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手册TELMA电涡流缓速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LMA电涡流缓速器
维修手册
9332-00046
目录
1.电涡流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简介 (1)
1.1.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图: (1)
1.2.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 (3)
1.2.1.手控开关 (3)
1.2.2.气压开关组件 (4)
1.2.3.继电器盒 (4)
1.2.4.速度控制开关 (4)
2.常用的检测工具 (5)
2.1.万用表 (5)
2.2.直流钳形电流表 (6)
2.3.试灯 (6)
2.4.短接测试线 (6)
2.5.电流分流器 (6)
3.电气控制系统各部件的检测 (6)
3.1.手控开关的检测(参见图12a~图12e) (6)
3.2.速度控制开关的检测(参见图13a~图13d) (9)
3.3.气压开关组件的检测(参见图14a~14c) (10)
3.4.电器盒的检测 (12)
3.4.1.用试灯检测(参见图15a~15c) (12)
3.4.2.用仪表在线检测 (13)
4.电涡流缓速器定子线圈的检测 (14)
4.1.常见的缓速器定子线圈的内部连接方式 (14)
4.2.部分缓速器定子线圈外部输入接口 (15)
4.3.缓速器定子线圈检测方法 (16)
4.3.1.电阻检测法(见图20) (16)
4.3.2.电流电压同时测量法 (16)
4.3.3.缓速器定子线圈极性测量 (18)
4.4.缓速器定子线圈故障诊断示例 (18)
4.5.线圈更换 (19)
4.5.1.定子拆卸、清洗 (19)
4.5.2.拆卸线圈 (19)
4.5.3.安装上新线圈 (20)
4.5.4.安装后检查 (20)
5.有效参数 (21)
6.接线图、线束图 (21)
1.电涡流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简介
电涡流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能按照车辆的行驶状态和操作者的控制要求,为缓速器定子线圈组通电或断电,保证车辆正常行使需要。
这一控制系统一般由以下零部件所组成:
1、手控开关
2、气压开关总成
3、速度通断开关(或ABS接口盒)
4、继电器盒总成
以上部件通过线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控制系统。
1.1.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图:
图1是电涡流缓速器的最基本的电气控制系统,它仅提供给操作者一种手动控制方式。
当操作者板动手控开关时,继电器盒内的电触点就相应动作,为缓速器定子线圈组通电。
下页图2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它除了为操作者提供手动控制方式以外,还增加了脚踏板控制方式。
当操作者扳动手控开关时,继电器盒内的电触点就相应动作,为缓速器定子线圈组通电;同时,当车辆达到一定的行驶速度以上时,操作者踩下制动踏板,继电器盒也会对缓速器定子线圈组通电,使缓速器操作更为方便。
图3的电气控制系统适用于装有ABS(刹车防抱死装置)的车辆。
有些车辆制造厂在带有ABS(刹车防所抱死装置)的车辆上还采用了图4所示的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
图4适用于装有ABS的车辆的另一种缓速器电控系统
宇通客车一般采用图4所示的缓速器电控系统。
除了以上几种电控方式以外,有些车辆制造厂还根据自己生产的汽车产品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接线方式上稍有差别,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1.2.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
