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解析》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考研英语对于众多学子来说,是通往研究生之路的重要关卡。
2010 年的考研英语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难度,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是英语知识运用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完形填空。
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词汇、语法、固定搭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上下文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
2010 年的完形填空整体难度适中,所涉及的词汇和语法点较为常见,但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文意并做出选择。
比如其中有一道题考查了动词短语的搭配,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判断出最合适的短语。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对常见的动词短语有扎实的积累,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还有一些题目考查了逻辑连接词的选择,这需要考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逻辑脉络,判断出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转折、递进还是因果等。
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
2010 年的阅读理解文章题材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等多个领域。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
在这部分题目中,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等各种题型均有出现。
细节题需要考生能够准确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主旨题则要求考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推理题则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的线索进行合理的推断。
比如其中一篇关于社会现象的文章,考生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通过文中的细节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还有一篇关于科学研究的文章,其中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实验过程,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挑战。
新题型部分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
2010 年的新题型主要考查了段落排序和信息匹配。
段落排序题需要考生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通过关键词、衔接词等线索来确定段落的顺序。
信息匹配题则要求考生快速浏览文章和选项,准确找到对应的信息。
翻译部分,2010 年的翻译题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包含了较多的从句和长难词。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语法分析能力和词汇量,能够准确地将英文句子翻译成通顺的中文。
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
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2010年大纲内容与2009年大纲基本一致,仅词汇部分的要求有所增加。
以下是大纲内容要求考试说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英语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一、评价目标考生应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一)语言知识1. 语法知识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本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能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2. 词汇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
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生产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英语语言的演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受到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这意味着需要对本大纲词汇表不断进行研究和定期的修订。
此外,硕士研究入学英语考试是为非英语专业考生设置的。
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还应自行掌握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本人工作或专业等方面的特殊词汇。
(二)语言技能①1. 阅读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
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1) 理解主旨要义;2) 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 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4) 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5)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6) 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7)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8) 区分论点和论据。
2. 写作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章。
2010考研英语大纲解析
2010考研英语大纲解析今年的考试解析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今年题型和去年题型是一样的,现在考研还是五种题型,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写作,要求还是那样的要求,基本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这使得我们对2010年备考的考生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现在终于知道前面复习的基本都是对路的,大纲基本没有做重大改革。
阅读理解跟去年的要求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试当中是四篇文章,总字数是1600个单词,考试过程当中要考1600个单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0年阅读理解的考察选材基本来自西方的报刊与杂志,一般来说来自五大报刊杂志,《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等等。
每道篇目有五道题,四篇文章20道题,每道题2分。
考察的要点没有什么变化,根据考试大纲的解析,我们阅读理解选材来自各类书籍和报刊,各类书籍和报刊这两年还是偏报刊比较多一点,而且我们现在要求有生词量,生词量占总词量的3%,四篇文章1600个单词,平均下来每篇文章有一两个生词。
今年阅读理解要求我们读懂一些与本人学习或者工作有关的文献、科技说明或者产品介绍,今年还是这样规定的,说明整个考研的学生分为两块,一块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还有一块是在职考研,为了照顾到这两方面群体的要求,所以在大纲中规定我们阅读理解不仅能够看懂报刊书籍上的文章,看懂技术说明、产品介绍、文献,不管是报刊上选取的文章还是技术说明、产品介绍,关于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大纲有八点要求。
第一,考试过程中要理解主旨要义,给一篇文章能够做一些主旨题,所谓主旨题分为两种,文章主旨题、段落主旨题。
