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寒假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寒假语文答案
【篇一: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运用与积累。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4分)
(l?u)迸.
a.瘦骨嶙峋有点暇疵锱株必较矛塞顿开 b.鹤唳云端人才荟萃咬文爵字根深帝固 c.不诽不发苫敝成丘感人肺府骇人听闻
d.近在咫尺一览无余不可思议再接再厉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
用正确的一项( a )(4分)
a.张教授读书勤奋,经常向农民请教水稻问题,真是不耻下问....
啊!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作业,取得优异成绩不是不堪
设想....
的。

d.经过武警官兵多日奋力扑救,云南森林大火得到基本控制,因而不再生灵涂炭....。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b )(4分)
a.经过十年的教学生涯,使他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

b.学校
新的领导班子建立并健全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李明睁大眼睛
盯住王宁,他被他的奇怪神情弄得莫名其妙。

d.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5.下列对加点字词释没有错误的一
项( d )(4分)
a.诠.释(阐明)浩淼.(形容水大)莫名.
其妙(名字,名称)b.吾忘持度.(量长短)遂.不得履(终于)遽.
契其舟(立即) c.明.察秋毫(明亮)项.为之强(脖颈)
常蹲其.
身(代词,那) d.安恬.
(安静)
小.立片刻(暂时)琼楼玉宇.
(房屋) 6.寒假期间,央视播放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下列颁奖词颁给的对象是( d )(4分)
颁奖词: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

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

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
信心。

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
亲情。

a.翟墨b.朱邦月c.李灵d.陈玉蓉
7.将括号里的句子填入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b)(4分)
夜里,风雨很大,哗哗哗,(①门外那棵棕树被打得整夜地响。


打得门外那棵棕树整夜地响)。

我睡不着,坐起来构思一篇文章,
回头看见女儿睡得那么安闲,(③似乎那风雨声,在棕树叶上变成
了悦耳的旋律。

④似乎那棕树叶,在风雨中变成了悦耳的旋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
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4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等问题作了
重要▲ 。

(2)“嫦娥一号”探测器经受了月食的▲ ,顺利传回搭
载的30首曲目。

(3)2008年5月16日上午,中国盐城经贸洽谈
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市规划展览馆前的广场上▲ 开幕。

a.部署考验隆重b.布置考验郑重 c.部署考查隆重d.布置
考查郑重 9.名句填空。

(10分)
⑴,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⑵,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⑶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⑷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⑸,随风直到夜郎西。

⑹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论语》)
⑻苏轼在《浣溪纱》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该同学,请向评委简短介绍你的创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0、化用古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晴蜓立上头”增强了刊物的文学底蕴。

我们的刊物就应像小荷那样敢
于崭露头角,小巧天真,清纯可爱,生机无有。

相信它能吸引同们
的目光,激起大家的兴趣,像小小晴蜓早立于其上。

11.名著阅读(4分)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讲述的是 (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经常毒打外祖
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
着宽大的胸怀。

她如一盏
1
明灯,照亮了“我”敏感而孤独的心,
(二)阅读《三峡》和《以虫治虫》片段,完成12—17题。

(3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
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
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8分)
⑴沿溯.阻绝()⑵略无阙.处()⑶方.为秋田之害()⑷
岁以大穰..()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6分)(1)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14.根据甲文回答:三峡的山和夏水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各用几个
词语....概括。

(4分)15.请根据乙文内容,为下面的句子配上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
上句:猿猴声回荡山谷,凄凉悲哀。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6. 水的流量、流速、落差等都是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必需要考虑的因素,请你从文中找出“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两个依据(先写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8分)
17.乙文“以虫治虫”对我们当今农业有什么启示?(4分)
(二)11.(8分)(1)上,漫上(2)连续不断(3)正当,正在(4)庄稼大丰收
12.(6分)(1)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

(2)(它们)遇到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
全部被咬成两段。

13.(6分)山:长、多、高、陡;夏水:凶险、迅疾(湍急)。

14.(3分)傍不肯剿灭害虫,迅速彻底。

(宽对即可)15. (4分)理由之一: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
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之二:
流量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夏水襄陵
16.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2题(22分)
母亲的眼泪
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亲流过一次泪。

那个时候,我常常为我的母亲感到自卑,她是个清洁工人,连自己
的名字也不会写,每天沉浸在米又涨了价、油也涨了价之类的琐事中,生活的重担压得她的头发挤尽了最后一丝黑色。

患了绝症的父
亲死得很早,留下的遗产是一笔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

每到月底,
我都会看见母亲从领来的可怜巴巴的几张钱中拿出一半还给别人,
然后一分一厘地算计着过日子。

学校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不愿母亲出席,在街上和别的同学一起走
时看见她正在打扫街道,我也装成了一般熟人一样点点头就和她擦
身而过,甚至偷偷地溜走。

