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
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得分|评卷人|
I I I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做完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2、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3、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的理论是()。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4、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洛克
D、杜威
5、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6、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7、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

这主
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知识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8、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

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9、()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
行为。

A、直接强化
B、外部强化
*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0、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自我整合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
D因材施教
1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理论,食物引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射
B.条件反射
C.无条件反射
D.操作反射
13、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
B.缓冲功能
C.发展功能
D.解释功能
14、我国近代教育,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15、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春秋》
C.《学记》
D.《论语》
16、高中课程要求学生三年内的必修学分要达到()学分。

A、116
B、114
C、36
D、24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18、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第5页共13页
D.形成性评价
19、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20、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这体现了那种氧化原理()。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21、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

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得分|评卷大|
I I I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3、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4、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得分评卷入
I I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第7页共13页
1、筒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
则。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点。

3、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

4、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得分评卷大
I I I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 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视频。

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第10页共13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C
2、答案:B
3、B
4、答案:A
5、B
6、C
7、答案:D
8、A
9、C
10、B
11、D
12、C
13、答案:C
14、C
15、C
16、答案:A
17、C
18、D
19、B
20、【参考答案】A
21、A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此说法是正确的。

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2、正确。

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
第11页共13页
建立直接。

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3、【参考答案】错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

说明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 般学习成绩越好。

但是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知识结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和集体、教师等因素,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故本题说法错误。

4、【参考答案】正确。

教学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教学识其基本途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正确答案:(1.客观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系统性原则)
2、正确答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3、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
(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
(3)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薄弱性。

4、【参考答案】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

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的学生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
(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2、(1)通过材料中学生与同事对田雨的评价来看,田雨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田雨老师没有遵循教学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

材料中田雨一味的向同事学习和模仿,却没有考虑学生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没有做到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

首先,田雨老师在教学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忽视了教学的实践经验。

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理论的生搬硬套,而是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环境有针对性的做出有效教学。

材料中田雨一味地将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套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造成了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因此会导致教学教学效果差,必然学生的评价不会高。

最后,田雨老师缺乏客观的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自己以改善现实问题。

只有在自我总结和反思评价中,自身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材料中田雨老师一直认为自己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有很强的理论经验,但是却没有反思自己缺乏实践性知识。

(2)作为一个教师面临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去提高自己。

第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田老师可以观摩分析一些优秀师资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是完全的照搬,要在观摩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

第二、开展微格教学
田老师可以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第三,反思教学经验。

田老师要不断自我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总结,才能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进行专门的训练
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练习。

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也要积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实践性知识以及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