这篇文章出的时候经常问你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或者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写作目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写作风格,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最佳标题。
这些都在考生对阅读材料主旨的理解,有些时候可能会问就原文当中的某一段或者某段或者某几段,问这两个或者三个一群讲的是什么主旨意思。
这是第一个要求没有变,要看一下文章的主旨。
一考研英语大纲分析
一.2010年考研英语(二)大纲分析今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首次按照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将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而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拨特点和培养要求,初试外国语设置“英语(二)”,供19个专业学位类别中的部分专业类别使用。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了解“英语(二)”的考试形式和考试要求,我们首先对考纲的翻译题型及测试重点进行对比分析。
和“英语(一)”相比,“英语(二)”中的翻译考题形式有所不同,大纲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
给出段落的翻译必然不会像是“英语(一)”中侧重考查对长度句式、特殊复杂句式的理解翻译,这更侧重对整个段落篇章的整体理解,总体来看,“英语(二)”的翻译难度还是低于“英语(一)”,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可挑出一些阅读理解的段落进行整段翻译练习。
侧重训练自己准确、完整理解译文并通顺表达译文的能力。
在第三章中我们将运用前边讲过的翻译思路、解题步骤及技巧,结合历年翻译真题进行具体分析,介绍解题方法、评分细则,并对当年的真题进行总体评析。
二.2010年考研英语(一)英译汉题解及评分标准Section II Part C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arefully and then translate the underlines segments into Chinese. Your translation should be written clearly on ANSWER SHEET 2. (10 points)One basic weakness in a conservation system based wholly on economic motives is that most members of the land community have no economic value. Yet these creatures are members of the biotic community and, if its stability depends on its integrity, they are entitled to continuanceWhen one of these noneconomic categories is threatened and, if we happen to love it, we invent excuses to give it economic import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century, songbirds were supposed to be disappearing. (46) Scientists jumped to the rescue with some distinctly shaky evidence to the effect that insects would eat us up if birds failed to control them. The evidence had to be conbmic in order to be valid.It is painful to read these roundabout accounts today. We have no land ethic yet. (47) But we have at least drawn near the point of admitting that birds should continue as a matter of intrinsic right, 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conomic advantage to us.A parallel situation exists in respect of predatory mammals and fish-eating birds. (48) Time was when biologists somewhat overworked the evidence that these creatures preserve the health of game by killing the physically weak, or that they prey only on “worthless species”.Some species of tree have been read out of the party by economics–minded foresters because they grow too slowly or have too slow a sale vale to pay as imeber crops. (49) In Europe, where forestry is ecologically more advanced, the non-commercial tree species are recognized as members of native forest community, to be preserved as such, within reason.To sum up: a system of conservation based solely on economic self-interest is hopelessly lopsided. (50) It tends to ignore, and thus eventually to eliminate, many elements in the land community that lack commercial value, but that are essential to its healthy functioning. Without the uneconomic pats.46.Scientists jumped to the rescue with some distinctly shaky evidence to the effect that insects would eat us up if birds failed to control them.【简要分析】本句主干为Scientist jump to the rescue;with some distinctly shaky evidence构成jump的伴随状语;to the effect that 是evidence的同位语从句,这是理解本句的关键所在。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1)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1)一、阅读理解Passage 1题目In every age, humans have felt compelled to follow fashion. We do it for different reasons, according to who we are and who we want to be. The trend-following masses, driven by their need to fit in and be accepted, are easily taken in. Like sheep, they follow the leader to the next trendy diet, fashion, or craze. But, once in a while, a computer scientist gets into the fashion business. And then things get interesting.解析This passage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trend-follow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computer scientists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people follow fashion for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the need to fit in and be accepted. However, when a computer scientist enters the fashion business, it brings a new perspective to the industry.Passage 2题目It is often said that swimming is the best exercise. And rightly so. When you swim you use all the body’s muscles and you keep them working. Scientists and doctors say the advantages of swimming over exercising on land are many. One is that the water supports your body weight, so there is no strain on your joints and muscles. Working out in the water gives you even more muscle tone than exercising on land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effort. Also, exercising in water is especially good for people with arthritis(关节炎) and muscular problems because the muscle resistance of the water helps to build up your muscles without pain or strain. So, even if you have been away from exercising for a long time or have health problems that prevent exercising on land, swimming is wonderful exercise.