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入住养老院子女就是不孝吗
养儿防老辩论稿范文
![养儿防老辩论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a368c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3.png)
养儿防老辩论稿范文“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争论的本质其实是“谁来为我养老”....送上一辩辩论稿一份将老人送进敬老院是不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禽兽尽孝尚且亲身亲为,更何况我们人类呢?可现今有些人将老人送去养老院却说是孝顺,对于这一观点,我方实在不敢苟同,下面请允许我从理性,感性,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向大家诉说我方的观点,将老人送进敬老院是不孝。
评价一个人孝不孝顺,首先要看其是不是真心想要孝顺父母,一个人只有真的发至内心的孝顺父母才是真的对父母孝顺。
无孝心,即使假情假意的在行为上顺从父母,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也无法使父母感到身心愉悦,有孝心,即使物质上匮乏,子女的真情行为,也会让父母感到温暖。
其次,孝行也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只有孝顺父母的想法,而无孝顺父母的行为,这种无孝行的孝心,我们实在不敢相信这种孝心真的是发至内心...孝行和父母的感受,也会让父母感到温暖,而且其行为时尽孝的行为,却说是孝顺,有孝心,不安之下将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送入他人之手,老人更愿意在家中养老。
再有,即孝心,孝行也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有子女对老人真心么。
而有了孝心,不愿去,有了孝行就可以说是孝顺了么,养老院中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员是不是真的专业,无论出于理性考虑还是道德情感与事实情况。
在自己的担心。
所以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是孝顺成立的条件便是子女出发点是为了父母?老吾老才会及人之老,显然出于情感上的考虑。
”三个不字直直的敲打偶在了我的心灵上,也无法使父母感到身心愉悦?可现今有些人将老人送去养老院却说是孝顺。
无孝心,可见他人不会像对自己父母一样对待你的父母。
综上,可即使他们在专业。
”我想只要是有良知的人就能够体会到话中蕴含的感情了。
上海一个女孩在起微博中写上这样一句话“今天去看外婆。
显然。
一则上海的新闻中写到大部分老人对养老院的评价是“进不去,有子女对老人细心么,对于这一观点,只考虑这些豪华的设施真的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么。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d5d7c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0.png)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重父母的选择,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尊重父母的意愿是孝顺的表现。
如果父母认为住在养老院更适合他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支持他们的选择。
在养老院,他们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保健、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丰富的社交活动和更便利的生活服务。
这些都是家庭难以提供的。
同时,父母在养老院也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增加生活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加放心地出门工作、旅游或者照顾自己的家庭,因为我们知道父母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安全的住宿环境。
所以,让父母住在养老院并不是不孝顺的表现,相反,这是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表现。
正方辩词二辩:养老院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是孝顺的表现。
我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生活得更好,养老院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是孝顺的表现。
在养老院,老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和护理,这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同时,养老院还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老人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生活乐趣。
此外,养老院还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顾和服务,老人们可以更加安心地生活,不用担心独居时的安全问题。
而且,养老院的环境也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比如配备了无障碍设施、安全设备等等。
因此,送父母到养老院并不是不孝顺的表现,相反,这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表现。
正方辩词三辩:养老院可以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这是孝顺的表现。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这是孝顺的表现。
养老院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可以为老人们提供更好的照顾和治疗。
同时,养老院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可以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加生活乐趣。
此外,养老院的环境也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比如可以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更好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服务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难以提供的。
