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意象·高原阳光——杨瑞洪的艺术情怀

合集下载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第五期开讲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第五期开讲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第五期开讲作者:杨慧敏周滎鸿来源:《现代艺术》2018年第06期2018年5月15日下午,《现代艺术》“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第五期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演讲厅成功举行。

此次讲坛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协办。

讲坛由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创始人李兵担任主讲嘉宾,讲坛主题为“写意精神笔中蕴无须点墨雪自来——李兵山水画视觉法则漫谈”。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评协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李明泉担任学术主持。

整个讲坛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讲解方式,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内容展开:一、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及欣赏方法就雪山画是写实还是写意这一点,李兵认为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感觉的真实不等于照搬物象,写实不等于没有写意。

他的山水画写实与写意兼具,首先是李兵画的雪山与人们看到的雪山形象高度一致;其次是李兵画的雪山与人们心目中对雪山的感觉高度一致;最后是李兵画的雪山与人们对雪山精神的理解高度一致。

李兵作品的特点有:1.造型的客观性——从外观形象到内部结构都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保持了视觉上的一致性。

2.笔墨的准确性——自创的笔墨技法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自然物象,笔墨效果与人对物象的感觉保持了一致。

3.图示的思想性——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契合了当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思想脉搏。

二、李兵山水画的视觉法则及产生原因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的创作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正、新、整。

正是指路子正、立意正、气象正;新是指技法新、表现新、图示新;整是指结构整、调子整、要素整。

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的视觉法则表现为:元素造型优美,不对称不重复,物象和谐互补,画面色差制约,视觉清晰优先,笔墨技法创新。

这也是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的特殊价值所在。

李兵山水画视觉法则的产生来自于形成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独立语言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一)思想理论基础(李兵学术观)1.艺术民本论:他认为艺术源于民、立于民、传于民,只有经得住人民群众检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高原意象·雄肆苍茫——杨瑞洪意象高原油画解读

高原意象·雄肆苍茫——杨瑞洪意象高原油画解读

第33卷第4期2016年12月阿坝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Aba Teachers UniversityVol.33,No.4Dec. 2016局原意象•雄肆苍茫---杨瑞洪意象高原油画解读大唐卓玛(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系,四川汶川623002)摘要:杨瑞洪是阿坝高原艺术群体的代表人物,《雪域•高原》、《高原•阳光》是他近期关于高原意象的油画作 品。

他笔下的高原雄肆苍茫、气韵生动,画作的线条与色彩交融,油画语言的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西部高原的风景 与人物都得到生动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用线与油画的厚重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杨瑞洪油画;高原意象;雄肆苍茫;线条与色彩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1707(2016)04 -0105 -03中国是多民族多地域的国家,这是中国民族性 的基本特色,也是中国油画民族性展示的巨大空间。

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广袤地域文化汇成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如果我们仅仅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中国传统 文化会陷入表面和空洞,只有深入的了解认识不同 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并从中找到人类文化的共 性与本土文化的个性予以张扬,才能更加深刻的理 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民族精神之所在。

中国油画历经百年,几代中国艺术家在油画的 东方审美精神的探索中,为我们留下的无数经典名 作。

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洪凌、苏天赐、欧洋等 油画家都做了不懈的探索,创作出了既有东方意蕴 又有油画魅力,并具有强烈的个人绘画语言的意象 油画。

一、杨瑞洪油画的高原意象与东方气韵中国文化所蕴涵的东方审美精神,是一种似与 不似的“意象”,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境界”。

“写意”同“气韵”是紧密相连的,是“或咫尺之图,写 千里之景”的中国文人艺术哲学之最高境界。

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标准。

所谓“境 界”,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

它是永恒的,老子所谓“得道”是也。

得道,人之精神 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试题

高港中学2021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新人教版一、积累运用:〔一共30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Mò〔〕然回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桑,饱受磨难,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叱zhà〔〕风云的魄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我们坚信,有各民族并肩驰chěng( ),同舟一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2.以下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

〞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人民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HY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D.我们吟诵着HY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HY之中呢?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造了一座巍峨的海蜃楼...。

B.假疫苗事件一经媒体曝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轩然大波....。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阔亮堂,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D.三水湾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4.根据提示补全名句或者填写上课文原句〔8分,1—6每一小题1分,第7题2分〕①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东隅已逝,。

④,吾将上下而求索。

⑤“〞,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⑥,思而不学那么殆。

⑦毕业在即,挚友李想在你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的赠言,请你选择有关友谊、志向、祝愿的古诗词名句回赠李想。

,。

5.名著阅读。

〔8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国〔国籍〕的。

当代画家杨晓阳四十三幅阳刚壮美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当代画家杨晓阳四十三幅阳刚壮美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当代画家杨晓阳四十三幅阳刚壮美经典绘画作品赏析重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幅幅熟悉的、带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欣赏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新锐们的创作,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文化自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题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美术如何适应社会进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