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下列零部件
1.2.1.手控开关
其外形见图5。
一般安装在汽车仪表板上或方向盘下方,它将提供一个空档和四—六个控制档。
图5手控开关外形图
1.2.2.气压开关组件
其外形见图6。
一般安装在气制动控制器(刹车总泵)的附近,在刹车气压作用下,气压开关相继导通,控制继电器盒动作。
1.2.3.继电器盒
其外形见图7。
一般安装在距离缓速器不远的车架上,它在手控开关或气压开关的作用下控制缓速器定子线圈电源的通断。
图7继电器盒外形图
1.2.4.速度控制开关
外形见图8。
一般安装在驾驶室内其作用是根据车辆行驶速度的变化,决定气压开关总成所需的控制电源的通断。
即当车辆行驶速度低于每小时3~5公里时,将气压开关总成的控制电源切断,使脚控方式暂时不起作用。
图8速度控制开关外形图
——对于图3所示电气控制系统,TELMA还提供了专门的ABS接口控制器,其外形见图9所示。
ABS接口控制器一般安装在驾驶室内或车辆总控制板附近。
当车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起作用时,将向缓速器ABS接口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或控制信号,此时缓速器ABS接口控制器即切断通向继电器盒的驱动电流;当车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的报警(或控制)信号消失后,ABS 接口控制器就逐档恢复通向继电器盒的驱动电流;此外,该控制器还具有低速断电功能。
图9 ABS接口控制器外形图
除了上述零部件以外,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还需要指示灯、保险丝、脚控切断开关及线束等零件,在此就不逐一介绍了。
2.常用的检测工具
要做好缓速器电气控制系统的检测,迅速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备一定的检测手段,配备适用的检测工具。
常用的检测工具有:
2.1.万用表
我们可以用它来检测电路中的直流电流、直流(或交流)电压及电阻等参数,其外形见图10。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配备的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检测要有200mV档,同时电阻检测的灵敏度要达到0.01 Ω(欧姆)。
图10万用表外形图
2.2.直流钳形电流表
该表可以在不断开电路连线的情况下在线检测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使用较为方便。
图11直流钳形电流表外形图
2.3.试灯
用一只24V(对于:12V的车辆,就采用12V)的汽车小灯灯泡(或仪表灯灯泡),焊上两根引线,就是简单的试灯
2.4.短接测试线
取一段50厘米左右的导线,一端焊上万用表的测试笔,另一端焊上鳄鱼夹,就是短接测试线。
见图12。
图11短路测试线
2.5.电流分流器
采用1:100的分流器,结合万用表的200mV测量档,同样也能检测通过导线、线圈的电流,并且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数据。
缺点是在测量时需要断开电路连线,测量时不够方便。
3.电气控制系统各部件的检测
3.1.手控开关的检测(参见图12a~图12e)
第一步:(见图12a)启动发动机,手控开关手柄置0档,用试灯检测手控开关各输出端,如
果试灯点亮,则更换该手控开关;如果试灯不亮,则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见图12b)保持发动机在启动状态,手柄开关手柄置1档,用试灯检测手控开关各输出端,此时输出端口1应能使试灯点亮;输出端口2、3、4不应点亮试灯。
如果检查端口1时试灯不亮,则检查端口5是否有电以及5A保险丝是否烧断。
若一切正常,则是手柄开关1档接触片烧断,需要更换该手控开关。
若在2、3、4任意某输出端口试灯能够点亮,则更换此手控开关,如果上述检查没有问题则进入第三步。