解析This passage discusses the benefits of swimming as an exercise. The author states that swimming utilizes all the body’s muscles and keeps them working. The water supports the body weight, reducing strain on the joints and muscles. Exercising in water also allows for more muscle tone compared to land exercises with the same effort. The author highlights that swimming is especially beneficial for people with arthritis and muscul ar problems because the water’s resistance helps build muscles without pain or strain.二、翻译原文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tea drinking, tracing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more than 1,000 years ago. China is the largest producer and consumer of tea in the world. The Chinese tea ceremon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emphasizing the art of preparing and serving tea.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tea, including green tea, black tea, oolong tea, and white tea. Each type has its unique flavor and health benefits. Green tea is known for its antioxidants and aiding in weight loss, while black tea is believed to improve heart health. Oolong tea is known for its distinctive fragrance and taste, and white tea is valued for its delicate flavor.解析茶叶饮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
2010考纲翻译部分解析:考研英语翻译高分秘诀
2010考纲翻译部分解析:考研英语翻译高分秘诀万学·海文英语教研中心依据《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对翻译部分的考查要求和考点的描述,我们可判断出2010年的考研翻译必将与往年保持一致性与稳定性。
针对大量考生对考研翻译试题都有畏难情绪,万学海文教研中心特此为大家总结了考研英语翻译得高分的五个要诀,希望对同学们在翻译上的复习有所帮助。
1.正确理解原文、弄清文章的主题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英译汉的第一步是准确、完整、透彻地理解英语原文。
译者对原文稍有差错,译文就不可能准确无误,甚至会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只注意单个词句,不注意整体,还是要出各种各样的错误,即在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完整地翻译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在进行具体翻译前,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重要事实。
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划线部分与上下文之间的各种关系(逻辑关系、语法关系、意义关系及指代关系等)。
2.认真分析划线部分的语法结构:英译汉的句子一般比较长,而且其结构也比较复杂。
考生需要首先观察这个长句子中是否有从句,是哪种类型的从句。
然后再找出主句和从句中的骨干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及其修饰成分(状语、定语、宾语补足语、同位语等),同时要注意句子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以及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动名词短语等的各种语法功能。
这样句子结构层次就十分清晰了,翻译时就会心中有数,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3.斟酌划线部分英语句子的含义:考生在对原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弄懂了划线部分的语法结构后,就要仔细琢磨划线部分英语句子的含义,特别留心一些固定表达法、某些短语的特殊含义、代词的指代意义等。
如:The importanc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can’t be overestimated.这句话的意思是“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
英语一2010解析
英语一2010解析1.引言1.1 概述在英语一2010解析的引言部分,我们首先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这篇长文旨在对2010年英语一考试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场考试的要点和规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解。
首先是引言部分,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要点。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讨论英语一2010考试的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
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的考试进行展望。
通过仔细研究和解析2010年英语一考试的真题,我们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该考试的出题方式、考查重点以及解题技巧。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分析历年考试趋势和经验,为考生提供一些备考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提供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提供一些例题和练习题供读者练习。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解析文章,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英语一2010考试,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请继续阅读正文部分,了解具体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布局。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和布局:1. 引言:在文章的开始部分,我们会介绍英语一2010年的考试内容和背景。
我们将简要概述考试的目标和要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了解。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含了具体的要点和讨论。
我们将以两个要点为主题展开讨论。
2.1 第一个要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解析英语一2010年考试中的第一个要点。