入住养老院有什么好处
![入住养老院有什么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16561f6ba45177232f60a27a.png)
入住养老院有什么好处1、减轻孤独感:敬老院有许多年龄相仿的老伙伴,还有比较丰富的业余活动,比起在家生活要有意思得多,因为虽然是跟子女同住,可是子女一般工作都很忙,通常没有过多的精力陪老人家,而且,老人与老人之间也有更多的话题,不存在“代沟”。
2、安全:敬老院一般白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员,而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老人如果急病发作,绝对不会因为没人发现而耽误了抢救时机。
3、有利于家庭团结:这个观点决不能算不孝,毕竟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有的时候人岁数大了以后,性格、脾气可能会不如从前,心理也可能比较脆弱和敏感,家里人无意的话可能就会引起老人的不满。
不过,应该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很多老人自己不愿意去,觉得是儿女嫌弃自己,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如果老人实在不愿意,千万不要勉强,别伤了老人的心,即使老人去了敬老院,做儿女的也不能从此大撒把,要经常去看望,还可以偶尔把老人接回来小住,让老人觉得我们仍然很惦记他们,这很重要。
入住养老院得五大好处我觉的这个世界唯一公平的事就是:人人都会衰老。
如何安度晚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的问题。
我们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但如今计划生育国策下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则向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现实,如何让老人的晚年过的开心,子女也过的顺心,我觉的到养老院里养老是最好的选择。
一是能让老人有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生活中总有很多人有其相伴一生的爱好,如写作,画画,下棋,垂钓等。
许多爱好,在年轻时往往由于工作等原因,不可能全身心投入。
年老了,住到衣、食、住、行等都不用操心的养老院里,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有的也许还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如今年已是96岁高龄的著名话剧演员叶子,她高超的画画技艺,就是在她80岁以后住到养老院后练就的。
二是能让老人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目前,除了公办养老院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外,绝大多数老人选择住养老院是付费买服务,如果养老院提供的服务不好或者有照顾不周到的,老人们都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选择去其他的养老院。
送父母进养老院也能尽孝道
![送父母进养老院也能尽孝道](https://img.taocdn.com/s3/m/4ec961996bec0975f465e29d.png)
送父母进养老院也能尽孝道作者:徐智英来源:《金色年代》2010年第11期十年前,如果你说要把父母送到养老院里去,必然受到侧目和非议。
如今,如果你为年迈体弱的父母找一家好的养老院,已经能够被周围的大多数人所接受了。
问题是,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后,子女不是就此甩掉包袱,应当经常探望,尽人子之道。
七年前,我是哭着将母亲送进敬老院的……记得十几年前,父亲突然查出有病,两个多月后即离世,母亲受此打击,好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吃不喝,有时呆呆地一个人坐着或躺着,任凭我们怎么劝慰,母亲都是我行我素。
一晃过去四年,母亲的症状反而越来越严重,以至出门后会忘了回家的路,要我们子女去领回家。
这下子,工作最忙的哥哥顶着世俗压力说:“在市中心找个离我们比较近的敬老院吧。
”一听要送母亲去敬老院,我哭着坚决不肯。
可是,当时大家都要忙工作、各家的孩子也都未成年,需要照顾培养。
最要命的是,万一母亲走失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更对不起母亲了。
尽管母亲也同意去敬老院,哥哥还是说:“先去住住看,万一不适应,立刻回家,再想其他办法。
”于是,妹妹找到一家离她上班比较近、交通也方便的市中心的敬老院,让母亲住了进去。
转眼,半年过去了,我们再问母亲是否要回家,母亲摇了摇头说:“我在这里也习惯了。
”送母亲进敬老院之前,哥哥已经明确规定了:“母亲到敬老院去,白天是有人管了,但我们也必须经常去看望她。
”于是,我们兄妹逢年过节,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从敬老院里领出来,而且平时每天都有人去看母亲。
如今,母亲在敬老院已经生活了七年多。
怎样才是真正尽孝?尽孝观念一:尽孝观念需改变,把生活无法自理的父母送到条件好的养老院里,让老人得到悉心、专业的护理,也是子女尽孝的体现。
相反,怕担负不孝的名声,而让父母呆在家里,失于照顾,反而不妥。
尽孝观念二: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后,不是甩包袱,而要经常问候老人,让老人感受到亲人、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双重关怀。
如今,天天住在宾馆里费仲潮、陈凤仪夫妇今年都80岁了,费老先生原来在纺织厂搞技术工作,1991年退休,独养儿子一家定居加拿大。
如何看待与老人同住作文
![如何看待与老人同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0ae68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4.png)
如何看待与老人同住作文【篇一:如何看待与老人同住】老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他们能给我们生活中带来乐趣, 同时使我们生活丰富起来。
不过, 对于现在有些年轻人来说, 老人是一种累赘, 会嫌他们唠叨麻烦等, 而不跟他们联系, 渐渐的疏远他们, 使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有些甚至工作忙还没有好好的跟他们聊聊天就离开了, 等到这个事实发生了才感到后悔。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 还要面对另一个残酷的事实:身体正逐渐的衰老当中, 皱纹悄悄的布满脸庞, 白发开始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长出, 记忆力没有以前的好, 血压、血糖比身高还要高, 收到的白帖越来越多, 体力跟往日比已大大的大打折扣, 甚至被家人嫌太唠叨等等。
