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四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可以从词语的搭配习惯入手去辨析。如“发扬”常与“风格” “优点”等词搭配,“发挥”常与“作用”“积极性”等词搭配。 另外,有些实词可用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如“解脱”和“摆 脱”,前者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后者是及物动词,可以 带宾语。 7.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如“捉摸”和“琢 磨”,前者用于否定句中,后者用于肯定句中;“不免”和“未 免”,前者用于陈述句中表示陈述语气,后者用于带有责备语气 的句子中;“况且”和“何况”,前者常用于陈述句,后者常用 于反问句。
方法二 正确辨析易混淆虚词
(2019年1月·广东学考·T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把事情搞糟的不是别人,________就是你自己。 ②好书也不必本本都买,一人买一种,大家________看。 ③你这样删改我的文章,完全________了我的原意。 A.恰恰 交换 窜改 B.恰好 交流 窜改 C.恰恰 交流 篡改 D.恰好 交换 篡改
B
3.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பைடு நூலகம்化的________之一。考古
发现________,旧石器晚期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 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__。这个结论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B
成语的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 误用、不合语境、搭配不当、敬谦错位、近义混用、重复累赘、 前后矛盾等。 1.望文生义 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 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作出错误的 判断。 2.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有些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 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若使用不当,就会出差错。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拟声词,主要考 查的是副词和介词的使用。辨析易混虚词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1.看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同主虚后);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例如:我不仅不认识他, 我奶奶也不认识他。(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类 似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 2.看其前后连接信息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如 “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前者均用 来连接词语,后者均用来连接句子。
专题四 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考点分布 素养目标
考试指导
考查内容:词语考查以实词性词语为主,
理解常用词语 成语考查多为常见的四字成语。 1.词语 的含义并使用 考查形式:提供一段材料,根据具体语境
常用词语(揣摩 选择恰当的词语,如2023年第一次合格性
词语在具体语 考试第4题;判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是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需求”, 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要求”,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 做到或实现。语境意思是需要体育健身的愿望强烈,故选“需 求”。第二空:“缺口”,物体上缺掉一块而形成的空隙,指 物质供应的空档;“缺失”,缺陷,缺点或失误。语境意思是 健身设备短缺,供应不上的意思,故选“缺口”。第三空: “欠账”,负债,引申指该完成而未完成的事;“赊账”,把 买卖的货款记在账上延期收付。语境意思是知道还短缺多少健 身设备,故选“欠账”。故选A。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无可非议:没有什 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语境说这件衣服“有些缺 点”,说明有可指摘之处,成语使用错误。义不容辞:指道义 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 出,不做推辞。语境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不能 推辞的责任,使用正确。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 似的。指不去过问或不予关心。语境指他对大家的意见不在乎, 使用正确。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 力。语境指工程师开发的这套系统帮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正确。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毋庸________,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 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______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 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A
如:近来,他的学习“进步”很快,这与老师生病,疏于管理 有关。 “进步”是褒义的,但根据语境“与老师生病,疏于管理有关” 分析,“进步”的确切含义应该是褒词贬用。 5.看具体抽象 有些近义词表义有具体和抽象之分,区分词语表义的具体和抽 象也是辨析实词的方法。如“驱除”和“祛除”,前者表义具 体,如“驱除鞑虏”;后者表义抽象,如“祛除疾病”。 6.看词性语法 许多词语表面看意义很接近,实际上它们的词性并不同,用法 差异也很大。如“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阻碍” 为动词,“障碍”为名词;“强大”为形容词,“壮大”为动 词。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也不同。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辨析近义实词可 以从七个方面着手。 1.看适用范围 不同实词的适用范围并不相同,因此辨析实词的适用范围是辨析 实词的有效方法。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 意思,但“开垦”指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 ”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 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看词义轻重 不同实词词义轻重也不相同,因此辨析词义轻重也是辨析实词的 有效方法。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 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
