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市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
王悦李庭奇闫旭宫贺喜史飞牛东
(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为了科学、准确评价玉米品种整体表现,通过对17个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指标分析,以及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分析,进而对玉米品种表现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全生育期相差较小,最短100d,最长105d,二者相差5d,生育进程基本一致,在试验点均能正常灌浆、成熟,且收获时间对下茬作物播种没有影响。

榜玉100、G2183、瑞华玉288、烟玉604、百玉5875、明天
760、烟玉601在本次试验中整体表现优秀,建议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品种;性状;产量;隶属函数;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1-0023-04
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1.00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常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930mm左右,气候较为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农业种植模式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属于一年两熟地区,也是黄淮海夏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之一。

玉米是阜阳市第二大粮食作物,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26.9万hm2,占阜阳市粮食播种面积的28%,占安徽省玉米播种面积的21%,仅次于宿州市、亳州市。

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到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粮食生产连年增产,再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稳面积、攻单产、多增产,守好三农“基本盘”,在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大方向下,农业生产上选择丰产、稳产、优质、综合表现好的作物品种十分重要。

为了推进玉米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扩大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玉米品种推广面积,本试验按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开展的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选择结合阜阳市实际情况征集、筛选出来的参试玉米品种,采取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方式,通过分析各参试玉米品种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表现,同时结合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参
试玉米品种多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参试玉米品种作出评价,筛选出在阜阳地区种植表现较好的品种。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阜阳市中北社区凡营村,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土壤主要为砂姜黑土,肥力中等偏上,地力比较均匀,前茬为小麦。

1.2试验材料
试验共选取了17个玉米品种,分别为登海939、瑞华玉288、富豫178、烟玉601、烟玉604、亚玉2号、东单1331、中农大678、榜玉100、金玉1869、金优189、合联1589、明天760、中农大688、百玉5875、G2183、郑单958。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郑单958作为对照(CK)。

采取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长方形,行长为34m,每小区10行,等行距种植,行距为60cm,株距为24.7cm,种植密度67500株/hm2。

1.4试验实施
播种后浇蒙头水,底肥施中化牌玉米专用缓释肥(28-7-7)900kg/hm2,追肥施尿素150kg/hm2;喷施5.5%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玉米螟2次,用10%戊唑醇+9%甲维茚虫威飞防1次防治病害;喷施24%烟嘧莠去津化学除草1次。

第一作者王悦(1989—),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
作。

E-mail:
收稿日期2023-02-22
202321
23
202321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玉米品种全部实收测小区产量,折算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每个品种边行连续取样品穗20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指标。

1.6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1],采用隶属函数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2]。

隶属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F1(X i)=(X i-X min)/(X max-X min)(1)
F2(X i)=1-(X i-X min)/(X max-X min)(2)式(1)、式(2)中,X i表示第i个指标值,X min表示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X max表示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

若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则采用公式(1)计算隶属函数值;若该指标为负向指标,则采用公式(2)计算隶属函数值。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农艺性状
由于整个出苗期温度适宜,雨水充沛,参试品种
出苗情况良好,苗期生长快速。

结合本地种植习惯,
玉米生长期一般在6月10—15日至10月1—5日。

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全生育期相差较小,最短100d,
最长105d,二者相差5d,生育进程基本一致,在试验
点均能正常灌浆、成熟,且收获时间对下茬作物播种
没有影响。