有时候她满头大汗推着整车的垃圾路过
我们学校,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就是我的母亲,我总是远远望见便
躲起来,一些不相识的同学反而争着主动帮母亲推车。

每当这时候,我就很痛苦。

虽然我爱我的母亲,也知道她是为我做
着这一切,但我怕别人因此而瞧不起我。

母亲也能感觉出我对她的
疏远,但她从来没有半句责怪的话。

她常常呆坐在窗前想着什么,
缝衣服时针刺破了手也无知觉。

那年春天,我家的屋梁上突然来了两只“勘察”地形的燕子,然后每
天有了燕子唧唧的叫声。

它们衔着泥飞进飞出,忙着筑巢、孵蛋。

小燕子出世后也成天叫着,吵得我十分恼火,还不时从空中掉下粪
便来。

我忍不住找根长杆子要去捅,母亲见了,竟很生气,不顾一
切地阻止我,她向来对我百依百顺,现在却那么固执地要保护这个
燕巢,我十分气愤,对它更加怀恨在心,那几只黑不溜秋的燕子也
显得格外讨厌。

此时,母亲已接近退休的年龄了,然而她虽说做了二十几年的清洁工,却一直没有转正,只是个临时工,年龄一到,单位便会不再要
她上班,并且没有半分退休金,而我正在读初中,如果想“出人头地”,必定还要上很多年学,这无疑会给我们娘俩的生活带来更大的
困难。

对此,我除了担忧外,也只有违心地劝慰母亲,说没有事的,我不上高中不考大学了,我去念中专,一毕业便可以工作了。

母亲
闻言很是内疚,因为,我在学校是尖子,
常常考第一。

她能为我做的便是包揽一切家务,什么活都不让我插手,其实她也知道我有多想上大学。

自从我主动提出上中专以后,母亲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甚至有时
还同我唠叨几句什么谁谁扫地时拾到一个钱包,谁谁谁的女儿今天
出嫁……发现我并不在听时便戛然而止,眼睛移向别处,目光最后
必然停在那个燕窠上,看着老燕子为小燕子喂食,每当这时,她那
凄凉的神情总会让我看了心颤,于是我又一次坚定了将燕巢毁掉的
想法。

有一天放学很早,我估计母亲还要很长时间才会回来,便拿了根竹竿,三下两下将燕巢捅了下来。

三只羽毛尚未丰满的燕子摔在地上,哀叫着,扑腾着,我看着有些心悸,便将它们扔出了墙外。

老燕子
回来后不见了巢与小燕子,急得唧唧唧唧地叫着飞着寻着,由着急
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那叫声半是仇恨半是悲伤,我不禁有些后
悔自己的残忍。

2
母亲回来后,一眼便看出发生了什么事,气得脸上青筋暴跳,剧烈
地喘着气:“你疯了么?为什么要将燕巢毁掉?”她声嘶力竭地朝我
大吼。

我第一次看见她发那么大脾气,吓得不敢吭声。

母亲想补偿
似的找了些剩饭给那两只燕子吃,两只老燕子看也不看,倾诉着什
么似的叫着,最后嗓子嘶哑了,无力地盘旋了几圈后飞走了。

望着
两只燕子远去的身影,母亲颓然坐下,眼里满是泪水。

一瞬间,她
苍老了许多。

“你知道吗?作为一个母亲,最痛苦的事便是不能保护
自己的孩子。

”她一字一句地说着,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掉。

一年后母亲就去世了,到她临死前我才知道,早在两年前她就和父
亲当年一样也患了癌症,但为了供我上学,她一直坚持上班挣钱。

母亲死后,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生怕
有一天主人也会赶我走。

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想起那两只燕子,想
起母亲的眼泪。

我终于长大了,能够照顾自己了,我明白自己正是
在看见母亲的眼泪的一刹那长大的! 18.“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
亲流过一次泪。

”通读全文,概述母亲这次流泪的原因。

(4分)19.阅读文本,具体说说文中老燕子小燕子的遭遇,同母亲和我有
哪些相同的地方?(4分)20.文章心理活动描写细腻,如写“我”对母亲作为清洁工人的敏感,“我”对母亲的怜惜、愧疚和怀念等。


选择下面两种情景中的一种,揣摩人物心理。

(40字以内)(4分)
⑴“她那凄凉的神情总会让我看了心颤。

”母亲看着燕巢时会想些什
么呢?⑵“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想起那两只燕子,想起母亲的眼泪。