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论述,才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制定的艺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

50年代,为了使包括亿万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民大众享用美术,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美术界和出版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在群众中易于传播的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艺术。

其中以图为主、辅以文字,既能传播文化知识,又能普及美育的连环画,尤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50年代中期,李可染、傅抱石、石鲁、赵望云、关山月等艺术名家外出写生,在全国美术界掀起写生热潮,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冲击,美术界开展的关于中国艺术如何走向现代的学术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西方艺术的现代创新之路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某些观念和技巧可以适当借鉴,但它反传统的激进思想和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实践,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中国现代艺术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从现实社会人们审美需求出发,参照国际视野,探求自己的前行之路。

中国艺术家以平和、镇定的心态对待之,关注和吸收其利用新信息媒介丰富艺术创造手段的一些新成果,为我所用。

他们坚信兼重理性和感情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永恒价值。

属于视觉艺术的美术创造,乃依靠形式承载思想感情,刺激人们的视觉和感动人们的心灵,只有创作者运用心、眼、手合作的创造,作品才能有动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2014年全国城市规划专指委城市设计竞赛_图文_范文_七日志_用文字记录生活

2014年全国城市规划专指委城市设计竞赛_图文_范文_七日志_用文字记录生活

2014年全国城市规划专指委城市设计竞赛_图文_范文_七日志_用文字记录生活相关专题: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2014年会城市设计课程作业点评2014-9-27,深圳大学评审概况简介? 初步评审意见? 公布获奖名单设计主题围绕“回归人本,溯源本土”的年会主题,自定规划基地及设计主题,构建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

2 成果要求(1)用地规模:5~20公顷;(2)设计要求:紧扣主题、立意明确、构思巧妙、表达规范,鼓励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3 参评要求(1)参与者应为我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原城市规划专业)的高年级(非毕业班)在校本科生,每份参评方案的设计者不超过2人;(2)参评作品必须为参评学生所在学校本学年的一份正式规划设计的课程作业;(3)参评作品和教学大纲中不得包含任何透露参评者及其所在学校的内容和提示;(4)每个学校报送的参评作品不得超过3份;(5)参评作品必须附有加盖公章的正式函件同时寄送至本次评优活动的组织单位,恕不接受个人名义的参评作品。

1参赛作业年份2014 2013 通过格式审查提交数量提交院校违规数量数量208 215 77 76 8 10 200 205资格审查未通过:8份,其中:–透露学校信息:2份–用地规模严重超要求:6份初审评委51人(网评200份作业,20份/人)21位专指委委员+ 30位设计单位专家终审评委7人(终评72份作业)专指委委员:毛其智、运迎霞、王世福、孙施文、刘博敏、陈燕萍、赵天宇。

终审获奖作业年份获奖作业2014 2013 72 82 获奖作业占通获奖院校占通获奖院校过初审比例过初审比例36% 46 61% 40% 46 61%初步评审意见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海子经典诗歌

海子经典诗歌

海子经典诗歌海子经典诗歌1《八月之杯》八月逝去山峦清晰河水平滑起伏此刻才见天空天空高过往日有时我想过八月之杯中安坐真正的诗人仰视来去不定的云朵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将你看清一只空杯子装满了我斯碎的诗行一只空杯子————可曾听见我的叫喊!一只空杯子内的`父亲啊内心的鞭子将我们绑在一起抽打海子经典诗歌2对于现在人来讲,我觉得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要多,充其量我也是一个看诗的人,对于很多大家的诗与散文都有一种向往与追求。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诗,又有人说:懂得了生活才是一本好诗……我不知道怎么了,也许我也是生活在农村,用自私的角度讲,对于海子和徐志摩我更偏向海子。

海子是个先验性的诗人,在他的身上,预言性的、启示性的东西不断为人们所发蒙,所感知,这是海子神话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觉得海子的诗歌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理想化,真实中透露着无能为力。

海子死后,很多大家都对他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有人说海子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有的人断章取义说海子的诗不值得一读,平淡,思维混乱。

对于以上的说法,我个人觉得海子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资料上看见这句话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

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原理来源与真实都无从考验,我觉得不论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没有理由果断的评价,最有价值的评价应该来源海子本人的诗,我觉得海子有大部分诗歌都有自杀的预兆,比如:《七月不远》、《自杀者之歌》、《跳伞塔》和《春天,十个海子》。

每首都有让人读着凄凉悲哀的因素。

不管他是怎么去验证自己,我们都得看他的诗歌艺术性,读了海子全部诗歌,我都觉得每首诗歌都有一种阻力和向往。

感觉海子的每一首诗都有孤独、徘徊、寂寥、憔悴、悲伤而绝望。

他加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没有人能知道,城市与村庄之间剧烈反差,也源于当时社会与社会的斗争性,在他心里现实和理想发生了强烈破碎,简单、偏执、倔强、敏感、对爱情执着,总是带着淡淡的伤感。

