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一”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 H2SO4 H2 Fe 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H2O+CaO=Ca(OH)2
【解析】
【详解】
(1)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A、C 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C是氢氧化钙,A是硫酸铜,B会转化成氢气和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F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SO4,B是H2SO4,E是H2,F是Fe;
(2)F与少量A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D转化成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 (OH)2。
故答案为:(1)CuSO4,H2SO4,H2,Fe;
(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H2O+CaO=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1)若A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 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 易潮解,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2)中,D 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问题二:工业上冶炼1732t 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答案】2
343Fe +2O Fe O 点燃 Na 2CO 3+Ca(OH)2 = CaCO 3↓+2NaOH 酸 分解反应 2577.8t
【解析】
【详解】
问题一
(1)A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 3O 4,A 可以和B 相互转化,则A 可以是铁单质,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 2点燃Fe 3O 4;
(2)B 的俗名是苏打Na 2CO 3,固体C 易潮解是氢氧化钠,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OH)2 =CaCO 3↓+2NaOH ;
(3)由(1)(2)问分析,D 为酸,该反应过程中判断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④复分解反应,没有分解反应。
问题二
解:设需要磁铁矿的质量为x 。
Fe 3O 4 + 4CO 高温 4CO 2 + 3Fe
232 168
x ×(1-10%) 1732t×97%
232x (1-10%)=1681732t 97%
⨯⨯ x≈2577.8t
答:需要磁铁矿的质量为2577.8t 。
3.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A为暗紫色固体,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④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4)我们家乡大庆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_____,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
【答案】H2O2 Cu 2KMnO4K2MnO4+MnO2+O2↑化合反应有炭黑生成
【解析】
【分析】
甲烷和B可以点燃生成E、F,所以B是氧气,A为暗紫黑色,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D是锰酸钾,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是二氧化锰,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是过氧化氢,F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所以E是二氧化碳,Y是铜;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生锈得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2,Y的化学式为Cu,故填:H2O2、Cu;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Δ
K2MnO4+MnO2+O2↑,故填:2KMnO4
Δ
K2MnO4+MnO2+O2↑;
(3)反应④是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4)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有炭黑生成,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故填:有炭黑生成。
【点睛】
推断题的突破点在一些物质的特殊用途如作消毒剂,特殊的组成如常温下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特殊的物质颜色如暗紫色的高锰酸钾等。
4.A ~G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A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 、D 、F 为气体,B 、G 为固体单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G 中共有4种氧化物
B .反应①中,B 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 .反应①~④中只有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E 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为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此题A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为该题的突破口。
【详解】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则A 是H 2O , C+H 2O
===高温CO+H 2,常温下,C 、D 、F 为气体,B 、G 为固体单质,CO 2+C
===高温2CO ,所以B 是碳,C 是H 2,D 是CO ,F 是CO 2,G 可以是Cu ,CO+CuO ===高温Cu+CO 2,H 2 +CuO
Cu+H 2O 。
A. A ~G 中共有H 2O 、CO 、CO 2、CuO4种氧化物,此选项正确;B. 反应①中,B 是碳,在反应中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此选项正确;C. 反应①~④中,只有C+H 2O ===高温CO+H 2、H 2 +CuO Cu+H 2O ,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此选
项正确;D. E 中含有氧元素,可以是氧化铁、氧化铜,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为20%,此选项错误。
故选D 。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5.A 、B 、C 、D 为初中化学常是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B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D 的水溶液呈蓝色。
根据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A的化学式为,B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一个符合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O H2(2)Fe+CuSO4=Cu+FeSO4
【解析】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级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可判断为氢气;D的水溶液呈蓝色,又是通过硫酸反应得到,故可判断为硫酸铜溶液,则A为氧化铜,那么E为一种活泼金属即可,常见为单质铁
(1)A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B为氢气,化学式为:H2
(2)D为硫酸铜溶液,E为一种活泼金属,故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6.(4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发生反应。
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化学式是。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会(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BaCl2(2)Ca(OH)2+Na2CO3==CaCO3↓+2NaOH (3)Fe2O3+6HCl==2FeCl3+3H2O (4)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那么丙溶液呈酸性,故丙是稀盐酸;五种物质中氧化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故戊是氧化铁;而氯化钡只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其他物质能相互反应,故丁是氯化钡,乙是碳酸钠,则甲是氢氧化钙。
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
推断正确。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
(3)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e2O3+6HCl==2FeCl3+3H2O;
(4)甲是氢氧化钙,丙是稀盐酸,它们会发生中和反应,故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碱性会逐渐的减弱,PH会变小。