”我想起母亲的眼泪时会想些什么呢?选人物心理 21.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分)
22.结尾写“我明白自己正是在看见母亲的眼泪的一刹那长大的!”文中“我”从母亲的眼泪里读懂了什么呢?“我”的成长经历,对家境
贫困的孩子会有所启发,对生活优
裕的孩子也会有所触动,读完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请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6分)
18.母亲为我毁了燕巢让燕子伤心绝望,从而想到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好的人生而伤心落泪。

19.都深爱孩子,都为孩子受到伤害无法保护孩子,无法给孩子更好地人生而伤心悲
伤。

20.⑴写出母亲的内疚和关爱照顾孩子的决心。

⑵写出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21.“母亲也能感觉出我对她的疏远,但她从来没有半句责怪的话。

”母亲宽容、谅解
孩子;为我毁掉燕巢伤害小燕子,让老燕子伤心绝望而流泪,其实
是为自己无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伤心,可见母亲深爱孩子;“患了癌症,但为了供我上学,她一直瞒了女儿坚持上班挣钱”可见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22.我从母亲的眼泪里读懂了母亲因无法给孩子一个好的人生而产生的巨大的内心痛苦,这痛苦因爱而生。

(2分)示例:无论富裕和贫贱,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和伟大的,理解体
贴父母,不要让我们的父母流泪伤心。

(观点1分,联系实际1分,通顺1分)(二)社科类作品阅读。

(15分)
地球曾经很受伤(节选)①地球在其历史上曾经饱受外来伤害,导致很多生物在地球上永远消失。

美国科学家最近终于弄清了2.5亿年前行星撞地球的来龙去脉。

他们声称,这次突然而至的天地大冲
撞使地球上90%的生物灭绝,那是地球有史以来伤得最重的一次。

这一研究报告刊登在
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②做出新发现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名博士,他们认为,这次碰撞引发了地球有史以来最剧烈的火山运动。

根据推算,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应该在6至1.2千米左右,大小与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差不多。

罗伯特博士估计,如此大的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时,释放的能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大约相当于过去100年间人类经历的最大一次地震的100万倍。

③这一碰撞导致当时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在地球上消亡。

这无疑是人类迄今所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

在这一碰撞过程中,1.5万种三叶虫瞬间就没了踪影。

据估计,这种形似蟑螂的昆虫在灭绝前曾经在地球上占主导地位。

《科学》的文章认为,一些有力的证据表明,那次物种灭绝的速度很快,前后只用了8千到1万年时间。

14、仔细阅读选文,认真思考并回答2.5亿年前那次行星撞地球造成的结果是什么?(2分)
15 、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要求语言准确、严密,试从第③段中举一个例句并加以分析。

(2 分)例句:
分析:
16 、“地球曾经很受伤”,实际上,人类也在不断地伤害地球。

为了减少、阻止人类对“母亲地球”的伤害,相信你有不少建议,请你结合实际,试着提出不少于三条此类的建
议。

(3分)
14、①引发了地球有史以来最剧烈的火山运动②导致地球生物大灭绝
15、例1:这无疑是人类迄今为止所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

分析:“迄今为止”起到时限制作用,表明范围,说明也许还有人类未知的其它大规模生物灭绝。

3
例2:据估计,这种形似蟑螂的昆虫在灭绝前曾经在地球上占主导地位。

分析:“据估计”,表明后文所述内容仅是一种推测,不能肯定,表意严密。

16、①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

②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滥捕杀。

③控制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

④保护草原、湿地。

⑤节能
减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只
要是合理的有关环保方面的建议即可)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
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
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
得昏死过去。

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他还暗
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
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
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

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
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宽大的胸怀。

她如一盏
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
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
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
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好事情)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童年》
1.《童年》是作者以(高尔基)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 3到10岁)这一年龄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童年》中写到了阿廖沙生活的几个阶段,分别是:(父亲死
亡)( 到外祖父家生活,目睹舅舅们争夺财产)(母亲改嫁)(走向人间)。

3.与阿廖沙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他喜欢的人有(a c d i),反感的人有(b e f g)。

a.外祖母 b.外祖父 c善良乐观的“小茨冈” d.献身科学的好事情 e.自私冷酷的舅舅们 f.从小不好学的表哥们 g.继父i.母亲 4.在外祖父家中充满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气氛。

5.(外祖母)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6.(好事情)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7.外祖父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矛盾是财产问题,主要原因是当时俄国的拜金主义,小市
民的庸俗。

8.高尔基透过这种家庭现状揭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何
种愿望?
答: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邪恶,冷酷无情;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9.外祖母是个怎样的女性?阿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她?
答:外祖母是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
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的人。

阿廖沙最喜欢外祖母是因为外祖母给
予了阿廖沙无私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10.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认识他“私有者的灵魂”?
答:外祖父是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

