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论坛
新教师教学1.引言
在学业情境中,拖延是学习者有执行学习任务的意愿,但是没有与意向相符合的行为表现。
[1]研究表明,拖延行为涉及到情绪、认知部分,长期在学业上拖延的个体最终会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这种不良行为反应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对学业和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学业拖延者常伴随着负性情绪,长期的拖延会引发个体的焦虑、压抑、愧疚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则会产生心理问题。
[2]中学生拖延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个体的内部因素:如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自尊、完美主义倾向、时间管理倾向等方面探讨学业拖延的成因。
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分别处于“小学-初中”、“初中-高中”过渡期的特殊群体。
因此,对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拖延的成因需结合初一、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专门、细致的讨论。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帮助初一、高一年级学生克服拖延问题、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学学习是其成功完满的大学生活的基石。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一、高一年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及成因,有效地帮助大一新生摆脱拖延困境、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对初一、高一年级学生拖延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就显得十分必要。
2.研究方法2.1 研究目的
分析初一、高一年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以及初一、高一年级学生在年级、性别的差异。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西安市某中学初一、高一年级学生。
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问卷248份,其中有效问卷246份,有效回收率为98.4%。
被试具体构成见表2-1。
表2-1 被试构成表
男女合计初一7166137高一4861109合计
119
127
246
2.3 研究工具
使用Aitken 拖延问卷(中学生版)[3],该问卷分为2个维度,共有13道题项,采用5点记分,其中第3、5、9、11、12、13题为反向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为1分到5分。
2.4 研究程序
首先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然后采用问卷法对250名初一、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完成问卷后当场回收,测试时间约10分钟。
数据回收后,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初一、高一年级学生拖延的描述性统计
本问卷采用的是5级评分制,中间值3为参考标准,学生的得分越高,说明其拖延程度越严重;相反,得分越低,说明其拖延越轻。
结果见表3-1。
表3-1 初一、高一年级学生拖延的描述性统计表
年级
因子N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初一
任务厌恶均分137 1.00 4.00 2.05.67.44失败恐惧均分137 1.00 4.17 2.05.75.56总均分137 1.00 3.77 2.05.60.36高一
任务厌恶均分109 1.00 5.00 2.73.83.68失败恐惧均分109 1.00 4.33 2.54.76.57总均分
109
1.00
4.69
2.64
.73
.55
结果表明: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的总体拖延程度不高,拖延各维度的平均分都没有达到3分,这说明初一年级学生的拖延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说并不严重。
失败恐惧均分略高于任务厌恶均分,但不显著。
3.2 年级、性别及其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
本研究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以任务厌恶均分、失败恐惧均分、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二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
表3-2 年级、性别及其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
自变量因变量SS df MS F 年级
任务厌恶均分29.40129.4053.75***失败恐惧均分14.03114.0324.69***总均分21.60121.6049.58***性别
任务厌恶均分
1.081 1.08 1.97失败恐惧均分.251.25.44总均分.111.11.25年级*性别
任务厌恶均分
.651.65 1.19失败恐惧均分.081.08.14总均分
.32
1
.32
.74
注:*P<.05,**P<.01,***P<.001
由表3-2可知,初一和高一学生在年级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无共同作用;在因变量上无性别差异;高一年级在任务厌恶均分、失败恐惧均分及总均分上显著高于初一年级。
4.结论
4.1 总体上,Aitken 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各维度均分小于均值3分,说明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的拖延行为并不是很严重。
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的拖延状况比较严重,是不容忽视的。
4.2 男生和女生在拖延方面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学习活动中男生和女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是相当的。
4.3 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在拖延总均分、任务厌恶维度、失败恐惧维度均分中存在显著差异。
5.减少拖延行为的对策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强,高年级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
作为中学的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给学生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尽量避免拖延行为。
告诉自己手头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一项任务;开始行动,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伟大,就是勇于做梦;当你青春年少时,意气风发;但拥有更难忘的人生经历就在于向命运发起挑战,在你走到终点时可以说声‘梦想成真了’。
”做重要的事情,其它的事先放一边;制定一个有截止期限的短期目标;确定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随身携带一本记事簿,依此来安排计划并实施。
参考文献
[1]吴训慈,吴燕.高中生学业拖延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研究-以北流市第九中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38-139
[2]张大鹏,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思考[J].校园心理,2013年10月第11卷(5):329-331
[3]刘明珠,陆桂芝.Aiken 拖延问卷在中学生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5):380-384
中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干登•傲登格日丽1 朝鲁门2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新疆塔城地区和丰县城关小学 新疆 和丰 834499)
【摘要】以西安市某中学为例,以该校246名初一、高一年级学生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拖延程度上无性别差异。
高一年级学生的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学生。
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不显著,对拖延程度无共同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拖延行为;对策【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8-0268-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