考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7.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均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B、D、E、F、G是物质不同类别的物质,B和E反应同时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
D和E、F反应均有气体生成,G为黑色固体。
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F→G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2CO3化合反应 CaCO3高温
CaO+CO2↑
【解析】
【分析】
B、D、E、F、G是物质不同类别的物质,而且D能和其他的四种物质发生反应,所以D是酸,可能是盐酸或者硫酸,D和E、F反应均有气体生成,所以E、F可能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和活泼金属,G为黑色固体,常见的黑色固体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铁粉和碳粉,又因为G和F能够相互转化,所以G是四氧化三铁,F是铁单质,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是铁单质,那么E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E、F、G分别是盐、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那么B是碱,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因为B和E反应同时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那么B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而E是碳酸铵,因为A、B、C均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且B能转化为A,A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B,所以B是氢氧化钙,A是碳酸钙,C是氧化钙。
【详解】
(1)E的化学式为(NH4)2CO3;
(2)F→G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A→C 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CaO+CO 2↑。
8.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A 是红棕色固体,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Fe+CuCl 2═FeCl 2+Cu 因为X 中含有过量的盐酸与
铁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B 、E 、G 属于单质,G 为红色固体,可判断G 为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D 是氧化铜,D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 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 能与X 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F ,则B 是铁,C 是二氧化碳,F 是氯化亚铁,E 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正确;
故(1)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2)反应③中生成G ﹣Cu 的化学方程式:Fe+CuCl 2═FeCl 2+Cu ;
(3)X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9.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 和C 的组成元素相同,D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 和D 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E物质的名称是_____。
(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3+灭火水3CO+Fe2O32Fe+3CO2
【解析】
【分析】
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盐酸、二氧化碳都会生成E,所以E可以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的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Fe3+;(2)B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作气体肥料等;(3)E物质的名称是:水;(4)C和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10.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_______;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答案】H2复分解 2H2+O22H2O 制玻璃
【解析】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钙,B是稀盐酸,D和C可以相互转化,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碳酸钠,E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氢气,C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
可。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钙,B是稀盐酸,D和C可以相互转化,D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碳酸钠,E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氢气,C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
H2;(2)A和B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E→C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4)通过推导可知,D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制玻璃。
点睛: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各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猜想推断,最后将推导的各物质进行验证,只要合理即可。
11.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元素。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最常见的溶剂,则丙是_____(填化学式);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且丙是有毒气体,则乙转化成丙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三种物质都含有铜元素,且分别是单质、氧化物、盐中的一种,则乙、丙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若乙是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甲是纯碱,则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答案】O2吸热置换反应 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详解】
(1)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乙是最常见的溶剂,则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
甲可转化为乙和丙,则丙为氧气,若乙、丙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丙是有毒气体,则丙为一氧化碳,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填:O2;吸热
(2)若三种物质都古有铜元素,且分别是单质、氧化物和盐,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甲为氧化铜,乙、丙为铜单质和铜盐,则乙、丙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故填:置换反应
(3)乙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乙为碳酸钙,甲为碳酸钠,则丙为二氧化碳。
则丙转化成乙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能供给呼吸,B、C都是氧化物,D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各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B物质的用途是_____(写一种)。
(3)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A→C的转化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H2O 灭火 2NaOH+CO2=Na2CO3+H2O 不一定
【解析】
【分析】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供给呼吸,所以A是氧气,B、C都是氧化物,D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所以D是氢氧化钠,B 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二氧化碳、氢氧化钠都会生成C,所以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得,C物质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2)B物质是二氧化碳,其用途是灭火;故填:灭火;
(3)B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
