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土与火的艺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课标
1. 将个人参与或集体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参与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 陶艺的基本知识,欣赏陶艺的独特之美。 2. 欣赏不同时代和类型的陶艺作品,学会鉴赏和评价陶艺作品,并 用专业语言去描述陶艺作品,形成积极的美术态度和正确的审美观 念。 3. 通过观摩、讨论和动手实践,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与特点,体会 制作陶艺的乐趣。 4. 培养对优秀美术传统的情感和提升民族自豪感,提高美术鉴赏能 力和创作能力素养。
主 题 单 元 1. 什么是陶艺? 问题设计 2. 怎么鉴赏陶艺作品?
3. 如何制作陶艺作品?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近陶艺 (2 课时) 专题二:鉴赏陶艺 (2 课时) 专题三:制作陶艺 (课内 1 小时,课外 1 小时)
专题一 走近陶艺
所需课时 2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什么是陶艺呢?它有哪些分类?具有怎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呢?初 中学生对这一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是更多的却是概念模糊不清,他 们不知道如何去欣赏陶艺,更不用说去制作陶艺作品。所以本专题活 动以师生、生生交流体验展开,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形式展 开教学,让学生对陶艺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旨在为整个专题的 学习做铺垫。本专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陶艺的热情,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加深学生对本民族优秀美术的了解和热爱,提 升民族自豪感。
陶瓷艺术的美,体验陶瓷艺术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 式, 在本主题单元中共设计了三个专题:专题一走近陶艺,专题二鉴赏陶 艺,专题三制作陶艺。从了解、认知到学会鉴赏和掌握基本的陶艺制 作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和审美水平。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 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土与火的艺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初中三年级
所需时间 6 课时(课上 5 课时,课下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它作为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距今已有 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朝代的更迭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使陶艺样貌繁 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本单元源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土与火的艺术”。 选择该主题原因如下: 1.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山教版 美术教材初二下学期第三单元活动六《小泥塑造型》、初三上学期第 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初三下学期第 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与第二单元《赋予材料以生命》 中的《泥塑小品制作》等这些与陶艺有关的内容在不同课时重复出现, 教学时间上跨度比较大,不利于学生形成对陶艺完整的系统认知。所 以适时对课时进行梳理与整合,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陶瓷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语言独特,内容系统完整,了解和传承祖 国优秀传统艺术是中华儿女不能推卸的责任。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 赏、制作和相关的考察交流活动,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
专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源自 掌握陶艺概念、陶艺的分类、了解陶艺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用专业术语描绘陶艺作 品、欣赏陶艺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陶艺基础知识的学习,加深对陶艺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美术鉴赏 能力和欣赏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1.什么是陶艺?
专 题 问 题 2.陶艺有哪些分类?
设计
3.陶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起源?
4.陶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
互联网、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 源
常规资源 陶艺实物作品、图书、教材、视频资料、黑板
教学支撑
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 他 教案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主 题】 陶艺 的含义和 陶艺的分 类。 【学习情 境】多媒体 教室 【学习过程】 ● 活动一:认识 与了解 [活动目的] 了解陶艺的含义及其分类 1.导学设疑: 1)这些作品属于哪个美术种类? 2)基于作品的表现内容,陶艺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3)根据展示作品的不同面貌,你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几类? 2.教师点拨: 1)陶艺概念。 2)陶艺分类: 传统陶艺:中国传统陶艺和外国传统陶艺
3. 教师点拨: 1)播放视频资料——陶艺的发展历程。 2)教师讲授,达成共识。
陶艺主要经历了商代、东汉、隋唐、宋 代、明代、清代的发展。各个朝代的陶艺 具有不同特点。可结合陶艺的分类进行具 体了解。 ●活动四:欣赏与交流 典型陶艺(按分类和年代)作品欣赏。 互动讨论:小组交流讨论,用专业术语赏 析感受。 ● 活动五:课后拓展 [活动目的]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活动组织] 阅读教材及单元助学资料以及上网搜索资料。
过程评价: 1.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 2.态度积极、端正,踊跃参与讨论。 评价要点 3.课堂上言,并且阐述观念正确,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终结性评价:(后附:专题二课堂学习质量监测单) 1.能学有所获,自评为合格以上。 2.课堂学习质量监测达及格以上。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掌握陶艺的鉴赏方法;学会制作陶艺的基本方 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组探究、赏析评述、尝试实践等运用所学知识鉴赏陶艺作 品,能够运用专业术语描述陶艺作品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制作出简单 的陶艺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陶艺的美,体验陶艺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 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增 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培养热爱传统美术的情感,增强 民族自豪感。
现代陶艺:中国现代陶艺和外国现代陶艺
● 活动二:感受与认知 [活动目的] 了解陶艺的历史 起源 1.导学设疑: 1)这些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2)这个时代的陶艺作品具有什 么特点? 2. 教师点拨:(结合具体作品) 通过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作品讲述陶艺起源。 ● 活动三:探究与把握 [活动目的] 了解陶艺的发展历程以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活动组织] 按照“导学设疑”的问题,依据学生兴趣,在教师指导 下组成三组。 1. 导学设疑:传统陶艺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各时期具有什么样 的不同特点? 第一组: 探究话题:陶艺使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制作而成的? 第二组: 探究话题:陶艺经历了哪些时期的发展历程? 第三组: 探究话题:陶艺各时期具有什么样的不同特点? 2. 组织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初成共识
1. 将个人参与或集体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参与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 陶艺的基本知识,欣赏陶艺的独特之美。 2. 欣赏不同时代和类型的陶艺作品,学会鉴赏和评价陶艺作品,并 用专业语言去描述陶艺作品,形成积极的美术态度和正确的审美观 念。 3. 通过观摩、讨论和动手实践,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与特点,体会 制作陶艺的乐趣。 4. 培养对优秀美术传统的情感和提升民族自豪感,提高美术鉴赏能 力和创作能力素养。
主 题 单 元 1. 什么是陶艺? 问题设计 2. 怎么鉴赏陶艺作品?
