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梳状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状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梳状滤波对于画面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刨析。
那么具体什么是梳状滤波器呢?这就要从源头(信号源)开始讲起了,一开始,接收视频的Video端子是Composite端子(比如RF射频接口和AV接口),它所能接收的信号叫CompositeVideoSignal,即混合视频信号(也称复合信号),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个Composite(混合)信号包括了亮度(Luminance,用字母Y表示)和色度/彩度(Chrominace)两方面的信号,视频电路要做的工作就是Y/C进行分离处理,目前的梳状滤波器是在保证图像细节的情况下解决视频信号亮色互窜的唯一方法,其内部有许多按一定频率间隔相同排列的通带和阻带,只让某些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因为其特性曲线象梳子一样,故人们称之为梳状滤波器(CombFiltering)。
梳状滤波器一般由延时、加法器、减法器、带通滤波器组成。
对于静止图像,梳状滤波在帧间进行,即三维梳状滤波。
对活动图像,梳状滤波在帧内进行,即二维梳状滤波。
高档数字电视机采用行延迟的梳状滤波器与带通滤波器级联,构成Y/C 分离方案就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使用梳状滤波器能使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解决了色串亮及亮串色造成的干扰光点、干扰花纹;消除了色度正交分量U、V色差信号混迭造成的彩色边缘蠕动;消除了亮、色镶边,消除了高频信号的色彩错误和灰度值表示错误。
有一段时期国内很多工厂(为了节省成本)使用模拟的方式实现梳状滤波器,实际上效果很不好,原因有两个,一是延迟器件的带宽很难保证,二是解决行相关性差问题的自适应电路很复杂。
而在数字电路里,只要有足够的存储器,就可以保证足够的延迟时间与信号带宽,且复杂的自适应电路很容易集成在芯片中硬件固化。
梳状滤波器原理及发展历史:梳状滤波器采用频谱间置技术,理论上可以保证亮度和色度的无失真分离。
如果我们好好回顾一下梳状滤波器的发展历程,将对其有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阶段:采用频率分离法将Y/C信号分开。
这种方法是利用色度信号以副载波方式传输这一特点(PAL制副载波为4.43MHz,NTSC制副载波为3.58MHz),用选频电路将Y/C信号分开。
内部由LC带通滤波器和陷波器组成,将视频信号通过一个中心频率(fsc)为色度信号窄带(比如PAL制式4.43MHz频率副载波)带通滤波器,取出色度信号。
再将亮度信号经过一个中心频率为色度信号副载波4.43 MHZ的色度陷波器,吸收色度信号,从而得到亮度信号。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采用元器件少且成本低,所以在早期彩电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DPTV
但是,频率分离方法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在亮度通道中,色度陷波器在吸收色度信号的同时也将该频率范围内亮度信号的部分频率分量抑制掉了,这叫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丢失,从而影响了亮度信号的清晰度——大家想想看,一段音乐哪怕再动听高音丢了那还能听吗?同时,残余的色度信号也可能进入亮度通道而引起串色干扰,通常在屏幕出现彩色测试卡是最后两条频带染色现象。
第二阶段:采用梳状滤波器和频谱分离法进行亮色分离。
它是根据视频信号频谱交叉的原理及梳状滤波器的梳齿滤波频率传输特性,以频谱分离的方式分离出亮度和色度信号,这种新的分离方法使Y/C信号分离比较干净彻底,从而大幅提高图像清晰度。
通常梳状滤波器是由两行延迟线、加法器、减法器等部分组成。
事实上在大屏幕彩电中,又分为NTSC制Y/C分离和PAL制Y/C分离。
例如对于NTSC-M制式,我们假设相邻两行的视频信号保持相关性以及延迟线无损耗,Y信号频谱与C信号频谱以fH/2间隔交替出现(fH表示行频),副载波频率fsc 为227.5fH,如果设计一个梳状滤波器电路,使V信号延时一行,再分别与未延时的信号进行加减。
延时前后Y信号相位不变,而C信号相位相反。
延时信号与直通信号在加法器中相加后得到Y信号,即(Y+C)+(Y-C)=2Y,在减法器中相减则得到C信号,即(Y+C)-(Y-C)=2C。
从梳状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分析,Y频谱落在加法器特性曲线峰点及减法器特性曲线谷点,所以比较彻底地使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相互分离开来。
PAL梳状滤波器Y/C分离,常称之为二行分离法(也叫二元分离法)。
它使用一个NTSC制信号或两个PAL制信号行存储器与带通滤波器结合使用,组成垂直、水平二元带通滤波器,基本结构原理如上图所示,只是将1H延时线改为2H延时线。
(这是因为NTSC制亮度信号、色度信号采用fH/2间置,而PAL制则采用fH/4间置(即副载频fsc=283.75fH+25Hz≈283.75fH),因此PAL梳状滤波器Y/C 分离电路要用2H延时线。