艺术之家数据库——杨瑞洪油画作品欣赏

艺术之家数据库——杨瑞洪油画作品欣赏

艺术之家数据库——杨瑞洪油画作品欣赏杨瑞洪教授四川省教学名师,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1963年生于阿坝州汶川,祖籍四川安岳。

1981年中师美术班毕业任教金川县中;198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6年西南师大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毕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阿坝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参展;2002中国油画大展(浙江);2003中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展(杭州);2011时代精神\全国人物肖像油画作品展(北京);2013高原·高原-第二届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年度展,获三等奖;(西安)2014四川文华美术奖作品展;(成都)2002全国教师优秀作品展(北京);1987四川油画展(成都);89成都纯粹绘画八人展(成都);1996高原风\杨瑞洪油画展(重庆);2007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成都);2004韩国汉城龙山国际美术交流展(韩国);2004中国艺术博览会(北京);2005中国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2006走进湿地\四川美术家写生作品展(成都);2007阿坝高原当代油画展(成都); 2008劫后余生-杨瑞洪·大唐卓玛油画作品展(成都);2009他们来自汶川\杨瑞洪·大唐卓玛艺术展(北京);2010走南创北\新春当代油画七人展(北京);2011不屈的脊梁\512汶川地震四川美术作品巡展;2009云朵中的祈福\512周年祭综合艺术展(北京);2010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年展(成都);2011感恩羌山-杨瑞洪·大唐卓玛油画作品展(成都)2012景·成-藏地行艺术交流展(成都);2013图像的共生-四川十人油画作品展(成都)2014高原·高原第四届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年度展(西安)第四届高原油画展学术奖;2014 艺术牧民·艺术生活-绘画作品四人展(成都)图像共生·中法艺术家作品交流展(成都)2015共鸣·中德国际艺术六人展;美好家园·四川水彩油画展;201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四川美术作品展;2015 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过程作品展;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作品展;2016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16四川省美术作品展;2016 视觉消费·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平行展;2017 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作品邀请展;2018 绘·江南-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汇聚展;2019 学院传承·第三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邀请展;专著画册:《中国优秀美术家丛书——杨瑞洪作品专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05;《当代名家名作鉴赏·杨瑞洪意象高原作品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10;《意象高原·阿坝油画群体专辑-杨瑞洪作品集》成都时代出版社2018.12;《山水相依·重庆师范大学/阿坝师范学院-首届美术教师风景写生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08;《绘画基础教材·简笔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8;《21世纪全国高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色彩与应用》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11;作品发表;《今日中国美术》、《中国油画》、《中国艺术家》、《美术大观》、《美术》、《民族》、《巴蜀画派》、《画苑》《四川美术》《当代中国油画家·百人作品集》、《第三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作品集》、《空港》《九寨沟》、《百坡》、《艺术教育》、《当代中国美术家》、《当代油画》、《今日收藏》、《四川文学》、《草地》、《青年作家》、《时代女性》、《华人艺术》、《羌族文学》、《中国文化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首尔迪书画艺术拍卖作品集》、《美术报》作品收藏;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深巷画廊;北京原色生活画廊;台湾意象画廊、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四川岁月艺术馆、美国\韩国\新加坡\台湾及国内私人收藏;杨瑞洪油画作品简述1989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至今,我一直在探索具有东方审美精神的中国意象油画风格,在线条与色彩的碰撞交融中寻找具有独特个性的油画语言。

中国西部旷野题材绘画中的民族气质

中国西部旷野题材绘画中的民族气质

872024/03 No.26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魏晋以来, 中国人对山水风景情有独钟。

这种追求使得山水在人们的心中有着独特的审美维度。

宋代以来,中国有关山水的审美意象更加趋向江南一带空灵秀逸、烟雨蒙蒙的旖旎风光,而忽略了西部地区壁立千仞、大山如屏的粗犷风景。

因此,黄宗贤说:“西部美术似乎衰落了,西部似乎从中国艺术舞台的中心退居于边缘地带……元代以降,东部江南地区的文人画派伴随着中国主流文化内在品格的变异而获得‘正宗’地位后,西部失去了推动艺术变革的强劲势头。

”[1]但西部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以自身的独特表现不断赓续着民族文化精神。

一、传统绘画中的西部旷野(一)“青绿山水”之煌山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风景艺术表现形式,其山水便指自然,而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即为旷野。

魏晋至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

最早出现的便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其以石青、石绿绘制旷野山川,使宽广无垠的自然风景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

