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
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
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
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
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一、填空题(1分×33=33分 )
1.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游船上坐着的乘客,以____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_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 m 的路程用了30 s 的时间,则它在前15 s 路程内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它通过72m 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s.
3.某同学的测量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替他补上:某一同学的身高为1.63_____,教室的长为90_____,窗户的高为1.1______,课本的宽度为13.84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4____,
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____,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______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4.我国首架既可离水飞行,又可在水面滑行的实用飞翼船,在以100 km/h 的速度飞行时开始记时,经0.25 h 完成了40 km 的航行,速度达80m/s ,那么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5.“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的.
6.火车的速度是54 km/h ,子弹的飞行速度为100 m/s ,那么______的速度大.
7.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9.苏州环太湖景区风光无限美.周末,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游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_______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小王是________的.
10.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1050_km ,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krn /h 。
11.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krn /h ,合______m /s(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在10时05分,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km .
12.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13.一辆摩托车以 10 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桥长约 22 米的桥,需 秒 ;以桥为参照物, 摩托车是 的 ( 选填“静止”或“运动”)。
14.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 长的平直马路,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 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 的速度匀速跑回家。
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 s ,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15.“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
前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二、单选题(2分×16=32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2.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
3.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4.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140 m
B.170 m
C.200 m
D.230 m
5.如右图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6.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7.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1)18.74厘米(2)1.87X102毫米(3)0.187米(4)1.874X102毫米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8.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9.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10. 1600000u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11.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12.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船舱
1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14.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15. 20XX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
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
A .2cm
B .2mm
C .2μm
D .2dm
16. 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
A .V 甲>V 乙>V 丙
B .V 丙>V 乙>V 甲
C .V 乙>V 丙>V 甲
D .V 丙>V 乙>V 甲
三、作图与实验题(10分)
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1分).
2.某班同学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小明同学跑步通过10 m 、20 m 、30 m 、40 m 处的时间并列于下表:(3分)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小明同学下列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 m 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2)从10 m 处到30 m 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从30 m 处到40 m 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3分)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 ,用停表测出t=2S ,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
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
3所示。
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_____s ,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
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3分)
四、应用与创新(25分)
1.(7分)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
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⑴15km 指______________40指_________________.⑵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 ,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2. (9分)某人在100 m 的短跑道上步行,要用80 s 从起跑线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1)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大?(2)如果他在最初20 s 以0.8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 s ,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中它的速度是多大?
图2 图1 图2
3.(9分)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rn,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
多大?(用krn/h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