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泥泥狗”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泥泥狗”的前世今⽣
2019-09-06
“泥泥狗”是⼀种在原始图腾⽂化下产⽣的独特的民间艺术,是淮阳县特有的民间⼯艺品,历史悠久。

据说“泥泥狗”是为纪念伏羲、⼥娲抟⼟造⼈,哺育万物⽽制作的,被誉为“天下第⼀狗”。

“泥泥狗”⼜称“陵狗”或“灵狗”,题材⼗分⼴泛,上⾄天上的飞禽,下⾄地上的⾛兽,可谓⽆所不有。

“泥泥狗”造型怪异、神秘,有九头鸟,⼈头狗、双头狗、⼈⾯鱼,猴头燕、独⾓兽、多头怪、翼鱼、翼兽、⼈⾯猴、四不象、猫拉猴、草帽虎、怪狮、驮⼦斑鸠、鱼蛙、龟、蟒、蛇、狗、熊、蟾蜍、蜥蜴、⾖⾍、蝎⼦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

为了解“泥泥狗”的前世今⽣,我⼏经周折,才在淮阳县城北的⽩楼乡许楼村的村⼝见到了前来接我的许述章⽼先⽣,他有着“中国民间⽂化杰出传承⼈”、“河南省⼯艺美术⼤师”等头衔,被称为“泥泥狗”忠诚的守望者。

出现在我⾯前的他头发已花⽩,⾝穿⼀件⼤红的,已褪了⾊的唐装,骑着⼀辆旧的⼥式电动车。

他⼗分热情地和我握⼿寒暄后,便骑着电动车在前边带路,领着我直奔他家。

⽼许的家离村⼝有半⾥地,紧靠着⼀个⽔塘边上。

院⼦收拾得⼲净利落,⼀栋贴满⽩瓷砖的⼆层⼩楼坐落在院⼦当中,显⽰了主⼈⽣活的殷实和富裕。

⽼许的客厅⾥摆满了形态各异的“泥泥狗”以及各种奖杯,奖状。

⽼许⽤宏亮的豫东⼝⾳告诉我,他属兔,今年57岁,从他记事起,就跟着⽗亲,爷爷捏“泥泥狗”,如今,他从事“泥泥狗”创作的历史已有40多年。

在执着的坚守中,⽼许成为当地颇有名⽓的“泥泥狗”专家。

⽼许的妻⼦叫孙秀玲,属蛇,今年55岁,她说她出嫁前就会捏“泥泥狗”了,论起艺龄也有近40年了。

许家有三个孩⼦,⼤⼥⼉许鑫已出嫁,在省城郑州做⽣意;⼆⼥⼉许S也出嫁了,由于婆家离本村很近,她可以经常回家照顾⽗母;⼉⼦许品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和⽗母⼀起捏“泥泥狗”,如今也是⼀把好⼿。

⽼许告诉我,他的这栋⼩楼有300多平⽅⽶的⾯积,基本上都成了他的⼯作室。

楼下主要是上⾊和摆放成品,捏塑⽑坯和晾晒主要在⼆楼。

在⼆楼⼀百多平⽅⽶的空间⾥,摆满了捏好的⼤⼤⼩⼩,形态各异、排列整齐的“泥泥狗”坯模。

我楼上楼下转了⼀圈,见他⽼两⼝的卧室已被“泥泥狗”给挤兑得只剩下⼗⼏平⽅⽶的空间了。

看来,他⽼两⼝的主要精⼒现已全部放在了“泥泥狗”的创作上。

说起“泥泥狗”的历史,⽼许边给“泥泥狗”上⾊,边向我打开了话匣⼦:
要说这“泥泥狗”,它可是咱淮阳泥玩玩具的总称,由于它造型古朴,风格⾃然,因此很受⼈们喜爱。

“泥泥狗”是⽤胶泥捏成的,题材以奇禽怪兽为主,种类繁多,极富神话⾊彩。

“泥泥狗”最早起源于伏羲、⼥娲抟⼟造⼈的传说。

据说在远古时代,⼈烟稀少,环境恶劣。

有⼀天,突然天塌地陷,整个世界上只剩下伏羲、⼥娲兄妹⼆⼈。

这时,⼈们已从群婚过渡到对偶婚,伏羲⼜制定出了族内不能通婚的嫁娶制度。

为了繁衍⼈类,兄妹只得求上天作媒。

他们从⼭上推下两扇⽯磨,声称如果⽯磨合在⼀起,他们就成为夫妻,否则,仍为兄妹。

结果,⽯磨在⼭下合在了⼀起,他们便结成了夫妻。

所以,⼈们⾄今称伏羲为⼈祖爷,称⼥娲为⼈祖姑娘,⽽不是⼈祖奶奶。

他们嫌⾃⼰⽣育太慢,就⽤泥捏制泥⼈。

这些泥⼈晒⼲后,都能⾛动、说话、变成了⼈。

逢到下⾬天,他们来不及⼀个⼀个往屋⾥收,就⽤扫帚扫,所以,⼈有瞎⼦、瘸⼦等残疾⼈。

因为是泥捏的,所以⼀出汗⾝上就有泥灰。

有⼀次,淮阳出现了连年⼤早,庄稼颗粒⽆收,百姓离乡背井。

忽然有⼀天夜⾥,狂风⼤作,电闪雷鸣,阴云密布,⼀袋烟的功夫便下起了瓢泼⼤⾬。

⼈们都被雷⾬惊醒,从门缝和窗户向外看,只见地⾥⿊乎乎⼀⽚,全是“泥泥狗”,它们在地⾥来回⾛动,有的在犁地,有的在耙地,等到第⼆天天⼀亮,⼈们醒来⼀看,村外的地全都被犁好、耙好,就等播种了。