我们将分析相关的考点和知识点,给出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
2.2 第二个要点:这一部分将重点解析英语一2010年考试中的第二个要点。
我们将逐个解释相关的考点和知识点,并提供实用的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3. 结论: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英语一考试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对文章中的要点进行归纳,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洁而有力的结论。
从2010年英语大纲解析看如何提高考研阅读能力
欢迎进入:从《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解析》我们可以推测一点:2010年英语大纲关于传统阅读部分为发生变化。
我们仍可以按照原来的复习方案提高阅读能力和做题准确率。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技巧。
有人主张先看题目,后看文章;也有人主张先看文章,后看题目。
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中考点,准确快速的答题。
在这里,笔者推荐一种阅读方法,并稍加分析。
这里的扫描与通常所说的那种试图去浏览每个题干、并记住全部提问的内容,以便在阅读中直接找出答案的先看题目后读文章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虽然在理论上是有些道理,但在实际应用中是根本不切实际,只是在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
因为一个人想要浏览并记住全部题目的内容,大约需要2~3分钟,当考生把这些记住的内容带入文章的阅读中,大脑又将趋于空白。
常人的大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塞满这么多的东西,这之前所花的2~3分钟宝贵的时间也就完全被浪费掉了。
本处所推荐的扫描题目仅限于去发现题干中是否有人名(因为题目中一旦出现人名很有可能是针对人物观点的提问,记住人名就可以在下一步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去关注该人物的观点)以及需要推断词义的单词或词组的出现(这种扫描大约会花2~3秒钟。
事实证明,人的大脑在扫描的一瞬间去记住一两个单词是可行的,即使试题当中没有我们所需要的内容,2~3秒钟的损失比起2~3分钟的损失要小得多)。
在下一步的文章阅读中我们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与题干中提到的人物或单词相关的一些信息,为我们在做题时迅速定位打下基础。
与之相反的先看文章、后看题目,一旦题目中出现这种问题,又必须重新回到文章中去找。
事实证明,要在一篇400~600个单词的文章中去查找到一个人名或生单词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相对于提前花2~3秒钟扫描中的收获小得多。
在这里,我们需要掌握两大技巧。
第一:学会跳跃和扫描式阅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第二:学会应对文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下面分别进行分析:第一:提高阅读的速度1.跳跃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所要跳跃的内容当然是和文章中心没有太多联系的内容。
2010考研英语新题型考纲解析及复习对策
2010年考研英语新题型解析及复习对策——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2010年版)万学·海文英语教研中心自2005年起考研英语中新增了阅读理解Part B即新题型。
卷中给出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面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中选择5个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
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和句子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自2006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年对B节阅读试题作了重大的调整,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题型。
自此一直延续到今年即2010年的考纲中对新题型部分都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题型。
分别为:1)本部分的内容是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
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
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给出。
3)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
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
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一、2005——2009年阅读理解B考查题型分析年份选择搭配题排序题观点例证题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分析结论】由上表可知,虽然近年的考纲中明确列出了新题型的三种备选题型,可只有2007年考查了观点例证中的标题选择题,其他年份一直只考查了选择搭配题,而迄今为止,排序题还尚未考过。
该题型的命题趋势呈现了这种格局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对于第一类题型即选择搭配题,其侧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的把握,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
同时这类题型的考查范围也兼顾了后两种,其考查的概率最大。
2010年考研英语二考试大纲变化详解
2010年考研英语二考试大纲变化详解:一、新旧大纲题型和分值对比1.旧试卷分值分布词汇题15分。
完型题10分。
阅读40分。
翻译20分。
作文15分。
2.新试卷分值分布英语知识应用(即完型题)10分。
阅读题50分,含旧阅读40分和新阅读10分。
翻译15分。
小作文10分。
大作文15分。
二、新、旧大纲变化第一,词汇题删掉了。
第二,翻译题分值由20分变为15分。
形式是一样的,仍然是短文翻译,但是短文的字数减为150词,比原来短3行。
第三,增加了新阅读10分,新阅读可能会有3个题型:7选5段落填空,段落小标题,对错判断题。
第四,增加了小作文。
形式可能会是:有信函letter,报告report,备忘memo,摘要abstract。
第五,作文是25分,分为A节和B节。
A节是新加入的作文形式,10分。
B节是沿用原来的作文形式。
第六,大的方向变化还有一点,旧大纲里词汇是5800,而现在大纲的词汇去掉了300词商务词汇,大纲的词汇只有5500。
首先,新加入的阅读题是新大纲的焦点,这对我们的考试会有什么影响?词汇换成了阅读的B节,词汇题与新阅读题到底哪个得分更容易呢?从以往的经验上看,词汇的得分一直很稳定,一般是5到6分,虽然不多,可是至少还在。
而变成了新阅读题后,得分就没有底了,这极大地增大了考生的负担。
以前备考词汇题,我们的复习没有负担。
我们的思路是,对词汇题不理不睬,你特意复习这个词汇,成效是不高的。
你的成绩只能是从你平时的积累来的。
然而这道新阅读题型,你不理不睬是不行的,到考场是得不了分的。
这个变化提高我们今年考试的难度。
其次写作,增加了新的作文,分值来源于翻译的分数。
这个就造成了我们3小时的考试时间可能会有一点紧张,毕竟你要写两篇文章。
从这个量上面来看,新的席卷要比老的试卷难度更大。
从分数线来看,你们不要在意;从难度上,这个难度提高很大。
三、新大纲具体变化点1.新阅读大纲里指定新阅读有三种题,即三种题型选考一种。
2010年考研英语二大纲及样题分析
大概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没问题了。
(2)词汇
第二个就是词汇,英语二的词汇表,大纲后面主要是词汇表,词汇表没有任何差别。就是说从单词量上的要求来说,英语一和英语二是一
样的。
(3)阅读理解
关于阅读理解的部分。英语二没有英语一中规定在阅读理解中会出现3%的超纲单词。所以可以阅读理解部分的单词要求可能要比英语一低
的概念。
第二点,它只要求进行相关的判断、推理,而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引申,没有引申,也就是说在英语二中如果出现我们阅读理解中的一种题
型,叫做推理题的话,它推理的难度要小于英语一。
第三点,英语二中没有要求区分阅读理解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既然不让区分论点和论据,那就说明一点,我们在阅读理解中的一种题型
2010年考研英语样题已经出炉,与去年相比,题型有了新的变化,作文题材做了较大调整。2010年的考研英语首次分成英语一和英语二两套试
卷,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考生如何备考呢?
什么是“英语二”?
