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
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乌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了鸟的_________,“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了鸟的________。
2.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
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________(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却没见到________;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________(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所以作者才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
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来时还可以做糕饼。
去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选文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读句子,说说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下面两句话。
(1)“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3.文中画“”的句子不仅写出了桂花__________的特点,还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___________之情。
4.文中写到桂花有什么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线句子,思考: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
..()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快速阅读第1自然段,你一眼看到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会面”突出了蔺相如是一个()的人。
A.不计前嫌、宽容大方B.勇敢机智、不畏强权C.顾大局、识大体
四、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作用。
2.给片段第一节空白处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_______)珍贵(______)销毁(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推脱)。
”诸葛亮说:“都督(嘱托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招呼)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___)(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____)
4.填空。
(1)三天造十万支箭那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为什么周瑜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
5.《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___》你还知道书中的哪些故事?(至少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
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任意——(_______)奉命——(_______)
(2)反义词:破坏——(_______)销毁——(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确切地写出了圆明园的价值。
3.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都有哪些残暴的行径?请你用文中的句子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撤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救乡亲们,()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在选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海力布心理活动的句子。
3.为什么海力布不惜自己变成石头,也要告诉大家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海力布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文核心语段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①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到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
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②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
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jiāo jiǎo)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pū pù)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阅读第1自然段,请你用“____”画出作者对父亲细节描写的句子。
2.下面哪几项是作者对父亲的细节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____)(多选)A.父亲对儿子殷切的希望。
B.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温情。
C.父亲背我上学,我从不逃学。
D.父亲的丝绸汗巾是母亲的陪嫁。
3.将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
4.在短文的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景,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
5.请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对于作者所说的“新滋味”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段文字应用()的语气来朗读。
A.焦急、无奈B.沉重、低沉C.自然、从容
2.对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写的是在圆明园内游览时的感觉,从侧面衬托出圆明园的辉煌。
B.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
C.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景物让人置身其中容易产生幻想的特点。
3.文中画“”的句子是个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读了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圆明园曾经_____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__,圆明园的经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
之心,你们看它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是说,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1.父亲把花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说明花生没有
________,却________。
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是父亲教育子女学习花生________的精神。
3.“我”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是________和
________。
4.“我”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两种事物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形态姿态
2.茂盛的大榕树适合鸟儿自由、快乐生活的地方
3.傍晚茂盛的大榕树鸟儿早晨万鸟齐飞
二、
1.摇桂花
2.急切赞美
3.香、多、密喜爱
4.泡茶、做糕饼
5.“浸”字说明了桂花的香气很浓郁。
三、
1.拒绝善于
2.秦王要赵王鼓瑟。
3.因为同是一国之主,秦王令赵王鼓瑟,损害了赵王的尊严,又让人记录下来,更破坏了赵国的声誉,蔺相如是为了维护国家尊严而逼秦王击缶的。
4.B
四、
1.承上启下
2.。
,、、、、,
3.珍藏宝贵摧毁
4.从中体会到侵略者的可耻嘴脸,激起了我们的愤恨。
我们要牢记这段屈辱史,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5.我想说,我们不要忘记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五、
1.商量推脱嘱托招呼
2.我不敢跟都督开玩笑。
3.√×
4.立下军令状之前,他已想好了对策,他算准周瑜的心思,将计就计。
他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了。
胸有成竹或是很有自信
5.《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
六、
1.随意受命保护保留
2.建筑宏伟博物馆艺术馆
3.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在圆明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4.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清政府腐败无能以及整个国家落后的前提下,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开始侵略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而毁灭圆明园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七、
1.要只有
2.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撤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牲自己。
3.因为海力布知道不把真相告诉大家,大家就不会搬家,灾难就会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4.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人。
5.值得。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八、
1.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2.AB
3.jiāo pù
4.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筹学费替“我”铺床浓浓的父爱
5.作者所说的新滋味,源于他的成长体验,作者长大了,开始体谅父亲,开始担忧家庭境况,我认为作者所说的新滋味包含四个方面的意思: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境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对父爱的感动及感恩之情。
九、
1.C
2.A
3.过渡句承上启下 C
4.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西洋景观
5.很辉煌,让我们感到骄傲已化为灰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十、
1.桃石榴苹果美丽的外在很有用
2.朴实无华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示例)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示例)向日葵,顾名思义就知道它们是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
早晨,当太阳公公刚刚升起的时候,它们就立刻苏醒了,然后高高地仰起圆圆的脸盆迎着太阳公公!在随后的一整个白天里,它们都会笑盈盈地跟着太阳公公转,似乎根
本不知道疲倦似的。
这样,它们就把脸盆中的葵花子养得壮壮实实了。
还有蒲公英,当它们想把孩子送到远处生活时,它们就给孩子们戴上降落伞,阵风一吹,宝宝们就随风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