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我爱家乡—》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总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美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大胆说出自己听到、看到的事物。

3、培养幼儿合作,互助精神及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活动一:游鼓山活动准备:1、请家长事先带幼儿坐过缆车。

2、教师了解鼓山风景区的有关知识。

指导要点:一、教师以导游身份讲解“鼓山”名称的由来,让幼儿知道鼓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二、幼儿观赏鼓山的山、水、花、树、田野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师:今天,我们要一同去登鼓山,看风景,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我们的家乡美不美。

三、介绍鼓山的亭、寺、殿、塔、石刻感受古代文化美和艺术美。

师以导游身份介绍鼓山登山古道上的七里亭及涌泉寺等,大雄宝殿、喝水岩,摩崖石刻等景物,引导幼儿感知古代文化美、艺术美。

四、激发幼儿提问题,培养幼儿探索欲望。

师:小朋友,你们对鼓山的哪些东西感兴趣或还想知道什么们解答。

五、说说鼓山美,美在哪里?附:七里亭:七里亭有七座亭“观音亭、半山亭……”分布在登山古道上,供游人休息涌泉寺:寺内大多物品由几百年前造的,大雄宝殿十分壮观,有大佛像、小佛像很多,有藏经阁、舍利塔内“舍利子”是如来佛的牙齿,是佛家的宝贝。

喝水岩:传说开山祖师神晏在此念经,因涧中溪水吵扰喝水岩胜景。

摩崖石刻:参观喝水岩附近摩登石刻群,感受古代书法活动二:说鼓山,画美景活动准备:收集有关鼓山的图片及登山照片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笔、纸等。

指导要点:一、观赏、议论、回忆鼓山美景。

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一边观赏有关鼓山风景的图片和照片。

—边自由议论,说说鼓山的美景。

二、画美景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或景区,并把它画下来。

《我爱我的家乡》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主题教案

《我爱我的家乡》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主题教案

《我爱我的家乡》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一、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特色、文化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主题活动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幼儿知道家乡在哪里,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家乡的特色: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产、景点、名人等特色。

3. 家乡的文化: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文化内涵。

三、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起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2. 主题活动一:家乡的地理位置。

让幼儿观察家乡地图,了解家乡的位置,并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加深对家乡地理位置的认识。

3. 主题活动二:家乡的特色。

通过展示家乡的特产、景点、名人等特色,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独特之处,并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方式,让幼儿表达对家乡特色的认识。

4. 主题活动三:家乡的文化。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文化内涵,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家乡文化的魅力。

四、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的资料,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2. 环境创设:让幼儿参与教室环境布置,将家乡的特色展示出来。

五、主题活动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幼儿对家乡的认识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手工制作、绘画等作品,评价幼儿的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家乡的热爱程度。

六、主题活动四:家乡的美食1. 目的:让幼儿品尝家乡的美食,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2. 过程: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园介绍和制作家乡特色美食,让幼儿参与制作过程,品尝美食,并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

七、主题活动五:家乡的自然环境1. 目的:让幼儿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气候等。

2. 过程: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让幼儿表达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幼儿园教案 我爱家乡

幼儿园教案 我爱家乡

幼儿园教案:我爱家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观察、感知、思考、交流等途径,对家乡产生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2.能够简单描述自己家乡的名称、位置、特色、历史等信息。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促进幼儿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课程名称:我爱家乡2.学习内容:–家乡的概念、名称和位置。

–家乡的特色、历史和文化。

–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家乡的风俗和民俗。

3.学习形式:–课堂讲授:介绍家乡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和文化特色。

–视频播放:播放家乡的宣传片或介绍视频。

–亲身体验:让幼儿亲自制作代表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并进行角色扮演和游戏。

–组织交流: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节:认识家乡1.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课题,叫做“我爱家乡”,你们知道什么是家乡吗?(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请幼儿介绍自己家乡的名称。

)2.介绍家乡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并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历史和文化。