图12a:手控开关检测一0档图12b:手控开关检测一1档
第三步:(见图12c)保持发动机在启动状态,手控开关手柄置2档,用试灯检测手控开关各输出端,此时输出端口1和2应能使试灯点亮;输出端口3和4不应点亮试灯。
图12c:手控开关检测一2档
如果检测输出端口1或2时试灯不亮,或者检测输出端口3或4时试灯可以点亮,则更换此手控开关;如果上述检查没有问题则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见下页图12d)保持发动机在启动状态,手控开关手柄置3档,用试灯检测手控开关各输出端,此时输出端口1、2和3应能使试灯点亮;输出端口4不应点亮试灯。
如果检测输出端口1、2或3时试灯不亮,或者检测输出端口4时试灯可以点亮,则更换此手控开关;若上述检查没有问题则进入第五步。
图12d:手控开关检测一3档
第五步:(见图12e)保持发动机在启动状态,手控开关手柄置4档,用试灯分别检测手控开关各输出端,此时输出端口1、2、3和4都能使试灯点亮。
图12e:手控开关检测—4档
如果检测各输出端口中任意一个不能点亮试灯,则更换此手控开关;若上述检查没有问题则进入第六步。
第六步:当确认手控开关没有问题后,逐档扳动手柄,同时检查继电器盒内触点是否按如下规律动作:
手柄置0档,继电器触点不动作;
手柄置1档,继电器触点1闭合;
手柄置2档,继电器触点1和触点2同时闭合;
手柄置3档,继电器触点1、触点2和触点3同时闭合;
手柄置4档,继电器所有触点同时闭合;
如果检查结果与上述规律不符,则应检查手控开关到继电器盒之间的导线是否有断路、搭铁及导线之间因绝缘损坏相互连通的故障,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则芦一步检查继电器盒内部的故障,具体请阅读有关章节。
3.2.速度控制开关的检测(参见图13a~图13d)
第一步:(见图13a)启动发动机,用试灯检测速度控制开关的C端(注意:插在速度控制开关输入/输出端口上的接插器不必取下),正常时试灯应点亮;如果试灯不亮,应检查5A保险丝是否烧断,或检查从电源到C端的导线有无断路故障。
如无问题,则进入第二步。
图13a速度控制开关的检测(1)
第二步:(见图13b)用试灯跨接在速度控制开关的C端和F端之问,如果试灯不亮,则检查F端到接地(搭铁)点之间的连接情况,排除断路故障,如果正常则进入第三步。
图13b速度控制开关的检测(2)
第三步:(见图13c)启动发动机,用试灯分别检测速度控制开关的A端、B端、D端和E端,试灯应不亮;如试灯有点亮现象,则更换速度控制开关。
如果正常,则进入第四步。
图13c速度控制开关的检测(3)
第四步:(见图13d)在速度控制开关的C端和W端连上一根跨接线,启动发动机,用试灯分别检测速度控制开关的A端、B端、D端和E端,试灯应能点亮;如果试灯不亮,则更换速度控制开关。
如果正常,则结束本次检测
注意:在结束检测后,必须将c端和W端之间的跨接导线去除防止蓄电池电能的无谓消耗,
图13d速度控制开关的检测(4)
3.3.气压开关组件的检测(参见图14a~14c)
注意:在进行本检测之前。
必须确认速度控制开关和车辆刹车气路I作正常。
第一步(见图14a)启动发动机,在速度控制开关的“C”和“W”连上一根跨接导线,用试灯分别检测气压开关组件上的2、4、6、8端子,试灯应该点亮,如果试灯不亮,则检查速度控制开关到气压开关之间的相关连线;如果试灯能够点亮,则进入第二步。
图14a:气压开关组件的检测(1)
第二步(见图14b)启动发动机,保持速度控制开关上的跨接导线,用试灯分别检测气压开关组件上的1、3、5、7端子,试灯应该不亮。
如果试灯被点亮,则更换相应的气压开关;如果检查正常,则进入第三步
图14b:气压开关组件的检测(2)
第三步(见图14c)启动发动机,保持速度控制开关上的跨接导线,确认气制动系统压力正常后,踩下刹车踏板,用试灯分别检测气压开关组件上的1、3、5、7端子,试灯应该点亮。
同时继电器盒内的对应触点应该吸合;如果试灯不亮,或继电器触点不吸合,则更换相应的气压开关,或检查气压开关到继电器盒之间的.连接导线;如果检查正常;则结束本次检测。
图14c:气压开关组件的检测(3)
3.4.电器盒的检测
此项检测过程可以分为两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检测内容:
3.4.1.用试灯检测(参见图15a~15c)