参试品种平均株高279.5cm,其中亚玉2号最高,为317cm;金优189最矮,为212cm;其余品种在257~309cm之间,整体株高偏高。

参试品种
平均穗位高105.4cm,明天760最高,为127cm;中农
大678最矮,为87cm;其余品种在89~123cm之间,
穗位高适中。

表1不同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表现
品种
登海939
瑞华玉288
富豫178
烟玉601
烟玉604
亚玉2号
东单1331
中农大678
榜玉100
金玉1869
金优189
合联1589
明天760
中农大688
百玉5875 G2183
郑单958(CK)全生育期/d
100
102
102
104
102
101
105
102
100
105
102
102
103
101
102
101
101
株高/cm
272
271
280
286
257
317
309
277
300
266
212
288
263
282
290
305
276
穗位高/cm
89
106
91
111
95
112
117
87
123
103
97
113
127
108
106
105
101
秃尖长/cm
1.5
0.6
1.8
0.8
0.7
0.9
0.8
0.5
0.9
1.0
0.7
1.2
1.3
1.0
1.2
1.1
1.2
倒伏率/%
10.0
10.0
37.6
10.0
10.0
10.0
47.6
倒折率/%
12.9
47.6
空秆率/%
0.0
3.6
4.7
3.4
1.3
4.1
2.4
3.8
4.6
4.0
4.0
0.0
5.6
8.3
3.5
1.3
10.2
穗腐病发生率/%
1.3
3.8
6.8
7.0
2.4
3.7
17.5
15.7
0.0
14.1
2.1
5.6
9.3
7.0
0.0
2.5
10.8
2.2抗性
由于玉米抽雄吐丝期持续遭遇38℃以上极高温
天气(极端高温会诱发玉米花粉粒形态结构畸变、受
精结实率降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减少等不利影响[3]),其间降水量偏少,导致玉米花粒、空秆情况不同程度
出现。

郑单958(CK)空秆率最高,为10.2%;其次是
中农大688,空秆率为8.3%。

秃尖现象也不同程度出
现,各品种秃尖长在0.5~1.8cm之间,秃尖长≥1.0cm
的品种有9个(表1)。

穗腐病整体发生较轻,东单1331、中农大678、金玉1869、郑单958、明天760较其他品种略重。

整个生育期间未出现强对流大风天气,参试品种未出现严重倒伏、倒折情况,大多数品种倒伏后仍能恢复正常生长,郑单958(CK)倒伏率和倒折率最高,均为47.6%;其次是亚玉2号,倒伏率为37.6%,倒折率为12.9%,出现倒伏后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生长,影响后期灌浆。

郑单958(CK)和亚玉2号在本次试验中抗倒伏能力较其他参试品种稍弱。

2.3穗部性状及产量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穗长15.9~18.8cm,郑单958(CK)穗长最短,明天760、瑞华玉288、G2183穗长均长于18cm;穗行数在12~16行之间,其中有10个品种穗行数为16行;行粒数在28.0~36.0粒之间;百粒重为30.0~38.2g,明天760百粒重最大,G2183、瑞华
24
玉288、榜玉100、合联1589百粒重均高于36.0g,郑单958(CK)百粒重32.5g。

受气候影响,参试玉米品种花粒现象稍多,整体穗粒数较少,穗长适中,百粒重较高。

由实收测产结果可知,郑单958(CK)产量为8766kg/hm2,排名第13位;产量超过10000kg/hm2的品种有烟玉601、G2183、榜玉100、瑞华玉288、明天760、烟玉604,其中烟玉601、G2183产量并列居第1位,均为11025kg/hm2,较郑单958(CK)增产25.8%;榜玉100产量10629kg/hm2,较郑单958(CK)增产21.3%;其后依次是瑞华玉288、明天760、烟玉604,产量分别为10478、10284、10203kg/hm2,较郑单958(CK)分别增产19.5%、17.3%、16.4%;亚玉2号产量最低,为8027kg/hm2,较郑单958(CK)减产8.4%;中农大688、合联1589、中农大678分别较郑单958(CK)减产6.8%、6.0%、1.2%。

2.4隶属函数分析
通过比较各指标隶属函数累加值大小对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累加值越大,表明综合表现越好[4]。

从表3可以看出,各品种隶属函数累加值都高于郑单958(CK),排名靠前的品种有榜玉100、G2183、瑞华玉288、烟玉604,在本次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适应性较
强;明天760、百玉5875、烟玉601在本次试验中综合表现优秀,适应性较好;中农大678、金玉1869、亚玉2号、登海939、郑单958(CK)在本次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差。

