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稿日期:2002-10-5作者简介:王颖(1954-),女,辽宁沈阳市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师.
文章编号:1008-3723-(2002)04-0014-03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护
王 颖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工程系,辽宁本溪117022)
摘 要:就城市空间电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电磁辐射的来源,探讨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护措施,对电磁环境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磁辐射;危害;防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X76 文献标识码:A
电磁辐射是由振荡的电磁波产生。
在电磁振荡的发射过程中,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以一定速度向四周传播,这种把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到空间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随着广播、电视、通信及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信息传输、通信工具、计算机和各种家用电器大量进入我们的生活,电磁能量每年正以7%-14%的速度增长。
人类在享受现代化带给我们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正受到恶化的电磁环境对健康所带来的威胁。
电磁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负面影响不时见诸报道。
经研究证实,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后的又一新型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愈来愈广泛关注。
1 电磁辐射的来源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发射台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源。
目前共有广播、电视发射设备10235台,总功率为13万千瓦。
其中包括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和电视广播。
这些设备大多建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被居民区所包围,在局部居民生活区形成强场区。
通信系统发射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使城市高空电磁波场强增强。
全国各类通信系统发射设备
共有8万余台,总功率为5万千瓦,其中包括长波通
信、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地球站、雷达及导航设备
等。
随着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寻呼台基站和多网移
动通信基础设施大量出现,尤其是城市中无线通信发
射站大量无序的增加,使局部高层居民楼窗口处的电
磁辐射功率可达400L w /cm 2,超过了40L w/cm 2的国
家标准。
工业、科研、医疗中使用的高频设备也为数不少,
总计14756台,总功率为250万千瓦。
如高频加热设
备,短波、超短波理疗设备等,它们在工作时产生的电
磁感应场和辐射场场强较大,并时有电磁辐射泄漏,造
成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且对周围广播电视信号的接
收和电子仪器造成干扰。
以电力为能源的交通系统发展迅速。
全国电气化
机车、有轨及无轨电车通车总长度为4800km,使沿线
居住的居民收看电视受到影响,使城市电磁噪声呈上
升趋势。
随着城市用电量的增加,高压送变电系统建设规
模越来越大。
全国目前共有高压变电站3801个,总功
率为3.6亿千瓦。
在许多大城市周围已建设了500kv
的高压电力环线系统,110kv 和220kv 的变电站在一
些城市市区比比皆是。
当高压电力线和变电站输送电
压较高时,在其导线周围或变电站附近会产生工频电
场和工频磁场,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监测结果表明:
400kv 的高压线下,磁感应强度可达13微特斯拉。
随着微波炉、电冰箱、家庭影院等各种家用电器和
通信器材进入千家万户,家庭小环境的电磁能量密度
不断增加。
人们接触和暴露于产生极低频磁场的机会
增多。
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0.2微特斯拉以上的低
频磁场环境中,将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2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电磁辐射强度、接触时间、设备防护措施等因素有关。
使癌症发病率升高。
生物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会产
第4卷 第4期
2002年12月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 UR NAL OF BEN XI COL LEGE OF M ET AL LU RGY Vo l.4 l .4 Dec. 2002
生电场和磁场,然后变成热能,使生物体温度升高。
因为微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而生物体深层组织散热困难,所以接受电磁辐射会导致生物体深层组织温度升高,利于癌细胞的生长。
典型事件发生于1976年,前苏联为监听英驻苏使馆的通讯联络情况,向使馆发射微波,由于使馆工作人员长期处在较强的微波环境中,结果造成使馆内被检查的313人中,有64人淋巴细胞平均数高44%,有15人得了腮腺癌。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人体长期受到较强的电磁辐射,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与失调。
常见的有头晕、头痛、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易怒、抑郁等为主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及食欲不振、脱发、多汗、心悸、女性月经紊乱等症状。
引起心血管系统失调。
可见心率不齐、心动过缓等症状。
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损伤眼睛。
可损害眼角膜,使晶体混浊,严重的可引起白内障和晶体老化,使视力完全消失。
影响男性睾丸功能和生殖能力。
可造成不育或性别失调。
影响遗传。
父母一方长期受到微波辐射的,其子女中畸形儿童的发病率较高。
孕妇的流产率也会升高;还会影响人的正常生长。
3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为了减小电磁辐射污染范围,对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使泄漏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3.1广播、电视、发射台电磁辐射的防护
要加强无线电发射装置的管理,对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等布局及选址,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在居民密集的生活区,不宜设置高频与微波设备,尤其是天线设施。
