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流程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流程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流程题
1.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结晶水合物)常用作玻璃、陶瓷着色剂和饲料添加剂等。
它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
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
一种以辉铜矿石为原料制备CuCl2·H2O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①辉铜矿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还有Fe2O3,SiO2及一些不溶性杂质。
②常温下,Cu2+、Fe3+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Fe3+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回答问题:
(1)高温焙烧中有黑色固体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焙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环境有污染,会导致______。
(3)滤液1中加入试剂X可以调节溶液pH,控制p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从而除去Fe3+而不引入杂质,试剂X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字母)。
A CuO
B NaOH
C Cu
D Cu(OH)2
(4)操作a包含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洗涤CuCl2晶体时,用乙醇代替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
(5)用含Cu2S 80%的辉铜矿a吨,按上述流程最多可制得CuCl2·2H2O的质量为______吨(列出算式即可)。
(6)氯化铜可用于制取氢氧化铜,一定温度下,往含一定量氯化铜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再经过滤、洗涤得到氢氧化铜,为探宄获得较高氢氧化铜转化率条件,该同学进行如下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Cu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温度/℃Cu(OH)2转化率/%
a10%3027.06
b15%3056.77
c15%4069.64
d15%6054.30
e20%6060.60
由实验可知,能够得到最多Cu(OH)2的实验组是______(填编号),为探究获得更高Cu(OH)2晶体转化率条件,下列设计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氯化铜浓度15%,温度35℃
B 氯化铜浓度15%,温度45℃
C 氯化铜浓度20%,温度40℃
D 氯化铜浓度10%,温度40℃
2.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工业氧化锌常含有少量杂质(CuO、FeO、SiO2等)不能直接使用。
提纯、净化氧化锌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
(2)反应器I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盐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3)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___________。
(4)操作三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操作四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硫酸铜在纺织、印刷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工业上以辉铜矿(主要含Cu2S,还含少量的Fe2O3、SiO2及一些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CuSO4•5H2O晶体。
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Cu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③Cu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高温焙烧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为防止污染,可用石灰乳吸收尾气SO2,该步骤用石灰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__。
吸收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倒吸,可以选用如图装置中的__。
(2)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98%、密度是1.84g•mL-1的浓硫酸配制 20%的稀硫酸 196 g,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__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量取该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_填字母)。
a 50 mL量筒
b 50 mL烧杯
c 100 mL量筒
d 胶头滴管
(3)滤渣 2 为红褐色,化学式为__。
调节 pH 时,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填字母)。
a Cu
b CuO
c NaOH 溶液
d NH3•H2O
(4)流程中“一系列操作”主要过程为:①蒸发浓缩,__,过滤,__,最后低温烘干,得到CuSO4•5H2O。
低温烘干的原因是__。
(5)欲测定该产品中CuSO4•5H2O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 21.00 g 样品配成 100 mL 溶液,量取 25.00 mL,加足量标准BaCl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 4.66 g,则该产品中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 __。
(结果精确到
0.1%,写出计算过程)
②有同学用该方法测定发现样品中CuSO4•5H2O的质量分数大于 100%(测定过程中产生的
误差可忽略),其原因可能是__(任写一种)。
4.口香糖中常添加轻质碳酸钙来增加粘性。
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是制取轻质碳酸钙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图如图: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要把碳酸钠和氯化钙配成溶液,二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操作A是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洗涤、干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
()4写出轻质碳酸钙的另外一种用途______。
5.硫酸铁常用作制革、炸药、造纸、瓷器、肥料及医疗上的口服泻药等。
其可以用海水为原料制取。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及各种元素的其它盐。
以下是硫酸镁的制作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以海水中氯化钠为原料,经过化学变化,还可以制取
____________物质(写出一种即可),你的推测理由是_______。
6.过氧化钙( CaO2)是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含少量CaCO3]为原料制备Ca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I. Ca(OH)2+2NH4Cl=CaCl2+2NH3·H2O
Ⅱ.CaCl2+2NH3·H2O+H2O2 +6H2O= CaO2·8H2O↓+ 2NH4Cl
Ⅲ. C aO2·8H2O在水中不太稳定,会缓慢分解。
(1)“提取Ca(OH)2”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Ca(OH)2的俗名为_______;“过滤1”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
其中“二低”指的是: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_______。
生产过程中为了精确测定溶液的pH,常使用_______ (填仪器名称)。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CaO2·8H2O的反应时间(t)对其产率(w)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平均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为:_______ (填字母)。
a. 0~10min
b. 10~20min
c. 20~30min
d.30~40min
②30min后,w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为了测定加入的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30.00g NH4Cl溶液于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 白色固体。
通过计算确定该溶液中NH4Cl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____。
7.实验室中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X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
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
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
(1)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_____。
(2)物质M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9.下图是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Na2CO3)的工艺流程图。
(1)操作a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_____?
