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7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安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化学试卷2016.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燃烧B.石油分馏C.大米酿酒D.金属腐蚀
2. 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B.冰融化C.氯化铵溶于水D.氢氧化钠溶于水
3.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A. 烧杯
B. 容量瓶
C. 蒸馏烧瓶
D. 试管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常用铁锅炒菜比常用铝锅好B.遇氯气泄漏人应顺风向低处跑
C.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5.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乃真硝石也”,这是运用了硝石的
A. 焰色反应
B. 氧化性
C. 还原性
D. 不稳定性
6. 下列关于钢管腐蚀与电化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不易被腐蚀
B.通常情况下,钢管的电化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管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 →Fe3+
7.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Ne和Na+的结构示意图均为
B. 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10 2 8
C. 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D.NH4Br的电子式:
8. 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NaOH固体含有
A.2N A个阳离子B.10N A个电子
C.N A个氢氧根离子D.2N A个共价键
9. 下列有机物按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3-乙基丁烷B.2-甲基-3-戊烯
C.2-甲基-2-丙醇D.2-甲基-2-丁炔
10.下列说法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粗盐在空气中易潮解B.NH4Cl与ZnCl2用于金属焊接中除锈
C.用热纯碱溶液去油污 D. 蒸干并灼烧FeCl3溶液得到Fe2O3
11.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中是杂质),使用NaOH溶液不能除去的是
A. MgO固体(Al2O3)
B. Na2CO3溶液(NaHCO3)
C. MgCl2溶液(AlCl3)
D. Br (Br2)
12. 实验室鉴别己烷、1-己烯和邻二甲苯,可选用的试剂是
A. 溴水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溴水
D. 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3.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备NH3,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制备NH3B.装置乙:干燥NH3
C.装置丙:收集NH3D.装置丁:吸收多余NH3
14. 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
2N 2 (g)+6H2O(l)4NH3 (g)+3O2 (g) – Q(Q>0) ,如果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15.下列曲线表示F、Cl、Br元素及所形成物质的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
是
16.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
体,两瓶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质量
B. 密度
C. 碳原子数
D. 原子总数
17.在0.1mol/L的NH4Fe(SO4)2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Ba2+、Br-、I-B.K+、Na+、CO32-、OH-
C.Cu2+、Al3+、Cl-、NO3-D.Ca2+、Mg2+、CH3COO-、SCN-
18. 向KOH溶液中通入11.2 L(标准状况)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三种含氯盐:0.7molKCl、
0.2molKClO和X。
则X是
A.0.1molKClO4B.0.1molKClO3
C.0.2molKClO2D.0.1molKClO2
19. 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
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量
B. CH3COOH的电离程度
C. 溶液中H+的物质的浓度
D. CH3COOH的物质的量
20. X、Y、Z、W、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
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 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 < W
C.R为氧元素
D.X与Z可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二、综合题1(本题共17分)
磷化氢(PH3)、氧硫化碳(COS)均可作储粮害虫杀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21. 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核外有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其最外层有种运动
状态不同的电子,这些电子占据的轨道数为个。
22. 氧硫化碳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已知COS与CO2
的结构相似,试写出COS的电子式,COS属于分子(填“极性”
或“非极性”)。
23. 用硫酸铜溶液吸收PH3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 PH3+ H2O→Cu3P↓+ H3PO4+ H2SO4
(1)配平上述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当吸收2.2molPH3转移电子______mol。
氧硫化碳水解及部分应用流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COS H2S Na2S M溶液+H2
24. 写出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
25. 若M溶液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S2O32﹣,则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
三、综合题2 (本题共14分)
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26. H 2和CO合成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2mol CO和1mol H2,1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含有0.4mol CH3OH(g)。
则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为;10min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若要加快CH3OH的生成速率并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填一种合理的措施)。
27.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2(g) +3H2(g) CH3OH(g) +H2O(g)+Q。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使CO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
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Q 0(填“大于”或“小
于”)
28.如右图所示,利用缺铁氧化物[如Fe 0.9O]可实现CO2
的综合利用。
请说明该转化的2个优点_____________。
若用1 mol缺铁氧化物[Fe0.9O]与足量CO2完全反应可
生成________mol C(碳)。
四、综合题3(本题共14分)