让他们感到失望加无奈。
看到这些例子, 让我感到心寒。
孝顺父母,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问候, 一个温暖的眼神, 一句感激的话语, 都能让老人高兴很久。
当爷爷奶奶的生日到来时, 即使说一句生日快乐, 他们的心里都会很高兴的, 当他们生病了, 如果拿一点药, 他们也会觉得开心, 当他们忙了一天, 回到家时, 如果为他们倒杯水, 老人都会觉得再累也愿意, 当他们伤心的时候, 一句短短的安慰, 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孝顺老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会与他人相识, 产生亲情、友情、恋情, 其中浓的化不开, 砸碎骨头连着筋的唯有老人对我们亲情。
所以, 不管贫穷也好, 富贵也罢, 孝顺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我们不能因为老人的啰嗦和麻烦就对他们冷漠疏远。
就像孟子说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中, 从道义上来说,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还要学会尊敬别的老人, 爱护年幼的孩子。
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才能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从古到今, 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流传着一个又一个感动人心的爱老故事!到了现在当今社会, 出现了越来越多空巢老人, 看着小区内这些没有儿女陪伴的老人们, 我的心里很难过。
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
![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df36cdfe518964bcf847ca6.png)
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是不孝的表现谢谢主席,大家好。
正方一辩才华横溢,论述有理有据,但是,我方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不赞同以下几点:首先,我方承认老人不愿去养老院但为了逃避赡养义务而强迫老人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但这样的子女只是占少数,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普遍老人被送进养老院的这一群体的行为来看是不是不孝。
不赞同观点之一:正方观点:我国不具备鼓励送去养老院的条件。
养老院本身制度不完善,设施简陋,工作人员的管理不规范,护工没有尽心侍奉,让父母住进去是受苦。
反驳:首先,这是养老院本身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而非是子女的不孝。
其次,为人子女,可能没有客观条件在父母跟前尽孝,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给父母找一家好的,环境适和居住,符合老人需求的养老院,而并不是说偏要把父母往不好的养老院送。
就好像为人父母,要兼顾养家的责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穿不暖,但还是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幼儿园将自己的孩子送了进去。
难道父母不爱孩子吗?肯定是爱的。
那将父母送进养老院也不是不孝的,只不过,是在多方权衡利弊后的一个选择。
正方观点:养老院中陪伴父母的是护工,即便是有朋友,但无法满足老人想要共享天伦之乐的精神需求。
反驳:住进养老院之后并不是将老人囚禁,无论何时子女都可以去探望,每天可以打一个电话和父母交流,过年过节的时候,还可以接父母回家小住,这些同样可以让父母感受到家的温暖。
父母想要的不过是子女对他的关注和关心,只要,作为子女的让父母感受到了你对他们的关心,他们就会很满足。
不是养老院禁止了你尽孝的行为,而在于儿女本身有没有对父母的孝心,愿不愿意花时间在父母的身上。
假如子女都做到了这些,难道还会是不孝吗?正方观点:老人住进养老院后子女看望频率降低,加重子女对父母的忽视。
反驳:如果地域空间真的可以冲淡亲情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一句话叫做“血浓于水”?子女定时去看望父母,让父母没有感觉到被忽视,是不是就是尽孝了呢?所以,并不是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本身的行为是不孝的,而是,子女本身愿不愿意去尽孝。
孝道辩论赛
![孝道辩论赛](https://img.taocdn.com/s3/m/7232ef8371fe910ef12df859.png)
甲方观点:送老人进养老院是不孝我说送老人进养老院者不孝,理由有两个,一个它不符合我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再一个是它违背老人的意愿。
送老人进养老院养老,有悖中华民族的孝道。
我们日常所谓的“孝”,就是尽心赡养父母等老人。
《孟子》中讲:“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其中第三件是“不顾父母之养”,即不管奉养父母的事。
可见,在古人看来,是否赡养父母是衡量子女是否尽孝的主要依据。
《水浒传》中宋江、李逵等好汉,在绿林中还忘不了接来或探望父母。
而现在有那么一些人,找种种借口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以图摆脱赡养父母的责任。
真正的孝子能干出这一送了之的事?有人认为,养老院有吃有喝的,老人在那里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料,怎么能说送老人进养老院是不孝呢?应该看到,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赡养老人,不仅要在经济上供给,生活上照料,还要在精神上抚慰。
在现代社会,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日益增多,老人对子女的依赖,主要的不在物质方面,而是精神方面。
因此,精神赡养,是当代子女尽孝的重要内容。
老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可以享受到儿孙绕膝、欢聚一堂的天伦之乐,而老人进了养老院,不免产生被儿女遗弃的孤独感。
养老院再好,毕竟没有家庭温馨。
送老人进养老院,实际上图的是自己清闲。
有的年轻人说得很明白:“现在的小两口谁愿意和老人住一块?”年轻人追求生活质量,这无可厚非。
但是,不能因此把老人当作负担,不讲孝道。
有首歌唱得好:“有一天你也会老。
”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一定不能丢。
针对两个理由反驳: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促进了养老模式的升级。