(4)A→C的转化可以是有机物燃烧,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不一定;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下图为工业利用石灰石和食盐水制作漂白粉的流程图。
(1)石灰石高温燃烧得到的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步骤Ⅰ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操作A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0)2,其中Ca(Cl0)2中氯元素的化学价是
_______。
(4)步骤Ⅴ采用低温蒸干,由此你推断出漂白粉的成分可能具有一定性是____________。
【答案】CaCO3CaO+CO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烧杯Ca(OH)2+1热不稳定性(合理解释即可得分)
【解析】(1)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生成氯气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溶解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Ca(OH)2;
(3)在次氯酸钙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2=0,所以x=+1;
(4)步骤Ⅴ采用低温蒸干,所以漂白粉的成分可能具有的一点性质是热不稳定性。
14.盐化工是我国的一项重点产业,绿色应用是化工生产的发展方向!为了除去 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的 MgCl2、CaCl2和 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
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 B 是_______________溶液。
②实验Ⅰ中加入试剂 A 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
③滤液②中除 Na +和 Cl -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Na 2CO 3 MgCl 2和Na 2SO 4 CO 32-和OH -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 是Na 2CO 3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实验Ⅰ加入的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②实验Ⅰ中加入过量试剂A 是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即除去的杂质是MgCl 2和Na 2SO 4; ③滤液②中除Na +和Cl -外,还含有的离子是实验Ⅱ中加入的过量Na 2CO 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
15.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焙烧得纯碱.此过程可以表示
为:①3223NaCl()NH CO H O NaHCO (
)+++=↓+饱和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煅
烧碳酸氢钠后,得到纯碱。
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示意图:
[查阅资料]I.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即是指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Ⅱ.NaHCO 3低温时溶解度很小; III 在通常状况下,NH 3极易溶于水,CO 2能溶于水。
(1)请你填写出括号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
(3)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人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向母液中通入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把母液冷却至10°C 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
(5)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答案】NH 4Cl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高温 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或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 增大溶液中NH 4+的浓度 得到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或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 CO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1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尚缺的1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存在于括号中,所以其中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H 4Cl ,故填NH 4Cl 。
(2)由图可知,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HCO 3高温Na 2CO 3+H 2O +CO 2↑。
(3)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能够使更多的二氧化碳参加反应,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故填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或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
(4)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在溶液中发生解离产生NH 4+,即向母液中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溶液中NH 4+的浓度,故填:增大溶液中NH 4+的浓度;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碳酸氢钠大,所以把母液冷却至10°C 以下可以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故填:得到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或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
(5)由流程图可知,生产开始时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生产的末端有二氧化碳生成,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继续参加反应,所以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CO 2。
16.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新型消毒、净水剂Na 2FeO 4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B 中的物质是 _______;Na 2FeO 4属于 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能使A 、B 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溶液C中的溶质组成存在_________种可能性.
【答案】Fe和Cu 盐过滤 A是液体,B是固体(合理皆可)复分解反应 2Fe(OH)2+H2O2=2Fe(OH)3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反应的流程可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由于铁是过量的,在过滤后得到的固体B是Cu,Fe的混合物;Na2FeO4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填:Fe和Cu;盐;
(2)由上述反应①得到是固液的混合物,要将固液分开,应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故填:过滤;A是液体,B是固体(合理皆可);
(3)反应②是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是:FeSO4+2NaOH=Fe(OH)2↓+Na2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氢氧化亚铁被过氧化氢氧化为氢氧化铁,方程式是:2Fe (OH)2+H2O2=2Fe(OH)3。
故填:复分解反应;2Fe(OH)2+H2O2=2Fe(OH)3;
(4)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硫酸钠;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若硫酸亚铁过量,则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硫酸亚铁。
故填:三。
【点睛】
本题给出了制取物质的反应流程图,对于这类题目,需要搞清楚每一步反应物、生成物,清楚工艺流程原理.再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17.氯化钙是多用途的干燥剂和建筑防冻剂。
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含酸废液(含有MgCl2、FeCl3等)通过以下途径制得无水氯化钙。
(1)操作I的名称为_____,操作II的名称为______。
滤渣的化学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乳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降温结晶 Mg(OH)2、 Fe (OH)3中和多余的盐酸除去Mg2+和Fe3+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或Ca(OH)2 + MgCl2= Mg(OH)2↓+ CaCl2或3Ca(OH)2 +2 FeCl3=2Fe= (OH)3↓+ 3CaCl2 。
【解析】。