尔后,盛唐时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进一步开创了富丽堂皇的金碧山水。

这些画家表现的景致有所不同,但有着相似的图示,即借浓丽的色彩描绘壮丽峻峭的锦绣河山,令画面呈现出开放高贵的精神气质,以此彰显旷野文化宽宏博大的民族气质。

李昭道作品《明皇幸蜀图》(图1)中附乾隆题跋:“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

”此画作为传统青绿山水的代表,有着动人的感染力及辉煌的色调。

画中山体壁立千仞、棱角分明,再现了西部地区的山川状貌。

石青、石绿以及泥金的运用,丰富了物象的色彩表现。

《明皇幸蜀图》呈现出宽宏博大的气质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出开放、高贵的精神气质,也成为锦绣江山的物质化 表现[2]。

(二)“北派山水”之势五代至北宋时期,艺术家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之上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崇山峻岭,展现旷野雄伟壮阔的面貌,创造出具有雄健、厚重等意境的北派山水。

关陕一带以寒山枯木的地域特色吸引了众多画家。

从舞蹈《天浴》窥藏族文化之美

从舞蹈《天浴》窥藏族文化之美

从舞蹈《天浴》窥藏族文化之美《天浴》舞蹈是林清玄取材于藏族文化和民俗传统的舞蹈作品,其舞蹈灵感来源于藏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氛围。

整个舞蹈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初见》、《天地间》和《梦回玉川》。

在每一个部分中,舞者们通过卓越的技艺和动作,展现了藏族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在《初见》中,舞者们以轻盈的舞步和柔美的手势展现出藏族淳朴的情感和热情的民俗风情。

他们仿佛在诉说着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天地间》中,舞者们舞动起来,仿佛在模拟藏区神圣的天地山川,展现出一种宏大而深刻的艺术境界。

他们的舞姿犹如大自然的精灵,展现了藏族文化对大自然的融合与尊重。

而在《梦回玉川》中,舞蹈带有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舞者们轻盈飘逸的舞姿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他们的舞蹈动作不仅展现了藏族文化中的诗情画意,更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通过《天浴》这一舞蹈作品,我们可以窥见藏族文化之美。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高原荒凉的地带,他们的文化充满神秘和魅力。

在这片幽静的土地上,藏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宗教、建筑、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而《天浴》正是将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入通过舞者们的舞蹈表达,展现出了藏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藏族文化中最著名的就是宗教文化,而舞蹈正是宗教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藏族人民的信仰中,舞蹈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与神灵沟通和祈祷的方式。

舞蹈《天浴》中的舞者们,通过精湛的舞姿和表情,仿佛在向神灵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

他们的舞蹈动作中蕴含着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情,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的热爱。

除了宗教文化,藏族文化中还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

舞蹈《天浴》中的舞者们,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展现了藏族人民纯朴的情感和热情的生活态度。

他们的舞蹈动作柔美而优雅,仿佛在述说着藏族人民对家国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高原之巅的扎西德勒——评杨志军小说《雪山大地》

高原之巅的扎西德勒——评杨志军小说《雪山大地》

41《雪山大地》评论小辑高原之巅的扎西德勒——评杨志军小说《雪山大地》赵月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概这是诗人艾青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句,正像该诗题目所说《我爱这土地》,人们通常都会热爱自己的故乡,而诗人作家往往更具有浓重的恋地情结,他们不厌其烦地书写着基于某一地域的前尘往事或美丽乡愁,把一个“邮票大小的地方”变成了引人瞩目的文学空间。

杨志军无疑也是这样一位非常热爱故土家园的“恋地”作家——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在书写自己生活的地方:假如他不曾在青海度过半生,大概就没有《无人区》《环湖崩溃》《大悲原》《藏獒》《伏藏》《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等荒原、藏地系列,假如他后来不曾定居山东青岛,或许我们也看不到《你是我的狂想曲》《最后的农民工》这类青岛故事。

西北高原和沿海都市已经成为杨志军最具标志性的叙事场域,这两种极具反差的地理环境之所以能让他纵笔驰骋,当然与作家的生命历程密切相关,正因有了由西北到沿海的空间跨越,他的作品似乎天然地产生了一种宏阔的张力,就像雪山回应大海,让我们听到了叩击心灵的寂静之声。

具体到《雪山大地》,这部刚刚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仅看题目即可知道,杨志军依旧在续写他的藏地诗篇,接着只看正文第一句话,内容提要:《雪山大地》借助儿子的口吻为扎根在高原的“父辈们”树碑立传,同时也是伟大的父辈们用生命写下的一部荡气回肠的创业史。

小说极尽虔诚的叙述姿态让我们看到了极具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父亲母亲,亦使整个文本呈现出浓郁的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

作家所张扬的“理想主义”,为他的作品赋予了一种宏阔的张力,就像雪山回应大海,让我们听到了叩击心灵的寂静之声。

关键词:雪山大地 理想主义 凡间英雄 好藏族人42百家评论 2023年第5期 总第66期又会发现,他仍旧是在讲述父辈的故事:他要汲取“生活的原色”为扎根在高原的“父辈们”树碑立传。

