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疗的500例患者, 结合免疫胶体
金技术的运用, 对患者疾病类型予以加以诊断。
结果 500例患者中, 妊娠134例,
包含早孕25例、梅毒47例;急性心肌梗死120例;蛋白尿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
78例;冠心病56例;脑膜炎40例;其它49例。
结论医学检验中, 免疫胶体金技术能够更好提高患者疾病诊断率, 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 值得推广。
关键词:免疫胶体金技术; 医学检验; 应用与进展;
胶体金法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
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使其具有
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
而免疫胶体金技术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作为胶体金标记物, 将硝酸纤维素膜定义为固相载体, 依据滤膜的微孔
滤过原理, 以此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1]。
鉴于此, 随机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疗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
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详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疗的500例患者, 男性
患者283例、女性患者217例;最小年龄为15岁, 最大年龄为82岁, 年龄中位数为(48.5±3.5) 岁。
纳入标准:无任何禁忌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均具有自理能力。
1.2 方法
于清晨对患者静脉血、尿液、粪便予以采集, 待相关处理完成后, 经免疫
胶体金检验技术的运用, 对患者疾病类型加以诊断。
1.3 结果
500例患者中, 妊娠134例, 包含早孕25例、梅毒47例;急性心肌梗死
120例;蛋白尿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78例;冠心病56例;脑膜炎40例;其它49例。
2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2.1 DIGFA检验法
作为初筛试验技术, 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不容忽视。
和传统邻甲苯
胺法对比中, DIGFA检验法在粪便隐血检验中, 具有极高的抗干扰性、灵敏度。
再者, 血清梅毒检验中, 借助DIGFA检验法 (在血清梅毒抗体检验) 、ELISA检验法 (酶
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FMA检验法 (流式微球载体技术) 的对比, 虽然其特异度均为100%, 但灵敏度分别为94%、96%、100%。
由此可见, 三种检验方法存在较高的一
致性。
2.2 GIGA检验法
作为20世纪90年代新兴免疫层析检验技术, 最初在阴道念珠菌检验中
较为常见, 且特异性、敏感度相对较高, 比传统微生物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等方式
更具相应优势。
另外, 在早孕检测中, 通过和化学发光免疫法间的对比, 可知二者一致性相对较强;而在急性心肌梗死检验中, 心肌酶谱联合心肌三联胶体金法, 可将肌
酸激酶同工酶检验灵敏度提升至96.3%, 肌钙蛋白灵敏度提升至85.2%、肌红蛋白灵敏度提升至100.0%, 即证明该检测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2]。
2.3 定量检验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定量检验中的应用, 主要是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准, 通过对颜色程度、待检物浓度间的比例关联, 依据光学传感器的原理, 完成相关定量结果检测工作。
例如: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检验中, 免疫胶体金定量检验, 检出限在8ng/m L、线性范围在8ng/m L~1000ng/m L, 且已达到临床检验的标准。
2.4 免疫电镜
目前, 诸多学者将免疫胶体金技术、电镜技术予以融合, 以此形成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 其不仅具有定位精准的特点, 还存在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
以机体血小板膜糖蛋白检验为例, 该检验技术能够提高血小板膜糖蛋白检出率, 以便为血小板功能检测提供条件[3]。
2.5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作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固相酶免疫检定技术, 经多年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已存在较高的诊断价值, 且应用前景尤为广阔。
例如:在粪便隐血检测中, 胶体金渗滤法的抗干扰性、灵敏度明显高于邻甲苯胺法。
3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前景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核心技术,是免疫学新方法, 作为和免疫酶标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及放射免疫技术的四大免疫标记技术, 存在操作便捷的优势。
但是,免疫胶体金技术仍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如血尿标本检验中, 试纸条的干扰。
由此可见, 拟建系统化胶体金检验标准体系, 使其能够在把控试剂质量的前提下, 保证免疫胶体金检验稳定性, 以便能够在急诊标本、疫情现场等医学检验领域取得显着意义[4]。
参考文献
[1]许鹏展.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与进展[J].医疗装备, 2017, 30 (8) :202-203.
[2]哈登楚日亚, 赵永刚, 赵明, 等.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领域中的专利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 2017, 34 (1) :81-85.
[3]李凯, 李相新, 文海军, 等.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检测抗卵巢抗体的试验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 (11) :1528-1529.
[4]张捷, 杨磊, 田茵, 等.应用于病毒检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成果, 2017, 18 (4)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