(2)滤液中除NaCl外,还有其他溶质,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3)步骤⑤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反应最终得到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0.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除含NaC1外,还含有Na2SO4、MgCl2、CaCl2、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各步操作如图所示:
(1)写出加入过量BaC12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若将过滤和加稀盐酸的顺序颠倒,所得溶液Ⅱ中含哪些杂质?_______
11.高纯氧化铁(Fe2O3)又称“引火铁”,可作催化剂,在现代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以下是用废铁屑(含Fe单质约35%、Fe2O3约30%、Fe3O4约29%,含其它不含铁元素的杂质约6%)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氨水呈碱性(主要成分NH3·H2O是一种碱):(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易分解。
(1)写出高温时废铁屑中的Fe 3O 4与C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使加入的(NH 4)2CO 3能顺利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FeCO 3,则②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加入(NH 4)2CO 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
(4)用蒸馏水洗涤FeCO 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杂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Cl 2溶液,_____(填现象),即为洗涤干净。
(5)ag 废铁经上述制备流程,可得到高纯氧化铁的质量最多是_____g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12.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工业上以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 4,杂质为Fe 2O 3)为原料,通过下列流程生成氯化钡晶体。
已知:①4BaSO +4C
4CO +BaS 高温
,②CaO 、BaO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1)焙烧时,焦炭与杂质Fe 2O 3也会发生反应;此过程中焦炭用途除了与BaSO 4、Fe 2O 3反应外,还有_________。
焙烧时,温度对硫酸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则最佳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
(2)酸溶时,硫化钡(BaS)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H 2S),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气体X 成分除H 2S 和少量挥发出的HCl 、水蒸气外,还含有____________。
(3)除铁反应中试剂Y 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 NaOH 溶液 b 生石灰 c Ba(OH)2溶液 d BaO 固体
(4)证明铁已除尽的方法是: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已除尽。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20年,我国包括北京在内的46个城市,将要推行生活垃圾
分类制度。
表1 201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主要组成的质量分数(%)
厨余纸类塑料玻璃金属木竹砖瓦织物
53.2219.6019.59 1.250.15 2.830.600.7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焚烧和堆肥。
垃圾焚烧处置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恶臭气体和酸性气体,如:NO2、SO2等,严重污染自然环境。
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包括: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大气能见度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等,还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化合,形成酸雨主要成分之一的硝酸(HNO3)。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首要目标是解决垃圾处置问题,获取能源是附带效应。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基本类同,主要工艺过程如下图。
(1)由表1可知,2016 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
(2)矿泉水瓶、旧报纸___(填“是”或“不是”)可回收垃圾。
(3)国际上将____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酸雨主要成分之一的硝酸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垃圾焚烧首要目标是获取能源
B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化再利用
C 垃圾焚烧发电是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式
D 图中生活垃圾在垃圾池内脱水、干燥有利于垃圾的焚烧
14.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难溶与水。
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产物盐中Te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和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_____。
(4)“酸溶”后,在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碲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5.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
