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文言文知识归纳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的一些文言文知识归纳:
1.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3)俄而:不久。

(4)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5)未若:不如,不及。

(6)因:由于。

(7)骤:急,紧。

(8)欣然:高兴的样子。

(9)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10)胡儿:文言文中代指小孩。

(11)左将军:这里指左将军王凝之,是谢安的弟弟谢万的下属。

《陈太丘与友期》:
(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行,出行。

(2)日中:中午。

(3)过中:过了中午。

(4)不惠:不会变通。

惠,同“慧”,聪明;不惠,指做事做人不聪明。

(5)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去,离开。

(6)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至,到。

(7)元方: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

(8)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尊君,代词,这里指陈太丘;不,通假字,通“否”。

(9)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
丢下、舍弃;去,离开。

(10)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君:对对方的尊称,你可以称这位君主的儿子为卿。

2. 《论语》十二章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高兴;不亦……乎,这是古代常用句式,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也……吗”,通常以“不亦”开头,“乎”结尾,中间用正反相对的两种句式。

相当于“不是很好吗”。

②朋:同门师兄弟。

③就有道而正焉: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匡正、端正;焉,于之,向他学习;④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愠,恼怒、怨恨;⑤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忠,尽心竭力;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
信,真诚、诚实;⑦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传,传授;⑧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按时去复习它;⑨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
次反省自己;⑩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温故知新,通过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
明的。

知,同“智”。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其含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对待朋友要注意的方面有:①“信”是
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之一;②“信”则人任焉;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④
信则得福返乡之后,孔子在回答家乡人的问题时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 孔子认为应该重视的是孝、悌、信、忠等人与人之
间的老爱幼、和为贵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儒家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仁”的道德伦理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儒家认为学习必须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儒家认为学
习的过程是学、思、习、行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儒家提倡“慎独”的修养论:“君子慎其独也。

” 儒家提倡以“仁”为核心的人道
主义精神:“志士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