表2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
品种
登海939
瑞华玉288
富豫178
烟玉601
烟玉604
亚玉2号
东单1331
中农大678
榜玉100
金玉1869
金优189
合联1589
明天760
中农大688
百玉5875 G2183
郑单958(CK)穗长/
cm
16.5
18.6
17.8
17.8
17.5
17.7
17.3
16.1
17.9
17.0
16.2
17.6
18.8
16.7
17.2
18.4
15.9
穗粗/
cm
4.2
5.0
4.8
4.6
4.7
4.4
4.5
4.2
4.8
4.6
4.6
4.6
4.5
4.4
4.6
4.7
4.7
轴粗/
cm
2.5
3.5
3.0
2.7
2.9
2.6
3.0
2.5
2.8
2.5
2.6
2.5
2.8
2.2
2.4
2.6
2.7
穗行数
14
14
16
14
16
14
16
12
16
16
16
14
14
16
16
16
16
行粒数
29.0
34.0
31.0
35.0
36.0
28.0
33.5
31.0
33.0
28.5
30.0
28.0
35.0
35.5
34.0
31.0
31.0
百粒重/
g
34.0
36.9
35.6
30.1
32.3
34.7
30.0
33.4
36.7
31.9
35.7
36.1
38.2
34.1
35.6
37.6
32.5
小区籽粒产量/
kg
182.75
221.00
187.00
230.35
215.05
164.05
196.35
171.70
216.75
189.55
206.55
172.55
216.75
170.00
198.90
227.80
180.30
脱粒时水分含量/
%
13.4
16.8
13.7
16.0
16.8
14.2
13.2
11.5
14.0
15.5
16.8
16.2
16.8
15.7
15.8
15.1
14.7
产量/
(kg·hm-2)
9026
10478
9203
11025
10203
8027
9716
8663
10629
9131
9800
8243
10284
8169
9551
11025
8766
较CK±/
%
3.0
19.5
5.0
25.8
16.4
-8.4
10.8
-1.2
21.3
4.2
11.8
-6.0
17.3
-6.8
8.9
25.8
表3不同玉米品种各指标隶属函数值
品种
登海939
瑞华玉288
富豫178
烟玉601
烟玉604
亚玉2号
东单1331
中农大678
榜玉100
金玉1869
金优189
合联1589
明天760
中农大688
百玉5875 G2183
郑单958(CK)
隶属函数值
产量
0.33
0.82
0.39
1.00
0.73
0.00
0.56
0.21
0.87
0.37
0.59
0.07
0.75
0.05
0.51
1.00
0.25
穗长
0.21
0.93
0.66
0.66
0.55
0.62
0.48
0.07
0.69
0.38
0.10
0.59
1.00
0.28
0.45
0.86
0.00
穗粗
0.00
1.00
0.75
0.50
0.63
0.25
0.38
0.00
0.75
0.50
0.50
0.50
0.38
0.25
0.50
0.63
0.63
轴粗
0.23
1.00
0.62
0.38
0.54
0.31
0.62
0.23
0.46
0.23
0.31
0.23
0.46
0.00
0.15
0.31
0.38
穗行数
0.5
0.5
1.0
0.5
1.0
0.5
1.0
0.0
1.0
1.0
1.0
0.5
0.5
1.0
1.0
1.0
1.0
行粒数
0.13
0.75
0.38
0.88
1.00
0.00
0.69
0.38
0.63
0.06
0.25
0.00
0.88
0.94
0.75
0.38
0.38
百粒重
0.49
0.84
0.68
0.01
0.28
0.57
0.00
0.41
0.82
0.23
0.70
0.74
1.00
0.50
0.68
0.93
0.30
小区籽粒产量
0.28
0.86
0.35
1.00
0.77
0.00
0.49
0.12
0.79
0.38
0.64
0.13
0.79
0.09
0.53
0.96
0.25
脱粒时水分含量
0.64
0.00
0.58
0.15
0.00
0.49
0.68
1.00
0.53
0.25
0.00
0.11
0.00
0.21
0.19
0.32
0.40
25
202321表3(续)
品种
登海939
瑞华玉288
富豫178
烟玉601
烟玉604
亚玉2号
东单1331
中农大678
榜玉100
金玉1869
金优189
合联1589
明天760
中农大688
百玉5875 G2183
郑单958(CK)
隶属函数值
全生育期
1.0
0.6
0.6
0.2
0.6
0.8
0.0
0.6
1.0
0.0
0.6
0.6
0.4
0.8
0.6
0.8
0.8
株高
0.57
0.56
0.65
0.70
0.43
1.00
0.92
0.62
0.84
0.51
0.00
0.72
0.49
0.67
0.74
0.89
0.61
穗位高
0.05
0.48
0.10
0.60
0.20
0.63
0.75
0.00
0.90
0.40
0.25
0.65
1.00
0.53
0.48
0.45
0.35
倒伏率
0.79
1.00
0.79
1.00
1.00
0.21
1.00
1.00
1.00
1.00
0.79
0.79
0.79
1.00
1.00
1.00
0.00
倒折率
1.00
1.00
1.00
1.00
1.00
0.7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00
空秆率
1.00
0.65
0.54
0.67
0.87
0.60
0.76
0.63
0.55
0.61
0.61
1.00
0.45
0.19
0.66
0.87
0.00
穗腐
0.93
0.78
0.61
0.60
0.86
0.79
0.00
0.10
1.00
0.19
0.88
0.68
0.47
0.60
1.00
0.86
0.38
秃尖长
0.23
0.92
0.00
0.77
0.85
0.69
0.77
1.00
0.69
0.62
0.85
0.46
0.38
0.62
0.46
0.54
0.46
累加值
8.38
12.69
9.70
10.62
11.31
8.19
10.10
7.37
13.52
7.73
9.07
8.77
10.74
8.73
10.70
12.80
6.19
位次
13
3
9
7
4
14
8
16
1
15
10
11
5
12
6
2
17
3结论与讨论
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时,采用单一指标分析和综合分析各有优缺点。

