应方法展开检测,全部受检者在清晨8点时利用促凝管进行5 mL静脉取血,常温静置30 min,待其彻底凝固后进行2
min低速离心,将血清分离出来并将其中纤维蛋白予以剔除。
根据说明书,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筛检卡进行标记,将各50 μL 0.8%I型、Ⅱ型与Ⅲ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试剂分别加入3个微柱凝胶管中,在各管中分别加入50 μL 待测血清,进行15 min孵育(免疫微柱孵育器中)后,在TD-3A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中离心,先进行2 min 900 r/min离心,再进行3 min 1 500 r/min离心,对结果进行肉眼判断。
1.3 判定标准
阳性:红细胞凝集,在凝胶柱中间或上端悬浮;阴性:红细胞在凝胶柱底端凝聚;之后利用1,11号谱细胞对初筛抗体阳性标本展开对照,对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判断,二者判定结果相符,则可确定其为抗体阳性。
2 结果
在1 200例输血者筛查结果中,不规则抗体阳性5例,所占比例为0.42%。
在5例不规则抗体中,特异性抗体4例,占比为0.33%,非特异性抗体1例,占比为0.08%。
在4例特性行抗体中,抗-D、抗-M、抗-E、抗-C各有1例,见表1。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不规则抗体造成的输血反应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不规则抗体是除ABO血型之外的抗体,在临床中并不常见[3]。
根据相关报道,在正常人群中,不规则抗体检出概率达0.3%~2%左右,该研究中通过对1 200例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出率为0.42%,与文献报道相符。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不规则抗体具有重大影响,是临床中输血无效或配血失败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在临床输血中,由于血型检测方法在准确性方面有显著提高,同时交叉配血技术不断完善,由于血型不合引发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不断降低。
然而,若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将会给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造成配血困扰,致使临床输血时间大幅增加,可能导致患者抢最佳救时机延误。
不规则抗体中很大一部分属于IgG性质抗体,部分抗体相对较弱,在利用聚凝胺进行配血时可能发生漏检,若对于这些患者输血时血液中有相应抗原,则抗体与抗原间会形成免疫结合,在补体参与下输入血液中红细胞溶解,形成溶血性输血反应,轻者会出现血红蛋白尿、贫血、发热或黄疸现象,严重时会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输血前,必须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从而有效减少输血反应发生几率。
在该次研究中对1 200例接受输血患者展开输血前先行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发现,有5例输血者检出有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42%,其中4例(0.33%)为特异性抗体,1例(0.08%)为非特异性抗体,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输血反应发生。
相关研究表明不规则抗体在很多时候表现为Rh血型,抗D与抗E、抗C等均有较高检出率,在该次研究中,在4例特性行抗体中,抗-D、抗-M、抗-E、抗-C各有1例,这与文献报道一致。
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有较高临床价值与意义,可将诸多输血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为临床治疗中安全用血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震,徐怡.输血前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7):1035-1036.
[2] 崔秀娟.临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前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145-146.
[3] 叶长钦,张弘.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4(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