5.看前后次序 虚词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 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 致”。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例如:他没能参加 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又似丁香,也叫焦 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________了。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__________满足广大 人民的生活需要。 ③至于整株树________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 “红云几万重”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A.退化 逐渐 以致 B.蜕化 逐步 以致 C.退化 逐步 以至 D.蜕化 逐渐 以至 C
3.看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用在陈述句 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 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容易 误用。 4.看假设与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如“即使”“不管”;有 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 就可能出错。例如:①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 途遥远”是事实) ②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 多远”是假设)
方法三 积累常见成语
(2023 年第一次·广东学考·T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件衣服的设计虽有些缺点,但款式新颖别致,融合了今夏 的流行元素,无.可.非.议.。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肩头不可推卸的使命和义. 不.容.辞.的责任。 C.他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对大家的意见总是置.若.罔.闻., 所以常常受到批评。 D.我们使用了工程师开发的这套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真可谓如.虎.添.翼.。
5.近义混用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 素,使用时极易混淆。这就需要辨析成语的不同语素,区分意 义。 6.重复累赘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意进行比照,否则容易造 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 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 意重复的错误。
3.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 实词的方法之一。如“扣压”和“扣押”,前者的适用对象是 物,而后者的适用对象是人。 4.看感情色彩 一是辨析感情色彩。如“鼓励”为褒义词,“鼓动”为中性词, “煽动”为贬义词。 二是辨析语体色彩。如“散步”为书面词语,“溜达”则为口 语词。 三是辨析谦敬色彩。如“府上”是敬辞,“寒舍”是谦辞。 需要提醒的是,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 要注意与修辞结合的褒义贬用和贬义褒用现象。
解析:“恰好”与“恰恰”都指刚好、正合宜,但“恰恰”使用 范围要更广泛,且多用于书面语。一般来说,用“恰好”的地方 通常可以换成“恰恰”。“交流”和“交换”都指双方将自己的 东西给对方,但是搭配的对象各不相同。“交流”与“思想、经 验、文化、物资”等搭配,“交换”与“礼物、意见、资料、产 品”等搭配。“窜改”跟“篡改”都表示对某些既成的事物作错 误的改动,也都含有贬义。两者区别有:“窜改”,错误改动, 改动者不一定有恶意,有恶意其程度轻。“篡改”私意歪曲,用 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篡改”的感情色彩贬义程度深。 “窜改”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 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篡改”的对象一般是历史、理 论、经典著作精神、学说、政策、指示等。 答案:A
3.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具有褒义色 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 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 性色彩的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 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4.谦敬错位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某些成语的使用须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 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 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 致谦敬错位。
2.(2021年1月·广东学考·T7)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 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服饰的演变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历史,服饰潮流变迁的背后 是每个朝代社会风貌的__________。 (2)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正大力________良好的社会氛 围,调动全民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 (3)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________之气便能 荡涤一空,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A.反映 打造 急躁 B.反映 营造 浮躁 C.反应 打造 急躁 D.反应 营造 浮躁
言环境中的意 恰当,如2023年第一次合格性考试第5题。
义、判断词语 两道题都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 2.成语 的感情色彩和 考查趋势:仍将会重点考查词语与成语,
语体色彩)。 在具体语境中辨别词语(成语)依然是重要
的考查形式。
方法一 正确使用常见实词
(2023年第一次·广东学考·T4)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 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2022年第一次·广东学考·T4)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 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我方人员生动地介绍着中国文物, 言语间__________着对中华文明的满满自豪。那份对文物的 __________、对文化的__________,其情也真,其意也切! A.透射 珍重 尊崇 B.透射 珍视 崇敬 C.透露 珍视 尊崇 D.透露 珍重 崇敬 C
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密集、用地越紧张的地方,体育健身 ________越大,健身设施________越大。因此,按照人口规模 布局,能够突出人口这个“定位器”作用,使各地清晰知道自 己还有多少“________”,指导地方有针对性地补齐健身设施短 板。 A.需求 缺口 欠账 B.要求 缺失 欠账 C.需求 缺口 赊账 D.要求 缺失 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