传统的养老模式对现代老人们的养老需求来讲太单一了,现代老人们的养老讲究的是多元化。
不仅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重的是在医疗上。
老人们在家里没有专业的护理是不科学的,而在养老院里有专业的护理生活更健康。
2、人老最怕的是寂寞。
儿女上班去了而老人在家里这样只会让老人觉得寂寞生活单调,再说万一老人在家里发生了什么意外儿女没在家岂不是更不妙。
你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吗
![你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吗](https://img.taocdn.com/s3/m/09b55a60de80d4d8d05a4f4d.png)
你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吗问:你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吗? 观点1:我是一名80 后独生子女。
妈妈去世了,现在爸爸因为化疗后遗症头晕眼花,大小便不能自理,但能自己坐着吃饭,神志还算清醒。
之前我没有怀孕的时候,跟老公轮流照看着,还能应付。
现在我马上就要生宝宝了,老公还要上班,还要照顾我,我爸亲戚也没有帮忙的。
我只能先把我爸送去养老院。
我们这边养老院也有好坏等级,但为了找个离医院近一点的养老院(方便他哪天不舒服能尽快就医),选择了一家民办普通的。
这个养老院条件一般,但很干净,半自理老人一个月2700 元,俺爸还嫌吃的不好、护理不好…我说那就找保姆进家,24小时陪护,一个月4000-5000 元,还不算吃饭钱,他又嫌贵。
重点来了!! 第1、不是我们非要让老人去养老院,现实逼迫没有办法!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我生孩子坐月子还能安心一点,独生子女也没有兄弟姐妹帮忙;第2、请保姆真的太难,你不能天天跟着看保姆伺候的好还是不好,毕竟养老院的看护会更认真一些!就怕保姆拿了钱不好好照顾老人!第3、我跟老公也都是工薪阶层,我怀孕不上班,老公一个人赚钱,生孩子+请月嫂+养孩子也要好多钱,没有钱给老人垫付养老院的费用,还好我爸有退休工资,但支付全天侯保姆的钱是不够的,只能送养老院,还便宜一些! 所以,没有办法,只有看看他身体恢复情况,出了月子能不能把他接回家中。
中国国情就这么现实!除非你有很多钱,高价请护工,否则只能进普通养老院。
不是子女不孝顺,都尽力了,但很无奈,只能经常性的去探望! 人老了,要么有钱、要么有人,我们当子女的也是很无奈的! 观点2:我今年五十多了,我想说说我对养老的看法。
我自己兄妹三人,父母已经过世,当初为了照顾我父母,我们三人也搞得很头疼。
我的父亲晚年瘫痪在床,母亲眼睛基本看不见,父母单独住在自己家里,要是在家里请一个保姆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母亲帮不上忙,一个保姆是搬不动我父亲的,再加上父亲常会出状况,需要经常去医院,每次进出也很麻烦,考虑再三,后来把父亲送进了有医疗条件的护理院,说实话也是无奈。
子女赡养老人有什么法律规定
![子女赡养老人有什么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00a7c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4.png)
子女赡养老人有什么法律规定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子女来说,尽孝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
在我国,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妇女权益法》及各地区的民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文件中。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来探讨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子女应当尽自己的努力赡养父母”。
这是我国法律对子女赡养老人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子女对父母赡养的责任。
而对于父母无力照料自己生活,需要赡养的情况,儿女还要依法提供生活必需,并承担养育、教育和抚养等义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妇女权益法》中也明确规定:“夫妻应该共同承担养育、教育、抚养老人的责任。
”可见,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是夫妻共同承担的。
在具体实施赡养义务时,需要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和经济能力来确定赡养的方式和标准。
一般来说,子女可以选择在家中照顾老人,也可以选择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或雇佣保姆来照料老人。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子女都应当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在赡养老人期间,子女还应当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当的医疗保健,并保证老人的人身安全。
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子女可能无法履行赡养义务。
例如,当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较差,无力承担赡养责任时,或者子女身体情况不适合亲自照料老人时,可以寻求其他解决方式。
此时,子女可以向相关社会组织申请救助,或者寻找其他亲属协助进行赡养。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老人可能有遗产或收入来源。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老人的子女有权要求老人提供相应的赡养款或赡养股份。
如果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子女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外,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也是国家为解决赡养问题采取的一种措施。
养老保险可以提供老人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
在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关于子女赡养老人的具体规定和办法。
比如,某地区规定了子女每月需向老人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或者规定了子女在购房时需要提供赡养老人的相关证明文件。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4221c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0.png)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