某同学用含少量硫酸铁的硫酸钠固体,制取芒硝(Na2SO4·10H2O),操作流程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9.操作I的名称是;操作III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30.试剂A为;试剂B为,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
实验中加入适量试剂B的实验方案为。
31.操作V的步骤依次是(用编号填入)
a.过滤
b.冷却
c.蒸发浓缩
d.蒸发至接近蒸干
五、综合题4(本题共15分)
某药物H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32. 反应Ⅰ中X为烃,其氢的质量分数与苯相同,则X的名称。
33. 写结构简式:A 。
D 。
34. 写出反应Ⅱ的反应条件:。
35. 写出反应类型:A→B 。
C→D 。
36. 写出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7. 写出两种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发生银镜反应②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③属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
静安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中化学等级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A B D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A
A
C
C
B
B
C
二、综合题1(本题共17分)
21. 1s 22s 22p 63s 23p 3 , 5 , 5,4 (各1分,共4分) 22. 第二周期第VIA 族 , ,极性 (各1分,共3分)
23. (1)24CuSO 4+11PH 3+ 12H 2O →8Cu 3P ↓+3H 3PO 4+24H 2SO 4
(配平2分,电子转移1分) (2) CuSO 4 (1分) 4.8 (2分) 24. H 2S+ 2OH - →S 2- + 2H 2O (2分) 25. 2S 2﹣
+5H 2O
S 2O 32﹣
+4H 2↑+2OH ﹣
(2分)
三、综合题2 (本题共14分) 26. 0.4mol/L , 0.04mol/(L.min ),增大压强(增加H 2的量)(各2分,共6分) 27. (1)c (CH 3OH ). c (H 2O ) c (CO ). c 3(H 2)
(2分) (2)大于 (2分)
28. 将CO 2转化为C 和O 2;利用了太阳能;Fe 3O 4可循环使用(2分);0.1(2分) 四、综合题3(本题共14分) 29. 溶解(1分),烧杯、玻璃棒、漏斗(各1分,共3分)
30. 氢氧化钠(或NaOH );硫酸(或H 2SO 4),除去操作II 中加入过量的NaOH ,在滴加硫酸的过程中,不断用pH 试纸(或pH 计)测定溶液的pH 至刚好为7。
(各2分,共8分) 31. c b a (2分)
五、综合题4(本题共15分) 32. 乙炔 (2分) 33.
CH =CH 2
CH 2CHO
(各2分,共4分)
34. 浓硫酸、加热,(1分) 35.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各1分,共2分)
36.
(2分)
37.
(合理即给分,各2分,共4分)
△
24e
CHO
CH 2OH
CH 3 HCOO
静安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化学试卷2016.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燃烧 B.石油分馏 C.大米酿酒 D.金属腐蚀
【答案】B
点晴: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物理变化指物质间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 B.冰融化 C.氯化铵溶于水 D.氢氧化钠溶于水
【答案】D
【解析】A.碘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C.氯化铵溶于水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D.氢氧化钠放热,故D正确;故选D。
点晴:本题考查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也会放热,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的溶解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3.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容量瓶 C.蒸馏烧瓶 D.试管
【答案】D
【解析】A.烧杯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A错误;B.容量瓶不能加热,故B错误;C.蒸馏烧瓶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C错误; 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D正确;故选D。
点晴:本题考查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试管能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量筒、集气瓶不能加热。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用铁锅炒菜比常用铝锅好 B.遇氯气泄漏人应顺风向低处跑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答案】B
5.《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运用了硝石的
A.焰色反应 B.氧化性 C.还原性 D.不稳定性
【答案】A
【解析】钾的焰色反应是紫色,用火烧硝石(KNO3),是钾的焰色反应,故选A。
6.下列关于钢管腐蚀与电化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不易被腐蚀
B.通常情况下,钢管的电化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管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 →F e3+
【答案】B
【解析】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是阳极,钢管更易被腐蚀,故A错误;B.通常情况下,钢管的电化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故B正确;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容易过程原电池,钢管是负极,易被腐蚀,故C错误;D.钢管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2e-=Fe2+,故D错误;故选B。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e和Na+的结构示意图均为 B.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D.NH4Br的电子式:
【答案】D
8.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NaOH固体含有
A.2N A个阳离子 B.10N A个电子
C.N A个氢氧根离子 D.2N A个共价键
【答案】C
【解析】1molNaOH固体含有1mol钠离子和1mol氢氧根离子,含有20mol电子,氢氧根中含有1mol共价键,故选C。
9.下列有机物按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3-乙基丁烷 B.2-甲基-3-戊烯
C.2-甲基-2-丙醇 D.2-甲基-2-丁炔
【答案】C
【解析】A.主链选择错误,应该是2,2,3-三甲基戊烷,故A错误;B.编号错误,应该是4-甲基-2-戊烯,故B错误;C.2-甲基-2-丙醇名称正确,故C正确;D.结构错误, 2-甲基-2-丁炔不存在,故D错误;故选C。
点晴:掌握有机物命名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有机物系统命名中常见的错误归纳如下:①主链选取不当(不包含官能团,不是主链最长、支链最多);②编号错(官能团的位次不是最小,取代基位号之和不是最小);③支链主次不分(不是先简后繁);④“-”、“,”忘记或用错。
10.下列说法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粗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B.NH4Cl与ZnCl2用于金属焊接中除锈
C.用热纯碱溶液去油污 D.蒸干并灼烧FeCl3溶液得到Fe2O3
【答案】A
11.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中是杂质),使用NaOH溶液不能除去的是
A.MgO固体(Al2O3) B.Na2CO3溶液(NaHCO3)
C.MgCl2溶液(AlCl3) D.(Br2)
【答案】C
