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前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老师所作,在法律严密的律诗体裁中展现了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的壮阔和伟大。
该诗既有韵律美,又有象征意义。
在教学中,通过对诗歌语言、体裁结构、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加深对长征的认识和感悟。
下面是针对该诗教学的实录,供参考。
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律诗体裁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能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意义和象征意义
•能够掌握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课堂
以“我们研究一部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词”为话题,引入长征的
话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历史中关于长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长征的浓厚兴趣。
第二步:阅读诗歌
教师逐句朗读整首《七律长征》。
要求学生跟读,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
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步:分析诗歌
1.阐释律诗体裁,揭示《七律长征》的特点和规律。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押韵、平仄和字数固定的诗歌形式。
教师可询问学生律诗有哪些特点和规律,通过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让学生了解《七律长征》的押韵和平仄等规律。
2.深度解读“赤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插霸主鞭。
”这两句话的意味。
这两句话是《七律长征》中最为蕴含战争的部分,也是很多人最为熟悉的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地朗读和解读,尝试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描述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和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步:历史背景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搜索,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遵义会议的背景,红军西路军战士胡老爷子的故事,以及长征路程中的其他历史事件。
小结
通过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革命先辈们的勇气和坚定。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