第二节:认识家乡的风景和名胜1.导入: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名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请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记忆。

第三节:认识家乡的风俗和民俗1.导入: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独特的文化习俗,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请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主要文化习俗。

)2.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家乡的风俗和民俗,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记忆。

第四节:亲身体验制作手工艺品1.导入:我们都知道,自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来体验一下如何制作代表家乡特色和文化的手工艺品。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材料和方法,并进行示范。

)2.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代表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并进行角色扮演和游戏,让幼儿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我爱家乡的优秀教案7篇

我爱家乡的优秀教案7篇

我爱家乡的优秀教案7篇我爱家乡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努力掌握科学、运用科学,,为家乡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要点: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教具准备:录音、灯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歌曲欣赏录音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2、说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让你骄傲的地方,还有哪些你不满意的地方?3、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1、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A、李常明的家乡在哪里,那里原来是什么样儿?现在他的家乡又是什么样?B、李常明是怎样建设自己的家乡的?2、学生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汇报讨论情况。

4、教师小结。

正因为李常明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毅然放弃留校的机会回到贫困的家乡,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劳动致富,种植果树花卉,所以使他原本贫困落后的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三、辨析导行1、想一想乡亲们为什么夸她们有志气?2、说一说介绍你所知道的,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的事迹。

3、读一读爱国爱乡的楷模──陈嘉庚用自己的话介绍陈嘉庚的事迹。

4、做一做向王胜同学学习,为家乡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总结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努力掌握科学,运用科学,,为家乡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语言大胆连贯地介绍家乡。

2、通过收集有关家乡的土特产、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的照片、图片等资料,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3、尝试学做小导游。

4、通过剪剪贴贴画画,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1、课前请父母带孩子参观家乡的主要风景点、标志性建筑物,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人2、事先收集有关家乡土特产、名胜古迹、风俗景观的照片、图片等3、家乡风光介绍ppt、家乡宣传画一张4、剪刀、双面胶、油画棒、水彩笔5、小旗、导游证若干、音乐《今日宝应》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出示小旗,导游证教师与幼儿谈话:"现在我们家乡的景色越来越美,引来了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游客到我们家乡来旅游,旅行社想增加一批小导游,介绍家乡出色者将颁发小导游证,你们愿意当导游吗?"2、谈话引出家乡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家乡--宝应,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社会领域中班我爱家乡教案

社会领域中班我爱家乡教案

社会领域中班我爱家乡教案教案标题:社会领域-中班《我爱家乡》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2.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基本地理、人文特点的了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家乡的基本地理特点。

2. 家乡的人文特点。

3.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

2. 家乡的特色食物、服饰、建筑等实物或图片。

3. 与家乡相关的歌曲或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与幼儿们亲切交流,询问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2. 引发思考:展示一张地图,让幼儿们观察地图上的特点,引导他们猜测这是哪里的地图。

二、探究家乡的地理特点(15分钟)1. 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利用地图、图片或幻灯片等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

引导幼儿们观察、描述和比较这些地理特点。

2. 互动游戏:设计简单的地理特点游戏,让幼儿们根据描述找出对应的地理特点。

三、了解家乡的人文特点(15分钟)1. 展示家乡的人文特点:展示家乡的特色食物、服饰、建筑等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们观察、描述和比较这些人文特点。

2. 听歌曲或音乐:播放与家乡相关的歌曲或音乐,让幼儿们感受家乡的文化氛围。

四、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15分钟)1. 绘画活动:提供彩笔、纸张等材料,让幼儿们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家乡景象,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绘画中表达的意思。

2. 分享与讨论:让幼儿们依次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内容:与幼儿们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家乡的地理和人文特点。