从今年开始,考研英语配合中国的整个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改革,以及配合中国整个研究生硕士培养方式的一个改革,由原来的一种考试,
理解的话,有时候比孤零零地理解一个句子,翻译一个句子可能难度还要容易一些,因为有上下文,大概蒙一下,这个句子也能大概同时的翻
译过来。而且这样的话,采分点就会比较分散,有些很简单的句子也是采分点,你把它翻译对了也能得分。而英语一就是给你五个孤零零的句
子,有的翻不出来,看不懂,就是没有得分。英语二我担心的是,大家能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那些字写下来的问题,它的难度是降低的,量
简要说明:
(1)语法
英语二规定了总共有八个语法点,具体的语法点是要考的。只要把这八点做到了,基本上就没问题了。首先第一个就是名词、代词它的用
2010年MBA、MPA、MPAcc英语新大纲解读
MBA联考的改⾰⼀直以来都是众⼈所关注的热点。
⽽在国庆长假结束后,2010年MBA、MPA、MPAcc新⼤纲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已于10⽉19⽇上市与⼴⼤考⽣见⾯。
考试⼤纲体现了联考改⾰最新的动态与成果,对于明年1⽉份的考试有着⾮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英语新⼤纲有哪些变化?新的考试模式会对备考过程产⽣哪些影响?考⽣应该如何依据新⼤纲进⾏复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跨考教育MBA与考研英语辅导名师蒋军虎做客直播间,为考⽣朋友们解读2010年英语⼤纲并指导备考复习。
本次访谈已结束,以下为访谈的⽂字实录。
主持⼈:各位考⽣朋友⼤家好!欢迎光临直播间!2010年MBA、MPA、MPAcc考试⼤纲已于本⽉19⽇正式对外发布。
今天我们要关注的科⽬是英语,很⾼兴请到了蒋军虎⽼师来接受我们的专访。
⾸先请蒋⽼师给我们打声招呼。
蒋军虎:⼤家好!我是蒋军虎。
主持⼈:受联考改⾰的影响,今年⼤纲的发布时间⽐以往推迟了很多。
根据⽬前的相关信息,综合能⼒考试部分基本与去年保持⼀致。
但是,英语考试部分却发⽣了⾰命性的变化,可以说是MBA联考以来的调整。
那么,英语新⼤纲到底有哪些变化?我们先请蒋⽼师从总体上为⼤家简要介绍⼀下。
蒋军虎:好的。
说到MBA英语⼤纲的新变化,如果⽤⼀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考查形式向考研靠拢,但⼜有别于普研英语,具有⾃⾝独特之处”。
其实,这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教学司的最新规定,也就是原MBA⼊学考试中的英语能⼒部分更改为“英语⼆”,与普通研究⽣⼊学考试中的“英语⼀”相对应。
⼀⽅⾯,两者同属⼀个体系,因⽽在内容与考试形式上理应保持整体的⼀致性;⽽另⼀⽅⾯,考虑到对应⽤型⼈才英语⽔平和技能的要求不同于研究型⼈才,因⽽两者在侧重点与难易程度上⼜会有所区分。
具体来说,⾸先,在⼤纲规定的词汇量上,将原来的5800个单词调整为5500个,使其与普研要求的“数量”持平;但是从单词的“质量”⾓度来说,是低于普研的⽔平,就是对单词的深度和灵活度要求⽐考研要低。
伍松2010考研英语大纲全新解读修改稿(1)
全面解读2010考研英语大纲——根据《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在同学们的千呼万唤中,《201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首先与同学们见面了,现根据《2010考研英语大纲解析》,并通过与2009年考研英语大纲的比对,万学·海文第一时间对2010年考研英语的考查要去和知识点的权重比例进行全方位分析,以便广大考生更加沉着冷静、目标明确的备战2010年考研英语。
根据《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援引自考研英语大纲的内容来看,与2009年大纲相比,2010年大纲没有实质性变化,只是对词汇的掌握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
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生产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摘自《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这种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词汇的微观掌握和记忆上:词汇基本知识(词性、词形、本义和引申义等);词际关系(同义词、反义词、形近词,动词与介词、动词与副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词汇搭配关系);词汇“背景”(词源、词根、词干、词缀)。
提出这样的具体要求,就是提醒考生避免单词的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其实每年考生在真题中遇到的不少生词都是通过词缀和合成等方式造出来的词汇,比如08年的stressed-out、wear-and-tear、bedrock等词汇,以及09年的auto-pilot, highlight, foreseeable等等。
另外,每年真题中都会出现个别有一定难度的词汇,比如09年的genealogist、mitochondrial等。
这类词汇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往往不会影响考生理解文章。
但每年很多考生都会因为这些超纲词汇的出现,而认定必须多背一些高难度的词汇。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
2010年考研英语完整版详解Section I Use of English1.A解析:A项affect 意思是“影响,感动”; B项achieve意思是“达成,完成”; C项extract意思是“提取,榨出”;D 项restore是“恢复,重建”.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想通过实验探究车间照明是如何影响工人的生产率的,所以答案是A。
2.B解析:本题考查了固定短语end up 的用法,end up 意思是“最终成为……”,end 和其它三个介词的搭配都无此意,故选B。
3.C解析:本句的大意为:研究最终总结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概念—“霍桑效应”,也正是实验所研究的行为改变了工人们的表现。
所以这里应选择C。
4.B解析:作者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因为工厂女工的行为令人费解。
四个选项中perplexing意为“令人费解的”,所以正确答案为B。
5.C解析:本句的含义是:根据研究描述,当照明灯变亮或变暗时,工人的时产量就会提高。
四个选项中有描述含义的是C项accounts。
6.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实验中做什么并不重要。
Do not matter 固定表达,故选B。
7.D解析:考查so long as 短语,意思是“只有”,句子意思是:只要有改变,生产率就会上升。
8.A解析:A项awareness 意思是“意识”,B项expectation意为“期望”,C项sentiment 意为“”观点,意见,D 项illusion 为“幻觉”,本句的大意是说:工人知到自己本身是被研究对象-这一意识就足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所以选A。
9.C解析:见第8题解析。
10.D解析:见第8题解析。
11.C解析:be subjected to表示“服从于,与……一致’,为固定短语。
12.A解析:contrary to表示“与…相反“。
根据语境提示,空白处需要填写一个能表示转折意味的链接词。
13.A解析:只有evidence一词可与found呼应,表示“发现或找到证据”。
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解析之考研英语作文命题理论分析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对英语写作的要求与2009年基本相同。
测试内容分为应用文写作和短文写作两部分。
应用文写作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一篇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一般是书信,总分10分。
短文写作部分主要考察考生撰写160-200字左右的短文,题型是漫画类作文。
大纲要求考生能写出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并能够:1)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2)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3)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4)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
从考试题型和写作要求中可以看出,大纲对于考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字数上看来, A部分难度并不大,耗时大约15-20分钟,共写作100词左右。
文章长度如不符合要求将酌情扣分。
同时,考生应该尤其注意,不同的应用文体有着不同的格式及语域要求。
大纲同时要求考生能够写出一片符合试卷信息要求的议论文:一篇好作文要紧扣文章主题,符合特定的文体格式,文章结构组织合理,语言使用恰当,语法、拼写、标点正确。
在写作时考生可以按照以下的程序以减少一些失误,为作文增值。
1、认真审题仔细审题是写出作文第一步,考生要仔细阅读试题要求及相关信息,如图画场景、人物表情、文字提示等,准确把握出题者意图。
考研作文最忌不审题提笔就写,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或完全凭自己想象编故事,置考试要求于不顾。
比如2008年是一幅漫画,漫画上是一个足球运动员和守门员在射门和守门时的场景,文章的重点应放在缺乏自信导致失败的主题上。
有的同学没有审题习惯,或担心时间不够草草审题,写成有自信会导致成功。
最后发现文不对题,草草收场,这就影响了英语和考研整体成绩2、列出提纲考试中作文部分从构思到成稿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准备一个详细的提纲,但关键词提纲或粗略提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原始材料分析归纳后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结构:漫画传达的主题是什么,direction的要求包含哪些内容,文章段落应该如何组织。
2010年考研英语(二)大纲权威解析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它和以前的考研英语试卷(现在改称英语(一))一样,也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的。
近几年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进行改革,国家计划把硕士分成两种: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学位主要包括19种: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