说“私有者的灵魂”
是因为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
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11.阿廖沙的性格中有哪些是你最喜欢最钦佩的?为什么?
答: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因为他在黑暗浑浊的环境中仍
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12.通过阅读《童年》,你如何理解“磨难促人成长”的道理?答:
13.请写出两部本学期你课外阅读过的名著的书名、作者、主人公:答:《童年》高尔基、阿廖沙;《鲁滨逊漂流记》笛福鲁滨逊。

14.《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15.《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
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
状况。

16.《童年》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喜欢?从文中找到依据。

答:1.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
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
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
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4.“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17.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莎为什么没有被压
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
么启示?
答:因为他的身边不乏温暖与光明。

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给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
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4
3、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做修改:(2分)
病句:修改:4、根据前后文意,展开想象,为文中空白的地方续写
几个句子:(2分)
5、目前昆明市政府要求市民拆除房屋窗户外挑的“防盗”铁窗。

此项
要求在全市引起强烈的反响。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对此持什么看
法呢?请用简要的语言把你的看法与理由写在下面(2分):
5、赞成:铁窗不仅影响市容美观,重要的是影响消防安全,有极大
的隐患,铁窗的防盗功能并不大,拆除影响不大;反对:铁窗用于
防盗,拆除后可能会造成偷窃,对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威胁,人生
安全隐患极大。

赞成或反对理由基本合理则可,酌情给分。

5
【篇二: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a.衷
b.饰2.“他”发呆,是因为他做手术欠下一笔债;不想让家人为
他操心;不愿欠班上同学人情;怕耽误学业。

3.写小男孩“剃了个圆圆的光头”,是为下文写小男孩得恶性脑瘤作铺垫。

4.因为小男孩自己在手术前都要让爸爸给他在掌心画个娃娃,手术结束后跟娃娃玩
就忘了疼;“他”生病要开刀,小男孩就想让爸爸给“他”也画个娃娃,开刀后就可以忘了疼。

5.那位年轻父亲流泪,是因为他知道儿子的
病是难以救治的,而孩子居然还在关心着陌生的“他”,这么天真善
良的孩子就要被病魔夺去生命了,让人心痛。

6.此句既是表现“他”
对父子俩美好的祝愿,也表现出父子俩面对疾病时的乐观精神。

7.
孩子走了,年轻的父亲孑然一身。

给自己手心画娃娃,既是对孩子
的怀念,也是希望娃娃能帮自己摆脱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后能好好
生活。

《进城的蝈蝈》
1.中年男子卖的蝈蝈那些进城谋生的农民2.示例:“男人回答,左边的是养殖的”与“他才又从邻近的养殖场里批发了点养殖的蝈蝈,一起拉到城里来卖”前后照应。

3.(1)憨厚、纯朴。

(2)善良,富有同情心。

4.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蝈蝈的叫声比作“没有指挥的大合唱”,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蝈蝈叫
声的急促响亮、嘈杂无序,也能表现蝈蝈的数量多。

5.不能删去。

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气好的话”和“生意好的话”强调“一天”捉
蝈蝈和卖蝈蝈的数量只是“理想状况”下的结果,可见平时捉蝈蝈和
卖蝈蝈的艰辛与不易。

6.示例:农民进城,城市受益!作为管理
者和城市居民,应善待、关爱进城农民,与他们和谐共处,给他们
第二个“家”。

《豆豆》
1.“我”教豆豆写名字;“我”教豆豆认数字;生日那天,豆豆咬下
一块苹果给我吃。

2.目的是拿豆豆取乐,以打发无聊时光。

3.不同,开头写口水,表明豆豆智商不高。

结尾再写口水,突出
了有些弱智的豆豆纯洁的心灵。

文章多次写豆豆的口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同时也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这是感动的泪。

远离家乡,孤身在外,无人关心“我”的生日,但是弱智的豆豆居然以最淳
朴的方式给“我”过生日。

这也是愧疚的泪。

这样一个心灵纯洁的孩子,“我”却一直拿他的缺点寻开心。

5.虽智商不高,但是天真可爱,心灵纯洁。

6.想象要合理,内容上要与原文相契合。

示例:
豆豆再来办公室的时候,
我都会拿出东西给他吃,摸摸他的头,握握他的手,在我眼里,他
不再是弱智的孩子。

《见过大世面的父亲》
1.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为了赢得别人的尊敬,假称自己到过许多
地方,还合成了一张在东方明珠塔下和母亲合影的照片2.以“见
过大世面的父亲”为题,既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使结尾有出人
意料之处,增添了文章的魅力,同时也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不能,这一段写“我”因摔断胳膊而沮丧受到哥哥的批评,
突出了父亲对儿女潜移默化的影响。

4.因为“我”尊敬爱戴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