【解析】A.氧化铝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MgO不能,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MgO固体中的Al2O3,故A不选;B.碳酸氢钠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故B不选;C.氢氧化钠与MgCl2和AlCl3都能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除去MgCl2溶液中AlCl3,故C选;D.氢氧化钠与溴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而
不溶于水,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中的Br2,故D不选;故选C。
学#
12.实验室鉴别己烷、1-己烯和邻二甲苯,可选用的试剂是
A.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和溴水 D.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D
13.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备NH3,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制备NH3 B.装置乙:干燥NH3
C.装置丙:收集NH3 D.装置丁:吸收多余NH3
【答案】C
【解析】A.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故A错误;B.浓硫酸钠与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B错误;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选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用丁装置容易产生倒吸现象,故D错误;故选C。
14.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2N 2 (g)+6H2O(l)4NH3 (g)+3O2 (g) – Q(Q>0) ,如果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解析】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应是升高温度,改变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正反应速率瞬间最大,由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又开始降低,故选A。
15.下列曲线表示F、Cl、Br元素及所形成物质的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答案】A
16.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密度 C.碳原子数 D.原子总数
【答案】C
【解析】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气体中分子总数相等,每个分子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因此碳原子总数相等,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容积相等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本题的易错点是D,C2H2和C2H6的平均组成不一定是C2H4。
17.在0.1mol/L的NH4Fe(SO4)2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Ba2+、Br-、I- B.K+、Na+、CO32-、OH-
C.Cu2+、Al3+、Cl-、NO3- D.Ca2+、Mg2+、CH3COO-、SCN-
【答案】C
18.向KOH溶液中通入11.2 L(标准状况)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三种含氯盐: 0.7molKCl、0.2molKClO和X。
则X是
A.0.1molKClO4 B.0.1molKClO3
C.0. 2molKClO2 D.0.1molKClO2
【答案】B
【解析】11.2L(标准状况)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因为:0.7molKCl、
0.2molKClO,根据氯守恒,所以X的物质的量为:0.5×2-0.7-0.2=0.1mol,设X中Cl的化合价为x价,由电子得失守恒分析可知:0.7×1=0.2×1+0.1x,即x=5,所以X中氯的化合价为+5价,则X为KClO3,物质的量为0.1mol,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
明确得失电子守恒和氯守恒为解答关键。
19.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量
B.CH3COOH的电离程度
C.溶液中H+的物质的浓度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答案】B
【解析】
考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20.X、Y、Z、W、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 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 < W
C.R为氧元素
D.X与Z可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答案】C
【解析】X、Y、Z、W、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为第IA族元素;Z 最外层有4个电子,位于第IVA族,W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第VA族,R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第VIA族;Y原子半径最大,为Na元素,X原子半径最小,为H元素;Z原子和W原子半径接近、W原子半径大于Z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Z,所以Z是C、W是N、R为S 元素;A.Y离子为Na+,有两个电子层,而W离子为N3-,也有2个电子层,而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Y<W,故A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由于Z为C元素,而W为N元素,非金属性W更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故B正确;C.由于R处于第VIA族,且半径大于Z和E,故R为硫元素,故C错误;D.X、Z可以形成CH4,而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学生推断及知识综合运用、灵活运用能力,明确离子半径比较方法、最高价含氧酸比较方法是解本题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是D,要注意碳的氢化物有很多种。
21.磷化氢(PH3)、氧硫化碳(COS)均可作储粮害虫杀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核外有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其最外层有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这些电子占据的轨道数为___个。
(2)氧硫化碳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已知COS与CO2的结构相似,试写出COS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COS属于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用硫酸铜溶液吸收PH3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CuSO4+ PH3+ H2O→ Cu3P↓+ H3PO4+ H2SO4
(4)配平上述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当吸收2.2molPH3转移电子______mol。
氧硫化碳水解及部分应用流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COS H2S Na2S M溶液+H2
(5)写出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6)若M溶液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S2O32﹣,则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1).1s22s22p63s23p3 (2).5 (3).5 (4).4 (5).第二周期第
VIA族 (6). (7).极性
(8). (9).CuSO4 (10).4.8 (11).H2S+ 2OH-→S2- + 2H2O (12).2S2﹣+5H2O S2O32﹣+4H2↑+2OH﹣
(2)氧硫化碳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