辩发言稿
反方辩词一辩:
尊重父母的意愿是最基本的孝敬,如果父母不愿意去养老院,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而且,许多老人在养老院里会感到孤独和被遗弃,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一个家庭式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关爱。
反方辩词二辩:
送父母去养老院并不等于不孝,相反,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许多老人需要更专业的照顾和护理,而这些在家里很难实现。
养老院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更好的医疗保障,让老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安心。
反方辩词三辩:
送父母去养老院并不代表我们不尽到孝道。
相反,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注和照顾父母身边的细节上,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和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让父母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注。
反方辩词四辩:
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为了他们的福利和幸福。
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但也要理性看待现实情况。
许多老人需要更专业的护理和照顾,而这些在家庭中很难实现。
送父母去养老院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爱,同时也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和压力,让我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这是一种理性、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辩论稿送父母去养老院是孝不是孝
![辩论稿送父母去养老院是孝不是孝](https://img.taocdn.com/s3/m/0c57362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6.png)
只是觉得人生都短短几十年,不多陪陪家人,又怎么说得过去就是不孝!父母要的不是钱,一家人在一起再穷也是快乐的(说明受中国文化影响大部分观众潜意识里还是不理智的偏向我们,煽情的可行性)那我觉得这个不是孝不孝的问题咯,送到那里也不是说他们就不孝,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只是每个表达孝的方式不同。
送到那里也或许是一种孝的表现吧如果你能提供比养老院更舒适的环境,并有常有时间陪父母,那不送;如果你不能提供那比养老院舒适的环境,并时常在外,剩父母长期单独在家无人照顾,那就送。
总之看情况而定吧(说明这个辩题分类的必要性)下面这个是网友亲身经历的案例,有很多我们丑化的打点我的4个姨婆将我太婆扔去养老院因为她们都像踢皮球一样不管我太婆, 最后太婆精神也出现问题, 过世了; 楼上的那户人家将家里老头送去养老院, 月头送过去月尾也过世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孝心可言..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想想自己老的时候被儿女扔去养老院有什么感觉?我爸去看我太婆的时候说养老院里面的老人都那头近了, 好端端一个人看着那些等死的人,心里面也觉得儿女抛弃自己, 心情身体会好到哪里去.. 老了我不想被扔在养老院, 就算独具我也不要去养老院. 所以我也绝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对养老院有很大反感, 因为爸爸说太婆告诉他护士对她不好, 小区有奶奶说被送去养老院的那个老人说护工打他. 我太婆身体很好, 就是因为被姨婆们扔她去养老院, 情愿花钱也不愿意照顾她. 养老院是贬义词家庭式的不知道, 我所知道的那家挺大的.. 就算养老院自称能够提供专业的照顾,我们怎么知道他们背后怎么操作呢?说不定人前人后两个样. 也更怕那种威胁老人不许他们说出在养老院的不好的现象... 这种感觉就像是幼儿园, 离开家人无所依,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多,起码这是我的感觉比例的问题我没有去查,如果真的为父母好,大可以请私人护工在家照顾,不一定要去到一个老人完全陌生的环境,如果请私人护工,老人还能在平时熟悉的环境活动,串串邻里, 这样也方便儿女日常对老人的探视. 如果真的有那种真心为父母好又不得不送养老院的情况, 为什么他们送得起养老院请不起护工那就在请护工之前了解其工作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当上护工,去一些信誉好的机构或者经熟人介绍好的人选都可,养老院人多,护工不可能把每个人都照顾得很仔细,而且护工并不只是专门照顾一个老人,当他们要兼顾的东西过多的时候质量就会有所下降。
何谓孝道: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的儿女都是不孝子孙
![何谓孝道: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的儿女都是不孝子孙](https://img.taocdn.com/s3/m/7080b6705acfa1c7aa00ccdb.png)
何谓孝道: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的儿女都是不孝子孙昨天,一则河南养老院失火,几十位老人遇难的新闻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来,我们不应该那这样沉重的事情来说事,但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不能不说点啥,这也是对那些老爷爷、老前辈的一种纪念,希望老人家们一路走好,天堂里没有养老院,只有孝子贤孙。
我上小学的时候,河对面有个养老院,那是同学们课后无聊,或者上课无聊逃课必去的几个地方之一。
为什么我们喜欢去养老院,因为去了之后老爷爷老奶奶会给糖吃。
每次我们敬老院,我们既怀着甜蜜的希望又抱着深深的恐惧。
甜蜜的期望是,敬老院里面的那些爷爷奶奶会给糖吃;深深的恐惧是,敬老院有一只硕大无比的狼狗,也有一个比狼狗还凶狠的院长。
我们运气好的爆棚的时候是院长牵着狗去遛狗,或者牵着狗去给乡长家敬老院里炸的油饼,给乡长家送敬老院采购的蔬菜,给乡长家送敬老院刚榨的油,等等。
但这样的运气不是天天有,也就每周碰上一两次吧。
更多时间,我们都要面对两种恐惧。
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只有一种恐惧。