通过分析单一指标,可以直观、精确地比较不同玉米品种间某一性状指标数值高低和表现好坏,从而对不同品种在某一特定性状上的表现作出判断和筛选。

本研究通过对单一指标分析发现,亚玉2号、郑单958倒伏率和倒折率偏高。

玉米生育前期倒伏影响后期植株生长发育,中后期倒伏使得穗粒数减少、百粒重和穗粒重降低,后期倒伏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形成[5],在选择品种时可以重点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好的品种。

从产量表现上来看,烟玉601、G2183产量最高,如果追求高产品种,可以适当考虑种植这2个玉米品种。

玉米适应性评价要看玉米品种综合表现,涉及多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如果仅依靠单一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则比较主观、片面;而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则较单一指标分析更科学、合理[6]。

综合考虑参试品种表现,可以更好地筛选出表现优秀品种和表现较差品种。

本文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
数、百粒重、产量、倒伏率、倒折率、秃尖、穗腐病发生
率、空秆率等性状进行逐一分析的同时,又采用了隶
属函数分析法对参试品种整体表现进行评价。

结果
表明:在本年度气候条件下,榜玉100、G2183、瑞华玉288、烟玉604、百玉5875、明天760、烟玉601整体表现优秀,建议在本地适当扩大种植面积。

参考文献
[1]张金明,贾小平,张晓强,等.陇南市玉米新品种引进比较
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21):18-22. [2]杨雨薇,王琳,卢俊峰,等.应用隶属函数法评价10个紫
花苜蓿品种的耐热性[J].草原与草坪,2021,41(4):81-88.
[3]商蒙非,石晓宇,赵炯超,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同区
域玉米生育期高温胁迫时空变化特征[J].作物学报,2023,49(1):167-176.
[4]雷雨婷,吕立堂,赵德刚.应用隶属函数法筛选贵州玉米
苗期抗寒种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36(2):35-39.
[5]殷丹丹.不同生育时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1.
[6]张春艳,吴荣华,庄克章,等.21个玉米品种在鲁南地区
的适应性评价[J].作物研究,2020,34(4):323-327.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