第一步(见图15a)检查继电器盒到蓄电池的电源线以及到接地点的接地线的状况,确认其完整无损、接触良好。
然后用试灯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检测继电器盒的输出端口I、II、III和IV试灯不应点亮。
如果某端口令试灯点亮,则检查、修理或更换该继电器。
如果正常,则进入第二步。
图15a:继电器盒的检测(1)
第二步(见图15b)用跨接导线一端接“+”极,另一端分别与接线柱1、2、3和4进行碰触,同时用试灯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检测继电器盒的输出端口I、II、III和IVo 正常情况下,跨接导线接触到某一接线柱,对应的继电器就会吸合,对应输出端口就能使试灯点亮。
如果某继电器不动作,或相应端口不能令试灯点亮,则检查、修理或更换该继电器。
如果正常,则进入第三步。
图15b:继电器盒的检测(2)
第三步(见图15c)在继电器盒的“+”极和接线柱1之间接上跨接导线,用试灯一端接地,分别检测继电器盒的接线柱“v”和“s”试灯应该点亮;如果不能点亮,则应修理或更换继电器盒。
如果试灯可以点亮,但车辆上相应的仪表指示灯或刹车灯不亮,则应检修车辆相关线路或更换相关灯泡。
图15c:继电器盒的检测(3)
3.4.2.用仪表在线检测
第一步、打开继电器盒盖,在车辆供电系统正常的条件下,扳动手控开关,同时检查继电器盒内的继电器动触点是否有相应动作。
如果不正常,则检查手控开关到继电器盒之间的连线是否有故障;如果连线无故障,则按照前述内容重新检测手控开关和继电器盒的工作状况。
第二步、在确认驱动继电器盒的相关部件(如手控开关,速度控制开关或ABS控制接口等)均工作正常的条件下,在继电器盒输出端I和接地端M之间接上电压表(用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200V档),
然后用手指按下继电器I的动触点,检测输出端I的电压;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检测输出端II、III、IV的输出电压。
当测得的电压抵于正常值时,则检查蓄电池、交流发动机的输出电压和线路连接状况;当测得的电压为0时,则分别检查下列情况:
a、当继电器触点是否严重烧蚀,
b、继电器保险丝是否烧断。
第三步、当发现继电器触点烧蚀时,则视情况更换动触点或继电器总成(包括继电器所附的二极管)。
当发现继电器保险丝烧断时,要进一步查明引起保险丝烧断的原因。
此时须关闭发动机,断开电源总开关,将对应于烧断保险丝的那个输出桩头上的导线拆离,继而更换保险丝(每个继电器侧有一个备用保险丝)。
换好保险丝后,合上电源总开关,按下对应的继电器动触点,观察下列情况:
①、如果刚换上的保险丝又烧断,则说明内部的功率二极管已击穿短路。
此时应拆下整个继电器盒,更换损坏的二极管。
②、如果保险完好,则接回刚才拆离的输出导线,进行下一步检查。
4.电涡流缓速器定子线圈的检测
缓速器定子线圈损坏在整个缓速器故障率中占有一定比例,所以正确做好缓速器定子线圈的检测,对于快速、准确地判断和排除故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同样的缓速器定子线圈,在冷态和热态时的电阻值有很大变化。
因此,要获得正确电气读数,尽可能使待检缓速器定子线圈的温度处于20。
C左右。
相反地,如果由于时间紧必须进行热态时的检测,那么在高温线圈上测量所得电阻值,不应该超过在20。
c时理论值的l_5倍。
4.1.常见的缓速器定子线圈的内部连接方式
注意:由于我们所接触到的缓速器大多安装在24V车辆上,限于篇幅,所以在此仅列出24V系列的缓速器的内部接线图,有关12v系列缓速器定子线圈的内部连线图,请向我公司技术部咨询。
1)、图16示出了F101~F141、F151~F191等常用缓速器定子线圈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16:部分F系列缓速器线圈连接图
2)、图17示出了AC61-25,AC61—61等常用缓速器定子线圈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17:部分AC系列缓速器线圈连接图
4.2.部分缓速器定子线圈外部输入接口
1)、部分F系列缓速器定子线圈外部输入接口
2)、部分AC系列缓速器定子线圈外部输入接口