2. 激发思考:鼓励幼儿们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家乡。

教学延伸:1. 家长互动:鼓励幼儿们与家长一起探索家乡的特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们进行家乡的实地考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我爱我的家乡》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我爱我的家乡》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我爱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一些家乡的简单地理知识,如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2.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敬爱之情;3.能够通过词语、句子、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家乡的简单介绍;2.家乡的自然环境;3.家乡的名胜古迹;4.家乡的传统文化;5.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对家乡的感受;2.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图片、实物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现状和历史沿革;2.交际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口语练习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集体、小组等方式参与到体验中,感受到家乡的精神以及文化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初期活动•回归家乡:让学生通过回家中的过程,了解家乡的一些变化,以及留意环境的细节变化;•家乡五宝口令:让学生通过充满趣味和节奏感的口令,轻松地学习家乡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等。

2.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给学生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教师和学生一起口头讲述家乡名胜古迹的相关故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景点的来历、文化、历史沿革等。

3. 正式学习•学生开始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家乡的地方特色;•学生接着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这些景点的来历、文化、历史沿革等;•学生最后深入到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欣赏/学唱/编演家乡的歌曲、舞蹈、戏剧等。

4. 练习•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分角色练习家乡名胜的介绍,或者根据图画、短文展现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5. 课堂反馈•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表达,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学生留下感叹语、或者自创句子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自己的家乡常识笔记,包括:自然环境、名胜古迹、文化习俗等。

七、教学评价通过此次课的教学,可以明显看到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深度和宽度都有所提高,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我爱家乡教案

幼儿园大班我爱家乡教案

幼儿园大班我爱家乡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大班我爱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3.提高幼儿对家乡保护和美化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重点:1.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2.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

3.培养幼儿对家乡保护和美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

2.如何引导幼儿对家乡保护和美化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谈论家乡,比如家乡的气候、风景、特产等。

3.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爱我的家乡”。

二、学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0分钟)1.呈现家乡的风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

2.让幼儿自己画画,以表达对家乡文化特点的认识。

三、探究家乡的美与丑(20分钟)1.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对比,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美与丑。

2.观察家乡的环境,引导幼儿讨论家乡需要改善的地方。

四、学习家乡的保护与美化(20分钟)1.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幼儿了解保护家乡的重要性。

2.组织幼儿一起动手,清理周围环境,种植花草树木等。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课程学习的内容。

2.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本次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本地美景、文化建筑等,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家乡的美。

2.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将幼儿划分成几个小组,在家乡进行一次比赛,评选出最美丽的地方。

评价与反思:评价:本节课程引导幼儿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特色,提高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也培养了幼儿对家乡保护和美化的意识和行动。

反思:下次课程可以增加家乡民俗文化的介绍,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背景。

同时,也应该注重听取幼儿对家乡的看法和建议,更好的激发幼儿的爱家情感。

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一)

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一)

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试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开场白老师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家乡的亲切感受,或者通过图片展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家乡主题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表述心声老师请学生在纸上把对家乡的感受记录下来,可以包括自己喜欢家乡的地方、对家乡美好的回忆、遗憾的地方等等。

同时,请学生把这些心愿或者想法大声宣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让大家了解家乡的文化和信仰。

3、家乡地图老师可以提供一张家乡地图,这张地图可以是学生手绘的,也可以是电子板书的地图,告诉学生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家乡美食介绍家乡的美食,让学生观看美食的图片或者给学生品尝家乡的美食,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喜爱。

5、家乡民俗活动介绍家乡的民俗文化,对学生传统的文化活动遗产进行解释,可以包括庆祝活动、节日还有其他形式的民间艺术表演。

可以通过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

6、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家乡的文化、美食、特产等等。

让同学们间相互交流,了解家乡之间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为下一步家乡文化交流打好基础。

7、表扬和总结根据学生发言内容,可以选择几个学生发言发给其他家长或者学校领导。

同时,根据学生们论述的家乡文化,老师可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对自己的发言、听听都很重视。

三、教学效果通过家乡主题班会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和社交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爱家乡德育课教案及反思

我爱家乡德育课教案及反思

我爱家乡德育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我爱家乡德育课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家乡的介绍: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特点。

