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2020战略评估》(摘要)

合集下载

美军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0期”概述

美军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0期”概述

美军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0期”概述2020年5月,美国太空发展局发布了《太空传输层0期工作说明》。

“传输层”是美国未来“国防太空架构”的骨干,将为美军全球作战平台提供一种有保证、韧性、低延迟的军事数据和连通能力。

“传输层0期”也称“作战人员沉浸期”,旨在为后续发展提供演示验证和基线。

以下简要介绍传输层0期概况。

1 国防太空架构(NDSA)美国太空发展局正在为美军开发下一代太空架构——“国防太空架构”,旨在构建一种“扩散型低地球轨道(pLEO)”太空架构,统一整合美国国防部下一代太空能力,实现韧性军事感知和数据传输。

“国防太空架构”主要由以下功能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国防太空架构·传输层:可在全球范围内向各种作战平台提供有保证、韧性、低延迟军事数据和连接;·战斗管理层:提供任务分派、任务指挥控制以及数据分发,支持在战役规模实现时敏杀伤链闭合。

·跟踪层:用于提供先进导弹威胁的全球指示、预警、跟踪与瞄准——包括高超声速导弹系统;·监管层:提供对时敏、“发射左侧(美军一种导弹防御战略,即利用非动能技术提前攻击敌方核导弹威胁)”表面机动目标的全天候(24×7)监视(例如,支持瞄准先进导弹);·导航层:为GPS受限环境提供备用定位、导航和授时(A-PNT);·威慑层:在深空(从地球同步轨道之外到月球距离)威慑不友好行动(图中未显示);·支撑层:确保地面和发射段能够支持响应式太空架构。

2 传输层“0期”星座传输层是国防太空架构的主干,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作战人员应用提供可靠、灵活、低延迟的军事数据和连接。

2020年4月,美国太空发展局(SDA)发布了“传输层0期”征询草案。

“传输层0期”是一种测试和训练“螺旋”,其最终成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系统能力实验和演示,可以整合并实现与其他运行实体兼容;二是可以作为后续阶段发展基线。

传输层0期星座如图2所示。

美国联邦政府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政府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OUTLOOK洞悉全球发展态势 学习他国先进经验编者按:当前,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前列的国家,都普遍重视军民兼容、军民结合,形成了从战略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全面融合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际视野栏目深入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网信领域发展情况,可为我国相关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33 美国联邦政府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ON CYBERSPACE网信军民融合2021年01月33美国联邦政府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人才竞争是网络空间竞争的实质。

由于网络空间治理议题兼具技术属性和政策属性,严峻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和动态快速迭代的技术更新催生了公私部门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

较之私营部门,刚性的财政预算约束和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决定了政府部门在网络安全人员短缺问题方面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和头号网络强国,美国从顶层设计构建、标准化人才框架设计、公私部门人才交流、招聘机制和薪酬激励手段创新等层面多措并举,强化了联邦政府层面的网络安全人才储备和能力建设。

系统梳理并深入研究美国联邦政府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经验,对完善我国政府部门网络安全人才由于网络空间治理议题兼具技术属性和政策属性,严峻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和动态快速迭代的技术更新催生了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

本文梳理并研究美国联邦政府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经验,介绍了顶层设计构建、标准化人才框架设计、公私部门人才交流、招聘机制和薪酬激励手段创新等层面的具体措施,总结了对我国政府部门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管理系◎◎李艳队伍建设极具参考价值。

一、美国联邦政府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在网络安全人才荒已然成为全球性难题的背景下,美国亦面临着日益高企的网络安全人才数量缺口。

美国防部发布首份企业数据战略 - DoD Data Strategy

美国防部发布首份企业数据战略 - DoD Data Strategy

美国国防部早在2003年就有了正式的“数据战略”,后来几经变迁,最终在2019年确定了新的数据战略,并于2020年10月8日正式发布。

美国国防部从“面向网络”转向“数据为中心”的战略,体现了美国数据管理层次的提升,具备了数据层级(Data Level)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数据战略概述了美国国防部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所需的原则、基本能力和最终目标,重点是联合全域作战、高层领导决策支持和业务分析。

国防部IT领导层在战略发布前的几周内表示,联合作战是最重要的重点领域。

国防部数据战略框架为了成功实现这些联合作战行动,该战略概述了8个原则,每个原则都有几个基本小目标,这将向各军兵种及国防业界领导者发出数据战略正在发挥作用的信号,具体包括:1.数据是一种战略资产——国防部数据是一种高利益商品,必须以一种既能带来即时又能带来持久军事优势的方式加以利用;2.集体数据管理——国防部必须指定数据管理员、数据保管员和一套职能数据管理者,以实现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责任制;3.数据伦理——国防部必须将伦理放在所有思想和行动的首位,因为它涉及到如何收集、使用和存储数据;4.数据收集——国防部必须在数据创建时实现数据的电子收集,并始终保持数据的来源;5.企业范围内的数据访问和可用性——国防部数据必须通过适当的机制供所有授权的个人和非个人实体使用;6.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的数据——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算法模型的数据集将日益成为国防部最有价值的数字资产,国防部必须创建一个框架,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管理它们,提供受保护的可见性和负责任的中介服务;7.数据符合目的——国防部必须仔细考虑数据收集、共享、使用、快速数据集成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无意偏见的来源等方面的伦理问题;8.合规性设计——国防部必须实施IT解决方案,为信息管理生命周期的完全自动化、适当保护数据安全以及维护端到端记录管理提供机会。

