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
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8例为对照组,均作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等检测,进行两组比较。

结果观察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较对照组高,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最为显著,P<0.05。

结论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特别是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标签: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生率,是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发病率出现增长趋势,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

临床观察发现[1],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心肌梗死发生率极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分组。

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46~71岁,平均(59.2±3.4)岁;单纯糖尿病患者68例为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45~70岁,平均(58.9±3.1)岁。

两组患者资料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清晨取空腹静脉血,5 ml选择普通真空管保存,在4000 r/min速度下离心5 min,对血清进行分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检测。

另外3 ml全血采用EDTA-K2抗凝管保存,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进行检测。

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TG及TC以酶法测定,HDL-C、LDL-C为直接法测定,HbA1c以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各指标参考范围:超敏CRP免疫比色法参考值为0~5 mg/L,TG酶法参考值为
2.3 mmol/L以下,TC酶法参考值为5.69 mmol/L以下,HDL直接法参考为2.3 mmol/L以下,LDL直接法参考值为
3.4 mmol/L以下,HBA1C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参考值为百分之3.9~6.1。

1.3统计学方法采集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清TG与TC、LDL-C 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但是HDL-C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以血糖持续性增高为主要特征,较多报道已经证实[2],该症可累及较多器官与组织,引发肾脏、血管、心脏、神经的慢性损害,对其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具有较高危险性,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3],糖尿病患者血清血脂水平升高时,其冠心病发病率及患者死亡率会出现明显增长,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TG与TC、LDL-C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而HDL-C 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高血脂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主要机制为,高血脂对小动脉弹性指数产生降低效果,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性减弱,同时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会对凝血因子产生激活作用,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能力,导致动脉脂质三联征的出现。

因此,临床以血脂水平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预测、疗效、预后等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糖化红蛋白可对机体平均血糖水平进行有效反映,在临床中通常作为糖尿病发生于发展的监测指标,有报道表明[4],其血清含量同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因此较多学者认为该指标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观察组糖化红蛋白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与上述结论相符,可能与该指标异常,可加重糖尿病病情,从而影响心脏及血管功能有关。

另有研究发现[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者,其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是普通患者的3倍左右,其通过慢性炎症,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已被证实。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最为显著(P<0.01),提示该指标对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

C反应蛋白主要是通过炎性反应分子对肝脏细胞进行刺激产生,因此其水平较高时,表明存在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膜损伤,而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更高灵敏度,在心血管疾病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性,因此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义航,胡龙江,吕湛,等.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5):476-479.
[2]周秀琴,钟国权,杨彩娴等.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常见危险因素[J].广东医学,2011,32(22):2961-2962.
[3]田延凤,孙文秀,包伟静,等.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网膜素-1水平与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3794-3798.
[4]刘金霞,项洁,卜瑞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115-119.
[5]欧倩滢,赵伟,张雅静,等.不同性别T2DM患者血清γ-GGT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天津医药,2013,41(2):114-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