在2010年考研中,英语二主要适用于部分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请您一定要通过招生院校最新公布的2010年招生简章确定您需要参加英语(一)还是英语(二)的考试。
根据考试大纲,英语(二)与英语(一)的词汇量要求相同,附录列表也完全相同,但是在阅读理解中没有了“每篇阅读理解文章中超出考试大纲单词不超过3%”这个要求,并且根据所给出的参考试题,考察的单词难度比英语(一)要低。
在语法方面,大纲列出了考生需要掌握的八种语法知识,明确了考察方向和备考的范围。
在题型上,英语(二)和英语(一)的区别是:1、新题型部分,英语(二)的备选题型是:多项对应、小标题对应和正误判断。
小标题对应这个题型跟英语(一)中最简单的小标题对应题型相同,另外两种与英语(一)的新题型相比都简单得多。
2、翻译部分:英语(二)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个或几个英语段落,并将其全部译成汉语。
共15分。
跟英语(一)相比,翻译字数没变,并且翻译的是语义连续的段落,自然更简单,更容易得分。
3、作文部分:英语(二)也分大作文和小作文。
小作文考应用文(约100词)或摘要写作(80-100词),摘要写作也是今年英语(一)新增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汉语文章,用英语写出一篇80~100词的该文摘要,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2010考研英语一解析
2010考研英语一解析Question 1: Reading ComprehensionQuestion: Based on the passage, choose the best answer.Passage Summar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particularly on wheat yield.Question: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article?A. The caus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B.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C.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wheat cultivatio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global economyAnswer: BAnalysis: The article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especially wheat yield. While options A, C, and D are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they are not the main focus of the discussion.Question 2: Cloze TestQuestio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given options to complete the article.Passage Summary: The article tells a story about teamwork and leadership.Question: Fill in the blank with the most suitable word.The team was struggling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on time. The leader realized that they needed to __________ more efficiently.A. workB. communicateC. relaxD. competeAnswer: A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of the article, the team needs to work more efficiently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on time. While options B, C, and D are things the team might also need to do, the most suitable answer in this context is A.Question 3: TranslationQuestion: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nto English.Sentence: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
2010年全国硕士英语试卷解析
2010年全国硕士英语试卷解析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Analysis of 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of English ExamThe National Master of English Exam is an important examination for students in China who wish to pursue a master's degree in English. In 2010, the exam wa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as it tested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et's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exam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sections.Listening Section:The listening section of the exam in 2010 consisted of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based on recordings of English conversations, lectures, and speeches. This section aimed to test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spoken English and their comprehension skills. The difficulty of the questions ranged from basic to advanced, requiring the students to focus and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recordings.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of the exam included a series of passages on various topics such as literature, science, history, and technology. The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read the passages carefully and answer question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 texts. This section tested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vocabulary, and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written English.Vocabulary and Grammar Section:The vocabulary and grammar section of the exam featured questions that tested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English vocabulary, idioms, and grammar rules. The questions ranged from matching words with their definitions to identifying grammatical errors in sentences. This section required the students to have a good grasp of English language basics and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Writing Section:The writing section of the exam required the students to write an essay on a given topic within a specified time limit. The students wer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to organize ideas coherently, present arguments effectively, and use correc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is section tested the students'writing skills and ability to express themselves clearly and persuasively in written English.Overall, 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of English Exam was a comprehensive test that assessed the students' listening, reading, vocabulary, grammar, and writing skills. It challenged the students to demonstrate a high level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nd to showcase thei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exam, students can identify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work on improving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o succeed in future exams and academic pursuits.