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对25例老年性骨股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均对全身情况及患髋骨质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左侧髋关节15例,右侧10例,骨质较好使用生物型人工假体置换17例,骨质疏松者使用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8例,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常规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康复功能训练指导等。
结果:25例患者术后3周下地行走,无一例死亡,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6~36个月)。
功能评定按Harris 评分标准:优15例,良5例,可1例。
结论: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干预
股骨颈系指股骨头下至粗隆间的一段较细部位,股骨颈血供较差,其主要供血来源于关节囊支、圆韧带支、骨干营养支。
当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脱位时,均可损伤关节囊支和圆韧带支而影响血液供应,导致骨折愈合迟缓或不愈合,甚至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由于老年人肾气衰弱,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不需要太大外力即可造成骨折,所以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占全身骨折的3%~4%[1]。
此类患者死亡率相当高,相对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
2009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对2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为了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功能尽快恢复到最大程度,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对25例老年性骨股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65~88岁,平均77.6岁,伤后1周手术20例,1周后手术5例,其中最长者4周1例,8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7例有并存症,两种以上的并存症有2例,并存高压血病15例,心肌供血不足4例,糖尿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骨折分型均为头下型(Garden Ⅲ、Ⅳ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对全身情况及患髋骨质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左侧髋关节15例,右侧10例,骨质较好使用生物型人工假体置换17例,骨质疏松者使用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8例,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常规护理、饮食护理、体位
护理、康复功能训练指导等。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首先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病房周围环境。
关心体贴患者,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沟通和帮助,以帮助其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以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去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肢端血循环情况。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全面细心的体格检查,以防邻近脏器或组织合并伤,动态观察患者伤肢肢体感觉,运动各种反射及肢端供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师及时处理。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3]。
制定床头翻身卡,每2小时协助翻身叩背一次,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保持病床单元的干净整洁、无潮湿、无渣屑、无皱折,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勤按摩、勤检查,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
1.3.2 术后护理
1.3.
2.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时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严密观察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同时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加强巡视,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患者神志,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贫血征象、尿量、尿质、中心静脉压、用药、吸氧情况等均应做出详细的记录。
1.3.
2.2 加强疼痛管理加强临床观察,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情况下,手术伤口疼痛于术后1~3 d内较剧烈,以后逐日递减缓解,因此对任何异常疼痛应提高警惕,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及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采用分散注意力法及口服镇痛药物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不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疼痛。
1.3.
2.3 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差,损伤早期因情绪不佳,肝火条达,横逆犯胃,往往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鼓励患者食素淡可口、易消化吸收的软食物,如米粥、面条、藕粉、青菜、水果等,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色、香、味俱全,以提高患者食欲。
必要时少食多餐,口服助消化的药物,以利消化,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
1.3.
2.4 体位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注意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整、干燥,骨突部位垫软枕,经常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应向健侧卧位,禁止患侧卧位,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高危脱位人群,翻身时要注意保持患肢一定的外展,防止内收导致假体脱位[4]。
必要时穿丁字鞋,两腿之间使用三角枕来防止患肢外旋、内收,维持患肢外展体位,帮助患者向健侧翻滚,这一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肢独立的活动,正确搬动和体位非
常重要,可防止不协调的搬动导致脱位的发生[5]。
1.3.2.5 康复功能训练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症状以及患者耐受程度循序渐进,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合,影响下肢活动,引起肿胀和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6]。
首先要严密观察患侧下肢胀痛情况,鼓励患者在麻醉消失后,做下肢抬高训练,主动锻炼双下肢功能,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踝、趾关节的自主运动,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量早期下床活动并给予按摩理疗,使用推、拿、捏、揉等手法,自足部向大腿根部循环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定期随访,如有不适,宜早处理。
2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3周下地行走,无一例死亡,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6~36个月)。
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
本组优15例,良5例,可1例。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明显改善预后,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管国平,杨业林,王华,等,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的Logistic 回归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5):98-100.
[2] Andersson G.Hip assessment:a comparison of nine different meehods[J].J Bone Joint Surg Br,1972,54(6):621-625.
[3]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37.
[4]易绪英,张志梅,向敏,等.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1):159-160.
[5]吴建国,尹律平,汤俊连,等.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47-48.
[6]张光龙,叶庭均.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新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55-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