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
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A. 名垂青史不过尔尔凤毛麟角
B. 彪炳史册不足挂齿凤毛麟角
C. 名垂青史不足挂齿雪泥鸿爪
D. 彪炳史册不过尔尔雪泥鸿爪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确实有“芝麻开门”的便捷效应,但任何新技术与生俱
来的双刃剑属性,也让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存在隐私安全
B. 一些地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新手段,通过打造“智慧扶贫”云
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增强群众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
C. 国家天文台近日宣布,经过一年紧张调试,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
球面射电望远镜,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观测模式目前运行状态良好
D. 中国民用航空局日前发布消息称,据初步统计,国庆长假期间民航共运送旅客
129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14.6%;平均客座率超过80%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红色的薄云。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①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②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③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停
④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⑤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
A. ②④③①⑤
B. ②⑤①③④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③④②①
4.下列四首诗中,不是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 )
A.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B.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C.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D.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旗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5.下列对联与其所称颂的人物匹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旨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屈原
B.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
C.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D.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
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辛弃疾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功崇惟志,______。
(《尚书′•周书•周官》)
(2)子曰:“道不行,______ 。
”(《论语•公治长第五》)
(3)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
(屈原《离骚》)
(5)侍中、尚书、长史、参军,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
(诸葛亮《出师表》)(6)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7)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8)峰回路转,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
这里指琴。
(1)上阕开头的“春入武陵溪”一句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8.0分)
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
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
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
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
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
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
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恰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
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
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
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
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
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
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
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
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
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
《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
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
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
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1)简析第③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4)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
人是什么单位?
熊培云
计划经济盛行的时代,中国人多生活在单位文化里。
陌生人见面,或是办点什么大事小情,难免会被问及“是什么单位的”。
单位无所不在,正因为此,当刘震云将单位文化描述成“一地鸡毛”时,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我曾说,一人即一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疆土,它区别于自己所属的疆土。
同样,区别于“你属于某个单位”,每个人更应该回答的是“自己是什么单位”,“人是什么单位”。
有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单位之中。
”
有说:“我是思考的单位。
”
前者,“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单位之中”,道出了人类的困境或者人性的弱点。
单位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工具,在意识到单位可以并可能像工具般更换以前,人所受到的这种“奴役”几乎是一辈子的事。
后者,“人是思考的单位”,这也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
正因为人人都能思考,都在思考,都“各怀鬼胎”,民主作为利益协调器才成为可能和必要。
然而,以上回答仍停留于从政治学或社会学意义上阐述人的功用,而没有从哲学意义上触摸到人的本质。
我以为,一个人若要真正解放自己的心灵,就必须在时间与空间上对人之内涵拨云见日。
故而我关于“人是什么单位”的回答是“人是时间单位”、“人是时间的尺度”。
为什么“人是时间单位”?道理很简单,人是生命,有生卒年月,人归根到底是一段时间。
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
我们在时间中获得生命。
理解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十分重要。
即使你穷尽有生之年仍不能像凡高那样获得死后的哀名,或者像华盛顿一样收获永恒的荣耀,但是,它至少可以使你不至于沦为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或只知按部就班被动奉献(工作)的螺丝钉。
“我是时间单位”,“我是时间的尺度”,我们关于生命意义的挖掘,并非忠诚于地理与环境,而是忠诚于我们自己的一生。
人应该爱时间,而不是爱空间。
时间之爱是面向个体的,是绝对的,那是我们惟一的存在;而空间之爱则是相对的,是面向公众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得以实现的。
正因为此,我愿意以更广阔的视角将我所热爱之国视为时间之国,一种立于时间维度上的精神与思想之国,而绝非空间意义上逆来顺受的,或与生俱来的“嫁鸡随鸡”式的地理与政治之热爱。
所以我说,人应该为时间耕耘,而非为空间奔命;一个人无论占有多少疆土,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自己的主人,其所拥有的仍不过是贫困一生。
以生命与时间的名义,每个人作为其所生息的时代中的一员,不应该停留于寻找地理意义上的与生俱来的归属,而应忠诚于自己一生的光阴,不断创造并享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选自《重新发现社会》,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作者举两个“有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3)理解“人是时间单位”,有何重要意义?请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
王琨,琅玡临沂人也。
琨少时谨笃,为从伯父司徒谧所爱。
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儿,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
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
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州镇旧有鼓吹【注】,又启输还。
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还资多少。
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
”帝说。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坐误竟囚,降号冠军。
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
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
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
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
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遂不过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
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
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
”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
”遂得病,卒。
【注】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又启输还启:禀告
B.坐误竟囚囚:囚犯
C.给亲信二十人给:配给
D.简阅衣裳简:挑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从伯: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称“从父”,其中,年长于父者称“从伯”。
B.吏部郎:即吏部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往往由诸曹郎中功高者升任。
C.逊位:或称退位,指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职务和地位的行为。
D.国讳:举国臣民(包括皇帝)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②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琨的性格特点。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70.0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青蛙在井底看外面的世界,井口限制了它的视野。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
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名声永
留史册。
彪炳史册:就是说某个人的功绩。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不过尔尔:不过这样罢了。
有轻视人的意思。
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
一般用于对别人道谢的回应语。
雪泥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第一空处,用来形容“文人”的成语应是“名垂青史”或“凤毛麟角”,而“凤毛麟角”表示“稀少”,故用“名垂青史”,排除BD项;第二空处适用于“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差”这一语境的成语应是“不过尔尔”,故排除C项;第三空,根据“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指稀少且优秀的人,应用“凤毛麟角”。
故选: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
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都要与语句表达的语境一致。
成语的几种误用类型:
①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②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③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④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⑤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⑥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答案】C
【解析】
A.语序不当,“不可避免地”位置不当,将其调到“让面部”;
B.搭配不当,“依托”和“新手段”不搭配,将“依托”改为“采用”;
C.正确;
D.搭配不当,“运送”和“人次”不搭配,将“人次”改为“人”;
故选: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
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
合逻辑等.