那只狗虽然大,但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对付它还是很容易的。
俗话说,“狗怕绳子狼怕套,老虎豹子怕钢刀”。
我们拿着鞭子、绳子、棍子,那狗也不敢怎么张狂。
真正可怕的还是那个院长,他整天板着面孔,一旦我们出现在敬老院门口,他就大声呵斥,而且他还能认出我们是谁谁谁家的娃,可以叫家长,可以把我们交给乡长,让乡长找校长、家长来扁我们。
后来,我们摸到了一些门路。
因为每次我们出现,敬老院里面那些老爷爷老奶奶总是最开心的,他们会想法子把院长稳住。
或者跟院长说早晨乡长派了个人过来,看您不在就走了,把院长支走。
院长一旦走后,整个敬老院里面就散发着欢快、祥和的气氛。
老爷爷老奶奶们,在中日闷闷不乐中,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亲孙子,又是虚寒又是温暖。
忙不迭的把自己抠下来的钱买来的“洋糖”(水果糖)拿出来招待我们。
其实我到现在才知道,老爷爷老奶奶一个月也才一块五毛钱零花钱,但他们为了能让我们这些孩子们经常去看他们,他们几乎把这些钱都换成了洋糖藏在被褥里面,等着我们来。
钱理群的养老模式,你学不来
![钱理群的养老模式,你学不来](https://img.taocdn.com/s3/m/c85c1708964bcf84b9d57b27.png)
钱理群的养老模式,你学不来2015-10-24 王石川在10月21日的社区“重阳敬老”活动上,著名学者钱理群首度回应为何入住养老院。
他称自己适合养老院生活,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
他选择的这个养老社区,房间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费大约2万元。
犹记得今年7月,钱理群要住养老院的消息传出后,坊间除了惊愕,就是哀鸣,为钱先生“凄凉晚景而悲嗟扼腕”,“甚至有人愤然觉得社会和时代对于这位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有所不公和亏欠”。
现在看来,不少人确实表错情了。
如今的钱老,可谓迎来了新天地,无论生活质量还是精神状态,乃至于写作情况,似乎都胜过以往。
钱老目前只做3件事,第一是保养,第二是写作,第三是跟朋友聊天。
最让他满意的,是吃饭很省事,到点就能吃饭,不用操心。
关于写作,钱老每天平均写上两三千字。
每天几千字,对于一般年轻人也不容易,而钱老已是76岁高龄,可见他状态之好。
良好的生活状态,来自优渥的生活条件。
钱老入住的新房子有180平方米,比以前大,户型很好,面朝大山,环境优雅,令人想起了海子的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再比如,房间设计十分人性化,从房间的门把手、走廊的宽度,大花园里座椅的设置都有讲究,以及猫眼的高度,进门之后墙边的衣服挂钩,坐下来穿鞋的椅子、马桶的具体高度,旁边的扶手应该是L形还是I形,沙发的硬度,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为老年人所专门设计。
如此种种,足以让所有担心钱老的人都舒口气。
不过,这些生活条件,这种养老模式,并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到的。
“每月要2万元的住宿费”,一般的退休老人就不可能承受得起。
而钱老承受得起,因为他卖掉了房子,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著作等身,版税较高,且如今仍笔耕不辍,稿费不断。
于此而言,探讨养老文化与文化养老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
养老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但核心是居家养老,养儿防老。
尽管《礼记·王制》曾记载:“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痒”。
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a90a4d1831126edb6f1a1029.png)
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三条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五条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第十六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第十七条赡养人有义务耕种或者委托他人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或者委托他人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第十八条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第二十条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
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第二十八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的看法
![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42892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1.png)
1、人们的观念改变:并不是送老人到养老机构是子女不孝,白天忙工作不在家,让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独自在家也不放心,请保姆费用还要高,老人有点病痛了,子女不一定晓得用什么药。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上有人照顾,还有别的老人做伴,何乐而不为呢!
2、老人独自在家太寂寞:有的老人家里条件不错,也去住养老机构,是不是该说儿女不孝了?那你错了!越来越多的老人亲身体验后,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更加坚定了,反而不送他们去才是不孝。
除了身体健康,老人也越来越看重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群体性的文化娱乐生活。
抚州养老院有医生护士,医疗有保证了;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健身活动项目。
3、入住养老机构更安全:养老机构一般白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员,而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老人如果急病发作,因无人发现而耽误了抢救时机的概率大大降低。
4、有利于家庭团结:毕竟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在岁数大了以后,性格、脾气可能会不比从前,抚州养老院小编了解到,老人的心理也可能更加脆弱和敏感,家人的言语可能无意间会引起老人的不满。
为什么老人不愿去敬老院?