⼤家⼗分⾼兴,认为是⼈祖爷显灵,于是⼈们纷纷到太吴陵敬⾹叩拜。

从此,⼈祖庙的⾹⽕⼀年⽐⼀年旺盛起来。

⽼许告诉我,关于“泥泥狗”的传说都是⽼⼀辈⼈们⼀代⼀代传下来的,说法多了去了。

就⽬前来说,“泥泥狗”是俺们淮阳的⼀张名⽚,也是俺们⼀家⽣活的主要经济⽀柱。

别看俺⼈⼿少,劳动量可不⼩。

现在俺把家⾥的5亩地也承包给别⼈种了,⽬的就是为了集中时间捏“泥泥狗”。

现在⼀天两头摸⿊,不眨眼也只能捏⼀百多个“泥泥狗”,⽽且都是⼩号的。

如果是中号以上的,就捏不了那么多了。

俺⼀家⼈⼀年下来,光“泥泥狗”能收⼊⼈民币近2⾄3万元。

这在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原农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捏“泥泥狗”这活⽐种庄稼强,风刮不着,⾬淋不着,太阳晒不着。

活虽然熬⼈,但不受症,按城⾥⼈话说,俺这也该算农村中的⽩领啦。

从⽼许⼝⾥我了解到,“泥泥狗”的制作⼯艺有⼗⼏道。

从选泥、捶打、碾压到揉泥、捏塑、修整、扎眼、压章,从晾晒、煮染、调⾊到描线、点彩等等,每⼀只“泥泥狗”在艺⼈的⼿⾥都要经过反反复复⼗⼏次的把玩后,最终才能成为⼀件⼯艺品。

⽼许说,选泥⼀定要⽤当地的莲花⼟,因莲花⼟中有⼀种富含胶质的粘⼟层,这层⼟的⼟质柔软细腻,含沙极少,塑造性强,⼲燥后坚固不易⼲裂。

从地⾥把⼟取回后,要经过反复捶打、摔揉处理以后,再晒⼲上碾⼦碾碎,然后上箩箩放置待⽤。

捏“泥泥狗”全凭艺⼈的经验,各种“泥泥狗”的形象已经烂熟于艺⼈的⼼中。

捏塑时⼀般会⼀⽓呵成,着⼒表现的是头部和胸部上体以及结合部,如⼈祖猴⼀般要突出胸腹,四肢缩减。

也有的侧重点不同。

捏塑讲究“⼀点作⼈”,即是⽤⼀块泥捏出⾝体的所有部位,⼀般适⽤于中⼩型作品的创作。

也有压贴、堆塑等⽅法,多⽤于⼤件作品的装饰。

⼤件作品主要躯体特征部分,也多⽤⼀块泥整体来捏塑,这是⼀般的规律。

不是说捏什么就是什么,⽽是要捏什么得能像什么。

捏“泥泥狗”是写意的,不是写实的,不⼀定要表现真实的⽣活,往往随⼿捏塑⽽来,恰如“不似⽽似”。

捏塑的形象只取其⼤概,抓住主要特征。

捏“泥泥狗”要有着神奇般的想象⼒,所以没有⼈认为画出来做出来的⼈⾯猴、双头狗就是真的。

还有⼀种传统的做法,就是⽤事先做好的泥模,扑灰脱坯,再⼿⼯整理,⼀样的古⽼原始。

不过⽼许告诉我不他采取这个⽅法,他全凭⾃⼰的感觉去捏。

“泥泥狗”捏好晾⼲后,经过修整,扎眼、压章,就可以⽤⿊⾊煮染了。

“泥泥狗”为什么要以⿊⾊为底?⽼许说,中国⼈⾃古崇尚⿊⾊、⾃夏、商、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就有尚⿊的传统。