《雪山大地》中的汉族干部“强巴”,既是叙述人的“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更是在作者的高原故乡巍然屹立的灵魂人物。

炽热·生命·永恒——曹梦西藏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主义特征

炽热·生命·永恒——曹梦西藏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主义特征

——曹梦西藏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主义特征文/黄剑武炽热·生命·永恒西藏是被每一个朝圣者视为精神归宿的圣洁之地,同时,这里也是艺术家们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

处于雪域高原的西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尤其是其藏式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令艺术家们神往。

近些年,内地不断有各类艺术家去西藏考察研究和写生创作。

曹梦被西藏的文化吸引,来西藏工作已经十年,她在教课之余投入大量时间搞创作,几乎跑遍了西藏大大小小的的寺院,创作了大量的风景油画。

她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悟,也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绘画形式语言。

在当下中国青年油画家的群体中,由于她造型语言具有探索性,处于学院而又异于学院之间,她的作品成为值得关注的创作现象。

笔者希望,本文的推介和述评能够给学院教学和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有益的研究个案。

宗教文化影响着西藏的各个方面,“金刚说”是藏传佛教得以传承的基础,其体现出来的思想对西藏的社会形态、民族心理和建筑样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藏建筑主楼多为天井式平顶楼房,建筑一般不太高,回廊建筑形成“回”型建筑空间,是对“金刚说”空间环境意象的视觉再现,其建筑的选址和布局都和它有关。

整个建筑通风采光较好,居住也比较方便。

西藏寺院建筑一般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分为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两大类。

西藏建筑分布多呈现出自由生长的态势,一方面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有关,主体建筑多根据实际地形顺势而建;另一方面,在空间布局与立面造型上表现出灵活、不对称等特征,但显示出和谐的自然风格。

西藏建筑的装饰和色彩比较具有地域特征,外墙装饰方式主要有铜雕、石刻和颜色三种。

颜色主要以白色、红色、黑色等为主,门窗上窄下宽呈梯形状,边框用黑色粉刷,表示守护门窗洞口辟邪驱魔的一道符,保佑平安吉祥。

建筑白色外墙,黑色门窗边框,红色檐口饰线,或是红色的玛草墙。

建筑内壁多为黄色衬底,墙裙为红色,有蓝、黄、红、绿多彩带为腰饰,建筑中的梁柱、门檐、窗檐、彩一.西藏的建筑美学特征《幸福西藏——盼归》《午后》《黄房子》绘等主要使用黄、绿、红、白、蓝五色。

《雪山大地》的道德律与情感共同体

《雪山大地》的道德律与情感共同体

文化C ulture52恩格斯曾盛赞德国民间小说的文化功能,可以“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怆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

在现代小说普遍流行的质疑、批判与大面积的解构改变了传统小说的社会功能后,恩格斯所强调的情感美学动力显然是稀缺的。

正是从这重意义上看,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关于生活的信心与美的建构力,无异于激活了文学古老的诗教传统,恢复了小说的道德律与情感共同体的社会文化功能。

小说从父亲深入藏区工作写起,将沁多草原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牧民生活史、边疆发展史、以及汉藏共建家园的心灵史与情感史,在极具特色的边塞风貌和藏地语用中施以全景式展现。

涉及到雪域高原的生产建设、教育医疗、商业转型与自然生态等人类社会变迁中的各层组织。

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长时段历史,作者并没有将其处理成概念空泛的类型叙事,而是以具体而微的牧民生活细节推动叙事、展开表意,建构出《雪山大地》的道德律与情感共同体那些将青春奉献给藏区的建设者们,他们值得树碑立传,这便是《雪山大地》的人文主义立场。

在人、自然与社会历史大势的复杂关系中,作者杨志军最终选择了相信。

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杨志军,他站在雪山大地之巅,决定以温柔敦厚之心,向世间万物喊出一句“扎西德勒”。

文 赵坤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揭晓,其中,杨志军的现实主义长篇作品《雪山大地》以最高票获奖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边疆及边疆人半个世纪的改革风貌。

小说中的父母,是草原的初代建设者,他们以外来者的身份认识、了解和建设藏区。

外来者身份使他们获得了差异化的视野,能够感受藏民的观念、情感和心理,也能理解雪域高原的精神信仰与文化积习。

这是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基础,也是改革中贯彻始终的观念难题。

甚至可以说,雪山大地里的父辈们建学校、办医院,一路修路建城,是与藏地文化观念和藏族同胞的心理建设共同完成的。

怀旧感色彩在郭润文油画作品中的表达

怀旧感色彩在郭润文油画作品中的表达

Fashion Color探索薛好瑞Xue Haorui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00444School of Fine Arts,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The Expression of Nostalgic Color in Guo Runwen's Oil Paintings怀旧感色彩在郭润文油画作品中的表达摘 要:色彩作为感染力极强的视觉语言,是广大油画艺术家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而怀旧则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作为艺术家宝贵的灵感来源。

