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二语学习者产出水平评估的三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8
Aug.2012
第33卷第8期2012年8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一、研究背景
学习者的二语产出能力是二语教学中的目的之一。

学习者不仅要能听懂、读懂,还应会写、会说。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于写作和口语的教学研究给予了广泛关注,但对如何全面的评估学习者产出能力却研究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写作和口语考试仍然采用整体评分法,如高考英语口试评分采取印象法,虽然在评分表上两个部分均列出数个单项,如语音、语调、语法等,但最后成绩仍根据考官对考生口语的总体印象给出。

Ellis 认为,从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3个方面来分析学习者语言能使我们更全面、更平衡地得到关于学习者语言的信息。

其原因为:学习者在完成二语产出任务时(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语言产出),都会在这3个方面有所侧重。

因此,从语言的这3个方面入手,能为我们分析学习者的语言行为表现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Ellis 的观点,本文将从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3方面入手,试图构建中国二语学习者产出能力的评估体系。

二、术语界定
二语学习者产出水平的构成是多方面的,而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是其主要的方面,可以充分、全面的衡量二语学习者产出水平。

尽管对于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引起国外学者的兴趣,但对于这三者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以下分别对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的定义做一归纳。

(一)准确性界定
Brumfit 首次对流利性和准确性做了区分,并设计了基
于流利性的口语活动和基于准确性的口语活动。

准确性关注二语产出中的语法形式。

Wolfe-Quintero 将准确性定义为
偏离特定规则的程度。

偏离规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错误”。

Housen and Kuiken 指出准确性即是学习者产出无错误语
言的能力。

在Skehan 看来,准确性是语言产出接近目标语语言规则的程度。

(二)流利性界定
对于流利性的界定,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阐述。

Lennon 将流利性定义为在短暂的在线信息加工限制下,学习者将思维或交际意图转化成快速的、连续的、正确的、明晰的和有效的语言。

我国学者张文忠在综合流畅连续性和可接受性两项流利性特征的基础上,另增加了连贯性特征。

将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定义为使用一种可被接受的第二语言变体,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三)复杂性界定
对于复杂性的界定是三者中最为复杂和模糊的。

韦氏词典从词源学角度阐释,将复杂性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的语言单位,或是不易被分解、分析和解决的,并对认知上有较高的要求。

二语的复杂性包括认知复杂和语言复杂两方面,从学习者中介语系统发展的角度看,语言复杂性可理解为语言精细度,语言丰富性和多样性。

Spada 和Tomita 从语言转换规则的数量上对复杂性做出了界定。

Skehan 认为复杂性是语言学习者重构并试图使用的新语言
结构,是有挑战性的语言。

Ellis 则认为复杂性即是使用更多高级语言,产出语言的精细化和多样度。

三、二语产出水平评估体系
目前国内对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前两个方面,而对于复杂性的研究却并不多,将三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者更是不多,笔者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的基础
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
———二语学习者产出水平评估的三要素
张文佩1,2,卢
岩2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合肥241000;2.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230031)
摘要:
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不仅可以做为评估口头或书面语言产出水平的指标,同时可以测量学习者的进步程度。

因此,在二语教学与测试中,可以通过该体系全面、综合的考察和评估学习者的二语产出水平。

关键词: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二语产出水平评估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8-0245-03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0年度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英语口语准确性、流利性及复杂性研究———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20101709)
245--
上提出了二语学习者产出水平评估体系(见表1)。

二语学习者产出能力评估体系包括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

流利性包括流利性因素和非流利性因素。

流利性因素主要指语速,非流利性因素包含停顿、重复、犹豫和自我修改等层面。

准确性又分为语言准确性,如语音准确、词法准确、句法准确等,以及语用准确性。

复杂性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形式上的复杂包括词汇、句法和语篇的复杂,内容上的复杂可以理解为表达内容的深度。

四、测量方法
国内外研究者在实证研究中采用了一系列量化指标从不同方面对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进行测量,以期通过这些定量的方法更加精细地观察学习者二语产出水平。

以下将分别对3方面的测量指标和计算方法做一归纳和总结。

(一)流利性测量
Lennon提出了口语流利性量化测量的12项指标,Lennon的研究揭示了停顿和重复等非流利性因素与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

我国学者张文忠在对口语流利性发展的定量研究中从时间性指标、内容指标、语言指标和表达性指标4个方面提出了流利性测量的12项指标。

笔者借鉴了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对流利性因素和非流利性因素两方面提出了10项测量指标(见表2):
语速:指一个语料样本的音节总数与产生该语料样本(包括停顿在内)时间总量之比。