![为什么老人不愿去敬老院?](https://img.taocdn.com/s3/m/e34fc00719e8b8f67d1cb9b3.png)
为什么老人不愿去敬老院?作者:暂无来源:《健康之友》 2018年第12期为什么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 第一是中国传统观念,老人觉得只有没有子女的老人才去养老院,儿女觉得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丢人的事情; 第二是觉得养老院不自由,大多数养老院都是有固定时间作息安排,有些老人较为任性,并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觉得不如在自己家舒服;第三是是钱的问题,便宜的地方设施不好,好的地方太贵。
调查报告显示70% 以上的老人表示与子女的关系不好,会在身体不好的时候考虑去养老院。
接受调查时,50 名老人中有30 人称自己与儿女的关系一般,有5 人自称与儿女关系很差。
由上可见,进入养老院的老人,都是有一定原因理由才去养老院养老,不是跟家人处的不好就是自己病了需要照顾,极少是自己想住进养老享受的,但也不排除这样的人群,还是有的。
但是养老院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当然不是,其实社会上还是很多不错的养老院的,但那些养老院要么是收费太高,要么是在大城市。
对于一般的城市里的普通老人来说,那样的养老院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送老人入养老院太不孝94% 年轻人不愿将老人送进老人院,但80% 承认较少与老人沟通。
“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没必要吧?”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绝大部分人在被问及这个问题时这样说。
他们表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愿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养老院里老人多,老人不是可以过得更开心吗?”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被调查年轻人的回答是:“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
”这就是观念的影响,儿女也不愿意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因为不放心的同时也怕被人说三道四。
调查中发现,80% 的被调查年轻人较少与老人沟通,原因一是自己工作忙,二是主观上不太愿意与老人沟通。
接受调查的老人中,有60% 表示在家里很寂寞,平时子女很少与他们沟通。
99% 被调查者表示孝敬老人很重要,80% 认为子女应该和老人一起住。
“如果你儿子要把你送进养老院,你会同意吗?”笔者问道。
“绝对无法接受!”老人语气非常坚定。
该不该送老人进养老院,反方
![该不该送老人进养老院,反方](https://img.taocdn.com/s3/m/403cba8643323968001c9284.png)
一、将老人送入敬老院最起码不用担心他在家里会突然发生什么事情没人知道。
二、如果你不常回老人家看看,老人孤独。
在那里有岁数差不多大的能聊聊。
(但这并不是说不关心老人了,关心和照顾老人依然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三、送老人去敬老院是有前提的:一个老人自己要愿意;二是老人性格要开朗和人容易沟通;三是要常去看望老人,不能送去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大家好,现今社会,养老院问一直困扰着年轻一代人的心。
首先,我们知道养老院主要作为福利机构,更多是为了帮助孤寡老人寻找一个归宿,而辩题中“送”这个有主观意愿的字体现了我们本次辩论的前提,也就是老人有儿女并且儿女有条件亲自赡养老人。
而不该将老人送入养老院也就是说,养老院绝对不能成为这部分老人养老的首选。
因为养老院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情感上都无法满足这些老人的需求。
原因如下:第一,虽然我国养老产业日益发展,但是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
由于年轻人工作繁忙,许多家庭成为“空巢”但是老人宁愿住在儿女家中也不愿去养老院这是有原因的。
先看养老院,我国的公办养老院数量过少使老人们“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要么价格过高,要么条件简陋,使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许多养老院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承办人不得不放弃原有设想甚至彻底关闭养老院。
再看法律,我国现今的法律政策在养老院方面并不完善,使老人在养老院中的权益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再看福利,由于我国国情决定我国福利政策不如一些欧美国家,但即使是养老条件优越如德国,在养老院中养老的老人也只占所有老人的5%到7%,仍是少数。
其次,人对生活的需求除了吃穿以以外还有尊重上的需求,也就是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只是马勒斯的理论。
即使是再好的养老院,能为老人提供的也只能是物质上的满足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工作人员与老人是雇佣关系,怎能如儿女一般了解老人,满足老人对于亲情的需求?俗话说“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试想,老人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无法享受儿女绕膝的欢乐,这对于老人而言是种多大的伤害。
现代子女不孝的事例
![现代子女不孝的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b40f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0.png)
现代子女不孝的事例现代子女不孝的事例作为一个传统的孝顺文化国家,中国人一直强调孝道,尤其是对父母的孝顺。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也在逐渐消失。
许多现代子女不再重视孝道,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情况。
本文将以几个事例来分析现代子女不孝的原因和危害。
事例一:李先生的儿子不问长短李先生是一位退休后的老人,70多岁了。
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但都没有结婚。
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另一个在家陪伴他。
然而,后来,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患上了癌症,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他的哥哥却没有去探视一次。
李先生接到电话后,十分伤心,觉得自己的儿子不爱自己,放弃了家人的责任。
他一直独自生活,没有子女孝顺的感觉,十分痛苦。
这个事例说明现代子女不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个人利益至上。