⿊⾊是东⽅最具象征意义的⾊彩,代表着神圣,尊贵、神秘、本原、正统、吉祥、忠诚、正直等深刻的内涵。

经过⿊⾊煮染的“泥泥狗”要晾⼲才能点彩。

在⿊的底⾊上⾯⽤青,红、黄、⽩四⾊彩绘,并装饰以纹样化符号,⽽较少做⼤块的彩⾊涂染。

各种最强烈的原⾊纹饰都⽤在⼀起,黄绿相映,红⽩相间,体现了古⽼的民族⾊彩传统。

我对⽼许点彩所使⽤的不是⽑笔,⽽是削尖以后做成彩绘⼯具的⾼粱秆感到纳闷。

⽼许颇得意地告诉我,这是淮阳民间艺术家画“泥泥狗”所独有的⽅式,跟中国书法、绘画、其它彩塑使⽤⽑笔有所不同。

可以说⾼粱秆随处可取,不浪费资源,可持续利⽤,有利于环保。

⽤⾼粱秆做的画笔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上彩⼯具,是最古⽼原始的画笔。

看⽼许点彩或说上彩,可以说是⼀种艺术享受。

⽤⾼粱秆做的画笔在⽼许的⼿⾥如⾏云流⽔般挥洒⾃如,画得⾮常随意简单,以稚拙的线条、点、线、圈、⾯组合成既神秘抽象⽽⼜具象的基本纹饰构图,显得精神饱满,粗犷⽽有⼒度。

⾼粱秆做的画笔坚硬有⼒度,不同于⽑笔的表现⼒,极具个性。

看过⼀些专家的介绍,使我对“泥泥狗”的造型特征有了进⼀步的了解。

“泥泥狗”⼤多数是表现动物的,但实际上⼜不是具体⽣活中的鸟类、兽类或牲畜等,⽽更像是作为神灵,异兽的图腾形象。

图腾崇拜是世界各地古⽼民族在⼈类⽂明进程的原始社会阶段普遍、客观存在的⽂化现象,即这个部族的所有成员都有⼀个共同的祖先或保护神,⽽这个⼈们加以神圣尊崇的事物,⼤多是动物,少数是植物或⾃然现象,且都具有神秘的特别旺盛的⽣命⼒量。

所以,淮阳“泥泥狗”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是具有象征或孕育⽣命的特征,如⼈祖猴、母⼦兽、鸟类、独⾓兽、鱼、蛇、蛙等。

鱼和蛙分别象征着⼥性的外阴和孕育⽣命的⼈体。

淮阳民间泥塑中的蛙、蟾、⼈⾯鱼等,及《⼭海经》中⼤量此类⼈⾯鱼⾝神的描述,都是原始先民对⽣殖机能和图腾崇拜的具体表现和遗存形式。

进⼊⽂明社会,鱼被看作⼥性或爱情的象征,演绎成年年有余的吉祥⽂化。

⼆类是具有阴阳相合之象。

如阴阳兽,双头连体的猫拉猴、双头猴、双头狗、两头鸟(鸡),兽相驮等。

“泥泥狗”所展现的性和⽣殖崇拜内涵,是淮阳太吴陵⼈祖庙会祭祖崇⽣的最具体形式,这种极夸张简练的创作作品⼗分美⽽且成功,富有装饰性。

三类是变形合成的综合型。

多头、多⾓、多族的多头兽,三⾓怪兽、九头兽(鸟)、辈辈猴(侯)等等更是瑰丽多姿,异彩纷呈。

⼤胆随意的创造,既是上古时期原始先民们物我不分⼈兽群居的真实写照,⼜是⼈类维系⽣命存在并祈求⼈畜兴旺,代代繁衍的⽣动反映。

当我问到⽼许现在还有多少⼈在创作“泥泥狗”时,他停顿了⼀下对我说:“怎么说呢,就拿俺许楼村来说吧,前⼏乎家家都捏泥泥狗,时‘泥泥狗’成了封建迷信的东西,也就没有⼈再敢捏了。

改⾰开放以后,⼜有⼈开始捏‘泥泥狗’卖钱,过去捏泥泥狗是为了赚点零花钱,现在农村⼈赚钱的机会多了,外出⼲活打⼯不少赚钱,⽽且是现对现,不像捏泥泥狗,捏了⼀年才能在每年⼆⽉⼆⼈祖会上卖俩钱。

现在尽管从事泥泥狗创作的艺⼈越来越少,市场也不是那么红⽕,但是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物质⽂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哪⼀样都能和俺这⼟⾥吧叽、貌不惊⼈的泥泥狗联系在⼀起。

所以俺们还是充满了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前途和希望。


《旅游》资讯
交通: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到淮阳县有220公⾥,省外的游客可到郑州市换乘到周⼝市的⼤巴,顺⾼速公路直达县城。

从县城到⽩楼乡许楼村许述章家打的10分钟就能到。

到其他旅游景点也很⽅便,从县城步⾏都能到达。

特产:在淮阳的⾸选是“泥泥狗”,其他还有布⽼虎等⼿⼯艺品。

⾷宿:在淮阳县城能住的地⽅⽐较多,可以根据个⼈情况选择。

淮阳的⼩吃也⽐较有特⾊,⽽产⾃淮阳东湖的鱼则是别有风味。

如果是在农历的⼆⽉初⼆到淮阳参加伏羲太吴陵⼈祖会住宿就要紧张⼀些,因为赶会期间游客较多,有些旅馆要提前预订。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河南“泥泥狗”的前世今⽣
被举报⽂档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