图18:部分F系列缓速器输入接口图18:部分AC系列缓速器输入接口
3)、部分AE系列缓速器定子线圈外部输入接口
图19:部分AE系列缓速器输入接口
4.3.缓速器定子线圈检测方法
4.3.1.电阻检测法(见图20)
为避免外电路可能引起的测量误差,在检测之前必须将缓速器输入接口上的电源线、接地线拆除。
在正式测量前必须检查万用表,方法是将两根表笔可靠短接,此时万用表所显示的电阻值应为“O.00”:如果不是,则记下所显示的数值。
将分辨率为0.01Ω的万用表按图20所示检测每组线圈的电阻值,并记入下页所示的表1中。
检测完毕后,将记录表中的线圈电阻值减去万用表本身的误差值(如果存在的话),再与标准值相对照,就可以发现有故障的线圈
图20:缓速器定子线圈的电阻测量图
4.3.2.电流电压同时测量法
这一检查方法能发现利用上述电阻检查法所不能诊断的不规则变化。
这种检测法通常有两种做法
①、用万用表加钳形电流表来检测(见图21)。
检查连接在缓速器上的输入导线和搭铁线,确认其连接可靠。
然后将钳形电流表检测钳口夹在接到继电器盒输入端子“+”上面的导线上,并使其离缓速器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
同时将万用表打到200V直流电压档,接到继电器盒输入端子“+”和接地之间。
然后启动发动机
图21:电流电压同时测量法(1)示意图
用手指按下继电器I的动触点或用跨接线将继电器输如端子1与电源输入端子“+”之间瞬间接触,记录电流表的电流值及万用表的电压值,填在下页的表1中。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其它的继电器。
②、用两块万用表加一个直流电流分流器来检测(见图22)。
检查连接在缓速器上的输入导线和搭铁线,确认其连接可靠。
然后将连接在继电器盒输入端子“+”上的电源线拆开,将电流分流器串联在其中;同时将一块万用表拨到直流电压200mV档,将其测量线并接在分流器两端。
同时将另一块万用表拨到200V直流电压档,接到继电器盒输入端子“+”和接地之间。
然后启动发动机。
用手指按下继电器I的动触点或用跨接线将继电器输入端子1与电源输入端子斗”之间瞬间接触,记录电流表的电流值及万用表的电压值,填在本页的表1中。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其它的继电器。
图22:电流电压同时测量法(2)示意图
表1:检查结果表
电阻(Ω)
电流
(A)
电压
(V)
观察
(电流降,电压
降或其它变
万用表本身电阻\\\
4.3.3.缓速器定子线圈极性测量
对于更换过定子线圈的缓速器来说,有必要检测线圈极性,以验证线圈连线是否正确。
方法是:将缓速器线圈全部通电,用一个条形磁铁的一端靠近定子某一个铁芯磁轭,如果这个磁轭吸引条形磁铁,那么和这个磁轭相邻的两个磁轭就会排斥靠近它们的条形磁铁。
通过交替检查以确认所有线圈连接正确。
对于F系列缓速器,我们需要对8个磁轭进行检查,而对于A系列缓速器,则需要从正反两面检查16个磁轭
4.4.缓速器定子线圈故障诊断示例
下面我们将列举三个例子来说明定子线圈的正确检测过程:
例一:24V F一191(FV71-90)型缓速器
故障现象——缓速器制动效能降低。
经检查,缓速器空气间隙为l.4mm属于正常范围,对继电器进行电气检查,
也未发现问题。
于是采用电阻测量法检测缓速器定子线圈,得到四组线圈电气回
路的电阻值如下:
第一组:O.85Ω
第二组:0.88Ω
第三组:0.55Ω
第四组:0.86Ω
理论值:0.86Ω±5%(20~C时)。
将测量数值跟标准值相比较,表明第三组线圈回路有问题,于是断开标记为“3N”
和“3’N”线圈连线(参见图16),测量每个线圈的电阻。
结果:线圈3N.0.44Ω
线圈3’N:0.11Ω
标准值:0.43Ω±5%(20~C时)。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相应的接线图更换线圈“3'N”,小心不要弄错连接顺序(红
色和蓝色套管)。
例二:24V AC61-60(CC160)型缓速器
打开继电器盒盖,测量各个继电器的空气间隙,发现其值在1.2mm公差范围
内,符合要求。
检查控制电路均属正常。
接着采用电流电压同时测量法进行检测,
用一个钳形电流表进行电气检查,分别测得四组线圈的电流值如下:
第一组:32A
第二组:33A