(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鱼、虾肉质中主要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____。
(2)海水经过蒸发可制得粗盐。
为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MgSO 4、CaCl 2,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图方案: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②粗盐水加入过量 Ba (OH )2溶液后,Ba (OH )2与 MgSO 4发生反应生成两种难溶性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加入过量的 Na 2CO 3溶液的目的是____。
④分别向固体 A 和 B 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____(填“相同”或 “不相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化学流程题
1.22
2Cu S+2O 2CuO+SO 高温
酸雨 3.2≤pH <4.7 AD 降温结晶 氯化铜晶体在乙
醇中溶解度较小,可减少晶体溶解损失,缩短干燥时间 80%342
160
a c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 2S ,高温焙烧中有黑色固体生成,由图可知,还有二氧化硫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u 、S 、O ,生成物中含S 、O ,故生成物中还应含Cu ,故生成的黑色固体应是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
2Cu S+2O 2CuO+SO 高温
;
(2)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的产生;
(3)滤液1中加入试剂X 调节溶液pH ,目的是使铁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铜离子不能形成
沉淀,故控制pH 的取值范围为:3.2≤pH <4.7
A 、加入试剂X 的目的是调节pH 值,除去铁离子,得到氯化铜,但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消耗盐酸,调节pH 值,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可以调节pH 值,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 、铜与盐酸不反应,无法调节pH 值,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消耗盐酸,调节pH 值,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AD ;
(4)由图可知,操作a 是将滤液转化为氯化铜晶体,故是蒸发,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氯化铜易溶于水,能溶于酒精,故氯化铜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可以减少晶体损失,同时酒精易挥发,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故洗涤CuCl 2晶体时, 用乙醇代替蒸馏水的目的是:氯化铜晶体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可减少晶体溶解损失,缩短干燥时间; (5)222Cu S+2O 2CuO+SO 高温
,22CuO+2HCl=CuCl +H O ,故可得关系式:Cu 2S ~
2CuCl 2﹒2H 2O 。
解:设按上述流程最少可制得CuCl 2·
2H 2O 的质量为x 222Cu S 2CuCl 2H O 160
34280%a
x
•
16080%342a x = x =80%342
160
a ⨯; (6)由表中数据可知,能够得到最多Cu (OH )2的实验组是:c ;
A 、该实验已经设计了氯化铜浓度15%,温度40℃的实验组。
且从30℃~40℃,转化率升高,无需设计氯化铜浓度15%,温度35℃的实验中,不符合题意;
B 、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铜浓度为15%,温度为40℃时,转化率最高,氯化铜浓度为15%,温度升到60℃时,转化率反而降低,故可设计氯化铜浓度15%,温度45℃,寻找最合适的温度,符合题意;
C 、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铜浓度越大,转化率越高,在已有的实验组中,氯化铜浓度为15%,温度为40℃时,转化率最高,故可设计氯化铜浓度20%,温度40℃的实验中,看是否能获得更高的转化率,符合题意;
D 氯化铜浓度越大,转化率越高,氯化铜浓度10%,温度40℃肯定比氯化铜浓度为15%,温度为40℃时,转化率低,无需设计该实验,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
2.过滤 Zn 2+、Cu 2+、Fe 2+ 铜、铁(或Cu 、Fe ) ZnSO 4+Na 2CO 3=ZnCO 3↓+Na 2SO 4 分解反应 【解析】
【详解】
(1)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2)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所以生成的硫酸盐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Zn 2+、Cu 2+、Fe 2+。
故填:Zn 2+、Cu 2+、Fe 2+。
(3)过量的锌粉会将硫酸铜中的铜和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所以残渣里面会有铜和铁,而没有溶解的二氧化硅在操作一中已被过滤除去,所以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铜和铁;故填:铜、铁(或Cu 、Fe )。
(4)过量的锌加入反应器II 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硫酸锌,硫酸锌和加入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锌沉淀以及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O 4+Na 2CO 3=ZnCO 3↓+Na 2SO 4。
故填:ZnSO 4+Na 2CO 3=ZnCO 3↓+Na 2SO 4。