这些目标是确保数据对用户来说是可见、可访问、可理解、有联系、可信、可互操作和安全的,具体包括以下7个小目标:1.让数据可见——用户可以找到所需的数据;2.使数据可及——用户可以检索数据;3.让数据可理解——用户可以识别数据的内容、背景和适用性;4.让数据关联起来——用户可以通过固有的关系来利用数据元素;以下为战略全文:前言国防部的任务是提供威慑战争和确保国家安全所需的军事力量。

灰色地带与成本强加战略——美国在南海的对华遏制战略探析

灰色地带与成本强加战略——美国在南海的对华遏制战略探析

摘要南海是美国在印太地区进行大国竞争的战略前沿。

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特朗普政府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了显著调整。

调整的理论基础是"灰色地带"战略理念;调整后的政策特征是行为的"灰色地带化",即以多种类型的"灰色地带"行动持续强化介入南海的力度;战略实质是对华实施成本强加战略,即利用美国在南海的若干"非对称性"竞争优势,在和平状态下将四类竞争成本(军事成本、外交成本、声誉成本和发展成本)强加给中国;作用机理是通过强行将中国拉入美国所精心预设的南海竞争状态,给中国造成一定程度的战略资源消耗,同时打乱中国原有战略部署,以此主导中美南海竞争,最终形成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南海地缘格局。

在"灰色地带"战略理念中,在南海遏制中国是最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成本强加是美国南海竞争战略选择,也是其战略实质;"灰色地带化"的南海政策则是实施成本强加的主要工具。

理解美国南海政策调整的理论逻辑和战略实质,对中国准确把握中美南海竞争大势、有效应对南海安全压力、维护周边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南海问题"灰色地带" 中美竞争成本强加战略2017年以来,战略竞争日渐取代"接触",成为特朗普政府处理中美关系的核心战略原则。

2020年5月 20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美国对华战略方针》,其中认为"过去四十年,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并没有达到使中国在政治与经济上发生美国希望之转变的目的",因而"特朗普政府基于对中国的意图和行动、美国战略优势和不足的重新评估,采取了强化中美竞争的方式将",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近三年来,在以"压制性回缩"为特征的大战略框架下,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其全球霸权地位的"修正主义国家",因此对中国发起全方位、多领域、针对性的系统化竞争攻势。

“马赛克战”对装备体系试验鉴定的启示

“马赛克战”对装备体系试验鉴定的启示

第41卷第6期 国 防 科 技Vol. 41, No. 62020[收稿日期] 2020-06-15 [修回日期] 2020-08-02 [采用日期] 2020-08-06[作者简介] 付翔,男,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试验鉴定、人工智能;付斌,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试验鉴定、软件测试;赵亮,男,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试验鉴定、仿真试验。

“马赛克战”对装备体系试验鉴定的启示付 翔1,2,付 斌2,赵 亮2(1. 93236部队,北京 100085;2. 93216部队,北京 100085)[摘 要] 自2017年8月DARPA 公布“马赛克战”作战概念以来,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这一新型作战概念,学者们对“马赛克战”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深入。

本文首先从国际形势、美军装备特点、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分析了“马赛克战”的提出背景,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剖析了其概念内涵,并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其主要特点。

接着着眼未来,从革新理念、鼓励创新、形成质变等视角探讨了“马赛克战”对装备体系试验鉴定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重点论述了装备体系试验鉴定要向全智能作战体系试验鉴定方向发展的观点。

最后聚焦当下,阐述了现阶段试验鉴定工作应重点关注动态互联互通性测试、互操作能力验证、新型仿真试验技术、系统自主能力等级评估及决策可解释性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马赛克战”;装备体系;试验鉴定;作战试验;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 TP391.9/V2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4547(2020)06-0008-08 DOI :10.13943/j.issn 1671-4547.2020.06.021 引言自1976年美国Thomas P. Rona 博士提出 “信息战”概念以来[1],各种新型作战概念和作战理论不断涌现。

1982年,美陆军提出“空地一体战”;1994年,美陆军提出“数字化部队”;1997年,美海军提出“网络中心战”;2001年,美军联合作战实验室提出“快速决定性作战”和“基于效果的作战”;200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分布式作战”;2010年,美空军和海军提出“空海一体战”;2013年,美国空军提出“作战云”;2015年,DARPA 提出“系统之系统”;2016年,美陆军提出“多域战”;2017年4月,美国防部提出了“算法战”。

全球信息栅格_信息化战争的支撑技术

全球信息栅格_信息化战争的支撑技术

李大光全球信息栅格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的全球性信息网络体系,它是信息化战争的技术基础,能够为各作战单元提供信息服务,是应对信息化战争、提高国防和军事能力的重要支撑技术。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联合作战规模明显扩大,作战指挥基本上实现了高效、实时,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为此,伊战后美军加紧建设“全球信息栅格”,准备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所有作战单元连接起来,确保网络互联互通和战场信息共享,以获取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