本文以郭润文的油画作品为例,在画面的色彩与艺术家怀旧情愫相结合的角度,从画面符号与其色彩隐喻、构图与色彩分割、色调处理以及光影安排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油画作品中怀旧感色彩的表现方式、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怀旧感色彩;郭润文;写实油画Abstract :As a highly infectious visual language,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ression techniques of oil painting artists. Nostalgia is a universal human emotion, which is often used as a valuabl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artists in artistic creation. Taking Guo Runwen's oil painting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ression and effect of nostalgic colors in oil pain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lor and artist's nostalgia,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icture symbols and their color metaphors, composition and color segmentation, tonetreatment and light and shadow arrangement.Keywords: nostalgic color; Guo Runwen; realistic oil painting一、色彩的怀旧性怀旧是人们感受伤怀的一种情绪,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怀念。

高原·生命·力量

高原·生命·力量

高原·生命·力量大唐卓玛——观杨瑞洪油画新作有感人类的文化从视觉认知感受杨瑞洪的作品,为我们展现域高原,在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角度,可以分为文本文化和图了一个充满浓郁高原气息并富有中,体味和感悟着生命的纯真。

像文化两大类。

文本是人类文明生命激情的西部影像世界。

他用杨瑞洪的作品,将他所有的激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更加系强烈的个人风格语言来抒发情感与热爱,注入流畅的线条和强烈统准确地传达和有效地沟通而创与思绪,以此来表达他对雪域高的色彩中,并予以中国意象式的造的一种符号系统;图像则是人原特别深厚的爱,并把强烈的使表达,从而获得了与众不同的绘类在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和想象的命感注于他的作品中。

他和我们画风格,形成个性鲜明独特的绘基础上,所创造的另一种表现与这个自称为“艺术牧民”的艺术画语言。

传达方式。

群体,常年行走于中国西部的雪他的《雪域·高原系列》油. All Rights Reserved.画作品,为我们呈现的是雄肆苍体因岁月的风霜雨蚀而镌刻着粗像再现,着力追求对高原东方意茫的高原意象。

在他的画作中,壮的痕迹;轰然下落的雪,在山象的表现。

1985年他从金川考入你很难发现一丝一毫的犹豫。

所的胴体上杂乱地勾勒出一道道白四川美术学院,在“85思潮”的有的线条都是那样的狂放不羁那色线条,形成了山的嵯峨、山的冲击下,在重庆度过了他艺术生样的浑朴奔放,似豪迈的岷江之横陈与山的壮阔;而在山的褶皱涯最宝贵的四年;1989年从四川水,在画布上无羁无绊地奔泻流里,有那么一头牦牛独凸地静美院毕业后,他又毅然回到阿坝淌;冷峻的色彩犹如寒面炙心剑默,黑的躯体与山形成相印又相高原,并把艺术创作的根深深扎客手中的一把利剑,挥洒自如,对的色差,其独立大野的身躯,进了高原的这片热土。

在近三十极具精准的命中。

这种强烈个性透露着一种坚强与强悍,灵动的年来不懈的追求中,在“外师造在他的羌山系列作品中表现尤为眼神传递着一种雄健与不可征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在东突出,让原本难以表达的雄浑气服……这是一组刚与柔的对比世寻西找的探索中,他的艺术生命魄在这里化为了错综堆叠粗细不界,这个世界总是给我们勾画出日臻成熟。

画家笔下的中国红

画家笔下的中国红

画家笔下的中国红作者:暂无来源:《金融理财》 2013年第10期陈亚梅│文我们生活中,只要涉及到喜事,就会用红色来表达,婚庆的红花、红盖头,奥运会上中国队员的红色服装等等,太多太多。

杨飞云、王沂东等绘画大家以艺术家的敏感,很早就觉察到了“中国红”已深深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颜色。

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刻意运用红颜色的多重意义——喜庆、富贵、平安、成功、忠贞、性感及热心等等,使其作品意味更深远,更美,更和谐。

“红棉袄”王沂东笔下的女孩基本上都是红色的,《新娘》、《花烛夜》、《闹洞房》、《静静的白桦林》,《静静的河谷》、《心事》、《春袭羽萍沟、《红绣球》、《瑞雪》等作品中,王沂东所描绘的都是漂亮的身着红衣服的姑娘,这些姑娘都具有一种中国传统女性含蓄的美。