许多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责任。
这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破裂,最终伤害了老人的感情和健康。
孝道被日益淡化,个人主义和利益成为了最主要的标准。
事例二:张女士的女儿对她漠不关心张女士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的女儿却对她漠不关心。
女儿结婚后,开始全职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母亲。
每当母亲有需要的时候,女儿总是找借口推脱。
有一次,张女士生病住院,女儿却一直没有去看望。
最后,张女士病愈出院后,只得回到自己的家中独自生活。
她一直想念女儿,却无法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爱护。
这个事例说明现代社会中家庭联系的减弱也是许多现代子女不孝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更多的人离开自己的家庭,独自生活或与其他人一起生活。
这使孝道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家庭责任逐渐被忽视。
事例三:王先生的儿子游手好闲王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他的儿子在结婚后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
儿子一直在家吃父母的东西,不肯出去谋生。
王先生一再劝告,但儿子却不以为然。
最后,王先生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无法再为自己的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个事例表明,现代教育改革的失败也是现代子女不孝的原因之一。
教育应该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尊老爱幼-辩论赛正方陈述观点.
![尊老爱幼-辩论赛正方陈述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ba712689eb172dec63b777.png)
正方观点陈述“尊老”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什么是真正的“尊老”?怎样让老人得到最好的照顾?怎样让他们在晚年过的更好?是呆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当“空巢老人”吗?是在辛辛苦苦抚养大自己的儿女后再为自己的孙辈操劳受累吗?其实,在当今社会,养老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方支持在征询老人意见后,老人同意的情况下,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居住。
原因有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没有人对他们履行抚养的义务,那么住进养老院安度晚年,让社会照顾他们,是他们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子女精力不足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所以未来的家庭模式一定是向“ 421”发展,也就是一对夫妻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同时又要为事业打拼,明显分身乏术。
而且还有很多在外打工的子女和保家卫国的军人,更是一年见不到父母几次面,更不要提照顾老人了。
而养老院恰恰可以提供给她们最及时,最专业的照顾。
老人减轻孤独感有调查显示50% 居住在城市的老人感到孤独忧郁,交不到朋友。
的确,现在的公寓楼中,邻里关系淡漠是很正常的事。
而养老院中则不同,老人们住在一起,不仅可以拉家常,还可以参加一些活动,使晚年的生活丰富多彩。
而且更加安全。
现金社会上有一个误区,认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其实是大错特错。
养老院不是孤儿院,我们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是不管他们,而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他们。
做儿女的也该常去看父母,或接他们回家小住,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作为一个孝子,父母在哪里我们的心就在哪里。
而一个不孝子就算老人在身边,也不会奉养照顾老人。
想必大家也听过看过这样的例子。
中国自古以孝治天下,然而孝是为了面子为了舆论固守陈规不为老人着想吗?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一定是不孝吗?希望正方的陈述能引起大家的深思。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老人入住养老院子女就是不孝吗?《老有所依》剧中孩子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桥段让不少人认为孩子不孝,而据该剧导演赵宝刚说:在走访了北京多家养老院之后,认为目前大众对于养老的观念得有一种转变,如今养老院等级分化太厉害,差的确实有异味,但也有好的。
孩子如果实在照顾不来父母,将他们送进养老院,难道就是不孝吗?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当今社会一个突出问题,老人如何度晚年也是千千万万的家庭无法回避的。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存压力大,要他们下班后再尽心照料老小肯定是力有不逮。
如今,吃饭可以下馆子,衣服可以送去洗衣店洗,小孩有学校照管,这一切以前都是家庭的主营“业务”,现在都已经社会化了,为什么不能让老人上养老院?
进养老院不意味着老人就要吃苦头,也不是说子女就不孝顺。
如果养老院能将硬件和软件各方面都做得到位,安排老人住进去当然是件大好事:一方面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的负担;一方面老人也得到了规范的照料和专业的护理,而且老人有了相对稳定的交往圈,不会再那么孤独,心情会开朗很多,活得更健康长寿。
这不正是为人子女者所乐见的吗?
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
计划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模式,让当下的养老问题避无可避。
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模式下,如果再继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要承担起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养老责任,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显然会遭遇重大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已经不是“孝与不孝”的问题,而是
社会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