一、全球信息栅格技术的产生“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GIG)的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无线连接和全球信息共享,提供即插即用式的互操作能力。

主要是由基础、通信、计算、全球应用和使用人员5个层次组成。

其中,基础层包括体系结构、频谱分配、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等内容;通信层包括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以及国防基础信息系统网、远程接入点、移动用户管理业务等内容;计算层包括网络服务、软件管理、各类数据库和电子邮件服务及管理等内容;全球应用层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战斗支持系统、日常事务处理程序以及医疗保障系统等内容;使用人员层包括陆、海、空、天各军种及特种部队等。

GIG具有7 种能力,即信息处理、存储、传递、人与GIG接口、网络管理、信息分发管理和信息保证。

“全球信息栅格”已经成为美军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的纽带,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球信息栅格”概念源于美国军方。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防科学委员会特别工作组对几次重大军事行动中的通信需求进行了调查。

据他们测算,到2010年,如要同打两场大规模的地区战争,美军所需的峰值通信容量约为35吉比特/秒,几乎是1997年美军在波黑战争所用容量的20倍。

尽管这是个保守的估算,也已大大超过美国防部现有的和未来10年内计划中的通信总量。

在阿富汗战争中,单架无人机从阿富汗发回图像所需带宽是美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所用带宽的3倍。

GI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GI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GI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智能交通系统(ITS)以提供高效、节能、低成本的交通运输服务为目标,是能够缓解交通堵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智能交通系统的未来的发展,应引入新基建大力发展的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提升智能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坚持技术创新,加强标准化和产业链整合,建立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键词:智慧交通系统;概述;GIS应用所谓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指的是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把地理位置信息与交通相关属性有机结合起来,结合用户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准确、高效地传递给用户。

GIS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可用于优化运输线路,进行车辆导航,还可以作为共用信息平台,进行调度和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导航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改进要求。

GIS能够对距离标准公里数的地形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精确位置以及到达所需时间。

在智慧交通中,GIS能够准确反映空间信息事物的位置和形态特征,可以促进交通行业更好发展,加快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全面进程。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为人们提供地理位置导航,地理信息的引入,也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在推动公路养护整体管理水平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1.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综述1.1.美国美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源于美国交通部公路局1967年开始研究的电子导航系统(ERGS)。

此后,大量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研究开始涌现。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

数字化转型和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中国目录目录自我介绍1 CONTENTS自我介绍•30年的数据经验,编过程,管理过数据库,设计过数仓,最初的几位搞数据湖的人,中美两地•业余时间:听音乐、写小说目录目录数字化大背景2 CONTENTS问题:今年在数据领域最热的词是什么?A.数据确权B.数据价值评估C.数据中台D.数据治理E.数字化转型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共7章55条,明确提出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要求纳入公司治理并挂钩监管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治理体系……数据治理执行情况与公司治理评价结果或监管评级挂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董事会应制定数据战略,审批或授权审批数据治理重大事项,督促高级管理层提升数据治理有效性,对数据治理承担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应当负责本业务领域的数据治理,管理业务条线数据源,确保准确记录和及时维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建立问责机制,定期排查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价值实现方面的问题,并对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进行问责董监高的责任承担业务认责及问责纳入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数据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纳入本机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数据质量持续提升▪针对的对象是任何拥有欧盟公民个人数据的组织;▪规定企业在收集、存储、使用个人信息上要取得用户的同意,用户对个人数据有绝对的掌控权;▪个人用户在隐私数据方面有查阅权、被遗忘权、限制处理权和数据移植权等。

GDPR(General DataProtection Regulation)欧洲联盟▪于2011年7月21日圈定了28家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2011年-2018年,中国银行连续八年入选;▪需要按时分三个阶段报送数据:风险敞口数据、融资数据和资产负债表数据。

美国对产业政策的反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对产业政策的反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20年9月,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从产业政策到创新战略: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历史经验》(下称《报告》)。

《报告》回顾了日本、西欧、美国实施产业政策的做法,并提出了未来美国产业创新应坚持的原则,以重振美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报告》中各国产业政策的得失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西欧及美国产业政策回顾日本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产业政策。

从总体看,不同于美国的加大国防应用投入,日本主要聚焦于商业技术,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补贴、优惠融资和贸易保护等“硬性”措施支持国内战略性产业发展。

日本的成功得益于自身的劳动力素质,以及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培育出口导向型企业等政策举措。

比如,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日本成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研究协会;为支持该协会的研究,日本经济产业省不仅建立了合作实验室,而且还投入1.16亿美元作为补贴,并采取日美共建合资企业等举措来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西欧国家战后的产业政策。

战后西欧国家并未采取过多的以价格控制、行政指导和贸易保护为主的“硬”的工业政策干预市场,而主要是通过采取包括补贴研发投资、降低竞争规则等在内的措施,保护特定技术免受竞争规则限制并刺激新的需求,比较注重市场发展的软环境建设。