(5)操作四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规律,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3.222Cu S 2O 2CuO SO ++高温 石灰乳含Ca(OH)2多,吸收充分 abc 21.7 ad Fe(OH)3 b 降温至30℃以下结晶(未答到温度不得分) 用乙醇洗涤2-3次(未答到乙醇不得分) 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 95.2% 产品含有其他可溶性硫酸盐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物中硫化亚铜可与氧气反应,其它物质不参与反应,反应物为含有硫、氧和铜三种元素,生成物已经有二氧化硫,还缺少铜元素,而另一生成物为黑色,结合氧化铜的外观为黑色,可知另一产物为氧化铜,所以硫化亚铜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铜,222Cu S 2O 2CuO SO ++高温;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只有少量氢氧化钙,不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硫,而石灰乳含有较多氢氧化钙,可以充分吸收尾气二氧化硫;a 倒置的漏斗,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差,不易造成倒吸;b 中增加了球形干燥管,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差,不易造成倒吸;c 中气体与液体接触面积很小,压强减小快,容易倒吸,但是增加试管作为缓冲罐,平衡了压强,则不易造成倒吸,所以abc 符合题意;
(2)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 ,196g ×20%=1.84g/mL ×V ×98%,V ≈21.7mL ,选用量筒50mL 接近所需体积,在接近所需体积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因此选用50mL 量筒和胶头滴管;
(3)溶液含有铁离子,调节到碱性,生成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沉淀,所以为氢氧化铁;制备五水硫酸铜,溶液存在过量硫酸,因此可以加入氧化铜,消耗硫酸,同时生成硫酸铜,不引入新的杂质,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和氨水会生成新的杂质,所以氧化铜最为
(4)制备晶体时需要蒸发浓缩,然后降温至30℃以下结晶,因为从图像知道30℃以下析出的固体才是CuSO 4•5H 2O ,析出固体,进行过滤,用乙醇洗涤2-3次,因为CuSO 4•5H 2O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然后干燥得到所需物质;五水硫酸铜含有结晶水,不易温度过高,使结晶水失去;
(5)①根据硫酸根质量守恒,设CuSO 4﹒5H 2O 的质量为x ,
424
CuSO 5H O ~250
23B 3aS 6g
O 4.6x
⋅ 250233 4.66g
x = 解得x =5g ,
则100mL 溶液中,m (CuSO 4·
5H 2O )=5g×4=20g CuSO 4﹒5H 2O 的质量分数=(20g 21g)100%95.2%÷⨯≈(其它合理解法,均酌情给分,统一标准)
②测得结果偏大,说明沉淀质量偏大,因此洗涤沉淀是可能产品含有其他可溶性硫酸盐,造成沉淀质量增加,导致推断得出五水硫酸铜质量增大;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硫酸铜的占比偏大,致使结果偏大。
4.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复分解 过滤 漏斗 除去表面附着的氯化钠,得到更纯的碳酸钙 补钙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要把碳酸钠和氯化钙配成溶液,二者混合后发生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3Na CO CaCl CaCO 2NaCl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操作A 实现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洗涤、干燥碳酸钙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氯化钠,得到更纯的碳酸钙。
()4轻质碳酸钙的另外一种用途是补钙。
5.过滤 22442Mg(OH)H SO MgSO 2H O +=+ H 2SO 4 MgSO 4 氢氧化钠( 或氯气、碳酸钠等,答案合理即可) 质量守恒定律 ( 答案合理即可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A 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能够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故填
(2)氢氧化镁属于碱,稀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OH)2+H 2SO 4=MgSO 4+2H 2O 。
(3)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稀硫酸,其化学式分别是H 2SO 4、MgSO 4,故填H 2SO 4、MgSO 4。
(4)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利用氯化钠为原料,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物质,故填氢氧化钠或氯气等;
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利用氯化钠可以制取氢氧化钠等物质,故填质量守恒定律。
6.复分解反应 熟石灰(或消石灰) CaCO 3(碳酸钙)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pH 计(酸度计或pH 测定仪) a CuO 2·8H 2O 在水中不太稳定会缓慢分解 17.8%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提取Ca(OH)2”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Ca(OH)2的俗名为熟石灰(或消石灰)。
“过滤1”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CO 3(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
其中“二低”指的是: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生产过程中为了精确测定溶液的pH ,常使用pH 计(酸度计或pH 测定仪)。
(3)由图中信息知,①平均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为0~10min ,故选a 。
②30min 后,w 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CuO 2·8H 2O 在水中不太稳定会缓慢分解。
(4)解∶设加入的NH 4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H 4Cl +AgNO 3=AgCl↓+NH 4NO 3
53.5 143.5
30.0g×x 14.35g
53.530.0g x ⨯ =143.514.35g
,x =17.8%。
点睛∶Ca(OH)2的俗名为熟石灰(或消石灰)。
精确测定溶液的pH ,常使用pH 计(酸度计或pH 测定仪)。