2. 家乡的文化:学生通过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传统节日等活动,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3. 家乡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和调查,了解家乡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家乡的未来: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家乡的介绍:教师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3. 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或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举办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

4. 讨论家乡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家乡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小组展示: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并与全班分享。

6.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质量: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表现出的思考深度和创新性。

3. 学生的反思能力: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思能力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不仅可以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和挑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

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

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对于传承家乡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班会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活动目标•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归属感。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提升学生的家乡文化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活动内容1. 宣传推广环节•制作宣传海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校内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宣传活动信息,营造浓厚的参与氛围。

2. 家乡文化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学生可通过图片、视频、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3. 家乡美食品尝•安排家长或志愿者为班级提供家乡特色美食,让学生品尝。

•学生可结合口味、做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4. 家乡古诗词朗诵•学生学习并朗诵家乡相关的古诗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可以组织诗词比赛或者朗诵会,展示学生的表现。

5. 家乡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等。

•组织环保知识讲座、户外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活动安排•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活动地点:XX班教室/校园大礼堂•活动流程:1.活动开场及介绍2.家乡文化分享环节3.家乡美食品尝环节4.家乡古诗词朗诵环节5.家乡环保意识教育环节6.活动总结及反馈五、评估与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

•整理总结活动效果,为今后的班级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六、其他注意事项•活动前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确保学生参与安全。

•注意活动流程的严密性和连贯性,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特殊应用场合地方文化节庆活动针对地方性文化节庆活动,可以加入以下内容:•文化节庆参与:在活动内容中增加参与当地文化节庆的安排,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我爱我家乡》教案

小学美术《我爱我家乡》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观察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一些学生在描绘家乡特色时,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准确。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观察时不够仔细,也可能是对美术元素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观察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另外,我发现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往往关注点不够全面。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作品的某一个方面,如色彩或形状,而忽视了整体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和欣赏作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家乡的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家乡最美的景色是什么?”“如何用美术元素表现出这种美?”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这包括观察、回忆和创作。观察是捕捉家乡特点的关键,回忆能让我们在作品中融入情感,创作则是将二者结合,用线条、色彩和形状展现家乡的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他是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美术元素来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此外,我觉得在新课讲授环节,理论介绍部分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这样,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也可能是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讨论,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我的家乡》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我的家乡》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等基本信息。

2.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家乡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传说等。

3.家乡风景名胜、特色建筑等。

三、教学方式1.教师介绍和讲解。

2.组织幼儿园外参观、体验。

3.绘画、手工、演讲等活动。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幼儿展示一些家乡的风景、特色建筑等,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2. 学习内容(45分钟)(1)家乡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教师先让幼儿学习家乡地理位置,介绍家乡周边环境,例如:山川河流、植被、动植物等。

(2)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传说等教师通过故事、相片、幻灯片等形式,向幼儿讲解家乡传统文化、习俗、传说等,例如:家乡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手工等。

(3)家乡风景名胜、特色建筑等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幼儿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特色建筑等,例如:家乡特色建筑、景点等。

3. 活动环节(45分钟)(1)绘画活动教师布置家乡绘画任务,例如:让幼儿画出自己家乡的一处风景,或者画出家乡的一种动植物。

(2)手工活动教师按照家乡传统手工制作物品,例如:教幼儿用剪纸制作民俗风情系列作品,或者用纸折制家乡关键建筑物。

(3)演讲活动教师让幼儿分别展现自己了解家乡的内容,例如:幼儿可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对家乡风景、名胜、特色建筑等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收集幼儿的作品并进行评分。

3.结合幼儿平时的表现和个性特点,进行评估和总体评价。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幼儿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感受到家乡的文化特色和美丽风景,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

本次活动还通过绘画、手工、演讲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发展了幼儿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爱家乡教案

我爱家乡教案

我爱家乡教案我爱家乡教案1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1、能有兴趣地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录音。

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

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碰铃响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

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评价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我爱家乡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

