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提高教育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提高教育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全媒体视觉传达教育创新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与机遇。
例如在进行课程教育改革方面,全媒体的快速普及可以引导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很快的对些比较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措施进行借鉴。
通过对光电显示技术、虚拟与现实技术、传感技术等在视觉教育课程当中进行结合,以辅助的形式实现多学科技术交叉与融合的新体系。
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而且还能够对课程当中的知识进行拓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题界定:“全媒体”一词的出现,最早源自美国的一个家政公司。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所谓“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
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准,公司的“全媒体”显然并不全,它的真正含义更接近“多媒体”,然而这个具有超前意识的公司却在无意中道破世界传媒业发展的玄机。
十多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
尤其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教学内容乃至教育创新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全媒体的概念最早源于国外,随着媒体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与网络趋同,这对视觉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设计者利用平面视觉符号包含文字、插图和标志,来传递给接受者各种信息的设计。
其主要功能是起到传播和推广的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常被称为平面设计,它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多,如报纸、杂志上的各种平面广告、道路两侧的广告牌、灯箱等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在设计学中,其内容还包括广告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中的VI设计、展示设计、数码影像设计等。
在现代日趋全球化的环境格局下,设计领域应该与时俱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体系也应该有所改变,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全媒体时代语境能够有效的促进课程教育理念以及管理体制的明确化,但是在这个时候也会凸显出其所诉求的全新的视觉传达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借助全新的媒体技术的引导,形成超前的具有创新性的意识观念,并将其融入到学习当中,在空间、声音以及立体等方面做出新的突破,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艺术理解能力。
其次,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具有综合化的特殊学科,是多种元素相互交叉进而形成的,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仅仅只是对艺术方面的元素进行考虑的话,最终所表现出来的相关作品则会显得极其的单调,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提升相关的教学能力呢,这就是我们不得不在后期的探索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目标:当前,视觉传达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主要是指以视觉作为媒介,运用视觉的方式对媒体的一些交流方式进行扩展,提高媒体在传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这种新技术的发展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在视觉传达教育方面应当引起重视。
同时,本国作为一个重视科教的国家,更应当不断的重视此方面的发展,本课题主要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主要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特别选择一些案例,以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的应用作为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以阐述如何培养教师教育创新能力为重
点,为我国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水平做出贡献。
研究内容:
(1)介绍全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2)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3)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方法对本专业现状进行调查以及对成因进行分析;(4)本专业教师对教育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加强跨学科以及交叉学科基础教育;(2)加强综合实验室建设;(3)构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4)注重毕业设计思维创新;(5)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思路:本课题以高等教育、艺术教育、为理论基础,结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为背景,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并对大学生设计能力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通过提出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结果分析,寻找出形成的原因。
最后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我国国情、国际人才发展要求、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国外优秀经验,提出教师创新教育提升的对策。
研究方法:从新的角度与方向对视觉传达专业进行认识与分析,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发展趋势,对视觉传达教育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总体目标及方向。
主要侧重于对视觉传达设计
教育在我国总体发展方向的分析,以及提出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对策,根据上述内容,主要按照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总结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发现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的相关文章较为分散,不论是国内的文献还是国外的文献,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此,在文章开始撰写前,必须大量地阅读文献,特别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面,将每篇文章中所提及的重点进行总结,找出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国外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我国大范围的推广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奠定基础。
通过文献阅读,理论知识的积累,对文章的写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需要做好这种前期准备工作,将查阅文献的电子化设备等设施准备完毕,其次,查阅文献后的阅读文献也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做好基础理论的相关工作。
只有具备了这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化基础,才能进行实际的调查。
(2)对比分析法: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没有明确地将多媒体教学方式与设计相结合的体系联系在一起,而当前的设计趋势是需要结合新的数字媒体以对视觉传达效果进行改进,并结合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设想,与原有传统数字教学方式形成一种对比,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发现其中的不同,从而确立新型发展方向并建立一定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更具创新性。
(3)归纳分析法:在本课题中,主要选择一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过程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这些实际案例对影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环境
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因素,是否能够推动或者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
(4)多角度综合分析法: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需要涉及到不同的学科,这就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艺术学,信息技术,传播信息学等,它吸取了各个学科的优势,采用交叉学科之间的优势,形成一个当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教育体系。
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①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立课题组成员;②申报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③制定课题具体实施计划,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④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为课题的开展建立良好的环境。
(2)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①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培训;②根据课题方案,有计划展开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3)验证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2月):①进行问卷设计及问卷信度分析;②调查样本分层分析;③调查样本指标间相关性;④现状及成因分析。
(4)结题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撰写相关研究报告、论文等。
预期成果形式:准备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研究报告);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全媒体时代内涵界定以及加强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研究报告);验证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2月):问卷设计及问卷信度分析(研究报告);结题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全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2021.03全媒体时代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模式研究(论文);2021.06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提高教育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研究报告)。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课题组成员基本上都是具有较丰富的产学研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中级职称为主,在学校相关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以往科研工作的经验积累,已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能力,课题组成员已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前期研究工作,为圆满完成该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将让众多的学生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为本课题研究拓宽新的思路。
