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B)用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B)用答案(1)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震级是反映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
程度。

()2.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
1.55度。

()3.软弱地基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有增长周期,改变振型和增大
阻尼等作用。

()4.当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相同或接近时,
结构的地震反应最大。

()5.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6.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
的尺度。

()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8.液化地基
根据液化指标划分为三个等级。

()9.任何结构都要进行两个阶段的抗震
设计。

()
10.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
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而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2.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高度不超过,以变形为主,和沿高度分布均匀的
结构。

3.地震作用是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
4.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和
5.地震影响系数与和有关。

6.
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和
7.建筑场地的类别是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8.抗震设防标准是依据,一
般情况下采用
9.地震作用的大小不仅与地震烈度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建筑物的有关。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抗震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2.多层砌体房屋在抗震设计中,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宜遵守哪些原则?
3.圈梁、构造柱在砌体结构抗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在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中,对梁端、柱端为什么要加密箍筋?
5.什么是隔震?其方法主要有哪些?什么是减震?其方法主要有哪些?
四、计算题(20分)
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下图),集中于楼盖(屋盖)处的重力荷
载代表值为:,梁的刚度无限大。

其中频率为:,。

第一振型为,第二振型为,已知,场地的特征周期
,振型参与系数,求:
(1)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剪力;
(2)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底层剪力;(3)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注:①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直线上升段:,;
平直段:,
曲线下降段:,
直线下降段:,
其中,当时,,,
②当,且>,顶部附加地震调整系数
一、判断(每题2分)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地表破坏、结构物直接受震破坏、次生震害
2、40m、剪切、质量、刚度
3、惯性力
4、顶点位移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
5、动力系数、地震系数
6、柱
铰机制、梁铰机制7、场地土类型、覆盖土层厚度8、设防烈度、基本烈
度9、动力特性
三、问答题(40分、每题8分)
1、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到
两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方法:在多遇地震(小震作用下的作用效应与其它何在
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的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方法:在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薄弱层
(部位)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要求。

2、注意建筑平面及结构布置;多层砌体房屋应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总高度和总层数限值;抗震横墙间距应满足《抗震规范》的限值;房屋的局部尺寸应满足《抗震规范》
的要求。

3、圈梁作用
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房屋整体性,可以箍住楼盖、以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约束墙体的开裂,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造成的破坏。

构造柱作用
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增大墙体或房屋的变形能力、加强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一般情况下,梁端塑性铰区纵向钢筋屈服的范围可达1.5倍梁高,为了保证梁有足够的延性、提高塑性铰区砼的极限压应变值,并防止在塑性铰区内最终发生斜裂缝破坏,提高梁变形能力,因此在梁端要加密箍筋;在地震反复作用下,柱端钢筋保护层往往先碎落,若无足够的箍筋,纵筋就要向外膨曲,柱端破坏。

同时箍筋对柱核心混凝土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提高配箍率可以显著提高受压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从而有效增加柱延性,故在柱端要加密箍筋。

5、隔震是通过某种隔离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已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

其主要方法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等类型。

减震是通过采用一定的耗能装置或附加子结构,吸收或消耗地震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能量。

其主要方法有:耗能减震、吸震等类型。

四、计算题(20分)解:(1)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底部剪力(2分)作用在第一振型上的水平地震作用:(4分)
作用在第二振型上的水平地震作用(4分)
组合地震剪力:(2分)第二层
第一层
(2)用底部剪力法求底部剪力(6分)(3)两种方法比较(2分)
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底部剪力相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