西欧成功的产业政策大都建立在现有制造业基础之上。

在某些情况下,单靠财政补贴并非一定能见效,同时还需要有市场需求和稳定的政治基础。

比如,西欧在支持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发展、制定丹麦“绿色产业政策”等方面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抗衡G o o g l e、打造自己搜索引擎(“Quaero”与“Theseus”)方面却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产业政策的前期论证不足、盲目性较大,且研发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和强度较Google有很大差距。

《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对高校智慧课堂发展的启示

《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对高校智慧课堂发展的启示

科技与创新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文章编号:2095-6835 (2021 ) 05-0054-02{ 2021年第05期]《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对高校智慧课堂发展的启示**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课程混合式教学变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湘农大通〔2019〕62号)张丽,朱山立(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 要: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了《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预测了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与发展,并设想了一些情景和对未来的影响。

基于此,通过整理报告,分析报告核心内容,并结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 信息化发展历程,为中国高校智慧课堂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智慧课堂;地平线报告;技术;高校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1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趋势自从2004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consortium , NEC )每年发布一个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以预测和描述未来5年影响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学习 以及创造性探究的新兴技术。

《2020地平线报告》概述了 影响教与学未来的关键趋势和新兴技术与实践,分析了应用于教学的六种新技术和新做法,并基于社会、经济、政治、 技术、高等教育本身五个领域描述了十五种影响未来教与学的趋势。

这份2020年度《地平线报告》通过利用宏观趋势 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示了全球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自适应学习技术与开放教育资源、人工智能与扩展现实、学生成功分析与提升教学设计六大技术构成 三大高等教育信息化技术趋势,并且每一项技术都附有一个案例说明。

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国家创新 战略呼唤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教育改革,中国高校传统课堂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开始推进高校传统课堂的变革。

美国科学教育战略举措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科学教育战略举措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目的/意义]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甚至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持续实施科学教育国家战略,这使其雄霸全球科学中心与人才中心百年之久。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剖析借鉴美国科学教育政策措施,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方法/过程]本文针对美国科学教育政策体系,采用政策分析、文本量化等方法,分析和总结了美国科学教育战略、伙伴关系、学科交叉、计算素养等方面的重点举措和具体实践。

[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将科学教育作为国家发展优先事项,不断推进教育范式变革,实现科学教育的升级和重构。

本文借鉴美国科学教育的经验,从战略规划、标准体系、培养举措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科学教育 STEM 美国战略规划标准体系分类号:G521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3.05.07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基础前沿领域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E2X0301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颖,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E-mail:******************;范佳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研究生,E-mail:***********************;李倩倩,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博士,E-mail:******************。

第8卷 第5期 2023年10月起持续实施科学教育国家战略,这使其雄霸全球科学中心与人才中心百年之久,打破了日本学者对于科学中心每70~90年会进行转移的理论预见[3]。

相比之下,我国科学教育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海上方向空中安全形势及对策措施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海上方向空中安全形势及对策措施

第41卷第6期 国 防 科 技Vol. 41, No. 62020[收稿日期] 2020-08-06 [修回日期] 2020-09-08 [采用日期] 2020-09-15 [基金项目] 全军研究生资助课题(JY2019B120)[作者简介] 白喜波,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联合防御战役;郭张龙,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防空反导;周立志,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联合进攻战役;任留成,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联合作战;耿越鑫,男,研究方向为防空反导。

基于SWOT 分析的我国海上方向空中安全形势及对策措施白喜波1,2,郭张龙1,周立志1,任留成1,耿越鑫2(1. 空军指挥学院,北京 100089;2. 93688部队,天津 300202)[摘 要] 海上方向是强敌对我实施战略围堵和遏制的主要方向。

随着美国国防战略重回大国竞争,其遏制中国的手段推陈出新,尤其是在海空方向对我施压强度频度与日俱增。

文章运用SWOT 方法对我国海上方向空中安全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优势体现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国防动员能力、列装新型防空武器等方面,劣势体现在战场建设滞后、预警探测拦截打击能力不足等方面,机遇体现在中美共识与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威胁体现在强敌对我的侦察威慑、空天打击、海空封锁。

通过构建我国海上方向空中安全的SWOT 分析矩阵,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军队与地方、平时与战时、作战力量和作战环节的“三个统筹”,发展新型防空、预警装备,以及加强沿海防空战场建设等。

[关键词] SWOT ;海上方向;空中安全;防空[中图分类号] E2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4547(2020)06-0044-07 DOI :10.13943/j.issn 1671-4547.2020.06.081 引言2020年以来,由于域内外国家的频繁挑衅施压,我国海上方向空中安全压力陡然增大。

仅在南海,2020年上半年美国军机的活动就多达2000多架次[1],曾经距我领海基线最近距离只有数十海里[2-3]。

美国国防战略报告2020

美国国防战略报告2020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20)》是中国南海研究院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16)》《日本军力报告(2018)》之后,第三份研究亚太安全环境的专题报告。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20)》背景是基于美国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的重大调整,聚焦特朗普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最新的军事部署和军事存在,并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各类军事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报告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美国亚太安全政策演变及“印太战略”;第二章介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第三章介绍近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第四章介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关系,包括同盟关系和伙伴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五章聚焦美国重拾大国竞争战略后对中美两军关系发生的变化,并评估了新时期中美两国军事关系对稳定两国关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对亚太安全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是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名称使用全新的涵盖范围更广的“印太战略”概念,其次是在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大国竞争”的冷战思维新概念。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明确美国原针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战略已更新为印太地区战略,并正式将“大国竞争”的概念纳入新的国家安全战略。

