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建筑新走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图书馆建筑新走向
李小菲
【摘要】近几年来,图书馆人在图书馆建筑的建设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理念.不仅将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概念融入新馆建设中,环保与节能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由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珍贵性和人员流动量大,图书馆建筑还要考虑如何预防地震、火灾等灾害.因此,当前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既要考虑到人文关怀,又要达到环保节能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抗震防灾的功能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年(卷),期】2010(022)008
【总页数】4页(P168-170,17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建筑;以人为本;环保节能;抗震防灾
【作者】李小菲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图书馆,40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3
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很多高校都会将图书馆建设列为提高本校硬件设施水平的一个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为了给师生员工提供一个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新馆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的功能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要求从满足馆员和读者的需求出发,建设一
个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新型图书馆。
同时,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各地的气候变化异常,保护环境是人类争取生存空间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时代的主题,因此修建馆舍时应加入环保节能的概念。
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国,环保与节能的概念普遍应用到各种建筑设施的修建中,高校图书馆建筑也理应将其当成建设目标。
另外,预防灾害也是新馆建设的目标之一,近年来特大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频频爆发在人类居住地,图书馆作为一项公共建筑设施,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及文献资源的安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建设不仅要做到以人为本,还要具有环保节能及抗震防灾的功能才能达到时代的要求。
由此,本文从如何实现对图书馆馆舍的人性化设计、建筑节能环保以及抗震防灾的功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高校图书馆馆舍建设的新走向。
1 高校图书馆建筑新理念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图书馆在使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首先,太过统一的样式和格调给人沉闷、死板的感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的馆舍设计更符合大众的需求。
10多年前,就有专业人士认为,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图书馆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当图书馆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以后,图书馆如何才能吸引人们前往?除了丰富的馆藏,人性化的馆舍设计和个性化的装修应该可以说是吸引人们关注的一个方面。
读者到图书馆来,除了可以接受到专业的信息资源服务,还可以享受到或优雅或温馨或特别的阅读环境,对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另外,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各地气候异常,各国都提出了环保节能的理念。
在建筑这一块,更是在环保节能这一方面制定了相关要求,通过验收的建筑项目才能投入使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不例外。
同时,经过了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以及不久前的“4.14”青海玉树大地震,惨重的损失让人们记忆深刻,抗震能力低的房屋在地震灾害中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极大威胁,特别是在最近的这次青海玉树大地震中,90%的房屋都垮塌了,这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近几年,各国各地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建筑的抗震防灾的功能。
经过专业人士的研究和改进,对建筑的抗震防灾有了更先进的理念,在此,也可将其用到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上,提高馆舍的抗震防灾的能力。
2 高校图书馆建筑新理念的几个部分
2.1 人性化的设计
现在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人性化这个概念,到底怎样的图书馆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呢?李明华认为:在提出新建筑的设计要求时,大多把实体与软件结合起来考虑,研究服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引入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人
性化设计之中,尊重读者的权利,着力于向读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完善的设施,读者和馆员都有舒适宜人的学习研究和工作环境[1]。
馆舍的人性化设计,包括外观
设计和室内设计,优良的图书馆能使馆员和读者被图书馆吸引,增强馆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读者的上座率。
王宏娟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是一个能让读者产生积极情感和有生命力的建筑物。
它要有思想,有性格,有美丽的容貌,要能
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刺激和诱发读者的学习热情[2]。
2.1.1 外观设计
很多高校都把图书馆作为本校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具有本校特色及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还能体现本校风采,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同时,图书馆的外观设计还要具有时代性,不能与时代特征脱节。
在另一方面,馆舍的外观设计也要具有艺术性,这能彰显整个学校的水平。
馆舍外的绿化区造型也要适合图书馆的氛围,这也是体现艺术性的一个方面。
要注意的是,图书馆的整体设计及布局要与学校的总体布局和其他建筑物的造型、色彩相呼应,不应太标新立异及突兀,尽量做到一个学校里的所有建筑物看上去是一个整体,体现和谐的感觉。
2.1.2 室内设计
图书馆的室内布局不光是要达到传统的“三统一”建筑要求,即柱网、层高、楼
