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台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
一、村卫生室药品必须由镇卫生院代购,不得自行采购。
采购药品应遵照国家规定的基本用药目录品种。
二、购进药品必须对药品的内外包装、标识、外观性状进行检查,并有真实完整的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和配送清单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验收时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应拒收。
三、药品必须储存在村卫生室药房(库)内,不得存放于其他场所。
药品存放应符合其性能要求,有避光、通风、防潮、防霉、防污染等措施。
冷藏药品放置冰箱,温度控制在2—10℃,阴凉处存放药品控制在20℃以下,常温存放药品控制在30℃以下,药房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 。
每天做好温湿度和冰箱温度监测记录。
四、药品做到分类陈列并有分类标志,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服药、易串味与一般药品分开存放,如有二类精神药品必须专柜加锁。
不合格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红色“不合格”标志。
五、药箱保持清洁,拆零药品必须保留原包装及其标签,不得重复使用旧药瓶及其标签。
药箱内不得存放冷藏药品,需要使用时随用随取,使用后及时按要求存放。
拆零药袋必须注明品名、规格、用法、用量、批号。
六、定期检查所有药品质量并做好药品养护记录,发现不合格药品要做好登记,及时报损。
不合格药品必须交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销毁和处理。
七、药品实行效期管理,先进先出,近期先用,效期一年内的药品要有明显标志,并做好记录。
药品入库后所有损失均由卫生室承担。
八、凭处方调配药品应严格审核处方,详细告知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九、不得使用过期、失效、变质、污染等不合格药品。
十、随时收集药品不良反应,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报内容真实、完整、准确,随时或每季度集中向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及时报告。
一体化卫生室医疗废物处置制度
一、村卫生室应按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一)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严格分类收集(用不同颜色收集袋)。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四)废弃的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五)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七)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视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二、村卫生室应将产生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盛装的医疗废物不能超过包装袋或者容器的3/4时,并使用有效的方式封口,同时应确保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针头等锐器不应与其它废弃物混放,要先进行毁形处理,再消毒,最后集中处理。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三、村卫生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由专人定期送到卫生院,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送至服务中心的贮存点。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友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卫生院不得拒绝接收村卫生机构送交的医疗废物,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接收医疗废物要有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四、村卫生室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一般性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五、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
六、禁止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七、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八、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置规范的有关规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九、镇卫生防保所及村卫生室确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
十、对违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削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或暂停资质注册等,严重违反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村卫生室非法行医监测工作制度
一、负责辖区内非法行医行为的日常监测工作。
二、通过日常巡视,掌握辖区内非法行医情况,及时向辖区卫生监督部门报告非法行医行为,并及时填写“非法行医监测信息报告登记表”。
三、向就医群众宣传非法行医的危害,提高群众就医安全防范意识。
四、哨点醒目位置,悬挂“医疗服务监督XX哨点”张贴工作职责,非法行医投诉举报电话
注:非法行医的概念: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和未取得医生资格的人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的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非法行医行为?
1、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
2、个人或单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开办医疗机构的。
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
4、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
5、执业医师变换执业场所未办理变更注册执业,特别是到无执业主体的场所执业、药店坐堂行医等场所执业,退休执业医师在家从事医疗活动,亦属非法行医行为。
6、无证无照的街边游医游医无固定场所,属于居无定所、行迹无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诈骗式行医方式。
7、持有合法的行医执照,却行非法行医之实,超范围从事医疗活动。
村卫生室紫外线消毒
消毒对象:治疗室、输液室、诊室空气和物体表面。
1、照射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每日一次。
2、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温度低于60%,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温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净。
注意事项
1、灯管保持清洁,每周擦拭一交(酒精),有灰尘、油污时,随时擦拭。
2、登记。
戊二醛使用方法
灭菌处理:只有浸泡法一种。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h,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手续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天。
消毒处理:浸泡法。
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
一般为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min,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擦拭法: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min。
戊二醛注意事项:
①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②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0.3%碳酸氢钠调pH7.5-8.8。
pH超过
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
③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
④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⑤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⑥用戊二醛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一定要用灭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