2.能在大家面前大胆发言。

3.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

活动重点: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

活动难点:能在大家面前大胆发言。

活动准备:幼儿提前与家长收集有关杜曲的相关民间习俗、风景、特产等资料,纸质、视频、照片皆可。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视频引入——看一看,周围是哪里?二、基本部分1.说一说——小朋友们都和你的家长收集了关于杜曲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关于杜曲的知识?2.看一看,欣赏关于杜曲的照片、视频——谁知道这是哪里?——你去过吗?三、结束部分画一画——刚才我们大家看的、说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家乡景色,你觉得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把你眼中的家乡用画笔画下来吧。

我爱家乡幼儿表演教案中班

我爱家乡幼儿表演教案中班

我爱家乡幼儿表演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二、教学内容。

1. 家乡文化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幼儿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内容,让幼儿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表演训练,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家乡的歌曲、舞蹈、戏曲等表演形式,训练幼儿的表演技巧和节奏感。

3. 制作道具,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家乡特色的道具,如民族服饰、乐器等,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教师播放家乡的风景视频,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和感受。

2. 家乡文化介绍,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让幼儿对家乡有更直观的认识。

3. 表演训练,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家乡的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和表演技巧。

4. 制作道具,教师组织幼儿手工制作家乡特色的道具,如剪纸、面具、小鼓等,让幼儿参与其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5. 排练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排练,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 表演展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家乡文化表演展示,让幼儿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幼儿的表现力、节奏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收集幼儿对家乡的感受和表演经历的反馈,了解幼儿对家乡的认知和情感变化。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家乡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表演能力得到了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表演技巧有待提高等。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标题:家乡情,祖国情,美好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及祖国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对家乡及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水平。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乡地理特点介绍:地理位置、自然地貌、气候特点等。

2.家乡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

3.祖国地理特点介绍:地理位置、主要山脉、河流、气候分布等。

4.祖国历史背景:主要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家乡及祖国的位置,提问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认同。

2.家乡地理特点介绍(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地貌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

3.家乡人文景观(30分钟)教师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鼓励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包括图片、文本及口头报告形式。

4.祖国地理特点介绍(3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祖国的地理位置、主要山脉、河流和气候分布,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特点。

学生可形成小组,完成一份地理特点的海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

5.祖国历史背景(30分钟)教师介绍祖国主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背景。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研究,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

6.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总结,了解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知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爱与情感。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PPT等。

2.小组合作:学生可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和展示。

3.实地考察: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和祖国的风土人情。

五、教学评价:1.学生调查研究报告、海报和展示成果。

2.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和观察记录能力。

幼儿园《我爱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7篇)

幼儿园《我爱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7篇)

幼儿园《我爱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7篇〕幼儿园《我爱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1、唱《我爱我的家乡》2、创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创编歌曲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2、通过快乐的创编活动,加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通过欣赏梨园戏、南音、提线木偶。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在乐句中有十六分休止符,注意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

教前准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

2、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伴奏音乐。

〕播放课件:祖国的名胜古迹及美丽风光。

〔师生问好〕二、新歌教学1、说一说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了哪些好地方旅游?都看到了些什么?生:......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

〔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师: 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顶峰,海拔8848米,在我国西藏境内。

师: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什么?生:中国的万里长城!师:这是什么?生:故宫。

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师:同学们,我国除了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城墙、最古老的宫殿外,还有宽阔的海洋,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同学们请看。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壮观的景象后,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2、唱一唱〔1〕学生跟老师一起轻轻地哼唱旋律!〔2〕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学生尝试演唱一些乐句,老师引导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 〔3〕跟琴完整演唱教师要求:第一第二句连起来时注意“方〞字唱2拍,要唱完整。

第三句注意“那里有〞有切分音符注意时值。

演唱时注意有休止符号的句子,要有“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我爱家乡》 音乐教案

《我爱家乡》 音乐教案

《我爱家乡》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音乐特色:介绍家乡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让学生了解家乡音乐的多样性。