第三组:32A
第四组:48A
理论值:24伏时为32A
将测量值跟标准值相比较,表明第四组线圈电路有问题。
找出有故障线路中的所有线圈“4S”、“4N”、“4‘S”和“4’N”(参见图17),
分别测量每个线圈的电阻,结果如下:
线圈4S.0.77Ω
线圈4N:O.73Ω
线圈4’S:O.35Ω
线圈4’N:0.15Ω
标准值:0.75Ω±5%(20~C时)。
表明线圈“4’S”和线圈“4’N”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相应的接线图更换
线圈“4’s”和“4’N”,注意连接顺序(红色和蓝色的套管)。
例三:24VF 101(Fv61-00)型缓速器
故障现象——缓速器制动效能降低。
检查缓速器控制电路各有关部件未发现问题,缓速器转子对定子的空气间隙
符合要求且无轴向窜动。
于是采用电阻测量法对缓速器各线圈电路进行检查,分
别测得电阻如下:
第一组:1-35Ω
第二组:1.85Ω
第三组:1.30Ω
第四组:1.41Ω
标准值:1.3Ω±5%(20口C时)。
将测量值跟标准值相比较,表明第二组线圈电路有问题。
为进一步缩小故障
范围,按照图16所示的内部连接图找出相关的两个线圈,分别测量其的电阻,
结果如下:
线圈2N:O.65Ω(正常)
线圈2’s:0.67Ω(正常)
为进一步找到故障点,将缓速器进行分解,从定子上取下第二组线圈,发
现线圈2N内部绝缘层损坏,部分线圈和铁心接触形成短路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相应的接线图更换线圈“2N”,注意连接顺序(红色和蓝
色的套管)。
4.5.线圈更换
通过检查发现缓速器线圈损坏,需要对缓速器线圈进行更换时,必须按照一下流程进行线圈的更换。
4.5.1.定子拆卸、清洗
拆下缓速器定子,将缓速器定子外表清理干净;
4.5.2.拆卸线圈
(1).标记好极靴板现对定子连接板的位置,以便修复后按原位装回;
(2).卸下8个螺钉,并拆下极靴板;
(3).松开线圈与线圈之间下面的固定线圈连线的钢片;
(4).将损坏的线圈上的连接线拉出,将靠近线圈端的连接头出用剪线钳剪断。
注意,尽量
靠近连接头处剪断,以便接新的线圈;将接头的另一端也剪断;线圈的两根引出线有红、
黑两种套管套着,在剪下接头时将连接线上注明红黑,以便在连接新线圈时对应接上;
(5).取下损坏的线圈及附件;
4.5.3.安装上新线圈
(6).清洁安装新线圈周边;
(7).将防护垫圈的凸出位置对准定子铁盘的凹槽放置;
(8).将新的绝缘垫圈套在极柱上;
(9).将新的绝缘橡胶垫片套在极柱上;
(10).安装新线圈并把线圈出线置入防护垫圈的凹槽内;
(11).确认在新线圈的两根接线上分别套有热缩套管,如没有,需与我们联系订购;
(12).将线圈连线线头端剥去5mm的线皮,参照接线图,和拆卸时有的红黑套管和线圈对应
的接头连接好;
(13).将热缩管滑到接头上,并加热使其收缩;
(14).在有钢片的地方将线圈连接线固定好;
(15).安装不锈钢保护盖;注意,不锈钢保护盖开口方向向线圈,套在线圈上;
(16).将压力弹垫放在不锈钢保护盖上;注意,必须保证与不锈钢保护盖基本同心,以便安
装后压力均匀。
(17).把极靴板按原来的位置放回原位,并检查所有压力弹垫位置是否正确(压力弹垫需要
对正不锈钢保护盖);
(18).用8颗新螺丝固定极靴板,扭矩为50N.m;
(19).检查线圈是否松动,否则要增加压力弹垫,直到有一定的预紧力;
4.5.4.安装后检查
1)、极性检查
将缓速器通电(直流),采用极性笔进行测量,在每两个相连的极靴板上极性笔的颜色不同。
如没有极性笔,可采用一下方发:将缓速器通电(直流),用一块磁铁,将磁铁的N极(或S 极)对着极靴板在8个极靴板上30mm滑过,感觉到极靴板对磁铁的作用力为:吸-斥-吸-斥-吸-斥-吸-斥(相邻两个极靴板之间的极性相反)。
如不是,表示线圈极性接反了,将接反线的线圈的两个连接线交换,再检查。
2)、电阻检查
工具:数字显示型欧姆表(敏感度:0.01欧姆);
为避免附加电阻,应切断缓速器的电源线和接地线。
在常温条件下,检查定子的接地回线与
3)、绝缘性检查为
应切断缓速器的电源线和接地线,将欧姆表打在再大电阻档(20MΩ以上),测量缓速器接地线与缓速器的极靴板之间的电阻,测量值应为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