3. 如何制作陶艺作品?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近陶艺 (2 课时) 专题二:鉴赏陶艺 (2 课时) 专题三:制作陶艺 (课内 1 小时,课外 1 小时)
专题一 走近陶艺
所需课时 2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什么是陶艺呢?它有哪些分类?具有怎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呢?初 中学生对这一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是更多的却是概念模糊不清,他 们不知道如何去欣赏陶艺,更不用说去制作陶艺作品。所以本专题活 动以师生、生生交流体验展开,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形式展 开教学,让学生对陶艺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旨在为整个专题的 学习做铺垫。本专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陶艺的热情,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加深学生对本民族优秀美术的了解和热爱,提 升民族自豪感。
陶瓷艺术的美,体验陶瓷艺术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 式, 在本主题单元中共设计了三个专题:专题一走近陶艺,专题二鉴赏陶 艺,专题三制作陶艺。从了解、认知到学会鉴赏和掌握基本的陶艺制 作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和审美水平。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 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土与火的艺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初中三年级
所需时间 6 课时(课上 5 课时,课下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它作为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距今已有 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朝代的更迭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使陶艺样貌繁 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本单元源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土与火的艺术”。 选择该主题原因如下: 1.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山教版 美术教材初二下学期第三单元活动六《小泥塑造型》、初三上学期第 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初三下学期第 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与第二单元《赋予材料以生命》 中的《泥塑小品制作》等这些与陶艺有关的内容在不同课时重复出现, 教学时间上跨度比较大,不利于学生形成对陶艺完整的系统认知。所 以适时对课时进行梳理与整合,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陶瓷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语言独特,内容系统完整,了解和传承祖 国优秀传统艺术是中华儿女不能推卸的责任。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 赏、制作和相关的考察交流活动,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
专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源自 掌握陶艺概念、陶艺的分类、了解陶艺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用专业术语描绘陶艺作 品、欣赏陶艺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陶艺基础知识的学习,加深对陶艺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美术鉴赏 能力和欣赏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1.什么是陶艺?
专 题 问 题 2.陶艺有哪些分类?
设计
3.陶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起源?
4.陶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
互联网、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 源
常规资源 陶艺实物作品、图书、教材、视频资料、黑板
教学支撑
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 他 教案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主 题】 陶艺 的含义和 陶艺的分 类。 【学习情 境】多媒体 教室 【学习过程】 ● 活动一:认识 与了解 [活动目的] 了解陶艺的含义及其分类 1.导学设疑: 1)这些作品属于哪个美术种类? 2)基于作品的表现内容,陶艺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3)根据展示作品的不同面貌,你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几类? 2.教师点拨: 1)陶艺概念。 2)陶艺分类: 传统陶艺:中国传统陶艺和外国传统陶艺
3. 教师点拨: 1)播放视频资料——陶艺的发展历程。 2)教师讲授,达成共识。
陶艺主要经历了商代、东汉、隋唐、宋 代、明代、清代的发展。各个朝代的陶艺 具有不同特点。可结合陶艺的分类进行具 体了解。 ●活动四:欣赏与交流 典型陶艺(按分类和年代)作品欣赏。 互动讨论:小组交流讨论,用专业术语赏 析感受。 ● 活动五:课后拓展 [活动目的]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活动组织] 阅读教材及单元助学资料以及上网搜索资料。
过程评价: 1.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 2.态度积极、端正,踊跃参与讨论。 评价要点 3.课堂上言,并且阐述观念正确,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终结性评价:(后附:专题二课堂学习质量监测单) 1.能学有所获,自评为合格以上。 2.课堂学习质量监测达及格以上。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掌握陶艺的鉴赏方法;学会制作陶艺的基本方 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组探究、赏析评述、尝试实践等运用所学知识鉴赏陶艺作 品,能够运用专业术语描述陶艺作品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制作出简单 的陶艺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陶艺的美,体验陶艺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 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增 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培养热爱传统美术的情感,增强 民族自豪感。
现代陶艺:中国现代陶艺和外国现代陶艺
● 活动二:感受与认知 [活动目的] 了解陶艺的历史 起源 1.导学设疑: 1)这些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2)这个时代的陶艺作品具有什 么特点? 2. 教师点拨:(结合具体作品) 通过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作品讲述陶艺起源。 ● 活动三:探究与把握 [活动目的] 了解陶艺的发展历程以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活动组织] 按照“导学设疑”的问题,依据学生兴趣,在教师指导 下组成三组。 1. 导学设疑:传统陶艺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各时期具有什么样 的不同特点? 第一组: 探究话题:陶艺使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制作而成的? 第二组: 探究话题:陶艺经历了哪些时期的发展历程? 第三组: 探究话题:陶艺各时期具有什么样的不同特点? 2. 组织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初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