2. 家乡的音乐形式:讲解家乡的各种音乐形式,如山歌、舞蹈、戏曲等,并播放相关音乐作品。

3. 家乡的音乐文化:介绍家乡的音乐节日、音乐家和音乐团体,让学生了解家乡音乐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音乐特色和形式,激发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音乐特色、形式和文化。

2. 示范法:播放家乡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音乐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家乡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家乡音乐特色、形式和文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音乐器材:钢琴、吉他、民族乐器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乐谱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家乡的民谣引发学生对家乡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谈谈对家乡音乐的看法。

2. 新课内容:讲解家乡的音乐特色,如山歌、舞蹈、戏曲等,并播放相关音乐作品。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音乐形式,进行模仿和表演。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音乐的感悟,以及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收获。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音乐的认知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家乡音乐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观察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 学生的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创作的家乡音乐作品的创意和质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音乐节日,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音乐的魅力。

四年级美术上册《我爱我家乡》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美术上册《我爱我家乡》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美术上册《我爱我家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我爱我家乡》这一课旨在引导四年级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对家乡的认知与情感逐渐淡化,本案例将紧密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发现家乡美的眼睛和心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美术技能,更能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珍惜本土文化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造与分享,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新意识和乡土情怀的乐园。
1.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创作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邀请同学、教师和家长参与评价,从多角度给予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技能提升和价值观的培养。
4.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本案例充分利用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重视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
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创作实践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了共同提高。
4.学会欣赏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家乡的特色,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2.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家乡,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演讲《我爱家乡》教案

幼儿园演讲《我爱家乡》教案

幼儿园演讲《我爱家乡》教案主题:幼儿园演讲《我爱家乡》年级:幼儿园课时:1目标:1.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爱和了解;2. 学生能够通过展示自己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 学生能够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更好地整合素材和进行演讲;4. 学生能够在表达方面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材料:1. 《我爱家乡》相关图片和资料;2. 《我爱家乡》的演讲稿模板;3. 其他与家乡相关的诗歌和歌曲。

活动:1. 引出话题:老师用简单生动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家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 感性体验:老师播放与家乡相关的儿歌、诗歌等音频,让学生抽时间去参观家乡的小景点或标志性建筑;3. 理性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我爱家乡》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并通过对家乡的了解,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4. 共建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演讲,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5. 反思审议:针对活动中学生演讲的表现和教师的辅导教育,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度调整和完善。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以情境为教学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让学生参观家乡的小景点和标志性建筑,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3. 亲子教育法:在活动中,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起到帮助和辅导的作用,同时强化亲子关系;4. 讲故事法:通过向学生讲述与家乡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对家乡产生情感共鸣。

评价方法:1. 测试:通过对学生发表演讲或回答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2. 同儿评价:同儿间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互相学习和合作意识;3.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演讲表现和自我评价,增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参与。

教学模板:我爱家乡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是“我爱家乡”。

家乡是我的根,是陪伴我成长的地方。

我爱家乡,因为它有着曾经繁华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苑飘香”教学设计
四(8)刘慧
《我爱家乡的——》或《我的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并能多角度描写景物。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品及著名人士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士,令人叫绝的土特产品,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

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是《我的家乡》。

那么,你们想一想,《我爱家乡的——》、《我的家乡》让我们最值得爱的、最值得夸的、最值得写的是什么?
明确:亮丽风景——九仙山、石牛山、戴云山、云龙谷、岱仙瀑布、龙湖寺……
土特产品——陶瓷、黄花菜、黑三宝、水口李、德化梨、苦笋、红菇……著名人士——蔡尚思、陈其泰、陈明谋……
二、注意观察,注重描写的方法
1、多角度描写景物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桃子》,可以从桃子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桃子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石牛山(或戴云山、九仙山)》,山上的景色不会相同,可按空间顺序写出自己对山的喜爱。