“红棉袄”甚至成为王沂东作品的代名词。

从“红棉袄”女孩身上,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民族文化的共鸣。

“中国红”不但成为了王沂东个人的标记,也令人联想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

王沂东出生在民风纯朴、山川如画沂蒙山村。

沂蒙山区是艺术家创作的母体,早年王沂东在沂蒙山区生活过,他深深地被沂蒙山区那种没有被工业化改造过的原始的美好形象感染。

这种经历是他日后创作的宝贵财富。

艺术家从绘画的角度出发去关注那里的现实,并从中发现美和塑造美,尤其是穿着红色衣裳的美好姑娘的记笔画的韵味。

与很多其他写实艺术家不同的一点是,王沂东善于在画面中营造浪漫的情景,他独特地在画面中涂上一层层薄薄的油彩,不仅可以描绘细微的明暗变化,同时也可以提高了色彩的亮度,并强调了场景的真实感,使画面看上去简洁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杨飞云笔下的中国红杨飞云虽然没有如王沂东几乎所有绘画都描绘的是中国红,但红色也经常性的出现在他的画面中。

与王沂东喜欢画“红棉袄”不同的是,杨飞云在红色的选择上要更宽泛些,他没有像王沂东一样有对家乡的梦境般的回忆,他多数作品中的模特都是自己的妻子,所以对于中国红的描绘要更来源于生活化一些,主要还是看妻子穿什么样的红更入画,可能是红色的内衣、肚兜、旗袍、毛衣等。

杨瑞洪:来自高原的阳光

杨瑞洪:来自高原的阳光
杨瑞洪的油画画面中还有着许多飞舞飘动疾速劲利, 与造型无直接关系的黑色线条,这种在杨瑞洪多年来的油 画风景中经常飘动的线条,又飘到他色彩明丽的油画人像 中来了。这或许是他把客观实象构成艺术虚象的手段?或 许又是他在油画中对中国画意味的某种处理?事实上,在 这批作品中,在一些色彩单纯的牦牛题材、风景题材上, 这种类似水墨笔墨处理的墨块与墨线,更是作者追求油画 中国风的自觉。
. All Rights Reserved.
杨瑞洪 高原·阳光 NO.3 175×175cm 2005 【艺术家简介】 1963 年生于阿坝州汶川,祖籍四川安岳。 1989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6 年西南师大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毕业,四川省美协会员、阿坝师专光与色彩,始终是这批肖像画的基本特征。 杨瑞洪以高原阳光的强烈反差,用跳跃闪烁印象主义般的 光斑笔触,用大胆、奔放,野性之用笔,表现对高原阳光 下自由、豪放的牧民形象之真实感受。高原阳光的强烈, 又直接呈现为色彩的斑斓明丽。正因为是高原牧民,杨瑞 洪用纯度极高的色彩,用蓝色、红色、绿色、橘红、橘黄、 玫瑰红,直接去表现他们的面部在高原阳光下的丰富色彩。 同时,这些往往呈补色关系的强烈对比的色彩,又从形式 语言的角度,进一步映衬出他们强悍粗犷的特色。
杨瑞洪油画人像,以其个性化的独特手法,表现他 对本就独特的高原牧民的个性化感受。艺术的生命在于创 造。杨瑞洪立足于现实体验的独特创造,价值也正在这里。
【作者简介】林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 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全国美术展览评委。
108 青年作家 | Young Writers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品 鉴
艺 术
杨瑞洪:来自高原的阳光

《雪山大地》的诗意来源探析

《雪山大地》的诗意来源探析

《雪山大地》的诗意来源探析
刘可可
【期刊名称】《当代作家评论》
【年(卷),期】2024()1
【摘要】《雪山大地》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本。

初版封底上的文字应该能够代表人们的普遍感受:“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

”(1)然而,语言的诗意来源于哪里?语言层面之外的其他文本要素会不会也是诗意的来源?一个文本独特的诗意来源会不会对文本的审美风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是评价《雪山大地》审美特质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雪山大地》中大量的景物描写、深具抒情性的歌词等赋予了文本以诗意色彩是显而易见的.
【总页数】6页(P119-124)
【作者】刘可可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散文家苇岸的人格写作以及土地道德探析
2.诗意的雪域情怀——读周国雄的冰雪山水画
3.雪山就是大地
4.献给雪山大地的壮丽史诗
——读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5.经由风俗之镜/径——杨志军《雪山大地》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意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4

论C
O
M
M
E
N
T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并不是完美的,在这不完美的世界之中,艺术的价值在哪里?它能抚慰我们受伤的心吗?
尼采在宣告“上帝已经死了”之后,就有人坚称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
艺术就是在废墟上盛开的一朵神奇诡异的心灵之花。

每件艺术品都有它独特
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

凝视着杨瑞洪《高原·早晨》这幅作品,我的心好像逃出了桎梏,变成
一只白天鹅,在沉静苍茫的高原峡谷悠游的散步,它是灵魂的散步,它渴望
自由,渴望真诚,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

杨瑞洪的内心是个理想人文主义者,从1985年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尼采、
萨特、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为他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开始思考理想从哪里
出发,心灵的归宿在哪里。