篇2Analysis of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inationIntroductionThe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ination is a crucial examination in China, which assesses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In 2010, the examination featured a range of questions covering listening, reading,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This analysis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the exam, the types of questions asked, and strategies for success.Listening SectionThe listening section of 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ination consisted of various conversations and lectures.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the questions ranged from easy to challenging, tes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comprehend spoken English in different contexts. To excel in this section, candidates needed to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s, details, and the speaker's attitude. It was essential to listen carefully, take not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urately.Reading SectionThe reading section of the exam featured passages on a variety of topics, including literature, hist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questions required candidates to identify main ideas, details, and inferences, making this section challenging for some students. To perform well in this section, candidates needed to skim the passages, identify key inform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efficiently. Time management was crucial to complete the reading section within the allocated time.Translation SectionThe translation section tested students' ability to translate Chinese into English accurately. The sentences were diverse, covering different grammatical structures, vocabulary, and cultural nuances. To succeed in this section, candidates needed astrong grasp of both languages, good writing skills,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It was essential to avoid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ocus on conveying the meaning accurately.Writing SectionThe writing section featured two tasks: an essay and a letter/email writing. The topics were thought-provoking, requiring candidate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provide arguments, and showcase their writing skills. To excel in this section, candidates needed to plan their responses carefully, organize their ideas coherently, and write with clarity and accuracy. Grammar,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 were crucial to achieving a high score in the writing section.Overall Impression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ination was challenging yet comprehensive, testing students' listening, reading,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skills. The examination covered a range of topics, requiring candidates to demonstrate their proficiency in different areas of English. To succeed in the exam, candidates needed to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in English, good test-taking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 time management skills.Conclusion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ination was a rigorous test that assessed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through listening, reading,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sections. Candidates who prepared thoroughly, practiced regularly, and followed effective strategies were able to perform well in the exam. By analyzing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the questions, the types of questions asked, and the key skills tested, students can better prepare for future examinations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篇3Analysis of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 is an important assessment that measures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This exam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Listen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Each part tests different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aims to assess the test takers' overall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 is the Listening section.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hat test the students' ability tounderstand spoken English in various contexts. The question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academic lectures, conversations, and radio broadcasts. Test-takers are required to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audio recordings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y hear.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am. This section includes a series of passages on different topics, such as science, history, and literature.Test-takers are required to read the passages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accompanying questions. The questions asses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s, details, and arguments presented in the passages, as well as their ability to make inferences and logical deductions.The Writing section is the final part of the exam, wheretest-takers are required to write an essay on a given topic. This section assesse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rganize and present their ideas in a coherent and coherent manner. Test-takers ar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themselves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in written English, as well as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 their arguments with relevant examples