2018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国防战略》,明确指出美国重返长期战略竞争轨道,认为美国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修正主义大国”。

美国国防部的优先任务就是与中国和俄罗斯进行长期战略竞争。

2018年5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为“印太司令部”,“印太战略”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美“印太战略”主要包含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强化与盟国和伙伴国的军事协作、提升与伙伴国关系的透明度、提倡市场引领的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战略在地域范围上大为扩展,其不仅涵盖了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太平洋岛国甚至连英国、法国和加拿大都在其触角之内,几乎把整个地球收入囊中。

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评析

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评析

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评析姜潭(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特朗普发布的《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主要依据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来制定,可以看作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新技术领域的翻版。

从其战略目标上来看,《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明确提出维持美国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具体而言,美国将在最高优先级的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高优先级领域与盟友和伙伴一起做出贡献,在其他领域做好风险管理。

在战略手段上,《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特别强调通过促进国家安全创新基地和保护技术优势这两大支柱,来维持美国在全球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一战略体现出“美国优先”的政策取向和“全政府”路径两大特征。

受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影响,在科技领域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进而长期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是《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出台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科技霸权;中美战略竞争【中图分类号JD81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21)05-0041-08doi:10.3969/j.issn.1003-0166.2021.05.008202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概述了美国将如何促进和保护其在人工智能、能源、量子信息科学、通信和网络技术、半导体、军事以及太空技术等领域的竞争优势⑴。

这是美国第一份关于新兴技术治理的"全政府”(whole—o f—government)战略⑺°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科技战略及其调整必将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对美国科技战略的剖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李利1,韩伟红2#梅阳阳2#王欢1(1.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0;2.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随着全球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首先从三个领域概述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包括“卡脖子”安全技术、新技术及其安全、安全基础研究平台,然后系统梳理了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卡脖子”安全技术;新技术及其安全;安全基础研究平台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58/j.issn.2096-5133.2021.05.006引用格式:李利,韩伟红,梅阳阳,等.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1, 40(5):33-38.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of cyberspace security technologyLi Li1,Han Weihong2,Mei Yangyang2,Wang Huan1(1.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Guangzhou510000,China;2.Cyberspace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global network information process,the issue of cyberspace secur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security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yberspace security technology from three areas,including"stuck-neck"secu­rity technologies,new technologies and its security,and security basic research platforms,then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security,and finally gives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security technology in China.Key words:cyberspace security;“stuck-neck”security technology;new technology and its security;security basic re­search platforms0引言网络空间安全是在信息通信技术的硬件、代码、数据、应用4个层面,围绕着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利用4个核心功能,针对网络空间的设施、数据、用户、操作4个核心要素来采取安全措施&网络空间安全涉及多个安全领域,总体可归纳为四类:传统网络安全、“卡脖子”安全技术、新技术及其安全以及网络安全基础研究平台(网络靶场)。

氨燃料在船舶行业应用及标准需求研究

氨燃料在船舶行业应用及标准需求研究

氨燃料在船舶行业应用及标准需求研究■ 刘 伟 王 琮 郭 娅 曾红莉 张馨予(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摘 要:本文在阐述氨燃料产业现状、关键技术与发展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氨燃料相关国际公约规则与标准规范现状,研究提出了氨燃料标准发展需求,为规范和引领氨燃料技术在船舶行业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氨燃料, 船舶行业, 应用, 标准需求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18.009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mmonia Fuel and Standar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in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LIU Wei WANG Cong GUO Ya ZENG Hong-li ZHANG Xin-yu(Institute of Technology&Economy, CSSC)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industry situation, key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challenges of the ammonia fuel, as well as the relate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rules and standar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ammonia fuel standard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tandardizing and leading the application of ammonia fuel technology in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Keywords: ammonia fuel, shipbuilding industry, application, standard requirements学术研讨当前,清洁环保、绿色低碳已成为国际海事发展的热点,2018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以MEPC.304(72)号决议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提出尽快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目标是到2050年国际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以上,2100年前尽快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拜登政府网络安全政策基础、取向与制约因素

拜登政府网络安全政策基础、取向与制约因素

网络空间战略论坛网络安全作为一项专业性高且影响广泛的议题,是拜登执政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成为美国国内甚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总体看,拜登政府时期的网络安全优先性将得到提升。

其网络安全政策将部分立足于特朗普政府网络安全“遗产”,适度回归奥巴马政府的“治网方略”,并折中建制派与保守主义形成拜登“治网风格”。

一、现实基础:承袭和消化特朗普政府网络安全“遗产”在美国,网络安全是一个无党派议题,在不同政府之间延续性较强,即使是“改天换地”的特朗普政府,网络安全举措也多是建立在奥巴马政府政策基础上。