发音速度:指用于发出所有音节的总时间内平均每秒所发出的音节数,表示为语料样本的音节总数与用于发出这些音节所需的(除停顿以外的)时间总量之比。

发声时间比:表示为用于发音的时间总量与用于产生该语料样本所需的时间总量之比。

平均语流长:指所有每两次达到或超过0.3秒停顿之间的语流的平均长度,表示为语料样本的音节总数与(除首尾外)所有达到或超过0.3秒停顿的总次数之比。

停顿频率:表示为停顿次数与总音节数之比。

停顿时长:表示为所有达到或超过0.3秒停顿的总量与(除首尾外的)停顿次数之比。

重复次数:表示为每百词中出现重复的次数。

修改次数:表示为每百词中出现修改的次数。

犹豫次数:表示为每百词中出现犹豫的次数。

(二)复杂性测量
对于复杂性的测量大多分为词汇复杂性和句法复杂性。

其具体测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表3)。

1.词汇复杂性指标
形符比:表示为一份语料中不重复的单词数与语料中单词总数之比。

由于文本的长度对结果的可比性产生影响,Wolfe-Quintero等人所提倡的计算方法为:词形数×词形数÷词符数。

Vermeer证实Uber index更适合语料相对较小的研究,表示为词形数的平方与词符数减词形数之比。

词汇频率概貌:统计所选语料中的低频词,把书面语词汇分为首批1000词、第二批1000词、学术类词汇和不在上述之列的词。

其中,学术类词汇和不在上述之列的词为低频词,产出质量越高,低频词的比率就越大。

不同语素单词数量:表示为每百词内单语素词、双语素词、三语素词及多语素词的数量。

2.句法复杂性指标
T单位长度:表示为每篇文本的单词总数除以T单位总数。

T单位可以是一个主句(独立句)或由一个主句加一个或
词汇复杂性句法复杂性测量指标
形符比T单位长度
词汇频率概貌子句长度
不同语素单词数量T单位复杂性比率
从属句比率
不同句子类型数量
表3词汇、句法复杂性测量指标
二语学习者产出水平评估体系准确性
语法
语音
词汇
句法
语用
流利性
流利性因素速度
非流利性因素
停顿
重复
犹豫
自我修改
复杂性
形式
词汇
句法
语篇
内容表达内容的深度
表1二语学习者语言产出水平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流利性因素速度Schmidt(1992)
语速
发音速度发声时间比平均语流长
非流利性因素停顿Griffiths(1991)
停顿频率
停顿时长
停顿分布重复重复次数
自我修改修改次数
犹豫犹豫次数表2流利性测量指标
246 --
多个从属句组成。

子句长度:表示为每篇文本的单词总数除以子句总数子句由一个主语(也可以是并列主语)和一个限定动词(也可以是并列的限定动词)组成,包括独立句和从属句。

从属句包括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

T单位复杂性比率:表示为每篇文本的子句总数除以T 单位总数。

从属句比率:表示为每篇文本从属句总数除以子句总数。

不同句子类型数量:表示为每100词内简单句、复合句、复杂句及复合-复杂句的数量。

(三)准确性测量
相对于流利性和复杂性的测量,准确性测量较为简单。

大多数研究中都采用无错误从句数(Error-free clauses)比率这一指标来衡量。

无错误从句数比率:表示为正确从句数与从句总数之比。

五、教学启示
1.课堂教学中注重综合考察二语学习者语言发展状况。

外语教师在评估学习者语言产出水平时要从3方面综合评判,从而有利于学生3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2.课堂教学中采用动态的方法评估二语学习者语言发展变化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动态的追踪方法去关注3个指标的变化,全面衡量二语学习者中介语发展、变化过程。

3.课堂教学中分析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平衡发展。

4.课堂教学中重视外部因素对产出质量的影响。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任务复杂程度和准备时间会对二语产出中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产生影响。

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不仅可以做为评估口头或书面语言产出水平的指标,同时可以测量学习者的进步程度。

因此,在二语教学与测试中,可以通过该体系全面、综合的考察和评估学习者的二语产出水平。

——
——
——
——
——
——
——
——
——

参考文献:
〔1〕Brumfit, 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The Roles of Fluency and Accura-c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Ellis,R.and G.Barkhuizen.2005.Analyzing Learner 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Griffiths,R.1991.Pausological research in an L2con-text:A rationale,and review of selected studies[J].Ap-plied L inguistics,12,4:345-364.
〔4〕Housen, A.and Kuiken, plexity,Accuracy, and Fluenc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30,4:461-473.
〔5〕Lennon,P.1990.Investigating fluency in EFL:A quantitative approach[J].Language Learning,40,3: 387-417.
〔6〕Lennon,P.2000.The lexical element in spoken second language fluency.In H.Riggenbach(Ed.),Perspectives on fluency.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7〕Laufer B&Nation P.1995.Vocanulary size&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written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6,3:307-322.
〔8〕Skehan,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Schmidt,R.1992.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cond language fluency[J].Studies in Second L anguage Acquisition,14,3:357-385.
〔10〕Spada,N.and Y.Tomita.2007.‘The complexities of selecting complex(and simple)forms in instructed SLA research’in S.Daele et al.,Contact forum(eds): Complexity,Accuracy and Fluenc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Contact forum.
〔11〕Spoelman,M.and Verspoor,M.2010.Dynamic Pat-terns in Development of Accuracy and Complexity: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in the Acquisition of Finnish [J].Applied Linguistics,1,22,2010.
〔12〕Vermeer ing to grips with lexical rich-ness in spontaneous speech data[J].Language Testing, 17,1:65-83.
〔13〕Williams,J.and J.Evans.1998.‘What kind of focus and on which forms?’in C.Doughty and J.
Williams(eds):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4〕Wolfe--Quintero,K.,Inagaki,S.&Kim,H.Y.
1998.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Writing: Measures of Fluency,Accuracy&Complexity[M].
Hawaii:Hawaii University Press.
〔1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6〕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9,(2):202-217.
〔17〕张文忠.国外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41-48.
〔18〕张文忠,吴旭东.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J].
现代外语,2001,(4):341-351.
(责任编辑孙国军)
24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