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例如: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例如: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例如: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3.【答案】C
【解析】
语段讨论的话题是“翠翠黄昏时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到的景色”,语段首先介绍翠翠看景色的背景,然后介绍翠翠看到的景色,最后介绍翠翠的感受;
翠翠看到的景色分析如下:
①写翠翠的祖父在渡船中忙碌;
②写地上的石头泥土散发出热气;
③写天快黑了鸟儿的活动;
④写空气中有泥土的气味;
⑤写十四中寨逢场生意人忙着收山货的多,摆渡的人也很多;
根据分析可知句⑤承接语段介绍“翠翠看到的远处集市伤得情况”可为第一句;语句①承接语句⑤摆渡的人多,自然写到翠翠的爷爷;语句③承接语句①介绍天快黑了鸟儿的活动,句②介绍承接句③介绍介绍石头泥土散发热气,句④承接语句②介绍介绍空气中泥土气息;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翠翠看到的景物是由远及近来写的,语句的排列顺序为:⑤①③②④;
故选:C。
作答此题主要运用排除法,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
据结构、语意关系以及语段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判断先后顺序。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
的语感。
4.【答案】B
【解析】
A、诗句的大意是:北风怎么刮得这么猛烈呀,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
天上的仙人难道这么灵巧,竟然能够把水剪成花,然后散向人间,弄得满天花飞。
采用比拟的修辞描写了雪。
B、诗句的大意是:左掖梨花盛开,它的清冷艳丽超过白雪,余香吹入人们的衣襟。
春风啊春风,请你不要停下来,将梨花的芬芳吹到玉阶那里去吧!描写
了梨花的美丽。
C、诗句的大意是: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
覆盖了。
描写了雪。
D、诗句的大意是: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描写了雪。
故选:B。
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解决此类问题,要多读诗歌,多积累,还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艺术手法、主旨感情,做到厚积薄发.
5.【答案】D
【解析】
A项,匹配;
B项,匹配;
C项,匹配;
D项,“志复中原”及“誓扫还金阙”是可知是写陆游的。
故选:D。
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规律及样式.
对联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6.【答案】业广惟勤;乘桴浮于海;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虽九死其犹未悔;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艰难苦恨繁霜鬓;梦啼妆泪红阑干;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解析】
(1)业广惟勤(重点字:勤)
(2)乘桴浮于海(重点字:桴、浮)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重点字:阏)
(4)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犹)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重点字:悉)
(6)艰难苦恨繁霜鬓(重点字:繁、鬓)
(7)梦啼妆泪红阑干(重点字:阑)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重点字:翼)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
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
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
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
及到的名句名篇。
课外名句辑录: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小雅车辖》)
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7.【答案】(1)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回答,“春入武陵溪”诗人借用陶渊
明《桃花源记》中的具体典故,突出自我理想与人生价值追求;在结构上,这里承上启下,为下文对美丽春景的描绘做铺垫.
(2)“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三句简短有力,表现出诗人虽身处豪华之地,却始
终有着高洁之志;“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突出诗人内心孤寂,无人与之弹琴,突显出缺乏之音的苦闷;“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写出诗人看淡名利,不愿意去争名逐利,突出诗人内心对世俗之物的不屑;最后两句则是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答案:
(1)内容上,化用了“桃花源”典故(1分),与前句中的“瑶草”(仙草)呼应(1分),暗示自己对远离现实的美好世界的向往(1分);结构上,呼应前句,揭示了“瑶草一何碧”的原因(1分),引出下文对“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美丽春景的描写(1分).
(2)①“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了词人对高洁志行的追求;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表达了缺乏知音、无人理解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③“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表明对超凡脱俗之物的欣赏和对浮世俗物的不屑;④“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体现了他想逃避现实却又不甘的矛盾和无奈.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