回顾特朗普的网络安全“遗产”,优劣并存,这既是拜登政府网络安全政策的基础盘,同时也是其施政网络空间的现实基础。

(一)部门“自下而上”推动的总特征2019年,罗伯特·穆勒发布《关于俄罗斯干预2016年总统大选的调查报告》,为2016年美国大选疑云“盖棺定论”。

特朗普为维护其当选合法性和正当性,一直有意淡化网络安全威胁,并拒绝承认俄罗斯涉嫌干预美国大选,引发美国内舆论对其忽视网络安全的批评。

区别于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时期“总统—网络安全协调员—各部门”的辐射型机构框架,特朗普任期的网络安全政策呈现出“顶层淡化”“部门推动”的特点,包括保罗·中曾根领导下的网络司令部、克里斯·克雷布斯领导下的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安妮·纽伯格负责的国安局网络事务部门,自下而上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美国网络安全取得实质性进展。

胡佛研究所网络安全研究员杰奎琳·施耐德将这种现象称作“无头战略”,并表示各机构采取的举措已初见成效。

反过来看,特朗普时期客观形成的部门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共同诉求的“网络安全利益集团”,对拜登政府具有“引导”甚至“施压”的影响。

(二)网络进攻性行动日益常态化不同于奥巴马的“谨慎”和“克制”,特朗普“大刀阔斧”改革关于网络战的官僚程序并公开进行实战推进。

2017年,特朗普宣布升级网络司令部为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地位与美国中央司令部等主要作战司令部持平,负责开展进攻性网络行动。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当前,国防科技正加速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复合发展,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发展的态势和多点突破、深度融合、广泛渗透的特征,对国家军事实力、综合国力以及国家安全和战略主动权产生重要影响。

军事强国不断推动国防科技前沿技术探索和创新发展,将为增强军事能力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支撑。

一、军事智能科技军事强国高度重视对军事智能的投入及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作战域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可解释深度学习技术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新热点。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2017年启动“可解释人工智能”计划,旨在探索能够使自主系统对其行为与输出结果进行更好解析的技术,进而衍生更多可解释的模型,同时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与预测表现,使人类用户能够有效理解、信任和管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DARPA还于2018年启动“下一代人工智能”计划,以解决人工智能技术过度依赖海量数据和无法向用户提供决策解释等弊端,寻求推动以情景推理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在人类和机器间建立更可靠的合作关系。

无人系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

军事强国积极发展自主系统技术,加强人机协同和集群技术发展。

在有人-无人协同方面,美国空军2015年启动“忠诚僚机”项目,旨在实现有人驾驶作战飞机与无人作战飞机“长/僚机”编组,该项目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开展了代号“海弗-空袭者”的两轮飞行演示验证,展示了无人机自主规划并执行对地攻击的技术能力,以及适应突发情况的自主应变能力。

2019年美国空军XQ-58A女武神无人作战飞机完成首批3次试飞,标志着美国空军继F-16改型无人作战僚机之后,又一“忠诚僚机”投入使用,表明美国空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正在加速成熟并进入实质阶段。

在无人蜂群方面,从2016年开始,美国DARPA、海军和空军围绕“蜂群”作战,开展了针对关键技术和算法的若干演示验证项目。

美机构发布《2019~2020陆军研究实验室中期评估报告》

美机构发布《2019~2020陆军研究实验室中期评估报告》

美机构发布《2019~2020陆军研究实验室中期评估报告》近期,美国国家科学、工程与医学院(NASEM)发布了陆军研究实验室技术评估委员会(ARLTAB)的最新评估报告--《陆军研究实验室2019~2020中期评估报告》,对陆军研究实验室(ARL)的研究、开发和分析项目质量进行了评估。

此次评估内容主要涉及陆军研究实验室的三大研究领域:网络和信息科学,计算和大气科学以及人类科学。

一、陆军研究实验室(ARL)简介ARL创建于1992年,隶属于未来司令部,是美国陆军的重要研究机构,总部位于马里兰州的阿德尔菲实验中心。

陆军研究实验室由载具技术部、计算与信息科学部、人类研究与工程部、传感器与电子设备部、武器与材料研究部以及陆军研究办公室组成,其组织管理框架见图1。

ARL的任务是发现、创新和转移科学技术,以确保其在陆地战略力量的主导地位。

ARL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网络和信息科学、计算科学、人文科学、材料和制造科学、推进科学、弹道科学和保护科学。

▲图1 陆军研究实验室组织结构图二、陆军研究实验室技术评估委员会(ARLTAB)简介承担此次评估任务的机构是陆军研究实验室技术评估委员会(ARLTAB),该机构是美军为提升陆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技术质量水平而专门设立的同行评估机构,负责对陆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和技术质量进行每两年一次的同行评估。

为完成2019~2020的评估,ARLTAB还得到了五个国家学术专家组的支持,每个专家组都聚焦于ARL的一项或几项核心研究能力。

而为此次中期评估提供主要支持的两个专家组为:陆军研究实验室人类科学专家组、陆军研究实验室信息科学专家组。

三、评估机制1. 评估过程评估前需要收集资料,资料主要来自ARL提供的信息以及ARL的员工与ARLTAB及专家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带来的信息。