课题组成员的日常教学工作都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这样就保证了有足够多的时间能够放在课题的研究上,课题组将合理安排好各阶段应完成的研究工作,学校也会为支持该项目的开展而合理安排项目组成员的课程,确保顺利圆满的完成研究任务。
本课题组成员认为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与时俱
进,作为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成果如下:
学校学生事务中心大型油画《魔方》创作绘制;
伍昌公馆样板间装饰绘制;
《漂浮的鱼5》参加湖北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展,湖北省美术馆;
《完美生活》系列参加“视觉维他命”青年艺术家沙龙展,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
《浮云》等6幅油画作品参加《间距》展,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
《9月17日阴》油画作品入选约翰莫尔绘画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以课题模式构建素描——实验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设计大展论文获教师组三等奖;
《鞋》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设计大展获教师组优秀奖;
《秋韵》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获教师组二等奖;
《基于课题制素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获教师组二等奖;
《韵色》首届全国美术设计大奖赛获二等奖;
《构建有时代特色的素描教学—素描模块式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湖北高校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教育论文获教师组二等奖;
论文《素描实验性教学与实践》刊登于《美术大观》;
油画作品《游乐场》系列刊登于《美术大观》;
油画作品《完美生活》等刊登于《世界知识画报》;
油画作品《轮回》等刊登于《中国收藏》;
油画作品《鞋》刊登于《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设计大展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
《素描实验性教学与实验》发表《美术大观》;
油画作品《风景》等刊登于《鉴藏》;
油画作品《飘浮的鱼》刊登于《湖北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中青年校友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
油画作品《鞋》刊登于《中国美术作品年鉴2001—2010》,中国美术出版社;
论文《基于课题制素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刊登于《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出版社;
油画作品《夜深了》等刊登于《“美术大观杯”全国美术教师双年奖作品集》辽宁美术出版社;
油画人物肖像刊登于核心期刊《美术观察》;
论文《视觉新语境——试析数字媒体艺术》刊登于《中国美术年刊》;
油画作品《漂浮的鱼系列》等刊登《艺术教育》;
油画作品《9月17日阴》刊登2016约翰莫尔绘画作品集,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0.02海报《玩自由》获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平面类佳作奖;
2010.02策划《玩自由》获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策划类佳作奖;
2010.05海报《O2rigin》获第三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铜奖;
2010.05画册《丽江古镇视觉形象》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
2010.08《和谐》系列招贴设计作品入选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并刊登于《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作品集》;
2011.02海报《源.联》获第十二届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3.05系列广告《只需要》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省一等奖;
2013.04广告《红颜》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省二等奖;
2013.04系列广告《想》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省三等奖;
2013.02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湖北省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2013.10在武汉动箭网络有限公司标识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13.11《浅谈广告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发表于《楚天学术》,并获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
2013“Research on Artistic Innovation of Phoenix Totem Symbol”在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上发表,并被EI Compendex和ISTP检索;
2014.04系列海报《海洋强国梦》获第三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2014.02海报《凝》获第三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4.05海报《传承》获首届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入围奖;
2014.05参与湖北美术学院跨界科研项目,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立项课题——《中国画与陶瓷在公共空间的应用》,并出版画册《湘楚雅集.国画瓷艺》;
“稻花香酒包装中文字设计的实践”在《中国包装工业》上发表;
《茉莉仙子海报》设计作品获第五届全国广告设计大赛优秀奖;
欧博电气、吉佳服饰、川华鞋业等公司logo设计;
大卫地板、华美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营销策划与品牌推广以及网页设计;
《中国传统牌匾文化内涵探讨》发表于美术教育研究;
2014.09绚丽年华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中,获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4.10参与编写《数字图像处理—PhotoshopCS5》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02《论如何提高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发表于《美术教育研究》,并获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
2015.02《试论海报设计中的图形魅力》发表于《文艺生活》,并获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
2015.02《平面构成与实践应用》出版于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任第一副主编;
2015.04系列海报《杯中窥新闻》获首届全球大学生广告作品邀请赛入围奖;
2015.05《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民族性与创新性》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兰台世界》;
2015.05《手绘表现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发表于《中国美术》,并获得“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评教研成果二等奖、获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优秀奖;
2015.05参与欧朋兰博官网建设项目;
2015.05参与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6.05主持校级教材建设项目《标志设计》;
2016.06参与校级课程群建设项目——形象识别类课程群;
2016学院课程(群)建设项目——形象识别类课程群;
2017.04 《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研究》发表于《西江文艺》;
2018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优秀奖;
2018.06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整体设计工作;
2018.06第二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评,获教研成果二等奖;
2019指导学生参加“第16届学院奖秋季赛”,分获优秀奖和佳作奖;
2019.01《包装设计》出版于南京大学出版社,任副主编。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 凌晨光.审美艺术教育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1
[2] 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0.4
[3] 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M].文汇出版社,2018.8
[4] 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与艺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5] 周世祥.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6] 孙超英.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N].中华读书报,2002
[7] 胡娟.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J].皖西学院学
报,2002.2
[8] 田玉红.高校艺术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9] 刘玉立.加强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
究,2013.4
[10] 周小海.关于普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
[J].2012.3
[1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 沈至隆.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9.2
[13] 林采霖.设计院校与设计业界建立双向多元化合作之研究[J].装饰, 2015
[14] 陈晓英.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索[J].电影评介, 2008
[15] 杨德广.从经济全球化到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0
[16] 黄梅荣.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数码媒体的重要性[J].装饰, 2014
[17] 冯玉雪.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J].美与时代, 2013
[18]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课题编号: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