7.()()4422Ba OH + MgSO =BaSO +Mg OH ↓↓ 复分解反应 K 2CO 3 除去滤液Ⅱ中的KOH 和多余的K 2CO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KCl 、MgSO 4和CaCl 2三种物质中,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422Ba OH + MgSO =BaSO +Mg OH ↓↓;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除去氯化钙得到更多的氯化钾,应用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Y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K 2CO 3;
(3)滤液Ⅱ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所以加入过量的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Ⅱ中的KOH 和多余的K 2CO 3。
8.32
1084SiHCl H Si 3HCl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步骤1有新物质粗硅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步骤2有新物质SiHCl 3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步骤3只是用蒸馏的方法提纯SiHCl 3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步骤4有新物质高纯硅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3;
(2)由图可知,SiHCl 3与氢气在1084℃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物质M ,且物质M 可以循环利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Si 、H 、Cl 、生成物中含Si ,故生成物中还应含H 、Cl ,故M 是HCl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1084SiHCl H Si 3HCl ++℃;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烧杯、漏斗、玻璃棒 取滤液少量,加入足量CaCl 2溶液(或BaCl 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NaCl+H 2O+NH 3+CO 2=NaHCO 3↓+NH 4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a 是分离沉淀和溶液的一种方法,即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2)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所以氢氧化钙有剩余,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又因为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滤液中除含有氯化钠以外,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检验方式是取滤液少量,加入过量CaCl 2溶液(或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取滤液少量,加入足量CaCl 2溶液(或BaCl 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3)步骤⑤是向饱和NaCl 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 3和CO 2,反应最终得到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氮肥的特点可知,该氮肥是氯化铵。
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故答案为:
NaCl+H 2O+NH 3+CO 2=NaHCO 3↓+NH 4Cl 。
10.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 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 或MgCl 2、CaCl 2、
BaC12
【解析】
【详解】
(1)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故填: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
(2)若将过滤和加稀盐酸的顺序颠倒,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的碳酸钡沉淀,都会和盐酸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镁,氯化钙和氯化钡,所得溶液Ⅱ中含氯化镁,氯化钙和氯化钡,故填:氯化镁,氯化钙和氯化钡。
11.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去除滤液中过量的硫酸
FeSO 4+(NH 4)2CO 3=(NH 4)2SO 4+FeCO 3↓ 温度在40℃以下 无白色沉淀
11a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故填: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2)加足量稀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滤液I 中可能含有过量硫酸,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去除滤液中过量的硫酸,硫酸亚铁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亚铁,化学方程式FeSO 4+(NH 4)2CO 3=(NH 4)2SO 4+FeCO 3↓,故填:去除滤液中过量的硫酸;FeSO 4+(NH 4)2CO 3=(NH 4)2SO 4+FeCO 3↓。
(3)(NH 4)2CO 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易分解,加入(NH 4)2CO 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温度在40℃以下,故填:温度在40℃以下。
(4)用蒸馏水洗涤FeCO 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硫酸铵杂质,硫酸铵和氯化钡生成氯化铵和硫酸钡沉淀,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Cl 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即为洗涤干净,故填:无白色沉淀。
(5)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铁元素质量不变,设氧化铁质量为x ,ag×35%+ag×30%×
562562+163⨯⨯⨯ +ag×29%×563563+164⨯⨯⨯ =x ×562562+163⨯⨯⨯,x =11a 10 ,故填:11a 10。
12.将焦炭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 1000℃ BaS+2HCl=BaCl 2+H 2S ↑ H 2 cd 氢氧化钠 无明显现象
【解析】
【分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