新建电台不宜建在高层建筑楼顶。
已建成使周围区域产生较强场强的发射台,可考虑如下防护措施:合理配置发射天线并设有足够的高度;改变发射天线的结构和方位角度;在发射天线的周围设足够的防护带;选用具有防护性能的建筑材料覆盖建筑物,以减弱室内场强;限期迁至郊区等。
3.2工业、科研和医疗设备电磁辐射的防护
这类设备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与设备的辐射频率有关。
对高频(0.1-300MHz)设备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有如下几种:
3.2.1屏蔽法屏蔽法是利用屏蔽材料对电磁辐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的吸收和反射达到控制辐射外传的效果。
电磁屏蔽的实施分两种:一种是有源场屏蔽,是将辐射污染源加以屏蔽,使之不对限定范围以外的生物体或仪器设备产生影响。
另一种是无源场屏蔽,是将指定范围内的人员或设备加以屏蔽,使其不受电磁辐射的干扰。
效果较为理想的屏蔽材料是低电阻率的铜和铝。
微波屏蔽还可选用铁材。
屏蔽体的形式有罩式、屏风式、隔离墙式等多种,可结合设备情况等区别选定。
3.2.2接地法接地法是将辐射源的屏蔽部分或屏蔽体通过感应产生的射频电流由地极导入地下,以免成为二次辐射源。
对高频设备进行屏蔽体接地处理时,由于高频电流具有集联性,其接地线的表面积应大些,长度则力求缩短。
接地极埋于地下的形式有板式、棒式、格网式多种,通常采用前两种。
接地法的效果与接地极的电阻值有关,使用电阻值愈低的材料,其导电效果愈好,多使用铜材。
3.2.3吸收法吸收法是根据匹配、谐振原理,选用适宜的具有吸收电磁辐射能的材料,将泄漏的能量衰减,并吸收转化为热能。
石墨、铁氧体、活性炭等是较好的吸收材料。
目前国内已生产多种型号的成品可供选用。
其中WXP尖劈型具有高效能,适用频带宽,用于建造微波暗室、铺设地面,以消除干扰,并可作高频设备内的屏蔽材料使用。
除此以外,尚有蜂窝状高功率玻璃钢吸收材料制品以及不同型号的衰减片、终端负载等供选用。
3.2.4距离防护适当加大辐射源与被照体之间的距离,可减小辐射对被照体的影响。
采用机械化或电气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辐射区的次数或工作时间。
3.2.5滤波电源网络的所有引入线,在其进入屏蔽室之前必须装设滤波器,以阻截无用信号通过,保证有用信号通过。
在调试大功率高频及微波设备时,应在系统终端安接功率吸收器或等效天线,以防辐射向空间环境泄漏。
3.2.6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在工作前应按要求安装调试好各类高频与微波设备的机箱挡板及防护装置,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不应随意拆除或敞开。
除此之外,更要重视劳保制度,穿戴特别配备的防护服、防护眼罩、头盔等防护用品。
3.3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的防护
3.3.1手机电磁辐射的防护手机是靠发射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由于通话时手机距大脑过近,长时间通话易受到电磁波辐射。
专家建议,最简易的防护办法是配置外接耳机和麦克。
使用手机时应与人体保持适
39
第4期王颖.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护
当距离,不宜挂在胸前;设置声控辐射功率的自动开关,使不说话时的发射功率减小;设计改变手机天线的辐射方向,使其偏离头部;给手机天线加屏蔽套以减少电磁波的辐射等。
3.3.2微波炉电磁辐射的防护屏蔽不良的微波炉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在脑、眼等部位。
因此安放微波炉时,位置应低些,不宜放置在冰箱上。
在微波炉运转时,不要站在旁边或用眼睛盯看。
另外,要购买质量好、信誉高的名牌产品,以防止微波泄漏。
3.3.3其它电器电磁辐射的防护使用家用电器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
看电视的距离要在4 -5米以上,时间不超过2小时;电视和电脑屏幕前最好安装防护屏;电热毯变热后应切断电源后入睡;孕妇不应接触微波与做微波理疗;家用电器要分散摆放,不宜集中放置;要购买电磁兼容性能合格的家电产品等。
4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管理。
建立全国电磁辐射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为防治电磁辐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和健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制度。
重点抓好城市市区和市郊的卫星地面站、移动通信、集群专业网通信、寻呼通信发射台站的审批验收工作和监督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更多的了解电磁波基本知识和特性,既不怕电磁波,又能科学地防护电磁辐射污染,解决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后顾之忧。
(4)大力开发和研制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采取屏蔽与吸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和发展电磁环境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
(5)倡议生理学、农业学、生态学、电磁学等多学科加强合作,共同对电磁生态效应进行广泛的研究。
对人体在辐射场中的反应,对健康危害的临界值以及对人体不同部位的不同影响等加以深入研究,得出科学结论。
(6)进一步加强环境电磁学学科的研究,从实验、研究入手,服务于管理和应用,使人类既能安全有效地利用电器设备,又不受电磁辐射的负面影响,使公民的健康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12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1M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2井文涌.环境学导论1M2.北京:中国文化书院出版社,1987.
132吕航,周志勤.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技术和进展环境污染与防治1J2,1999,(5):30-31.
142王毅.关注身边的电磁环境1N2.中国环境报,2000-12-12(4).
152王娅./隐形公害0逼近你我他1N2.中国环境报,2000-3-14(4).
T he Harmfulnes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its prorection
WANG Ying
(Dep t.o f M etallargy,Benx i College of M etallargy,Benx i,L iaoning,117022,China)
Abstract:T he paper analgse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env ironment and its radiative source,discasses the harm fulness to human health and its protection,and presents sugg estions on governing electromag ntic radiation Key words:Electromag netic radiation;H armfulness;protection;Suggestion.
40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