专家组每年都会在ARL召开会议。

每个专家组的评审会议会持续2.5天,在会议上,专家组成员会收到ARL管理人员提供的关于ARL整体情况的简报,以及ARL员工提供的关于技术的简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发布《2020战略评估》(摘要)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于本年度出版书籍《战略评估2020:进入大国竞争的新纪元》(Strategic Assessment 2020: Into a New Era of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书中全面且系统地分析了大国竞争时代的特点与竞争中的关键技术发展与创新,本文简要概括和介绍了全书的梗概。

1. “大国”的三个显著特征:能力、行为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与其他国家相比,它具有不同寻常的能力。

它利用这些不同寻常的能力来追求其近邻以外的广泛外交政策利益。

“大国”被其他国家认为是强大的,有影响力的,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符合这一描述(第1章)。

2. 竞争≠冲突,竞争广泛地存在于国家之间的一系列互动中。

其中一方面是合作,另一方面是直接武装冲突。

在两者之间,国家在不同的合作和对抗状态下竞争。

当地缘政治目标一致时,他们倾向于合作与协作。

当主要的地缘政治目标被认为存在分歧或互相冲突时,它们就倾向于对抗和武装冲突(第1章)。

3. 权力具有绝对性、相对性和过渡性。

国家权力存在于两个主要层面:硬权力(或强制使用军事力量并利用经济力量作为回报)和软实力(包括通过吸引力获得影响力的合作和协作互动:合作经济安排、意识形态吸引力、文化和社会交往、外交敏锐度和互惠信息交流)。

如今“巧实力”(Smart power)有效地混合了强制性的硬力量和软实力的特征。

而“锐实力”(Sharp power)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短语,用来描述以操纵或对抗的方式扭曲软实力属性的国家行为(第1章)。

一、构想——构想大国竞争的新时代1.1 大国竞争的5个领域所有的国家,尤其是大国,都在竞争,以获得权力、繁荣、地位和影响力等经典目标的相对优势。

更关键的是,大国运用其各类工具(如外交政策工具)在政治和外交、意识形态、信息、军事和经济,这五个不同领域的互动中争夺相对优势。

国家对其权力及能力的有效利用决定了它们获得相对影响力和战略优势的程度。

对全球竞争地位的完整分析需要回顾这五个竞争类别中每个大国的比较目标和相对实力(第2章)。

1.2 转型与战争大国转型需要几十年或几个世纪,而不是几年。

自1500年以来,四分之三的大国转型都以直接暴力冲突的破坏性时期为转型的高潮。

但是,大国竞争在其转型过渡时期也不一定表现为战争的形式。

大国可能在非暴力的竞争中表现为在政治外交、经济、意识形态和信息等方面的敌意(第2章)。

一旦大国竞争开始,战争何时爆发的最可靠指标是:一方或双方认识到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相对调整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被认为是不可改变和不可持续的。

当国家认为相对的权力结盟对他们不利时,会更倾向于先发制人(第2章)。

1.3 权力的误解在权力过渡时期,大国竞争对手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自己的各种权力形式。

对权力的误解,往往会影响并推动政策制定者。

即使对相对的衰退现象进行了准确的评估,国内或官僚利益也可能阻碍减轻风险所必需的敏捷适应。

因此,全球伙伴关系的成功需要在国际治国之道和促进国内复兴和适应方面的非凡政治领导(第2章)。

1.4 “战略惊喜”在动态技术变革时期,在全球政策中心的军事层面上,战略突袭的可能性更大。

各国可能高估或低估新创新的潜在战斗力,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概念创新。

大国竞争的黎明时代正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特征的时代。

新技术的融合,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3D打印、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能量存储和自动车辆等突破,增加了“战略惊喜”的风险(第2、4章)。

1.5 大国竞争的回归美国作为三大竞争对手中的霸主,进入了大国竞争(GPC)的新兴时代。

如今,其主导的国家间互动规范、规则和制度为所有主要类别的全球活动设定了模式。

然而,另一些大国的战略目标与美国确立的目标不相容,这种冲突就导致了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大国竞争(GPC)模式在国际体系中的回归。

但这些大国构成的战略挑战差异很大,有的倾向于长期的战略竞争,有的倾向于一系列地区性的竞争(第3a章)。

当代三个大国都对国际秩序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但也很难以妥协和牺牲的方式来维持秩序。

因此,大国竞争很可能会导致全球问题治理效率的降低。

比如:201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应对和治理就表现出缺乏大国合作的征兆(第3a章)。

1.6 竞争的焦点在未来5到10年里,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和东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将是区域利益冲突的焦点。

因此,该地域内的竞争将是最激烈的,误解和暴力对抗的风险也相对更大(第3a章)。

太空空间和网络空间是争议最多的领域,也更容易产生直接对抗和冲突。

这些相对不受监管的地区也为大国对话和对话提供了机会有机会制定规范和规则,强调更大程度地减少利益冲突,降低无节制竞争带来的风险(第3a章)。

1.7 自身的挑战三个大国都面临着重大的内部结构、经济和人口挑战。

每个国家的政治领导层关于如何应对这些内部动态和国际挑战的决定将决定该国家未来的权力。

XXX最有可能首先面对这些挑战,然后是X国,然后是美国,国家领导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战略时机(第3b章)。