and evidence.Overall, 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 i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at tests the test-takers' listening,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By taking this exam,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can demonstrate their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nd enhance thei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opportunities. It is important for test-takers to prepare thoroughly for this exam by practic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xercises and familiarizing themselves with the format and content of the exam. With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 test-takers can achieve success in the 2010 National Master English Exam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考研对于众多学子来说,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重要考试。
而英语作为其中的重要科目,其真题的研究和解析对于备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2010 年考研英语真题。
2010 年考研英语的题型依然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和写作这几个部分。
在英语知识运用部分,主要考查了考生对词汇、语法和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一部分的题目设置较为灵活,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阅读理解一直是考研英语的重点和难点。
2010 年的阅读理解文章选材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章不仅语言难度较高,而且题目类型多样,包括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等。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并从选项中筛选出正确答案。
新题型部分则对考生的综合阅读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部分的题目形式可能是段落排序、标题匹配等,需要考生在理解文章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翻译部分考查了考生对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010 年的翻译题目中,句子结构较为复杂,词汇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准确地将英文句子翻译成通顺的中文。
写作部分包括小作文和大作文。
小作文通常是书信、通知等应用型文体,要求考生格式正确、语言得体、表达清晰。
大作文则多为观点论述类或图画图表描述类题目,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点阐述能力。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几道真题。
比如在阅读理解中有这样一篇关于社会现象的文章,其中有一道主旨大意题。
题目要求考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选项中的干扰项设置得很巧妙,有的选项只是文章中的部分细节,有的选项则与文章的主题有所偏差。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才能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再看翻译部分的一个句子:“The study of law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centuries as a basic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 这个句子中包含了被动语态和后置定语等语法结构,翻译时需要准确地处理这些语法点,同时要注意使译文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考研英语大纲:翻译题型深度分析
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翻译题型深度分析--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 2010 年版)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 2010 年版)援引自考研英语大纲的内容,与 2009 年考研英语大纲相比, 2010 年考研英语大纲中对于英译汉部分没有做任何实质上的调整,依旧将其作为阅读理解中的 Part C 部分出现,还是测试考生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所以学生按原计划复习即可。
考研英语中,对翻译的测试在逐渐加难,但是,如果掌握好一定的词汇量和扎实的语法知识,再加上对英译汉翻译技巧的熟练运用,得分还是挺容易的。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考研英语中对翻译的考查及其解题技巧。
一、 2010 年考研英语大纲要求《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 2010 年版)援引自考研英语大纲的具体要求( Part C 部分):考研英语中,翻译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材料的能力。
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 400 词的文章,并将其中五个划线部分(约 150 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能力和汉语表达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能通过上下文理解词和短语含义的能力,因此要做好英译汉题目,要求考生既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句子的能力,又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和英译汉的基本技能。
二、翻译部分命题趋势和特点近年来,英译汉的试题难度在加大,主要体现在比较复杂的文章和句子结构比重加大。
五个划线句子中,一般会有 1-2 个简单句, 3 - 4 个复合句;其中复合句存在多个从句嵌套的现象,对考生造成一定理解和表达难度,简单句也因修饰成分繁多、含有抽象意义的词等的存在而难度不小。
因此,这五个句子要么语法结构复杂,要么逻辑关系繁复,并且这一现象历年来有增无减,今年也不会例外。
所以我们建议 2010 的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真正的放在扎扎实实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能力、提高对于文章长难句和段落逻辑结构的把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解析》
万学·海文英语教研中心
2010年25日凌晨,考研各科大纲公布。
但是关于英语考试,目前只有一本署名为“本书编写组”的《2010考研英语大纲解析》,高教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之类的都和原来的大纲的一模一样。
所以我们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尽力从这本大纲解析中寻找对同学们复习有利可以帮助广大考生复习的因素。
“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
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生产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出自《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英语语言的演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受到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这意味着需要对本大纲词汇表不断进行研究和定期的修订。
“此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统一考试是为非英语专业考生设置的。
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还应自行掌握与本人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词汇,以及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词汇。
”
根据以上语言我们可知对词汇的掌握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对词汇的微观掌握和记忆上:词汇基本知识(词性、词形、本义和引申义等);词际关系(同义词、反义词、词汇搭配等);词汇“背景”(词根、词缀等)。
以上我们在英语大纲解析这本书获得的关于大纲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就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一点自己的解析。
关于考研大纲对词汇的要求,在2005年出现了明显变化,即从2005年起,词汇表删去了单词的中文释义。
原因在于:中英文单词之间很难划等号,几个简单的汉字很难准确地解释英文单词,也不能恰当地表达其文化内涵。
这种给出单词的方式无疑加大了对于单词考查的难度。
因为去掉汉语释义无异于扩大了单词的词义范围,简单的说就是去掉了释义之后,权威的字典中所有的释义都可以成为考研中的考点,这个范围远比从前大纲中所给出的若干个词义范围大得多。
而这次,我们通过分析这本《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解析》获得的考研英语大纲关于词汇方面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05年大纲的这个趋势:对词汇的考察越来越灵活。
这对考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准备词汇时一定要避免出现拿着单词书死记硬背的的现象,而是多通过例句,文章来灵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