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化学键的键能无关的是
A、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参考答案:
A
略
2. 用铂作电极电解500 mL含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后,在两极均生成
11.2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 B.2 mol/L C.l mol/L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C
略
3.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 Δ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D
试题分析:A、硫酸镁是固体,增大固体的量,平衡不移动,所以CO的转化率不变,与图不符,错误;B、CO的物质的量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尽管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也增加,但相对于CO而言增加的少,所以比值减小,与图不符,错误;C、增大二氧化硫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增大二氧化硫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与图不符,错误;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硫酸镁固体的质量大于氧化镁固体的质量,所以气体的质量增加,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增大,与图符合,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平衡移动的判断
4.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 / L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
A.HCl B. NaOH C.Na2SO4D. KCl
参考答案:
C
略
5. 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
①水溶液中:X+Y2+===X2++Y;
②Z+2H2O(冷)===Z(OH)2+H2↑;
③M、N为电极与N盐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为:M-2e-===M2+;
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不能被H2SO4氧化,则这五种
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M<N<Y<X<Z B.N<M<Y<X<Z
C.N<M<X<Y<Z D.X<Z<N<M<Y
参考答案:
B
略
6. 酸碱完全中和时()
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酸所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的物质的量相等
C.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溶液一定呈中性
参考答案:
B
略
7. 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
已知25℃时()
①HF(aq)+OH—(aq)=F—(aq)+H2O(l) △H=—67.7KJ·mol—1
②H+(aq)+OH—(aq)=H2O(l) △H=—57.3KJ·mol—1
在20mL0.1·molL—1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1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氢氟酸的电离HF(aq)=H+(aq) +F—(aq)是吸热反应
B.当V=20时,溶液中:c(OH—)=c(HF) +c(H+)
C.当V=20时,溶液中:c(F—)<c(Na+)=0.1mol·L—1
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c(OH—)>c(H+)
参考答案:
B
略
8.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它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燃烧时都会放出热量 B.都是混合物 C.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都是可再生能源
参考答案:D
略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欲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往氯水加适量的碳酸钙粉末
B.形成酸雨的氧化物主要是SO2和氮的氧化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C.氯气泄漏,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D.大气中N2可转化为NO,NO可转化为NO2、硝酸等;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可转化为SO2等含硫化合物
参考答案:
C
10. 现有Wg某不饱和链烃R(R分子中只含单键和双键),R能与VL(标准状况)氢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烷烃。
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lmol R中含有双键数目为()
A. WVN A/22.4M
B. MVN A/22.4W
C. WV/22.4M
D. MV/22.4W
参考答案:
B
略
11. 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检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参考答案:
C
本题通过电极变化来确定电极,N 棒变细,即N 极上发生氧化反应,N 棒金属较活泼,排除A 、D 项,由M 棒变粗,可知B 项不正确。
12. 洗涤做过银镜反应,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的试管,应该
用
A .浓氨水
B .盐酸
C .稀硝酸
D .烧碱溶液 参考答案:
C
13. 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里逐滴加入稀H 2SO 4,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I 表示)近似地用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物质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的是( )。
A、蔗糖 B 、麦芽糖 C 、乙酸乙酯
D 、乙酸钠 参考答案:
B
15. 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硫酸 ⑤再加热 ⑥加入NaOH 溶液,调PH 至碱性 ( )
A.④②⑥③⑤
B.①⑤②⑥④③
C.①②④⑤③⑥
D.①④②⑥③⑤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
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 2SO 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 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 由正确的是 ( )
A .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 .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也会使溴水褪色
(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
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Ⅱ之间增加如下图所示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其作用是,B中的试剂为
(5)处理上述实验后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 )
A.废液经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经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C.将水加入烧瓶中稀释后倒人废液缸
参考答案:
+H20 (2)BC
(3)液体分层,油状液体在下若发生取代反应则生成HBr,水溶液的pH明显减小;若发生加成反应,水溶液的pH将增大。
(4)NaOH溶液除去S02气体品红溶液 (5)C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周围有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周围
有个硅原子,硅氧原子个数比为。
若去掉二氧化硅晶体中的氧原子,且把硅原子看作碳原子,则所得到空间网状结构与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相同,试推测每个硅原子与它周围的4个硅原子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为型;并推算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硅氧原子环上共
有个原子
参考答案:
4 , 2 ,
1:2 ,
正四面体,12,
略
18. (6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①、③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 ∧、∧
(2)②的反应条件是_____ ∧
B属于哪一类物质____ ∧,官能团是∧
参考答案:
(6分)
(1)①、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2)②氢氧化钠、乙醇、△B___卤代烃_ ,官能团是 --Cl
略
19. 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废旧印刷电路板经粉碎分离,能得到非金属粉末和金属粉末.
(1)下列处理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的方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是(填字母).A.热裂解形成燃油
B.露天焚烧
C.作为有机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
D.直接填埋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O2(g)═O+2(g)+e﹣△H1=+1175.7kJ?mol﹣1
PtF6(g)+e﹣═PtF6﹣(g)△H2=﹣771.1kJ?mol﹣1
O2+PtF6﹣(s)═O2+(g)+PtF6﹣(g)△H3=+482.2kJ?mol﹣1
则反应O2(g)+ =O2+PtF6﹣(s)的△H=.
(3)25℃,1.01×105Pa时,16g液态甲醇(CH3OH)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热量363.3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当此反应生成66g CO2时,放出的热量为.
参考答案:
(1)BD (2)PtF6(g);﹣77.6;(3)CH3OH(l)+O2(g)=CO2(g)+2H2O(l)△H=﹣726.6 kJ?mol﹣1;1089.9KJ.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1)根据环境保护时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因素来判断;
(2)利用盖斯定律解答,从待求反应出发,分析待求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已知反应中的位置,通过相互加减可得;
(3)25℃,1.01×105Pa时,16g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363.3kJ的热量,依据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 (l)△H=﹣726.6 kJ?mol﹣1.
解答:解:(1)因热裂解形成燃油及作为有机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都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露天焚烧能生成有害气体则污染空气,直接填埋则废旧印刷电路板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
故答案为:BD;
(2)已知:
①O2(g)=O2+(g)+e﹣△H1=+1175.7kJ?mol﹣1
②PtF6(g)+e﹣=PtF6﹣(g)△H2=﹣771.1kJ?mol﹣1
③O2PtF6(S)=O2+(g)+PtF6﹣(g)△H3=+482.2kJ?mol﹣1
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O2(g)+PtF6(g)=O2PtF6(s)△H=﹣77.6 kJ?mol﹣1,故答案为:PtF6(g);﹣77.6;
(3)25℃,1.01×105Pa时,16g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363.3kJ的热量,依据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 (l)△H=﹣726.6 kJ?mol﹣1;66g CO2的物质的量是1.5mol,726.6KJ×1.5=1089.9KJ,
故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H=﹣726.6 kJ?mol﹣1;1089.9KJ.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学生只要掌握解答该题的关键,做题时注意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