1.8 去全球化第四次工业革命侵蚀了全球市场和供应链的许多方面,加速了“去全球化”。

随着世界进入大国竞争时代,将会继续减弱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促进供应链区域化(甚至本地化)的趋势(第4章)。

1.9 美国的弱点美国虽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美国的一个关键弱点是当前政治体系的僵局。

如果不能根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现实调整美国的法律和法规,就有可能浪费美国在高等教育、创新、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方面的优势(第4章)。

二、战争与技术创新——大国竞争新时代的战争、创新和技术2.1 战争的本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不会改变战争的基本性质,也不会使战争的紧迫性或短暂性变得清晰。

战争仍将是迷雾、摩擦和不确定的领域。

每个社会都将以最适合自己的独特方式使用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地缘战略——大国竞争新时代的地缘战略互动重新考虑反恐机构、新技术和其他有助于管理小规模部署风险的工具,特别是那些有积极代理人的工具,以及让赞助国对代理人针对美国的行动负责的工具。

反恐部队(第11章)。

3.3 欧洲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黎明时代,欧洲是一个富有弹性但却动荡不安的地区。

面对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在克服2008年大衰退和拯救欧元的同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韧性。

但是,它的凝聚力和团结也受到了恐怖主义、不受控制的移民、英国退出欧盟以及最近新冠肺炎大流行病仍在演变的复杂情况的严重考验。

这些问题在整个欧洲大陆引发了极端民粹主义运动,挑战自由民主,抑制欧洲政策立场或安全活动的凝聚力(第12章)。

尽管2020年欧洲在全球经济产出中的份额与美国相当,但它并不是一个“大国”。

欧洲发现自己是欧洲大陆大国竞争的对象,而不是竞争对手。

2020年,德法在许多关键问题上缺乏共同立场,尤其是欧洲防务。

而随着英国的脱欧,欧洲未来的走向将由美国和俄罗斯决定。

众所周知,欧洲无法独自保护成员国免受俄罗斯的攻击。

如果美国脱离北约,欧洲可能会加强与俄罗斯的和解(第12章)。

3.4 中俄美国将面临全球生产总值的时代。

美国需要不同的战略来应对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重新调整美国策略,以减少无限制的零和竞争(第13章)。

在许多地区,俄罗斯往往构成更直接的挑战,而中国经济投资的影响则的显现方式则更为微妙(第13章)。

四、准备——大国竞争的准备4.1 整体战略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方法,在一个适当的战略框架内进行管理,大国竞争和伴随而来的权力过渡是很难解决的。

需要领导的参与、严格的优先级、可持续的资源配置和适应性监督。

2020年,俄罗斯在短期内是一个危险的竞争对手,但与中国竞争优势将决定全球持续稳定的前景以及地缘政治大国转型的轮廓(第3a、3b、14章)。

4.2 杠杆与风险在中美竞争中,美国战略必须创造杠杆并接受风险。

它必须通过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来创造杠杆作用,以加强规则和规范,制定标准,在产业政策上合作,在关键信息技术上合作,振兴研发,加强创新,投资高等教育,以及分享最佳实践。

此外还必须接受风险,同时与合作伙伴站在一起。

这些原则为美国在全球政策中心新时代(第14章)相对于中国的角色构建了一个战略平衡战略。

4.3 竞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消退,美国将面临的问题是:是否竞争、在哪里竞争以及如何竞争。

作为多极竞争中的主导大国,美国今天可以与大国对手竞争或对抗,决心维持其全球地位以及当前国际秩序的现行规则、规范、制度和联盟。

或者,它可以放弃全球秩序的领导权。

前者有扩大对抗和潜在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但后者不一定会避免军事斗争(第3b、15章)。

4.4 四个原则避免战争这里提出几个有益的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国转型崩溃为大国战争的可能性。

具体包括四个原则:【原则一】坚定与灵活。

占主导地位的大国必须表现出坚定和灵活。

必须尽最大可能清楚地表明它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的战略目标,然后提供就可能愿意谈判的目标进行对话的前景。

在坚定其不可谈判的目标的同时,它应该灵活地寻找可能实现双赢的场所。

如今,美国和中国是否有这样一个谈判空间,就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合作规则达成一致(第2、15章)?【原则二】持久的伙伴关系和联盟。

占主导地位的大国必须建立和维持持久的国家间联盟,并为潜在的合作伙伴提供由强硬对手提出的非此即彼的选择。

如今,美国在建立经济和军事伙伴关系方面比现代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有更大的基础,并有巨大机会与一系列合作伙伴构建替代的经济、外交和政治几何图形,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第2、15章)。

【原则三】互惠社会诋毁的危险。

排除直接的军事对抗,如果竞争对手对彼此的人民开始公开相互诋毁,也不太可能进行成功的全球政治对话(第2、15章)。

【原则四】为时间而战。

一些人认为,时间在竞争中有利于崛起的大国,如果大国不采取对抗和果断的行动,它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但这一论点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即崛起的大国将主要以线性方式继续崛起,而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问题或挑战。

美国国内虽然也有矛盾和挑战,但相比之下仍显得微不足道(第15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