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6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下降。
(3)内部圈层的划分 圈层位置 C 以上部分
C、D 之间部分 D 以内部分(E 和 F)
圈层名称 __地__壳__ __地__幔__ _地__核___
地壳厚薄不均,陆地部分地壳厚,海洋部分地壳薄。在陆地上, 高原、山地的地壳厚,平原、盆地的地壳薄。
(4)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①岩石圈的组成
答案:(1)沉积岩 岩浆 喷出型岩浆岩 (2)B (3)① ② (4)C A (5)大气 生物
考向 地球的圈层结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 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和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 深度(km)
续面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特征
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
ab.+表c示表上示升_外_冷_力_却__凝作固用 ②地质作用d表示_变__质___作用
e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③物质循环的意义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矿__产__资__源___。 b.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地__貌__景__观___。
c.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地壳
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
莫霍 上地幔
界面 地
平均 17
陆地 33 km 处 壳较薄 纵波和横波速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 度明显加快 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
幔 下地幔
古登堡 地 外核 界面 核 内核
2 900
状态;温度、压力、密度
2 900 km 处纵 增大
波速度突然下
呈熔融状态(液态)
降,横波消失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③位于软流层以
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________,属于外力作用 的是________。(填数码) (4)图中被称为“岩石之本”的是________;具有层理结构和含 有化石的是________。(填字母) (5)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 ________圈、水圈和________圈等。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考法指南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区域图、地貌景观图、地质剖面 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等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 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 2017 全国卷ⅡT9~11、2016 全国卷ⅠT7~9。
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 6 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考纲解读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理解并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4.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 对找矿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 5.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 6.理解并会分析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影响。
类型
形成
A 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
浆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B 沉积岩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 经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
C 变质岩
__高__温__高__压__作用下原有岩石矿 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常见岩石 __花__岗__岩 _玄__武___岩 石灰岩、砂 岩、页岩 大理岩、板 岩、片麻岩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选 AC。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 量的 CO2 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 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 系。
[自我检测] 1.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圈层: A________圈,B________圈,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 33 km 处为________界面,地震波自上而下穿过该界面 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________。 (3)图中 2 900 km 处为_______界面,该界面以下______波消失。 (4)生物圈存在于________圈下部,________圈全部和________ 圈上部。(填圈层名称)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 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__续__但__不__规__则__的圈层。 (3)生物圈 ①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_生__存__环__境__。 ②范围:_大__气__圈___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1.(2016·高考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解析:选 A。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 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2016·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题。(双选)
答案:(1)大气 水 地壳 外核 (2)莫霍 明显增加 (3)古登堡 横 (4)大气 水 岩石
2.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_、 B 变质岩、C________、D 侵入型岩浆岩,
E____________。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1)S、P 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பைடு நூலகம்
S 波 __横__波
较_慢___
__固__体__
P 波 _纵___波
较_快___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 界面——_莫__霍__界__面___,两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 界面——__古__登__堡__界__面__,S 波完全消失,P 波的传播速度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