)由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C组成的复合全电视信号,一方面直接加到加法器与减法器的输入端,称为直通信号,同时经两行延迟时间(2 TH)使色度信号反相后得到的延迟信号(Y-C)也加到加法器和减法器的另一输入端。
在加法器中直通信号(Y+C)与延时信号(Y-C)相加得到亮度信号2Y;
在减法器中直通信号(Y+C)与延时信号(Y-C)相减即得到色度信号C,达到亮色分离的目的。
梳状滤波器Y/C分离法的特点可归纳为:由于加法器输出特性可选出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不会造成高频分量的丢失,并可将视频带宽全部加以利用,从而使图像清晰度大大提高,同时在亮度通道中将色度信号抑制得比较彻底,不致于产生残留色度信号干扰。
而减法器输出中较好地抑制掉亮度信号,以最大传输系数选出色度信号C,并用带通滤波器对残留亮度信号作进一步衰减,解决了亮度信号对色度通道的串扰问题,从而提高了图像质量。
左右图分别是标准电视信号测试有无梳状滤波的拍摄画面,看看亮色互窜画面是多么“缤纷多彩”。
上述分析结果是基于信号相关性的假设,可将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较彻底分离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图象质量。
但实际的视频信号并不是这样理想的,即会出现非相关情况,如垂直方向有色度跳变,那么在此处直通信号与延迟信号中的Y、C分量不再相同,加法器与减法器便不能将C或Y分量完全对消,造成Y与C分离不彻底。
第三阶段:(模拟式)动态梳状滤波器
模拟动态梳状滤波器结构如图所示。
它由两个延时线(PAL为2H延时线,NTSC 为1H延时线)、三个带通滤波器、垂直相关性检测电路、加法器、减法器等组成。
就PAL制彩色信号而言,要对在动态梳状滤波器中直通信号(Y+C)、延迟两行时间信号(Y-C)、延迟四行时间信号(Y+C)这三行信号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图像相关性检测,产生一个所需的彩色信号。
所谓相关性检测,实际上是检测场与场之间相关性的强弱,一般采用的是场差法或低通场差法,即对两场中各对应像素逐点相减并求和,以该值大小作为图像动态情况的描述。
模拟动态梳状滤波器克服了普通梳状滤波器的缺点,改善了活动图像信号Y/C分离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图像质量。
这是90年底初的技术,当时的大屏幕进口彩电,如29寸的东芝、松下中均采用了此种梳状滤波器。
第四阶段:动态数字式梳状滤波器。
上述的模拟动态梳状滤波器Y/C分离电路,虽然能有效解决活动图像信号的Y/C 分离问题,但对单制式信号Y/C分离要用6个调节点,若要适应PAL、NTSC制Y /C信号分离,则需12个调节点,这样就存在调整繁杂的问题,如此多的调节点在生产中难以保证质量,况且批量生产会成为难题。
于是,人们研制出更为先进的、精密的数字式动态梳状滤波器。
数字式动态梳状滤波器Y/C分离电路如下图所示。
它主要由五块IC封装一起组成厚膜电路,即由A/D变换器CXD1176Q、延迟线CXK1202×2、数字式动态梳状滤波器CXD2011Q及D/A变换器CXD1177Q组成,与时钟信号发生器配合完成Y/C分离。
它是利用三行彩色信号来完成垂直方向的相关检测,仅提取所需要的彩色信号,从而克服了模拟梳状滤波器的缺点,使图象的水平清晰度从350线一举提高到450线以上!
首先,全电视信号进来后,由模数转换器(ADC)转换成8bit的数字式信号,我们看上图中下半部分是典型的锁相环路,用于产生四倍于色副载波振荡取样频率,
作为数字Y/C分离电路的时钟(这部分是一典型的时钟信号发生器),对PAL制为17.73MHZ,对NTSC制为14.32MHZ。
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送入动态梳状滤波器,在动态梳状滤波器中进行数字式动态梳状滤波Y/C分离,原理与前述大同小异,只是前、中、后三行视频信号经过色带通滤波处理后再进入逻辑运算电路。
此电路中,每相邻的两行信号相减后都可取出色度信号C,而将此C信号再与中间一行视频信号(Y+C)相加,则抵消了C信号而分离出Y信号。
8bit数字亮度信号Y和数字色度信号C分别送入数模变换器(DAC),经其转换后输出模拟Y信号和C信号,分离效果极彻底且无需作任何调整,所以是效果较好,广泛应用的Y/C分离电路。
笔者手头有一份长虹经典2919PK的电路图,里面对梳状电路的原理讲解(信号流程)非常透彻,将来有机会再与各位同好共同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逻辑运算器中,仍然有一个垂直相关电路,用来比较判别三行信号的差别,当三行信号差别较大时,说明图像内容在垂直方向发生了变化,电路即进行运算,其运算过程是:先前两行信号进行运算取最小值,再对后两行信号进行运算并取最小值,然后把两个最小值进行比较取出大者;用同样方法取出此三行信号中相邻两行信号中的最大值,然后把两个最大值再作比较并取小者。
最后把上述最小值中的大者和最大值中的小者平均后输出,此平均值应能代表相邻三行信号中的变化趋势,使输出接近于未来的状态。
这就是数字式动态梳状滤波器的工作特点,多次比较和平均的结果,使数据非常精确,从而保证了分离效果,所以认为它是一种先进的Y/C信号分离电路。
说到这儿,我们不仅想起显卡的AA全屏抗锯齿技术,不和梳状滤波有异曲同工之妙?技术的发展是能智能判断以求最少的代价得到最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