面荷裁相统一,还要将现代化的室内装饰设计运用到图书馆的设计中,在图书馆内营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与时代精神的内部环境。
夏青认为:读者通过视觉了解整个图书馆内光的布置、照明的安排和色彩的调配等,由此让读者产生一系列心理
现象,这些现象也就决定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初步印象[3]。
因此,在馆舍设计中要合理使用光源,并尽量采用自然光线,使读者在阅读中感觉更愉快。
另外,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
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为此,图书馆在构思室内设计时务必充分考虑到环境色彩的有效运用。
以前,很多传统图书馆不太在意馆舍内部的墙面、地板及家具的颜色搭配,整个馆内氛围大多偏向暗淡、严肃,让人感觉沉闷,现在的室内设计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加强在颜色方面的运用,使整个馆舍看起来温馨和谐,学术氛围浓厚,刺激读者的求知欲望。
同时,室内设计还包括馆舍内家具的造型和布局。
现代的家具设计都很人性化,整体提高了人们使用起来的舒适度。
不同的阅览室和书库、自习室等最好采用与本室馆藏资源相符的家具,使整个气氛更和谐。
2.2 环保与节能
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人类的生存状态已日趋严峻,保护环境、环保节能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的重要使命。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建筑节能作为重要内容,
实行限制与鼓励政策并举的方式,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率和增强环保生态功能。
高校图书馆的新馆建设都在积极响应这个号召,尽量从各个方面节约能源,达到环保的要求。
例如:建筑外墙的设计应具备节能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计算保温层的厚度,增加设计屋面保温及幕墙外保温系统,也可在屋面增加绿化,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合理地设计窗户,采用节能玻璃,尽量实现自然通风,有效利用空气自然对流;设计室外遮阳系统,根据阳光强烈程度伸缩并旋转角度,达到最佳遮阳效果,采用室
内遮阳帘与电动开启天窗结合的做法,做到既遮阳,同时又实现室内空气自然对流等。
同时,采用达到节能规范要求的热效比的空调系统,以降低能耗。
这些设计不仅从能耗上可以大大节约资源,还增加了馆内工作人员和读者的舒适度。
另外,图书馆最大的耗能是在采光这一块,最好是尽量采用自然光源,通过遮阳帘来调节光线的明暗程度。
在需要使用人工光源的时候,馆内的光源采用节能灯泡,并且尽量根据阅览室面积及读者数量、读者分布区域来调节光线面积及强弱,有相关专业人士调查过,通常的阅读在照度150勒克司为最佳[4]。
最后,室内装修材料全部采用低碳建筑材料,以达到环保的作用。
通过上述各种措施,希望能尽可能地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2.3 抗震防灾
图书馆作为一项公共设施,安全系数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作人员和读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造成的损失最大、死亡人数最多[5]。
同时,由于馆内很多珍贵的馆藏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馆舍的抗灾能力关系着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的安全。
在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以及正在经历的青海玉树大地震,建筑的抗震系数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修建新馆时,可借鉴一些别国的先进经验,采用以下几项措施。
2.3.1 刚性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建筑中可使用钢管以确保其抗震强度,并可采用往钢管中注入比普通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来提高抗震强度。
同时,建筑使用刚性结构抗震体,采取了刚性结构后,摇动大大降低。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2.3.2 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建筑物的外围使用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
至1/2。
还有一种超高层楼房采用的抗震装置是使用类似橡胶的黏弹性体,该装置可将强风造成的摇动减轻40%,同时也可提高抗震能力。
2.3.3 “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
近日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
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
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比较充分。
当前,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
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当遭受罕遇地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据悉,我国的地震抗震标准,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依据国家的抗震设防烈度图,分6~9级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不同地区的建筑物须执行相应地震级别的建筑物抗震标准。
“这些标准很多都是强
制性的,如烈度在6度以上的地区,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执行地震抗震设防标准,否则建筑物不予以验收。
高校图书馆的新馆修建应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确保馆藏资源、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另外,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也对馆藏资源及人们的安全有很大威胁,在进行新馆修建时,除了要有必须的消防安全通道,安装防火的安全卷帘门,在馆舍设计上还应有合理的排水系统,在平时的使用中也要随时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类使用经验的丰富在不断地改进,当前最受关注的就是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建筑物的环保节能以及抗震防灾系数这三个方面。
我们在进行新馆建设时,要随时关注当前社会发展方向,以确保建设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经验说明了成功的图书馆建设都是基于图书馆专业人士与建筑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之上的,在以后的图书馆建设工作中,我们期待有更先进更专业的设计能运用到馆舍建设中,确保图书馆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走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24-27.
[2]王宏娟.高校图书馆现代化馆舍建设浅论[J].河北科技图苑,2008,(5):17-19.
[3]夏青.人性化的图书馆室内装饰[J].河北科技图苑,2003,(2):11-13.
[4]程微.图书馆建筑节能环保建设刍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92.
[5]赵勇,孙成权.试论图书馆地震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对策建立[J].图书情报工
作,2009,(1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