我们知道观察离不开思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学会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地写景状物,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2、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
家乡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写下来吧!这就解决了同学们“写什么”的问题。

3、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

如有一篇《珍珠泉》的文章,作者就发现了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所以这泉便得名“珍珠泉”。

作者写出了珍珠泉的绿、清、深、
美,这就是珍珠泉的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很简单,那就是同学们要留心观察你要写的景物。

只有认真观察了,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也是蜻蜓点水!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它的特点。

例如叶圣陶写《荷花》时,无风时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一阵微风吹来好像“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一静一动,想像丰富,荷花的美也不是更鲜明了吗?
4、写景一定要有顺序
这一点我们在第一点上已经说过,这里有必要再讲一遍。

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当然,写作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

同学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定要条理清楚哟!让没有到过你家乡的人一读你的作文一目了然,或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太好了!
5、要有丰富的想像
同学们年龄还小,是最善于想像的时期,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了想像,会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如《燕子》的作者在结尾写到:“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作者将“电线”想像成“五线谱”,把“燕子”想像成“音符”,真是想像奇妙而生动,那一首春天的赞歌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回味吗?这就是想像的魅力。

我相
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加奇特而丰富的想像在你心中产生,在你笔下留住。

6、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一定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喜悦感,那么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就像《珍珠泉》的作者描写完珍珠泉的特点后写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瞧,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7、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我爱家乡的——》、《我的家乡》题意,不但要将××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特点的词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我爱家乡的雪松》的习作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

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

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三、赏析【优秀习作】
我爱家乡的木板桥
家乡的小镇边有一坐古老的木板桥,它横卧在小河上。

多少年来的风吹雨打,它饱经风霜,却岿然不动。

每天不知有多少双脚在它上面踩过,它总是高兴地耸耸肩膀,抖抖精神,和着脚步的节拍,口中反复
吟唱着一曲古老动听的歌谣,乐呵呵地迎送着过客来往。

这座桥修建于50年代,桥桩由18根裹着沥青的衫木做成,每根粗约筛盘大小,它们两两成对分9排竖立。

桥梁是由八寸见方的松树条木做成,上面涂刷了多遍桐油,因此才这样经久耐用,至今还没有风化。

桥面用3寸来厚的衫木板铺排,由于年长月久,风刮雨淋,脚踩足踏,木板大多变得凸凹不平和出现松动,人们踏在上面,就像按响了一架古老钢琴上的发音键。

为了方便桥下的渔船过往,这座桥弧度修得较大,它犹如一弯新月,又恰似长虹卧波,还如一轮古老的水车。

其桥身总长 41米,桥面宽3.5米。

桥面的两边修有一米见高的雕花扶手,虽不存清晰轮廓,但古朴典雅的风韵犹存。

远看,小木桥随着河水荡漾,像“长虹饮涧”,在碧波中浮动;近看,桥身与水中的倒影构成椭圆环桥,就像镶嵌在绿树红花中的一幅唐宋古画,典雅端庄而富有立体感。

在这座木板桥的东边100多处建有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行人不知是不愿和大桥上的车辆拥挤,还是对这座木桥产生了感情,他们总是漫步在这座木桥上,踏着音乐的节拍,或观望,或交谈,或歌放……
桥的四季风景独好,但夏季夜晚的景观尤其迷人。

有持扇的孩童在桥头捕捉流萤的,有年青的恋人在“鹊桥”相约的,有年轻的夫妇携儿带女来纳凉的,还有一些年过半百的长者是来这里寻觅童年的…… 河面垂柳拂水,凉风习习,芦苇间鸟啭虫鸣,委婉动听,天空中明月高挂,群星闪烁。

它们与这古老的木桥,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多么富有艺术况味!
家乡的木板桥,你是一道连接天上人间的彩虹,你是一曲百唱不厌的古谣,你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你是连接你我他的心桥!
家乡的木板桥,我爱你!
简评:习作抓住家乡木板桥的特点进行介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语言清新隽永而富有文采,能把自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