A族;碳原子与氧氧原子、硫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COS分子电子式为,COS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以是极性分子,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极性;
(3)1)该方程式中Cu价态由+2→+1,P价态由-3→+5,为保证化合价升降数相等,Cu3P与H3PO4
计量数分别为8、3,CuSO4的系数是24,H2SO4系数是24,根据元素守恒,得到:
24CuSO4+11PH3+12H2O═8Cu3P↓+3H3PO4+24H2SO4,电子转移数目为:
,故答案为:
;
(5)依据题干信息:硫离子和水反应生成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气,根据硫原子守恒,产物需
有因离子,根据原子守恒,产物还有氢氧根离子,反应为:2S2-+5H2O S2O32-+4H2↑+2OH-,
故答案为:2S2-+5H2O S2O32-+4H2↑+2OH-。
学%
22.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1) H 2和CO合成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2mol CO和1mol H2,1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含有0.4mol CH3OH(g)。
则达到平衡时CO的浓度为_______;10min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若要加快CH3OH的生成速率并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填一种合理的措施)。
(2)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3H 2(g) CH3OH(g) +H2O(g)+Q。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使CO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Q_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3)如右图所示,利用缺铁氧化物可实现CO2的综合利用。
请说明该转化的2个优点
_____________。
若用1 mol缺铁氧化物与足量CO2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____mol C(碳)。
【答案】 (1).0.4mol/L (2).0.04mol/(L·min) (3).增大压强(增加H2的量) (4). (5).大于 (6).将CO2转化为C和O2、利用了太阳能;Fe3O4可循环使用 (7).0.1
=0.04mol/(L.min);若要加快CH3OH的生成速率并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压强、增加H2的量等,故答案为:0.4mol/L;0.04mol/(L.min);增大压强、增加H2的量等;
(2)①根据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其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②根据图象可知达到平衡后,温度越高,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则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则Q>0,故答案为:大于;
(3)根据图示可知,Fe0.9O可以将CO2转化为Fe3O4和C,而Fe3O4又在太阳能高温作用下分解为Fe0.9O和氧气,在此循环过程中,利用了太阳能,Fe3O4可循环使用,且能将CO2转化为C 和O2,减少了空气污染;依据图示得到化学方程式为:Fe0.9O+0.1CO2=xC+Fe3O4,依据碳原子守恒得到x=0.1。
故答案为:将CO2转化为C和O2;利用了太阳能;Fe3O4可循环使用;0.1。
学*
23.某同学用含少量硫酸铁的硫酸钠固体,制取芒硝(Na2SO4·10H2O),操作流程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III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为__________;试剂B为__________,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加入适量试剂B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V的步骤依次是________(用编号填入)
A.过滤 B.冷却 C.蒸发浓缩 D.蒸发至接近蒸干
【答案】 (1).溶解 (2).烧杯、玻璃棒、漏斗 (3).氢氧化钠(或NaOH) (4).硫酸(或H2SO4) (5).除去操作II中加入过量的NaOH (6).在滴加硫酸的过程中,不断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pH至刚好为7 (7).c b a
(1)操作Ⅰ的名称为溶解固体,操作 III是过滤操作,据此选择所需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漏斗,故答案为:溶解;烧杯、玻璃棒、漏斗;
(2)上述分析可知A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为稀硫酸溶液,加入稀硫酸除去操作 II中加入过量的NaOH,利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判断是否恰好中和剩余氢氧化钠,实验中加入适量试剂B的实验方案为:在滴加硫酸的过程中,不断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pH至刚好为7,故答案为:氢氧化钠;硫酸;除去操作 II中加入过量的NaOH,在滴加硫酸的过程中,不断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pH至刚好为7;
24.某药物H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中X为烃,其氢的质量分数与苯相同,则X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写结构简式:A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Ⅱ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类型:A→B__________。
C→D__________。
(5)写出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两种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生银镜反应②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③属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
【答案】 (1).乙炔 (2). (3). (4).浓硫酸、加热(5).加成反应 (6).氧化反应 (7).
(8). (9).
【解析】根据合成线路可知,D与新制Cu(OH )2加热条件下反应,酸化后得到E,发生反应Ⅱ生成苯乙酸乙酯,则E为苯乙酸,D为;C催化氧化生成D,则C为;B水解生成C,则B为;A与溴化氢在双氧水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所以A为,反应Ⅰ中X为烃,氢的质量分数与苯相同,比较苯与A的结构可知,苯与X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所以X为CH≡CH。
E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与氢气发生加成,醛基转化为羟基,则G的结构简式为:
,G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
(1)根据上述分析, X为CH≡CH,名称是乙炔,故答案为:乙炔;
(2)根据上述分析, A为, D为,故答案为:;
;
(5)G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6)E为苯乙酸,①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②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③属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满足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可以写成间位或对位)、(可以写成邻位或对位),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试题涉及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注意根据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6)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为易错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