那时的杨瑞洪创作了一幅《迷墙》,是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杨瑞洪在考入
川美之前一直在画国画,进去之后就想在东西方绘画融合方面做一些探索,
杨瑞洪《暮色雪山》 油画 574cm×396cm
045
雪域意象·高原阳光
文丨上官云雅
THE IMAGE OF SNOWFIELD AND THE SUNSHINE OF PLATEAU:YANG RUIHONG’S ARTISTIC EMOTION
——杨瑞洪的艺术情怀
往往在完成课堂习作时不是按部就班地画,而是加进一些高原的元素,画得比较意象。

他的画看起来与别的同学很不一样,曾经有个台湾画商每年都会来学校买画,他到宿舍跟杨谈,提出每年提供十几万元,要求是诸如“在某个角落画几只小鸡”之类要杨按他的要求画,杨瑞洪拒绝了。

杨说:“我的画是听从我内心的愿望和需求,我内心觉得那里确实需要有鸡才生动我自然会画上鸡,如果我觉得不需要就算是金鸡我也不会画……”今天,这样的“趣事”让我听起来感觉特别珍贵,因为这些年资本介入艺术界,操纵市场,资本看中的画家就要按他们的要求画,签约的画家创作已基本失去自由。

23年后的2008年5月12国建国以来最大的8.0哀恸灵魂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犹若卡斯帕尔·大卫·“生命仿若一叶扁舟,驶往茫茫未知深处……”
历经浩劫,更是心如明镜,很多东西都可以放下,
去呈现、创作属于高原的意象与精神情怀。

教授,四川省教学名师,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1963年生于阿坝州汶川,祖籍四川安岳。

1981业任教金川县中;
198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6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毕业;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瑞洪
象征了艺术家所营造的苍茫、浩瀚的精神意境:深沉的情感,站在高原上远眺牦牛,就好似杨瑞洪问鼎宇宙天地的忧思情怀,象征了艺术家对自然与人生探索的人文思考。

杨瑞洪的高原系列作品里线条和色彩是作品的骨和血肉,支撑了他的视觉、情感及精神表现,那些凌空飞舞的线条,那些挥洒自如又浑然天成的色彩意象让人心驰神往,回味悠长……杨瑞洪的高原系列作品如今已形成自己鲜明的语言特色和风格,从中俱可以看出对西方浪漫主义绘画技法的继承运用,委拉斯开兹的复杂的色彩表现技巧,大卫·弗里德里希画中虔诚的意象,更重要的是杨瑞洪把国画笔墨精神的线条、
山水画的意境与西方的色彩、结构近乎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高原艺术形式,独特的高原意象油画:《高原·早晨》《岷山·雪》《红原·冬意》《雪线之上》《暮色雪山》等都是其经典的作品。

杨瑞洪的高原系列作品从1989年延续到至今,作品所表现的纯净和虔诚是杨瑞洪艺术审美追求单纯的体现,单纯到极致是今天艺术生态环境里难能可贵的。

今天的艺术市场喧嚣浮躁,很多画家急功近利追求市场效益,没有自己的艺术思考,没有审美理想,没有情感的投入,投机取巧,什么好卖就画什么,艺术的本质与灵魂已被践踏。

社会发展到今天,艺术的价值在哪里?杨瑞洪在杨瑞洪《阿坝·夕阳》油画80cm×100cm 2012年
046
杨瑞洪《迭部·扎尕娜》油画120cm x120cm 2014年
川美求学期间就很欣赏林风眠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平民化的理想,用美提高和完善民众素质,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

在杨瑞洪看来,无论文学还是艺术,肯定是对大众的引领,因为他们思考的东西与大众是不一样的,是超越的。

如果始终处于大众之下,社会就没法发展,艺术就会消亡!同时艺术家有权力选择自己的语言和价值标准,但艺术应该单纯,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不是迎合市场或某些人的低级趣味,也不是玩弄什么图腾符号炒作起来的快餐艺术!
艺术需要真诚。

面对生活,面对自然,艺术家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言行引领大众,让他们的审美和精神视觉达到较高的层面,让他们意识到艺术的魅力和影响力。

这需要时间,需要艺术家的真诚投入,用实际行动拥抱艺术。

有件事让我特别触动,听说2006年杨瑞洪拿到去成都的调令,但最终杨没有离开汶川,哪怕是地震也无法动摇他对高原的热爱和向往。

地震之后,杨瑞洪和其妻大唐卓玛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在最混乱的时候、需要自救的期间去帮助安顿、捐助羌族文化的传承人释比老人……高原是杨瑞洪的创作主体,高原就是他的艺术高地、精神故乡,他用自己的艺术和生活方式诠释了艺术的本质和精神魅力:艺术驱走平庸、自私、心灵的黑暗,带给我们平等、博爱与自由,寄于生命的色彩与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
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